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译注评
22230100000022

第22章 晏几道(3)

【译文】

南街上,飘飘扬扬的飞絮绕着绿树,像雪花般落满游春的道路。树头处,盛开的桃花映着彩云,树底下,有一红色大门的人家居住。回到小楼,我懒洋洋地登上楼去,把那稀疏的帘幕高高卷起,对面正看见街南的那些绿树。我十分惆怅酸楚,倚尽栏杆还不愿离去,不知经受过多少次黄昏的风雨。暮春季节,我曾骑着马在那家门口盘桓踟蹰,踏着青苔,依傍绿树,久久地凝神默伫。只见落花依旧,闺房中的屏风空掩,只是那位魂牵梦萦的佳人却不知去了何处?

【评析】

本词写故地重游,风景依旧而伊人不见的感伤。上片写暮春时节访故人不见,回到住处登楼远望。下片借望中所见引出对访旧不见之情景的回忆,抒“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之枨触。

上片以景起,“街南”点明地点,“春绕絮”、“雪满游春路”先直接写出柳絮,下面再将其比喻成雪,轻盈有韵致,并点出暮春季节,其景色迷蒙优美,以景托情。“娇云”暗示出早晨之景致,“朱户”极写美人住所之幽雅而又醒目。“北楼闲上”三句写访情人不见空归时的心态。登楼又见“街南树”,转下片之抒情。下片再由情入景。“阑干倚尽犹慵去”,恋旧日情人,虽不见人,见其所住之地也好。“几度黄昏雨”,暗示出访旧登楼念旧已非一日矣!以下几句是回忆访旧时的情境,与开篇相呼应。“盘马”写留恋不忍去,“青苔”写人迹罕至,情人离去已久,最后点出花在人空,揭示自己忧伤的原因。意境上显然取自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的诗句,但改“桃花”为“落花”,感伤情味则更浓烈。

虞美人

晏几道

曲阑干外天如水,昨夜还曾倚。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罗衣著破前香在,旧意谁教改。一春离恨懒调弦,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注释】

虞美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正体为双调五十六字。曲阑干:曲折回廊上的栏杆。阑干,同栏杆。调弦:调试琴弦以定音调。

【译文】

回廊上的栏杆曲曲弯弯,外面的天色像水一样清澈湛蓝。昨天晚上,我也曾在这里凭依栏杆。人们都把明月比作佳期,认为月满的时候人也会团圆。因此我每天都在这里倚栏眺望,盼望心上人早日回到身边。绫罗的衣服虽已穿坏,但以前的余情尚在,令我倾心缅怀留恋。可是不知旅行在外的游子,是谁让他把初衷改变。一春以来,因为离愁别恨而满怀愁怨,也懒得抚筝调弦。还有那两行因闲愁而伤心的眼泪,滴落在那宝筝的前面。

【评析】

本词属闺怨,抒怀人怨别之情,上片写倚栏望月盼归,下片写整个春天都充满离恨别情。刻画女主人公的行动和心态颇为生动。

上片首句写景,“天如水”三字衬托女主人公的纯情,意境优美。“昨夜”暗示出望月已非一日。“初将”二句写长望月圆人归而空见一次一次的月圆,幽怨转深。下片“罗衣”句写自己不忘旧情,因罗衣上有情人之体香,故一直穿着在身。“旧意谁教改”责备对方已变初衷,于怀疑中更显痴情。结尾二句宕开,谓不仅今日盼,昨夜倚栏,而且整个春天都在离恨中熬煎,如今即使想要弹琴抒怨也没有心情,空流两行清泪而已。词意曲折深婉,心理活动细腻真实,虽无华词丽句,人物形象却鲜明生动。

留春令

晏几道

画屏天畔,梦回依约,十洲云水。手捻红笺寄人书,写无限、伤春事。别浦高楼曾漫倚,对江南千里。楼下分流水声中,有当日、凭高泪。

【注释】

留春令:词牌名。双调五十字。十洲:传说中海上的十座仙山,本神仙居住之所,此处指屏风上的画。别浦:水边分手之处。

【译文】

从梦中刚刚醒来,蒙蒙眬眬,隐约恍惚。床边新绘的屏风,仿佛远在天边,模模糊糊。上面画的十洲云水,宛如罩着迷雾。我坐起来铺开红色的信笺,给那位远人写封情书。把无限伤春的心情,向他倾诉。在我们分手处河边的高楼上,我曾多次去凭倚注目,面对江南的千里山水,我更加悲恻凄楚。楼下分流的水声之中,就有我当日凭栏时流下的泪珠。

【评析】

本词写闺中女子伤别念远的深情。上片写梦中初醒时的心境及欲写情书之景,下片写别后倚楼伤心流泪之况,当也是情书中之内容。虚实相映成趣,意境优美。

上片前三句写春梦初醒时的情境,迷蒙隐约之态正由睡眼见出,有很深的生活体验。虚实相映,暗示出梦境中曾云游过的天涯海角处的十洲云水,醒来时都在床头的屏风上。将现实中屏风上的山水画与梦境中的虚幻不真的仙境山水相互重叠,造成亦幻亦真的效果。这是睡梦初醒,意识处在梦境与现实交汇时经常出现的感觉。这样既写了生活环境之美,又衬托人孤之苦。因此写情书以寄意。下片追忆登楼凭高远眺伤心之景,暗示出情人已在江南千里之外,凭高倚栏也是徒劳。应当注意,“别浦”是指分别之渡口,那里的高楼该是建设在渡口的画楼,是乘船旅客候船登船之处,也是迎送客人情人之所。主人公到那里登楼,不只是怀念当日惜别之情,更主要的是去接人。登楼而不见人归,怨情自在其中。水之“分流”暗寓人之别离。语意双关,情味隽永。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注释】

思远人:词牌名,双调五十二字。黄花:菊花。归鸿:南飞的大雁。旋:随即。

【译文】

枫叶变红,黄菊开放,秋意日浓,天气转凉,这情景使我忧伤。惦念着千里外的游子,也不知他此时正流落何方?我望眼欲穿,眼看着飞云过尽,南飞的大雁一行又一行。可哪里有他的一点音信,令我焦烦而又彷徨。想要寄信也不知寄往什么地方。我转身回到闺房,流着眼泪来到南窗,挪过砚台开始研墨,写封情书倾诉衷肠。当写到分别相思的地方,我更加幽怨感伤,伤心的泪水滴湿了红色的信笺,使那鲜艳的信笺也暗淡无光。

【评析】

本词抒写闺人伤秋念远之情。上片写凭栏远望,见秋已深而游子未归,音书已断;下片写思妇回房中临窗写信寄意,泪湿红笺,足见其情深意浓。

开头即景起兴,因见“红叶黄花”而感秋深,由此引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下三句写盼归无望之情。“飞云过尽”写相望之久,“归鸿无信”写盼望落空,极写内心之寂寞愁苦。游子没有家书,便无法知道其在何处,寄信便没有地址,这更令人苦恼无奈。下片写女子从凭栏眺望后回到室内,临窗落泪,眼泪滴进砚台,随即用泪水研磨写信,墨水由泪研成,这本身就有无限情意。但写信写到分别后的情形时,泪水已见红色。“红笺无色”写泪落之多,形容伤心至极,也含有自己流的是血泪而使红笺失去原色的意思。全词语言质朴,不事涂饰,感情真挚深婉,是词之本色语。陈廷焯在《词则·闲情集》中评此词曰:“就‘泪’、‘墨’二字渲染成词,何等姿态!”颇具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