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译注评
22230100000018

第18章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神宗朝两度任相,实行变法。封舒国公,改封荆国公。晚居金陵半山园。卒谥文,世称王荆公、王文公。散文、诗、词均有很高成就。《全宋词》录其词二十九首。

桂枝香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

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此调九体,本词属正体,双调一百零一字。故国:故都,指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初肃:开始出现肃杀之气。练:白绸。簇:聚集、簇拥。酒旗:又称酒帘。酒店前挂的作为标志的布帘。星河:银河、天河,此处借指长江。门外楼头:用陈后主宠张丽华亡国之典。浓缩唐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二句诗意。漫嗟:徒然感叹。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因其均建都金陵,故常并称。凝绿:暗绿色。后庭遗曲:指陈后主作艳曲《玉树后庭花》。后人视之为亡国之音。

【译文】

登上高楼凝神远眺,正是故国晚秋的时候。天清气爽,一片肃穆。清澈的千里长江似一条白绢,萦绕婉曲;翠色的山峰仿佛向这里聚拢,累积攒簇。江面上归来的船只,远行的棹桨,都航行在残阳的余晖里。江岸上,酒店幌子尚未摘去,背着秋风而倾斜着高高挑起。淡淡的浮云中,画船往来,闪烁着粼粼波光的江面上,几只白鹭刚刚飞起,那种美的意蕴,用图画实在是无法表现描绘。追念这里的往日,该是多么繁华兴盛,曾是六个朝代的古都,但一切繁华都已成为过去。隋将韩擒虎已到门外,陈后主与张丽华还在结绮楼上欢乐淫靡。这实在令人叹息,可恨而又可悲。千古以来,多少志士仁人登高远眺,对此也只能空叹荣辱。六朝的往事如江水般逝去,剩下的只是寒烟凄迷,衰草暗绿。时至今日,那些卖唱的歌女,还常常演唱那首《玉树后庭花》的遗曲。

【评析】

本词属登高怀古之作。据说当时同用此调写金陵怀古的有三十余家,唯独本词沉雄悲壮,寄慨尤深,被推为绝唱。在王安石词作中传诵最广。词的上片写景状物,下片怀古抒感,结构层次甚为分明。

上片开门见山,标明时地,“故国”为地,“晚秋”为时,“初肃”点醒节令气候之特征。三句以大笔勾勒总体轮廓,给人以总的印象。“澄江似练”妙用谢脁“澄江静如练”的句意,描状长江远眺之景,“翠峰如簇”描状远山。以下几句刻画近处之景。“归帆去棹”、“酒旗斜矗”写物而藏人。“彩舟云淡,星河鹭起”二句点景兼色彩,然后以“画图难足”收束上片。既赞江山如画,又有“意态由来画不成”之慨。上片词意,步步紧逼,开头领起,然后写远景到近景,再点染色彩,画面层次分明,气韵生动。下片前四句因景生情,感叹六朝皆以荒乐而相继覆亡,只留下悲恨而已。“门外楼头”四字,凝缩杜牧诗句之义,简明凝练,用事典型,笔力千钧。中间五句进一步抒发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六朝繁华皆成往事,所见者只是秋草碧碧,寒烟笼罩的江面而已。结三句再用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句意收束全词。谓亡国之音,犹时时可闻,亡国之鉴,岂不可忧?点醒全篇,寓意含蓄警拔,有味之无穷之韵致。

千秋岁

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著。

【注释】

千秋岁:词牌名,又名千秋岁令、千秋万岁等。本调属正体,双调八十二字。楚台风:宋玉《风赋》说,楚王登兰台之宫,忽有风来,楚王敞怀而迎之,曰“快哉此风”。庾楼月:《晋书·庾亮传》载,庾亮在武昌时,其下属殷浩等人共登南楼望月。俄而庾亮亦登此楼,众人起身要躲开。庾亮让众人不要动,与其一起赏月。华表语:据《搜神后记》载,辽东人丁令威,到灵虚山学道,后化鹤归来,落在城门华表柱上。有少年不识,举弓欲射,遂在空中盘旋而歌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歌毕飞入高空。秦楼:指阁楼,美人所住之所。

【译文】

在旅店中听到捣衣的砧声,孤城上画角悲鸣,寥廓的清秋季节里,这声音实在令游子心惊。东归的海燕向海上飞去,南来的鸿雁落下沙头的寒汀。令人爽快的楚台之风,赏心悦目的庾楼之月,宛如就是昨天的情景。无可奈何,被名利所束缚;无可奈何,被各种杂事所耽搁。可惜这种风流美景总是闲却,我却在名利场中枉自奔波。当初徒自像丁令威那样大彻大悟,徒自飞向华表,留下那首傲世的诗歌,而今又耽误了秦楼之约。梦尽之时,酒醒之后,我反复琢磨,细细地思量着,这些到底都是为什么。

【评析】

本篇题为“秋景”,实乃秋日对景抒怀之作。上片描写秋色秋光,有声有色,如在目前;下片抒人生之深慨,是过来人的悟语,足以儆人。作者大半生在政治斗争的旋涡中生活,历经坎坷艰危,变法失败后,满含怨愤退隐金陵。本词当写于斯时,杨慎在《词品》中云:“荆公此词,大有感慨,大有见道语。”

开头三句写秋声惹愁,用对句起,渲染秋日黄昏时的悲凉气氛。次二句描绘目之所见,燕子东飞,大雁南翔,各有归宿,衬托客子思归之情。“楚台风、庾楼月”两用典故,拓宽词境,丰富内容,暗寓清风明月依旧而人事已非之慨,暗转下片之抒情。换头三句直抒胸臆,叹息自己为名利所困而长期奔波于外,辜负了许多大好时光,委婉倾泄其政治上失意的愤慨。“当初”两句的学仙出尘之想均是牢骚愤激之语。意谓自己的新法虽然得以实行,但斗争依然很激烈,官场中也极其复杂,自己为之付出的心血太多太多,但依然不能完全被人所理解。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悔恨、无奈、怨愤之情俱在其中。结三句用欲进先退之法抒情,更加凄婉。本想在梦境中、醉酒中忘却这些烦恼,可梦也有尽之时,醉也有醒之时,还要思量。情致何其深婉?前人评此词云:“不着一愁语,而寂寂景色,隐隐在目,洵一幅秋光图,最堪把玩。”(《草堂诗余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