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三百首译注评
22230200000025

第25章 七古乐府(1)

高適

高適(700?-765)字达夫。晚年曾任左散骑常侍,后人因称“高常侍”。郡望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早年仕途失意,客游河西,为哥舒翰掌书记。安史之乱起,曾历任左拾遗,淮南、西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有边塞诗四十多首,代表作是《燕歌行》。殷璠赞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河岳英灵集》)。今人孙钦善有《高適集校注》、刘开扬有《高適诗集编年笺注》。

燕歌行a

高適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b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c,天子非常赐颜色。金伐鼓d下榆关e,旌旆f逶迤碣石g间。校尉羽书h飞瀚海,单于i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j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k,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l远戍辛勤久,玉箸m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n空回首。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o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p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q。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r从来岂顾勋s?君不见沙场争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t!

【注释】

a燕歌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多写征戍相思离别之情。燕:今河北辽西一带。b元戎:军队统帅。c横行:指纵横驰骋疆场为国效力。d金伐鼓:敲锣打鼓,指行军。e榆关:即今山海关。f旌旆:泛指军旗。旌:杆头上有羽毛装饰之旗。旆:大旗。g碣石:地名,前注皆云在河北昌黎县。不确,据20世纪80年代考古发现,当在今辽宁省绥中县境内。h羽书:插有羽毛的紧急军书。i单于:本是匈奴部落首领。此处借指契丹部落首领。j凭陵:凭借暴力进行侵扰。k腓:枯萎。l铁衣:金属制的铠甲,此处指出征的战士。m玉箸:白色的筷子,比喻思妇的眼泪。n蓟北:蓟州之北。此处泛指边塞地区。o绝域:指人烟稀少,环境荒凉的边塞。p三时:指早、午、晚,即一整天都杀气腾腾。一说指春、夏、秋三季。以前说为优。q刁斗:古代军中值宿巡更时的敲击的铜器,白天用来煮饭。r死节:为国事而牺牲。s顾勋:关心、考虑功名利禄。t李将军:指西汉戍边名将李广,智勇双全,爱护士兵,号称“飞将军”。

【译文】

朝廷战争的烽火发生在东北,朝廷的将军离开家乡去击破敌寇。男子汉本来重视驰骋沙场,何况皇帝的赏赐非常丰厚。敲锣打鼓出了雄伟的山海关,队伍的旌旗曲折行进在碣石之间。紧急军书在广阔的沙漠上飞快传送,敌军演习的火把映照山川。山河萧条一直到广袤的边塞,敌人的骑兵如暴风雨一般攻来。战士们在前线与敌人浴血奋战,将军在大帐中为美人的歌舞鼓掌喝彩。大漠深秋蒿草已经枯槁,孤城落日战斗的士兵逐渐稀少。身受天子的重视却常常轻敌,士兵拼尽力气也不能解围。战士们极其辛苦长期在外戍守,家中的媳妇独宿空闺从春到秋。她们在繁华的城市中徒自悲伤,战士在荒凉的塞外白白思念亲人和故乡。边塞的凉风根本无法超越,苍茫的塞外只有荒凉与寂寞。白昼里杀声阵阵如云,夜晚间不时传来巡逻铜锣的声音。亲见雪白的刀刃上鲜血淋淋,只是为国而战哪里考虑名位功勋。你没有看见沙场战争的残酷,战士们都特别思念西汉的李广将军。

【评析】

根据诗前小序,可知本诗是因张守珪军中之事而发,但不局限于一战一地,而是对开元年间唐军边塞战事的高度概括,重点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的事实,抨击将帅腐败无能,同情浴血奋战的士兵及其家属。内容深刻而丰富。

全诗共二十八句,结构层次可分为四部分,前三个层次每层八句,最后一层次四句,比较整齐。开头八句写边塞烽烟突起,军队奉命出师。军队开到前线,战争一触即发,形势紧急。“山川”至“力尽”八句是第二部分,写唐军虽英勇奋战,但战斗依然失利。失利的原因是将帅贪图自己享受,不关心士兵死活,玩忽职守而又轻敌。“铁衣”至“寒声”八句是第三部分,写战士与妻子的两地相思,缠绵幽怨,气氛凄凉。最后四句是第四部分,通过对汉代飞将军李广的怀念,点出主旨,委婉抒发对边将无能腐朽的不满。“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用对比手法表现将帅奢侈享乐而不恤士卒的丑恶品质,接触到当时军队中的本质问题,而且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故为后世所传诵。

关于“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有不同理解,有人说那是歌颂将军的指挥若定,具有大将风度。此说不可取,如果此次战斗胜利,或许勉强可以,但这次战斗结局是“孤城落日斗兵稀”,是“力尽关山未解围”,是失败的结局。况且,即使胜利,“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都不可以,这样的将军怎么能够原谅呢?

古从军行a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b。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c幽怨多。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d,应将性命逐轻车e。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f。

【注释】

a古从军行:乐府旧题。b交河:水名,位于今新疆吐鲁番西北。c公主琵琶:汉武帝与乌孙王和亲,命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以公主身份嫁给乌孙王昆莫。送嫁时,恐其途中愁怨,故弹琵琶以娱之。d闻道句:汉武帝为取良马,派李广利进攻大宛,结果出师不利,士卒伤亡过半。广利上书请求罢兵,武帝大怒,命使臣到玉门关拦截,说:“军有敢入,斩之。”e轻车:汉有轻车将军,轻车都尉,此泛指将帅。f年年两句:意谓战士年年暴尸边境,换来的仅仅是葡萄的移植。蒲桃,即葡萄。

【译文】

白天登上山顶眺望烽火,黄昏饮马来到交河。行军的士兵冒着昏暗的风沙,和亲的公主忧愁和怨恨特别多。驻扎在野外而没有城郭,雨雪纷飞弥漫在荒沙大漠。胡地的大雁夜夜悲哀鸣叫,胡地兵卒的眼泪不停滴落。听说边关依然被把守的官兵拦遮,到塞外征战的官兵只能追随着将军去拼杀争夺。年年有战士的白骨埋葬在荒凉的塞外,只是把葡萄引进到了中国。

【评析】

《从军行》属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多写从军征战的苦怨。这首诗借汉喻唐,明写汉武帝穷兵黩武,实则讥讽唐玄宗开边西北,给人民造成的不尽苦难,表达了诗人对死难士卒的深切同情。

诗人开篇便极力描述紧急征战的苦况。将士们日行千里,匆匆赶赴战地,在风沙滚滚、天昏地暗的苍凉景色中,充满无限怨恨之情。并用万里征途不见人烟、茫茫大漠雨雪纷飞的凄清冷落环境,强烈渲染悲凉的氛围。接着,诗人一变常人狭隘的民族偏见,以“胡雁哀鸣”、“胡儿泪落”表达北方少数民族子弟的悲苦,从而极大地拓展了诗歌思想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使得诗歌的社会意义更为深远。“闻道”四句,巧借汉武帝派遣使者到边关阻挡李广利班师回朝之事,影射唐玄宗的好大喜功和穷兵黩武,为不断扩边,全然不顾战士死活。尤其是“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两句,以鲜明对比手法,指出天子以连年战争的巨大代价,换来的只不过是葡萄的移植而已。这不仅把拓边战争的掠夺本质揭露得十分深刻,而且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唐代统治者的强烈义愤和对捐躯沙场者的无限同情。

在艺术上,这首诗能融现实与史事于一体,不仅生动地展现了万里边疆寂寥荒漠的典型景象,而且通过汉、胡两军悲苦幽怨的相互映衬与白骨、葡萄的鲜明对比,表达出诗人强烈的批判精神,在唐代边塞诗中可谓是上乘之作。

洛阳女儿行a

王维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良人玉勒乘骢马b,侍女金盘脍鲤鱼。画阁珠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罗帏送上七香车c,宝扇迎归九华帐d。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e。自怜碧玉f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春窗曙灭九微g火,九微片片h飞花琐i。戏罢曾无理曲j时,妆成只是熏香坐。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k家。谁怜越女l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注释】

a洛阳女儿行:属新乐府辞。洛阳女儿,取意于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中“洛阳女儿名莫愁”句。b骢马:青白色相间的马,此处泛指宝马。c七香车:用七种香木做的车子,比喻车之名贵。d九华帐:鲜艳的花罗帐。e季伦:晋朝巨富石崇字季伦。f碧玉:梁汝南王侍妾名,此指洛阳女儿。g九微:一种高级灯名。h片片:指灯花。i花琐:指雕花的连环形窗格。j理曲:练习歌曲。理,演奏。k赵李:指设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婕妤李平的家。此泛指贵戚之家。l越女:即西施,幼时家境贫寒,曾在若耶溪浣过纱。

【译文】

洛阳有个少女住在我家对门口,看那模样年龄也就十五六。丈夫骑着美玉装饰马嚼青白马,侍女全用镀金盘子盛上鲜美脍鲤鱼。朱楼高耸画阁相连尽在望,红桃绿柳屋檐下面显艳妆。出门时她被送上绫罗做帏的七香车,回家后又用宝扇遮住阳光一直步入九华帐。丈夫出身富贵家庭年少正青春,意气骄横奢侈超过晋代石季伦。他怜爱妻子亲自教她习歌舞,不惜稀世珍宝任凭她随意送给人。他们欢度春宵直到天明才熄九微灯,片片飞花飘落雕花连环窗格中。夫妇尽情欢乐没有时间练歌曲,有时梳妆过后只是坐在炉旁熏微香。城中相识都是显赫权贵尽繁华,昼夜造访都是姓赵姓李一类外戚权贵家。谁能怜惜越国美女西施颜如玉,却因家境贫贱若耶溪边独浣纱。

【评析】

本诗题下原注:“时年十六”,是诗人早年作品。其主题是讽刺贵族男女骄奢淫逸生活的空虚和对社会机会不均等现象的不满。

王维虽然出身名门高姓,但父亲早亡,没有为他入仕提供任何帮助,完全靠自己拼搏。他十五岁即带领大弟弟王缙宦游两京,看到京师中贵族的骄奢生活,别有一番感受,写下本诗。

诗分三层。从开头到“宝扇迎归九华帐”八句为第一层,从吃、住、行三个方面写洛阳女儿生活的豪华富贵。“狂夫富贵在青春”到“日夜经过赵李家”十句为第二层,写洛阳女儿丈夫暴富,夫妻终日享乐骄纵,交往的都是贵族豪门。为最后点明主题蓄势。“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两句为第三层,也是全诗重点所在。洛阳女儿并没有什么才貌,也没有什么德行,只因出身豪门,丈夫是权贵,便可过挥金如土的豪奢生活,而西施为天下第一美女,但并不为社会重视,依旧在若耶溪边浣纱,过着清贫艰辛的生活。这种强烈的对比揭示极其普遍而又严重的社会问题,这就是社会不公平。可以想象到,当时进入仕途就需要权贵,就连进士考试也需要权贵,没有权贵的推荐无法金榜题名。这样寒士的生活道路就很艰辛。王维刚刚步入社会时这种感受是很强烈的。因此,本诗的主旨就是宣泄对这种不公平现实的不满。前边大部分渲染,为最后的议论造势,最后两句如同画龙点睛,揭示主旨。结构与卢照邻的《长安古意》极为相似。

老将行a

王维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b。射杀中山白额虎c,肯数d邺下黄须儿e。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f。卫青g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h。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昔时飞箭无全目i,今日垂杨生左肘j。路傍时卖故侯瓜k,门前学种先生柳l。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誓令疏勒出飞泉m,不似颍川空使酒n。贺兰山o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节使三河p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q。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r。愿得燕弓s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t。莫嫌旧日云中守u,犹堪一战立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