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译注评
22230100000077

第77章 辛弃疾(1)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起义抗金,不久归宋,历任江阴通判、建康通判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他才兼文武,力主抗战,但终生未得重用,幽愤而终。词风慷慨悲壮,境界阔大,成就很高。有《稼轩长短句》。

贺新郎

别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

绿树听鹈,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啼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注释】

茂嘉:辛弃疾族弟,亦是爱国志士,时因事贬官桂林(今广西桂林)。鹈:鸟名,也作。与杜鹃鸟有别。鹧鸪:鸟名,叫声凄切,如曰“行不得也哥哥”。杜鹃:鸟名。又名壮宇、子规、布谷鸟。啼声凄厉,如曰“不如归去”。相传为古蜀帝杜宇精魂所化。马上句:用王昭君出塞事。昭君名嫱,汉元帝宫女,后和亲出嫁匈奴呼韩邪单于为阏氏(王后)。石崇《王明君辞序》:“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昭君亦必尔也。”更长门句:用陈皇后失宠事。汉武帝皇后陈阿娇,受宠。后因妒而被废幽居长门宫。司马相如曾为之作《长门赋》。看燕燕二句:《诗·邶·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毛传:“卫庄姜送归妾也。”卫庄公妻庄姜美而无子,以庄公妾戴妫之子完为子。后继立为君。州吁作乱,完被杀,戴妫被送回娘家陈国。庄姜为其送别时作此诗。将军句:用李陵事。汉武帝时,李陵多次与匈奴作战。后被围困,兵败投降。汉武帝杀其母亲、妻子,李氏名败。向河梁二句:用李陵别苏武事。河梁:桥。李陵《别苏武诗》:“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易水三句:用荆轲事。据《史记·刺客列传》载,燕太子丹派荆轲出使秦国,行刺秦王。临行时,太子及同谋者送荆轲到易水。送行者白衣白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唱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慷慨高亢,士皆垂涕。荆轲毅然登车而去,再也没有回头。

【译文】

鹈鸟开始在在绿树间啼叫,声声哀切。更那堪鹧鸪的叫声刚停,便听到杜鹃的鸣叫声声凄咽。如今又要听。一直把春天啼走而无处寻觅,啼得百花凋谢,啼得令人惆怅悱恻。但这种悲愁,远远比不上人间的离别。当初王昭君在马上弹着琵琶的怨曲,日暮边关,茫茫黑夜。她惨惨凄凄地离开中原故国。还有那位失宠的陈皇后,乘坐翠羽装饰的车子离开宫阙。出居在长门宫里,一切荣华富贵与美好爱情都烟消云灭。庄姜曾写下《燕燕》诗,忧伤地送走可怜的归妾。李陵将军出生入死身经百战,投降匈奴而身败名裂,在河的桥梁上与志士苏武告别,回望故国相隔万里,从此亲友音信断绝。易水萧萧秋风凛冽,满座为英雄送行的壮士都身穿素服,白衣白冠皎洁似雪。壮士们引吭悲歌,一曲悲歌尚未唱完,壮士登车毅然诀别。鸣鸟仿佛也知道人间的种种离恨,不啼清泪而声声啼的都是血。你走之后,还有谁来陪伴我,举起酒杯共同对着这皎洁的明月?

【评析】

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词。全词以鸟鸣开篇,以鸟鸣结束,中间连用五个典故,并打破上下片的界限,章法浑成而又别致。借送弟伤别抒发满腔抑郁不平之气,笔力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

开头连续写三种鸟的叫声。词题下有小注曰:“鹈、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以本词看,确是如此。而且三个鸟鸣叫的前后顺序也应如词中所写。即鹧鸪先鸣而杜鹃次之,为最晚。本词首句云“绿树听”,是开始在树荫中鸣叫,而鹧鸪已经停止叫声,杜鹃的叫声也将近尾声了。如果不仔细体会,容易理解为在前,鹧鸪次之而杜鹃最后。按《离骚》“恐鹈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之意,鹈之鸣在立夏之后。鹧鸪的鸣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既有留恋族弟之意,也有抗金之志难以实行之恨。杜鹃声如“不如归去”,则愤慨中稍有安慰,意谓如此政局,如此当权者,出仕真不如归隐,落职未必不是好事。之叫,暗示春天已经过去,即“匆匆春又归去”也,无奈、悲伤、愤慨均在其中。主调仍是壮志难酬之憾恨。三种鸟鸣一是时间有先后,一直把春天啼走方罢休。二是表达作者对时局的愤慨,抗金时机已去,百草不芳,抗战之主张行不得也,不如归去。可见开头四句的感情何等丰富而又复杂。同时也为送别渲染气氛,点明时令。中间连用王昭君、陈皇后、戴妫、李陵、荆轲五个典故,运用历史上美人英雄辞家去国,铸成千古莫赎的恨事来抒写离恨,代为茂嘉弟的遭谗落职抱不平,也为自己抒发英雄末路,壮志难酬的极度感怆。陈廷焯极力推崇此词,在《白雨斋词话》中评云:“稼轩词自以《贺新郎》一篇为冠,沉郁苍凉,跳跃动荡,古今无此笔力。”王国维也赞此词曰:“章法绝妙,且语语有境界,此能品而几于神者。然非有意为之,故后人不能学也。”(《人间词话》)

念奴娇

书东流村壁

辛弃疾

野塘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闻道绮陌东头,行人曾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注释】

东流:旧县名,故址在今安徽东至。地:无端,平白无故。楼空二句:苏轼《永遇乐》词:“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此处化用其意。绮陌:繁华的街道。宋人多用以指花街柳巷。纤纤月:形容美人足纤细。刘过《沁园春》(咏美人足):“知何似,似一钩新月,浅碧笼云。”

【译文】

野塘边的花儿纷纷飘落,匆匆又过了清明时节。东风无端地欺凌行客,竟把我的短梦惊觉。凉气侵袭着孤枕云屏,我感到阵阵寒怯。在那弯曲的河岸边,我曾与佳人举杯同酌。垂柳下拴过我的马匹,却又就在此处轻易离别。如今人去楼空,萧条冷落。往日的燕子还栖息在这里,那时的欢乐,它都能够诉详细说。听说在繁华街道的东面,行人曾在帘下见过她的美足纤如弯月。旧的憾恨如东流的春江无穷无尽,新的遗憾又像云山般千重万叠。假如有那么一天,我们在酒宴上再相遇合,她将会像镜里的鲜花,令我无法再度采摘。她也会惊讶地问我,头发近来为什么白了这么多?

【评析】

辛弃疾很少写自己的爱情经历,偶一为之,也迥异别家,带有一种击节高歌的悲凉气息。此词便是例证。上片点明时间,描述旅途苦况,“曲岸”以下三句回首往日之幸福艳遇,歇拍两句翻用苏轼《永遇乐》句子而别出新意。下片前三句表明对方已为青楼女子,想象她的美貌及寻觅不见的怅恨。词人融自己身世与其间,虽为爱情词,却有郁勃之气。尤其是“旧恨”三句,更是“矫首高歌,淋漓悲壮。”(《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据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作者于淳熙五年(1178)自江西召为大理少卿,观其词意,当是作者年轻时到过池州东流县,结识一位女子,两情相洽,十分款曲。此次途经这里,重访不遇,有感而作。若此,本词之意脉便可寻绎了。开头三句点时点地。“野塘”别本有作“野棠”者,今人多从后者。笔者认为,二者皆可通,而以前者为优。“野塘”与后面的“曲岸”有联系。前三句暗示作者已去过野塘边的曲岸,见那里的花已凋落。而这里的花是野棠花儿也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似更好。“刬地”二句以春寒寓心寒。“曲岸”三句为二人分别之地,或许也是二人相遇之所,故作者有如此深刻的印象。下片前三句续写佳人以后的行踪,很含蓄。有人断定此女为风尘女子,似过于拘滞。当是稼轩对情人命运的关注和推测之词。故在最后才有“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的遗憾。此女子不在,无非两种可能:一种是沦落风尘,一种是嫁人。无论是哪一种,都很难再成为自己的伴侣了。故即使见面也难遂旧愿矣。词至此,抒情已一波三折,令人叹惋,但他又翻进一层,使这结尾出人意表,既然女子已属他人,但依旧关心着词人,问道:“你怎么这么多白头发了?”表面看是普通人的应酬语,实际写出对方的深挚之情与身世之感。尤显示当初二人感情之深切。为全词增色不少。全词虽写柔情,却没有“犹抱琵琶半遮面”委婉的风致,而是挥洒自如,慷慨悲歌。谭献云:“大踏步走来,与眉山同工异曲。然东坡是衣冠伟人,稼轩则弓刀游侠。”(《谭评词辨》)

汉宫春

立春

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辨、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却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注释】

春幡:宋时风俗,立春日女人用彩纸、金箔或布帛等剪成各种花鸟图形戴头上。《苕溪渔隐丛话》引《荆楚岁时记》云:“立春日悉剪彩为燕子以戴之。”西园:汉上林苑的别称。北宋汴京也有西园。此借指京师园林。黄柑二句:《遵生八笺》;“立春日作五辛盘,以黄柑酿酒,谓之洞庭春色。故苏诗云:‘辛盘得王韭,腊酒是黄柑。’”解连环:解开难题。此借指解决抗金收复中原的大业。详见周邦彦《解连环》注。

【译文】

春天再度回到人间,看那些美人的头上,颤巍巍地摇曳着美丽的春幡。平白无故又来风雨,也不肯收尽残留的轻寒。去年的燕子,料想今宵梦里会飞到京都故园。我没有心情去置办黄梅新酒,也没有准备青韭新盘。暗自嘲笑这些春风,从此就开始忙着吹开梅花,再把杨柳进行熏染,再也没有一点空闲。刚刚抽出一点时间,又跑来改变镜中人青春的容颜。我心中的愁思绵绵不断,请问有谁能解开连环?我生怕看见花开花又凋残。早晨,看见飞往北方的太雁已先于自己而还。

【评析】

此词主旨如题,为“立春”而作。但词人并不停留在惜春恋春方面,而是借以渲染自己饱受压抑,壮志难酬,年华虚度的满腔幽愤,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深得比兴之意。

开头三句扣紧题面,写立春日人情风俗。使本词移不到其他时日去。“无端”风雨切当时自然气候,也含有政治气候的感受在内。“年时燕子”两句以燕可到西园,暗寓故国之思。“浑未辨”写自己的心情不佳。下片“却笑东风”五句有嘲讽口吻,一是对春光之归去无可奈何,对年华虚掷无可奈何。二是以春光比喻那些掌权得势的小人只知利用手中的权利吃喝玩乐奢侈腐化。这层意思虽不明显,但也可微略感觉出来。“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是本词思想表达之关键句。“问何人会解连环”有对当政者无力扭转时局的冷嘲热讽,也有自己怀满利器却被投闲置散的激愤。最后两句遥应上片的“年时燕子”两句,再度倾诉回归故国无望的隐忧与深愁。全词把丰富复杂的爱国、忧国之情,借委婉纡曲的形式表达出来,感人至深。章法上起承转舍自然圆转。

贺新郎

赋琵琶

辛弃疾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

【注释】

凤尾:《明皇杂录》载,杨贵妃琵琶;以龙香柏为拔,以逻檀为槽,有金缕红纹,蹙成双尾。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为唐朝盛世。霓裳曲:唐代宫廷乐曲。盛行于开元天宝年间。最苦句:用白居易《琵琶行》之事。记出塞:用王昭君出塞事,见辛弃疾《贺新郎》(绿树听鹈)注。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市。此处代指金人占领的中国北部。琐窗:雕花或花格的窗户。轻拢慢捻:演奏琵琶的指法与动作。推手:《释名》:“琵琶本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琵,引手却曰琶,故以为名。”欧阳修《明妃曲》诗:“推手为琵却为琶,胡人共听亦咨嗟。”梁州:即凉州。《梁州》为唐代凉州一带的乐曲。贺老:指贺怀智,唐开元天宝年间善弹琵琶者。定场:即压场,犹言“压轴戏”。元稹《连昌宫词》:“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沉香亭:唐代皇宫中的亭子,在兴庆池畔,相传唐玄宗和杨贵妃常在此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