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译注评
22230100000100

第100章 吴文英(5)

【注释】

灵岩:山名,在江苏省苏州市西南的木渎镇西北,上面有春秋时吴国遗迹。山顶有灵岩寺,相传为吴王夫差所建馆娃宫遗址。庾幕:指提举常平仓官衙中的幕僚。名娃金屋:名娃:指西施。指吴王夫差为西施筑馆娃宫事。残霸:指夫差先后曾破越败齐,争霸中原。后为越国所败,身死国灭,霸业未终,故曰残霸。箭径:即采香径。范成大《吴郡卷》卷八古迹条:“采香径在香山之旁,小溪也。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今自灵岩望之,一水直如矢,故俗又名箭径。”腻水:语出杜牧《阿房宫赋》:“滑流涨腻,弃脂水也。”《古今词话》;“吴宫香水溪,俗云西施浴处,人呼为脂粉塘。吴王宫人灌妆于此。无跟拖鞋。”双鸳:鸳鸯履,指女鞋。廊:指响屧廊。《吴郡志》卷八古迹条:“响屧廊在灵岩山寺。相传吴王令西施辈步屧,廊虚而响,故名。”五湖倦客:指越国谋臣范蠡。相传他协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带着西施游于五湖。琴台:亦春秋时吴国遗迹,在灵岩山西北绝顶。

【译文】

纵目眺望四方,长空万里,云烟渺茫迷蒙。不知是何年何月,青天坠下长星。幻化出苍崖古树,幻化出美人宫廷,幻化出气壮山河的霸业英雄。灵岩山前的采香径笔直如箭,凄冷的秋风刺人眼睛。流水中漂流着化妆的脂粉,沾染得岸上的花果都有香腥。耳边仿佛传来阵阵清脆的声响,不知是美人穿着木屐走在响廊的余音,还是风吹秋叶发出的凄凉之声。深宫中吴王沉醉于酒色,以亡国亡身的悲剧留下话柄。只有头脑清醒的范蠡,悠然在太湖上垂下钓丝,他把天下大事和人生看得分外清明,他才真正做到了身退功成。我想询问苍茫的水波,到底是什么力量主宰着历史的衰亡盛兴。苍波似乎也不知道如何回答,静静流淌而默默无声。我愁苦无奈而满头白发,连绵的群山没有情意,依旧苍翠青青。江水浩瀚包涵着无垠的长空。我凭倚高栏鸟瞰远景,只见纷乱的几只乌鸦,在夕阳的斜晖中落下凄凉的洲汀。我连声呼唤把酒取来,快快登上琴台,去观赏秋光与云霄齐平的美景。

【评析】

本词是作者在苏州游灵岩山时所作。通过吴王荒淫误国的古事,抒发历史兴亡之慨,寄寓着对时政的深深忧虑。意境高远雄浑,结构纵横开阖,格调高雅清丽,是咏怀古迹的佳什。

起句不凡,直接写登高所见之苍茫景色。为全词定下基调。“是何年”两句扣合灵岩传说来写,切题。“幻苍崖云树”三句奇绝妙绝。“幻”属单字领起,直接统以下三句,间接笼盖全篇。三句中又包含自然景物和社会历史两层。由此而引出对吴国兴衰的缅怀与追忆。“箭径”以下四句扣合吴王当年史事来写,虚实相映,真幻相生。下片承前点人,“宫里吴王沉醉”语率意深。沉醉者,不仅女色,而且包含着对整个时局和形势的愚昧无知,完全被表面繁荣强大的假象所蒙蔽,本来已内忧外患重重,却偏要洋洋陶醉于歌舞升平之中。春秋时期的吴王在沉醉,如今的当政者又如何呢?弦外之音,读者自可体会。“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有以范蠡自喻之义。“问苍波”六句自抒老大无成,回天乏力之叹,寓情于景。与开篇几句相呼应。末尾三句以景结情,感情激越而貌似平和,极深婉有情韵。从全篇看,借吴王沉醉失国暗示北宋失国之痛,且对当时当政者不思振作而照旧歌舞湖山的昏聩腐朽行为深恶痛绝。作者身为一位文人,对时政相当清醒,而清醒的结果只能是极大的愤慨和无可奈何的灵魂深处的巨大悲痛而已。长歌当哭,悲哉,吴文英;哀哉,中国古代文人。

踏莎行

吴文英

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犹带脂香浅。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鬟乱。午梦千山,窗阴一箭,香瘢新褪红丝腕。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

【注释】

檀樱:浅红色的樱桃小口。檀,浅红色。绣圈:绣花圈饰。艾枝:端午节用艾叶做成虎形,或剪彩绢为小虎,粘艾叶以戴。见《荆楚岁时记》。菰:水生植物,茎一称茭白,可做菜,子实可食。

【译文】

肌肤柔润如同白玉,罩着薄薄透明的纱衣。浅红的樱桃小口,用罗绢团扇轻轻遮蔽。丝绣的花环还带着淡淡的脂粉香气。大红色的舞裙上,石榴花的花纹重重叠起,斜插着的艾枝轻压舞乱的发髻。午梦迷离,醒来时梦中的景象已隔千山万里,只见窗前的月影不断东移,光阴像箭一样迅速飞逝。手腕上红丝线勒出的印痕刚刚褪去。江面上雨声淅沥,却无法望到思念中的你。只有萧萧的晚风吹着菰叶,那况味简直就像已经到了秋季。

【评析】

本篇是作者端午节感梦之作。上片写梦中所见舞女舞后睡态的娇美,下片写梦醒后所感到的孤独凄凉。

上片虚景实写,本是梦中所见,但对美人容颜的娇美,扣紧端午风俗节候写其装束、丰姿、神态,刻画得十分生动逼真,使人觉得所赋仿佛就是眼前实景。“换头点睛,却只一梦,惟有雨声菰叶,伴人凄凉耳。”(陈洵《海绡说词》)下片之妙,在于结尾两句,把醒后所闻所见只是风声雨声的情境表现出来。“生秋怨”三字为主体感受,写其凄凉冷寂的心境,与上片梦境中的美人温馨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孤独索寞的凄苦心境。抒情效果极佳。

瑞鹤仙

吴文英

晴丝牵绪乱,对苍江斜日,花飞人远。垂杨暗吴苑,正旗亭烟冷,河桥风暖。兰情蕙盼,惹相思、春根酒畔。又争知、吟骨萦消,渐把旧衫重剪。凄断流红千浪,缺月孤楼,总难留燕。歌尘凝扇,待凭信,拼分钿。试挑灯欲写,还依不忍,笺幅偷和泪卷。寄残云剩雨蓬莱,也应梦见。

【注释】

晴丝:春夏乖节,天晴无风时在空中飘荡的一些昆虫吐的丝,谐音双关为“情思”。吴苑:指春秋时吴王阖闾所建宫苑,在苏州。旗亭:酒楼。兰情蕙盼:形容伊人仪态清幽,眼波传情。周邦彦《拜星月慢》词:“水盼兰情,总平生稀见。”拼:甘愿,不惜。分钿,即分钗,表示男女分别。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三仙山之一,此处指恋人住所。

【译文】

袅袅晴丝在空中轻盈飘转,牵引招惹我的思绪纷乱。更何况对着沧江日晚,伊人就像片片落红一般,随着春风飘得非常遥远。垂杨浓荫幽暗,遮掩着古老的吴国宫苑。记得是那一年的寒食节,酒楼里也没有了炊烟,河桥上春风和暖。你那美丽的秀目秋波流转,情意无限。在暮春时节里摆起酒宴,那种温馨幸福的情景,惹得我相思不断。你怎能知道爱吟诗篇的我,如今瘦得如此可怜,以至把旧日的春衫,一次一次地往瘦里重新裁剪。我凄然魂断,眼看着千重水波把落花流卷。缺月挂在楼外,我无法留住一定要飞走的小燕。只有她曾经用过的小扇,任凭时光流逝,尘土盖满,依旧珍藏在我的身边。我想要写上一封书信,和她永远分手断绝情缘。多少次把灯光挑亮提起笔管,可怎么也不忍心把信写完。又含着眼泪把信笺暗暗收卷。但愿我的魂魄,能够飞到蓬莱仙山,在幽渺的梦境中去与她相见。

【评析】

本词为怀念苏州去妾而作。妾为何离他而去,不得而知。但从本词及相关各词来看,是妾主动离开作者的。上片由景入情,抒写对伊人的思恋,以往日之温馨幸福衬托今日的憔悴凄苦。下片意脉承上,倾诉爱妾离自己而去,想要与之断绝****而又割舍不得的复杂心态,心理刻画极细腻生动。

开篇以景起,以晴丝之乱喻愁绪之乱。“沧江斜日”点地点时。“花飞人远”点事,统摄全篇。其情正是为暮春怀人而发。“垂杨”三句继续写景,关合今昔。“兰情”三句写当年与爱妾在一起的幸福情景。“又争知”三句折回到现实。“渐把旧衫重剪”与腰带渐宽同义,但换种说法,既有生活实感,又感觉造语新奇清丽。下片开头“凄断”二字括上启下,此调一般均用此法。“流红”三句暗示性极强,带有叙事性,“流红”写暮春,暗承“花飞”,“缺月孤楼”喻爱妾已去,月不成圆,楼中不成双。“总难留燕”,暗示妾离自己而去,无法挽留,像燕子欲归而无法留一样,意念上暗承“人远”,申足前意。“歌尘凝扇”写睹物思人,“待凭信”以下五句写自己的复杂心态,想通过写信与之断绝关系,但矛盾重重,终究下不了决心,最后还是信纸卷起来。描状生活细节如在目前,极为生动逼真,情真辞切,甚妙。最后则托之梦境,表现其一往情探。全篇写景疏淡,抒情婉转真挚,颇为感人。

鹧鸪天

化度寺作

吴文英

池上红衣伴倚阑,栖鸦常带夕阳还。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乡梦窄,水天宽,小窗愁黛淡秋山。吴鸿好为传归信,杨柳阊门屋数间。

【注释】

化度寺:寺院名。《杭州府志》:“化度寺在仁和县北江涨桥,原名‘水云’,宋治平二年(1065)改。”阊门:苏州城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