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译注评
22230100000078

第78章 辛弃疾(2)

【译文】

这把琵琶是多么名贵精绝,檀木槽板刻着凤凰尾,龙香柏木制成弹拨。盛唐开元年间霓裳羽衣的乐曲红红火火。但那美妙的乐曲一旦消歇,以后又曾有过几番那样的岁月?最痛苦的是浔阳江头的作诗客,亭亭画船就要出发,忽听琵琶声幽幽咽咽。记得王昭君出塞之时,边塞上黄云弥漫,起伏的山脉如同堆积的白雪。骑在马上离开故国三千余里,琵琶曲中倾诉的哀怨丝丝不绝。再回头眺望昭阳的宫殿,只能看见孤雁在天边出没。琵琶弦上纵然能倾诉人的心情,但这千古幽恨实在难以尽情诉说。征人去辽阳已经多年,如今却音断信绝。花格的窗前冷清寂寞,闺中人怀里抱着琵琶。轻拨慢捻倾诉着心中的郁结,盈盈泪珠沾湿了那美丽的长睫。她含情脉脉,一会儿用推手的技巧,一会儿用却手弹拨,将《梁州》曲演奏得悲凉激越。千古以来的盛衰荣辱,一去不返如同云飞烟灭。贺老的压场绝活儿再也没有消息,沉香亭北的繁华至令都绝。当琵琶乐曲弹到这种地步的时候,真让人肝胆俱裂,为之哭泣呜咽。

【评析】

本篇题为“赋琵琶”,实借琵琶以写怨思。上片用三个典故,抒写盛唐以来世道渐衰的感慨,下片前半用赋的笔法写征妇怨,借思妇弹奏琵琶思念辽阳征人的形象,抒发对中原故国的思念之情。结尾几句再用盛唐及杨玉环的两个典故,回应篇首,写出盛唐难再之深慨,“此篇用事最多,然圆转流丽,不为事所使,的是妙手。”(陈霆《渚山堂词话》)

本词有两点需注意,一是结构别致,与另一首《贺新郎》(绿树听鹈)章法基本相同。开头以杨玉环所用之琵琶写起,结尾以杨玉环游乐之沉香亭终。前后呼应,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抒情效果。二是内容上寄托遥深,除词人自己的身世之感外,“记出塞”几句也有对徽钦二帝蒙尘不返的悲慨。将国难家仇与身世之感结合起来,内容更丰富深沉。姜夔《疏影》词中云:“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陈文焯评此二句曰:“伤二帝蒙尘,诸后妃相从北辕,沦落胡地,故以昭君托喻。”此为深中肯綮之言,亦可佐证上言之不虚也。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注释】

赏心亭:《景定建康志》卷二十二:“赏心亭在下水门之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丁晋公渭建。”玉簪螺髻:玉制的头簪,团形的发髻。这里比喻尖形、团形的各种山峦。吴钩:一种弯形的刀。盛产于吴国而弯形,故称。休说二句:用张翰典。《晋书·张翰传》:“翰(字季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此翻用其意。求田三句:据《三国志·魏志·陈登传》载:许汜与刘备同在荆州刘表处,三人共同评论天下之人。许汜说陈登有豪气,并说自己到陈登家做客,陈登很怠慢,他住大床上床,而让客人住下床。刘备听后,说:当今天下大乱,你却求田问舍,令陈登失望。陈登那样做还算给你面子,“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耶?”刘郎,指刘备。树犹如此:《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北伐,经金城,见前为琅琊时种树已皆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庾信《枯树赋》作“树犹如此。”红巾翠袖:古代女子装束,此处指歌女。擦、揩拭。

【译文】

楚地到处是一派清秋,水光连接着天边,秋色无边无际。我眺望远方的群山,峭立挺拔得宛如美人的碧玉簪,平缓团圆的如同美人的螺髻。都攒蹙累积,仿佛在向我倾诉着怨恨忧郁。面对着落日,我独立楼头,听着南飞鸿雁的哀啼。我这个江南的游子啊,把手中的宝刀看了又看,拍打着楼上的栏杆徘徊不已,可又有谁能理解我现在的心意?不要说鲈鱼脍的味道鲜美,秋风已起,我却不能像张季鹰那样潇洒地归去。我更不愿像许汜那样求田问舍,只知自私自利而不顾国家大计,怕被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轻视鄙夷。可惜岁月飞逝,大好年华在风雨中白白抛弃,就连那些没有知觉的树木,也会随着时光而老去,想到这里,我不禁悲愤交加,暗自垂涕,也不知求谁去请那些多情的美人,用她们的红巾绿袖,把我这英雄的眼泪轻轻揩拭。

【评析】

本词是作者于淳熙元年(1174)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所写。上片借景抒情,写登高远望时的复杂悲怆之情。下片以古喻今,对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抒发壮志未酬的抑郁情怀。慷慨悲歌,令人回肠荡气。辛弃疾满怀报国热情南归,志在恢复中原。但南宋统治者对他百般猜忌,始终不敢重用,使其长期沉沦下僚,基本处在投闲置散的位置上。他感到极其压抑、愤懑,在登高望远之际,见景生情,抒发多年积郁在胸的满腔怨气、怒气。开篇两句写秋日之大背景,视野极为开阔。“遥岑”三句用倒装笔法和移情手法写自己对大好河山沦陷的痛心。“落日楼头”至上片歇拍,如特写镜头,把作者焦虑、幽怨、悲愤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情绪表现出来。“看吴钩”、“拍栏干”均是细节刻画,凸现出词人忧心如焚的精神状态。从写景角度看,由大到小,由远及近,层次分明。下片连用三个典故,正反两面见意,用张翰之典,既有故乡难归之慨叹,也有不忍置国事不顾而隐居的责任感,这正是作者性格的两个重要方面。许汜之典,对那些只知购田买房自私自利的官员表示极大的鄙夷之情。结尾六句抒发举世皆浊我独醒,世无知己之深慨,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遥相呼应,章法谨严。本词写尽英雄失路之感,如垓下悲歌,动人心魄。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

摸鱼儿: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摸鱼子、安庆摸等。双调一百一十六字。淳熙己亥: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漕:漕司(转运使)的简称。山亭:在湖北漕司官衙内。画檐:画有图案或彩色的屋檐。惹:沾住。长门事:据司马相如《长门赋序》,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幽居长门宫。她曾以百金为酬请司马相如代写《长门赋》,武帝读后感动,后复为宠。此事史籍中无载。玉环:唐玄宗宠妃杨玉环,宠极一时,后在马嵬驿被赐死。飞燕: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宠冠后宫,后被迫自杀。

【译文】

还能经受得住几番风风雨雨,匆匆忙忙,春天又要归去。我珍惜春光长怕花儿开得太早,何况如今已经落红无数?春天啊,请停住你的脚步。你没听说吗,芳草遍布天涯海角,你已经没有归路。我真怨恨,春光对我的痴情根本不屑一顾,依旧又默默地归去。看起来,对春天有真情实意的,只有那些画檐上的蜘蛛网,终日里尽量沾惹些点点飘飞的柳絮,使人们看到后可以依稀感受到春光的余绪。当年陈皇后的长门之事,预定好的日期又误,美人一定被人谗毁嫉妒。即使花费千金购买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君王不肯见我,我的无限深情又向谁倾诉?那些得宠的美人们,你们也不要欢歌曼舞。你们没看到吗,当年的杨玉环和赵飞燕,比你们不知要受宠多少倍,可她们都死得那么可悲而又痛苦,如今早已成了尘土。被边缘化的闲愁最令人痛苦,不要去凭倚高高的栏杆远望,一轮将要沉落的斜阳,正在那烟柳迷茫的令人断肠的去处。

【评析】

本词是在调动职务临行时所赋,感慨殊深,兴寄深婉,全用比兴手法抒情达意。表面写美女伤春,蛾眉遭妒的怨恨,实际上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慨及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上片通过惜春、留春、怨春三层意象抒发对春光的无限留恋和珍惜之情,下片用美女遭妒比喻爱国志士受谗遭贬,谴责投降派误国误民的罪行。外柔婉而内激越,表达了深沉的爱国忧时之情。

开头两句起势突兀,有酸风苦雨之感,抒发珍惜春天而春天又匆匆归去的痛苦。“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两句很费解,怕花开早,但似乎花还没开,怎么就落红无数了呢?这就要搞清楚春天比喻什么。实际全词设置的春天背景是暗喻抗战势力和抗战局面。在辛弃疾创作本词前几年,朝廷重用主战派大臣虞允文为相,虞允文起用一匹志在恢复的官员积极备战,川陕宣抚使王炎以及坚定的抗战派诗人陆游都很兴奋。但不久朝廷就改变大政方针,主战派下台,被边缘化。主和派掌握大权,恢复那种“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醉生梦死的生活。于是刚刚出现的抗战局面立刻烟消云散。辛弃疾对于金国形势非常了解,对于抗战一直采取坚决而谨慎的态度,主张准备充分才能开始,这便是“惜春长怕花开早”的意蕴。但可惜还没有开始抗战自己便将其取消,所以才说“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三句用春天没有归路比喻南宋政权不抗战就没有出路,就会衰弱萎缩而颓丧。“怨春不语”三句对朝廷当政者根本不理睬自己的抗战主张表示极大的愤慨。此前,辛弃疾曾先后上《美芹十论》和《九议》详细陈述恢复中原的计划和策略,孝宗皇帝曾经为之心动,有意召见他,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取消了召见的计划。而恢复中原的大计就这样搁浅。下片前五句用陈皇后自比,委婉陈述皇帝取消召见自己之计划一定是有卑鄙小人对自己进行馋毁的缘故,正因为皇帝不肯召见,使自己不能直接向皇帝陈述抗金救国的大计和报效国家的一片赤心。用典极其贴切。因为郁闷愤怒已极,才会发出如此近似诅咒的词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直接斥责那些得志的小人,诅咒他们也像杨玉环和赵飞燕那样不会有好结果。最后用斜阳欲下的惨淡景象象征南宋衰微的国势。景衰情悲,令人感觉惨淡而没有出路。

辛弃疾率领义军南归,本欲为朝廷效力以收复中原。但当政者对他百般猜忌,不敢委以重任。他多年任闲职,而且又频繁调动,使他无法干成任何事业。本词正是又调动他职务时所作,岂能不感慨万千?全词借助凄美的意象,以哀婉的情调抒发激烈的政治幽愤和沉痛的爱国感情,寄托遥深。梁启超评曰:“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艺蘅馆词选》引)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注释】

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北固山上,又名北顾亭。面临长江。晋人蔡谟为储军备而建。孙仲谋: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帝。曾一度建都京口。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刘裕生于京口,曾北伐,并收复过长安、洛阳。金戈铁马:形容兵强马壮。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刘裕之子)的年号(422-453)。封狼居胥:汉武帝时,骠骑将军霍去病曾追击匈奴至狼居山,在山上筑坛祭神而还。狼居胥,一名狼山,在今内蒙古西北部。仓皇北顾:荒乱败退中回望追敌。四十三年: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渡江南归,至写此词时正四十三年。佛狸祠:北魏拓跋焘的祠庙。在今江苏省六合县东南。拓跋焘小名佛狸,当年兴兵南侵,进驻瓜步山,在山上建行宫,后改为佛狸祠。神鸦:祭祀时飞来觅食的乌鸦。社鼓:社日祭神的鼓声。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晚年遭谗被黜逃往魏国。后来秦攻赵,赵王想再起用廉颇,派使臣去探望。使者受廉颇仇人之贿,说廉颇饭量依然很大,但“顷之,三遗矢(屎)矣。”于是廉颇未被起用。

【译文】

千古江山依旧,但像孙仲谋那样识人重贤的英雄,却再也无处寻觅。那些繁华的舞榭歌台,英雄们的风流韵事,都被无情的风雨吹打而去。那普普通通的街巷,所看到的只是斜阳映照着荒草枯树,人们说寄奴曾经在这里居住。遥想当年,他指挥千军万马挥师北伐,气吞骄虏如同下山的猛虎。元嘉年间又是多么轻率,想勒铭狼居胥山建立奇功,结果只落得大败溃逃,不断地回头北望敌兵的追逐。如今已经过去四十三年,在望中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年曾与金兵激战过的扬州路。真是不堪回顾,金人的统治竟如此牢固。在那佛狸祠堂的前面,神鸦的叫声杂和着喧闹的社鼓。有谁还能来问一问:廉颇将军果真衰老了吗,他的饭量是否依然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