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译注评
22230100000061

第61章 田为

田为,生卒年不详。字不伐,善琵琶,通音乐。政和末,充大晟府典乐。宣和元年(1119)罢典乐,为乐令。有赵万里辑本《茳呕集》。

江神子慢

田为

玉台挂秋月,铅素浅、梅花傅香雪。冰姿洁,金莲衬、小小凌波罗袜。雨初歇,楼外孤鸿声渐远,远山外、行人音信绝。此恨对语犹难,那堪更寄书说。教人红消翠减,觉衣宽金缕,都为轻别。太情切,消魂处、画角黄昏时节。声呜咽。落尽庭花春去也,银蟾迥、无情圆又缺。恨伊不似余香,惹鸳鸯结。

【注释】

玉台:精美的梳妆台。或释为精美的楼阁,不确,与词意不符。铅素:铅华。梅花:一种女子妆式,指梅花妆。傅:通“附”,附着。金莲:《南史·齐东昏侯纪》:“又凿金为莲花以贴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花也。’”后人因以金莲专指女子纤足。金缕:金缕衣。饰以金线的罗衣。银蟾:明月。传说月宫中有蟾蜍,故称。

【译文】

嵌玉的梳妆台上,明镜如同秋月。临镜梳妆,薄施粉素,如同梅花上附着一层香雪。芳姿如冰雪般淡雅高洁,金莲般的玉足上,衬着小小的凌波仙子式的罗袜。骤雨初歇,楼外孤雁哀鸣的声音渐渐远去,远方的行人音断信绝。这种幽思怨恨,面对面都难以尽情诉说,何况是一封书信,又怎能将如此深情寄托?真让人红颜消瘦丰韵减削,只觉得金缕衣衣带渐宽,都是因为与他轻易分别。相思的情意太深太切,最令人伤心的时候,是在黄昏时节,画角的声音呜呜咽咽。庭花已经尽落,春天的芳景已经消歇。月亮离这里非常遥远,无情无意圆了又缺。恨她不如熏炉里的袅袅余香,还能暂时留在我的身上,形成一个鸳鸯结。

【评析】

本词属闺怨,写一女子春日闺中怀人的情愫。上片前半写临镜梳妆自怜自艾。“雨初歇”以下几句写黄昏伫立楼头盼归。下片抒写绵绵的相思之情,以黄昏画角、花落春归衬托离情。末尾两句以痴语显深情。全篇风格婉丽、情致缠绵。

起句“玉台挂秋月”各本多解释为楼台外挂着明月,指为实景。似不确。实质是比喻,“秋月”是镜面圆形而又明亮之意,以下几句是对镜梳妆的描写,“玉台”指梳妆台洁白而精美。这样理解与下面几句紧密联系,形成一体。再有,本词所写为春季无疑,而“秋月”便肯定为比喻了,否则便无法自圆其说。前六句是美人对镜梳妆,从脸面化妆抹粉到穿着衣服,最后到鞋袜。“凌波罗袜”有穿针引线之作用,结束前面的化妆,引出下面的动作,暗示美人出外观景。“雨初歇”以下四句由孤鸿之声将视野由室内引向外面,并将思绪引向远山,自然生发出“行人音信绝”的忧伤,成为全词抒情的出发点。歇拍“此恨对语犹难,那堪更寄书说”两句用递进手法表达相思之情的浓烈、深沉、难以言表,开启下片。下片紧承前文,描写相思的苦况,红颜消瘦,衣带渐宽。“落尽庭花春去也”进一步点明季节,暮春之黄昏,最令独守空闺之女人伤感,本词所写正如此也。由黄昏到月出,女子还在望月深思,可见是位多情痴情的女子。全篇的意脉是暮春时节闺中女子清晨临镜梳妆,黄昏时倚楼望归,入夜时望着缕缕香烟而生痴想。层次清晰,人物形象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