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诗开篇即发感慨。“独有”、“偏惊”两词有较强的感情色彩,强调对异地风情的新鲜感和漂泊异乡的羁旅之愁。中间两联写景,即“物候新”的具体表现。四句诗所写均是普通的江南春景,作者为何要“惊”?“新”又体现在哪里?须知作者是中原人,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中游地区,他是用自己原有的眼光和习惯来观察这里的一草一木。诗人的故乡,此时梅花尚未开放或者始见新花,柳也未展叶,春意尚很渺茫,所以他才吃惊这里的春天来得早、来得快,刚入初春便春意盎然了,与家乡大不一样。作者的思乡之情已悄然含蕴在这“偏惊”二字之中。还应指出,南朝梁诗人江淹《咏美人春游》中曾有“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的诗句,本诗“晴光转绿”当由此化出。最后两句抒情,点题又回应首联。既表现对友人作品的尊重,又暗示出自己的思乡之情是多么浓重,一触即发。
全诗结构缜密,首尾两联抒情,从“宦情”领起,到“思归”终篇。中间两联写景,偏重在“惊”、“新”二字,从而引逗出对故乡春景的思恋之情,使情感的抒发有了依托,更加形象化。喻守真说:“此诗作法非常绵密,全篇关键在’偏惊物候新‘”,指的正是这种情况。
沈佺期
沈佺期(656?-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官至太子少詹事,世称“沈詹事”。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曾因贪污及谄事张易之被流放州。诗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对格律诗的最终定型颇多贡献,对七律所起作用更大。其作多应制诗,被贬时期的作品则题材扩大,情感凄婉,多直抒胸臆之篇。明人辑有《沈佺期集》。
杂诗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a,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b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c,一为取龙城d。
【注释】
a黄龙戍:唐时东北要塞,在今辽宁开原市西北.即开原老城。b汉家:以汉代唐几乎是唐诗中的定制.这样可避免直指。c旗鼓:代指军队。《左传·成公二年》:“师之耳目,在吾旗鼓。”d龙城:匈奴的名城,秦汉时匈奴祭祀的地方。这里指敌人要地。
【译文】
听说在那遥远的边塞重镇黄龙戍,连年来烽烟不断,战争不停。令人伤心惋惜,那深闺中春情蜜意的明月,常常把惨淡的月光洒向军营。闺中的少妇春季里相思难耐,兵营中的丈夫亦夜夜盼归魂牵梦萦。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渴盼早日结束战争。可哪位将军能率部出奇制胜,一举攻取敌人的战略要地而制止战争取得和平?
【评析】
本题共三首,都是征妇怨类的题材。本篇原列第三首,除怨恨“频年不解兵”外.还盼望出现良将以早日结束战争,含有对边将无能的愤懑之情。
首联叙事,交代地点、背景与事件,揭示造成家庭悲剧的原因是连年的边塞战争。颔联借月抒情,用一轮明月把相隔千里的闺中和军营联系起来,体现时间上的统一性,男女双方都在望月相思。明月又有团圆的寓意,暗寓着昔日夫妻和美共谐鱼水的幸福情景,与现实的离别相思形成强烈的对比,更突出了战争的罪恶,深化了主题。颈联进一步描写双方相思之苦况,补足前意。尾联表达盼望战争早日结束的心情,进一步烘托主题。
本诗在艺术表现上有两点值得借鉴。一是颔联采用“流水对”的方式,两句诗如脱口而出,顺流直下,共同表现一个意思,语言活脱而含蕴丰厚。二是互文见义的手法用得熟练而巧妙,这主要表现在颈联上。“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乍看稍嫌费解,细品方知妙味。原来是说“少妇良人春春意夜夜情”,意谓二人无年无日、无时无刻不受着相思之苦的煎熬,表现双方相思的长期性和一贯性,使情感的抒发更加真挚而淳厚。这些地方,应多加体会,对写诗解诗均大有补益。
宋之问
宋之问(656?-713?),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官至考功员外郎,世称宋考功。曾先后谄事张易之和太平公主,睿宗时被流放钦州,后赐死。诗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对初唐时格律诗的成熟颇多贡献。多歌功颂德之作,但流贬途中之作有真情实感。明人辑有《宋之问集》。
题大庾岭a北驿
宋之问
阳月b南飞雁,传闻至此回c。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d不开。明朝望乡处e,应见陇头梅f。
【注释】
a大庾岭:在今江西大余县境。岭上多梅,又称梅岭。b阳月:农历十月。c至此回:古时传说,鸿雁南飞至大庾岭即折回。d瘴:瘴气,南方深山密林中的郁蒸之气。e望乡处:指岭上高处,即下句的“陇头”。作者后来果然在此回头眺望北方的家乡。《度大庾岭》诗云:“度岭方辞国,停轺(轻车)一望家。”f陇头梅:即岭头梅。大庾岭气候早暖,梅花早开。所谓“十月先开岭上梅”。
【译文】
十月份开始南飞的大雁,据说到此岭后便不再南飞,来年春天便开始飞回。可我被贬谪的路程尚很遥远,更不知何年何月才是归期。潮水初落,江面静悄悄;瘴气弥漫,山林雾气凄迷。明日登上山岭回头眺望家乡的时候,恐怕就可看到岭头的早梅。
【评析】
本诗是宋之问被流放途中所写。从诗题和意境看,可以推测是作者在登大庾岭前一天所写。“江静”二句为眼前实景,“北驿”又是在大庾岭之北无疑。那么,作者所住的便是当时虔州大庾县(今江西大余)的驿站。此驿站正在章水(今名贡水)之滨,出此向西南不远便是大庾岭。在古人观念中,大庾岭是中原与岭南的分界线,过大庾岭便意味着离开文明走向荒蛮,故宋之问才如此感伤。
前四句用比兴手法表达被谪往荒远地区的无限感伤。前两句见景生情,看到南飞的群雁便生出许多感慨。虽然都在奔波征徙有些相似,但这些雁到岭则不再南飞,而且可以按时回去。而自己则要越岭南下,走向更陌生荒凉的地方。宋之问此次被流放的地方是钦州(今广西钦州以南),因接近海边,而且没有明确的期限,故他才以雁为比,感到人不如雁,不仅贬途遥远,而且归回无期。“江静”两句以眼前实景烘托愁绪。江水尚有平静之时,自己起伏的思潮何时方能安宁?迷蒙的瘴气又如同郁结在心中的隐忧难以排遣。最后两句以预想登岭望乡的情景做结,把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推向巅峰,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王湾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玄宗开元元年(712)登进士第。官洛阳尉。曾往来吴楚间,多有著述,为天下称道。善刻画乡愁,写景诗句颇具特色。《次北固山下》诗中名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张说所激赏,曾亲笔题写于政事堂,令能文之士奉为楷模。开元中卒。《全唐诗》存其诗十首。
次a北固山b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c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d。乡书何处达,归雁e洛阳边。
【注释】
a次:停宿。b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大江,与金、焦二山并称“京口三山”。c一帆:一作数帆。d江春句:旧的一年未尽,新春已开始,指立春日在春节之前。e归雁:托雁传书之意。
【译文】
水路漫漫,延伸向青山外的远方。一叶小舟,在绿色的江面上远航。江潮上涨,水面升高,两岸显得平坦宽敞;微风徐徐,风向很正,一片孤帆高悬在桅杆之上。一轮红日冲破残夜,冲破阴霾,送来曙光,送来新的一日中的喜悦和希望;江岸青青,春意盎然,尽管旧的一年尚未结束,但新的春天已来到身旁。新旧更替,我更思念我的家乡,如果北归的大雁能捎书带信,我一定把家书捎向洛阳。
【评析】
在盛唐诗人中,王湾名气不大,但此诗却享有极高的声誉。当时文坛领袖又是政界要人的燕国公张说曾亲手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题写在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河岳英灵集》),可见其影响绝非一般。本诗在《河岳英灵集》中题为“江南意”,且有不少异文。
王湾是洛阳人,曾往来于吴楚之间。题为“江南春”的首联是“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说明诗人是由西向东顺江而下。正是迎着朝阳升起的方向。本诗首联对起,工丽跳脱,色彩鲜明而有动感。“潮平”两句一远景一近景,组合成一幅视野开阔的画面,非常精彩。“风正一帆悬”仿佛是特写镜头,将视线聚焦在一片小帆之上。但仔细体味,其妙处不仅如此。王夫之曾指出本句诗的精妙在于“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小船直行帆正的景象暗示给读者:江流宽阔而坦直,风向很正而且适中。如果江流弯弯曲曲或水流湍急,均不会有此景象;如果风向不正或风大,也不会有此景象。可见“一帆悬”的小景却传达出小舟行进在大江直流,平野开阔,风平浪静的大江上的神韵。
颈联最妙,在用精当的语言描绘出宇宙大化刻刻流转这一客观规律时,又给人以新的希望。为强调“日”和“春”这象征新生事物而又充满希望和诱惑情味的字眼,诗人将其置于句首进行强调,尤显出炼句之功。语序的变化带来神奇的效果,如果说“残夜生海日”则索然寡味矣。尾联的“乡书”暗应首联的“客路”,表达淡淡的乡思之愁。日暮年关,相思难免,此种感情带有普遍性,故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本诗之妙,当然在中间两联,但若无首尾两联的铺垫和烘托,全诗的整体意境便无法体现。就像一双美丽的眼睛一定长在最俊俏的脸蛋上一样,最精彩的诗句也一定出现在最精彩的诗篇中。
破山寺a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b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c此都寂,惟闻钟磬音。
【注释】
a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虞山北麓。b禅房:也称寮房,僧侣的宿舍。c万籁:一切声音。籁:泛指自然界自然生发的声音,故也称天籁。
【译文】
清晨,我缓步走进这座古老的寺院,初生的朝阳送来温和而明媚的阳光。蜿蜒的小路曲曲弯弯,一直通向幽静的地方。那花团锦簇的幽深之处,正是僧人们居住的禅房。山光青碧,鸟儿正在欢悦地歌唱;潭水清澈,倒影滉漾,那情景更令人心静如水,宠辱皆忘。整个宇宙宁静和谐,没有一点儿声响,只有那钟磬的余音在静空中回绕荡漾。
【评析】
本诗抒写清晨进入破山寺后见到的景色和产生的主体感受。最精彩的是中间两联,抒写细腻,状物精微。“曲径”两句把禅房环境的幽静雅致写得出神入化。“曲径”一作“竹径”,也可通,但还是以曲径为佳。一字之差,相去甚远。“曲”字写出诗人在竹木掩映的曲折蜿蜒的小路上行走时的情景和主体心境。转来转去,小路一直通向最幽深的地方,这才发现,在花木丛生的深处是禅房。“幽”、“深”二字将禅房所在位置的僻静凸现出来。禅房是僧人的宿舍,是其日常生活之所。此处静谧清幽,毫无世俗尘嚣的烦扰,令人心驰神往,可以荡涤胸中的一切苦闷和烦恼。下一联所表现的正是这种情韵,“悦鸟性”、“空人心”均是使动用法,进一步表现大自然和谐给人与鸟带来的愉悦。尾联的钟磬音本是僧人早晨礼佛诵经时伴奏的声音,是引导人们通往佛国的福音,给本来就清幽寂静的寺院增添了令人神往的神韵。
全诗语言朴实而深情绵邈,抒发了洒脱出尘的隐逸情趣,表现出对世俗污浊的厌弃和鄙夷,这正是盛唐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中士人所追求的高致,这便是本诗获得很高声誉的主要原因。
本诗在艺术手法上也有独到之处,作者不按一般律诗的常规来写,颔联不对仗而在首联对仗。吴乔在《围炉诗话》中称这种形式为“偷春格”。其次是语言洗练生动,欧阳修激赏“曲径”一联,“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难工也。”
寄左省a杜拾遗b
岑参
联步c趋丹陛,分曹d限紫微e。晓随天仗f入,暮惹御香g归。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h事,自觉谏书稀。
【注释】
a左省:即门下省。因与中书省并列.位置有左右之分,故又称左省、右省。b杜拾遗:即杜甫,时在门下省任左拾遗。c联步:指同行。二人都是谏官之职,分属中书、门下两省,上朝时应并列而行。d分曹:分别属于不同的部门。当时岑参为右补阙,属中书省,杜甫则属门下省,故云。e限紫微:为紫微省所限。《唐书·百官志》;“开元二年,改中书省为紫微省。”时岑参在中书省供职.故云。f天仗:天子朝会时的仪仗。g御香:朝会时殿中设炉燃香。《新唐书·仪卫志》:“朝日殿上设黼扆、蹑席、香案。”h阙:同“缺”,错失。当时杜甫与岑参的职务就是拾遗、补阙,负责纠正朝政中的过失,故有尾联。
【译文】
我们常常联步同行,共同走进金碧辉煌的皇宫。但因职务有别,我们工作的部门不同。你在门下省为宦,我在紫微省办公。拂晓时,我们共同随着皇家的仪仗缓步上朝;傍晚时,我们又带着满身的御香走出紫禁城。头发斑白而悲叹花朵的凋落,举目青云而羡幕小鸟的自由飞腾。圣明的朝廷没什么缺憾,自己也觉得我们的谏书应该尽量少写少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