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三百首译注评
22230200000037

第37章 五言律诗(8)

【译文】

人类代代相传,继往开来而成为古代和今天。先贤登临此山时曾留下名胜古迹,我们这些人又来眺望游览。远远望去,水位下降而鱼梁洲大多已露出水面;天气寒冷,辽阔的云梦泽令人感到苍茫深远。山上的羊祜碑经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完好无缺地屹立在那里供我们瞻仰观览。读罢碑文我仰慕羊公的业绩,不禁潸然泪下沾湿了衣衫。

【评析】

这是一首登临吊古之作,浑然天成,颇受后人的推崇。

本诗在结构上很独特。开篇即发议论,而且连发四句。“所谓凭空落笔,似与题目无关,但一气贯注,自有神合之处”(喻守真语)。前两句如话家常,却揭示一个人人皆晓的大道理,涵盖古今。三句以胜迹“承”古字,四句以“我辈”承今字,抒情自然,意脉甚明。颔联漫不经意,不用工对,而以意取胜。张谦宜在《絸斋诗谈》卷五中盛赞这四句说:“流水对法,一气滚出,遂为最上乘。意到气足,自然浑成,逐句摹不得。”“水落”两句乃登临所见之景,拓展了诗境,高远雄浑。尾联扣紧诗题,“如千里来龙,到此结穴,使这诗移不到别处去”(喻守真语)。还应指出,孟浩然本有求仕之心。但终生未第,沦落乡野间。见到羊祜之碑,自伤不能像羊祜那样干番事业,遗爱后人而与江山同样不朽,因而流下了伤心的泪。可见本诗的感情是很真挚而深厚的。

宴梅道士a山房

孟浩然

林卧愁春尽,搴帷b见物华。忽逢青鸟使c,邀入赤松d家。金灶e初开火,仙桃正发花。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f。

【注释】

a梅道士:孟诗中尚有《寻梅道士》、《梅道士水亭》等诗,可知为浩然好友。其人生平未详。b帷:泛指窗帘、床帘。c青鸟使:《山海经·荒西经》:“西有王母之山……有三青鸟,赤首黑目。”郭璞注:“皆西母所使也。”《汉武故事》:“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来也。‘有顷,王母至。有二青鸟如乌,夹侍王母旁。”后世遂用青鸟指传信的使者。d赤松:古传说中的仙人。《列仙传》:“赤松子,神农时雨师。”e金灶:道士炼丹药的灶。此当泛指道观中之灶房。f流霞:传说中仙酒名。葛洪《抱朴子·祛惑》:“河东蒲满有项曼都者,与一子入山学仙,十年而归家。家人问其故,曼曰:’仙人但以流霞一杯,与我饮之,辄不饥渴。‘”

【译文】

闲居田园眼看春光将尽,我不免产生淡淡的闲适愁情。于是推开窗户,饱览一下户外那美丽的春景。忽然有一个小道童前来送信,是梅老道邀请我去饮美酒佳茗。来到道观,炼丹的丹灶刚刚开始生火,鲜艳的鲜桃花正在轻轻飘零。如果真能使童颜永驻,我将放量痛饮道家的仙酒,即使喝醉又有什么不行?

【评析】

孟浩然写诗,往往是“遇思入咏”,兴来辄写,并不刻意求工,只用淡淡的笔触把这种真情实感表现出来。真实的感情,浑然轻盈的笔法正相吻合,形成一种语淡而情深的醇厚风格。本诗便充分体现了这一特色。

全诗记述被梅道士所邀饮宴的过程,按时间顺序写来,有条不紊。首联写春光将尽而生闲愁,次联写应邀去山房做客。三联写山房中景物,尾联写饮酒之兴致,点明题目中的“宴”字。各联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因开轩而见来使,因来使邀而入山房,因入山房而见道家之生活情景,因环境幽雅,主人盛情而尽兴。连贯而下,脉络清晰。于此可见“遇思入咏”,浑然而就的特点。

诗各有境界,便有各自的术语和典故,要运用恰当,切人切地切时方妙。本诗所咏为道士生活,故用“丹灶”、“仙桃”、“驻颜”等术语以及“青鸟”、“赤松子”这类与成仙相关的典故。如把它移到表现其他人物或环境的诗中就不伦不类,这是需要注意的。

岁暮归南山a

孟浩然

北阙b休上书,南山归敝庐c。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d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释】

a南山:指作者的故园。孟浩然的故园在襄阳城南岘山附近。故他诗中常称作南山。b北阙:古代皇宫大门外.左右各置一台,上有楼观,称作阙。通称皇帝的居处为北阙。c敝庐:破旧的房屋,此指自己的房舍。d青阳:指春气。《尔雅·释天》:“春为青阳。”

【译文】

朝廷不重人才,求仕也是枉然。用不着再到北阙向皇帝上书陈述己见,还是整理行装回归旧山。因自己没有才干,才被圣明的君主废弃不用,由于自己身体多病,才被那些老朋友疏远。头发已见花白仿佛在催促人走向老年,新春又见端倪,仿佛在驱赶旧的一年。绵绵不断的愁思使我夜不成寐,望着迷蒙空寂的夜空我迷茫惘然,淡淡的月光洒向夜晚,更令人心灰意懒。

【评析】

本诗之写作,当在《留别王维》之后。孟浩然应考失利后,大为懊丧。求仕无望,只好心灰意冷地回到故乡。他有满腹的牢骚又无从发作,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袭击着他的心,于是才以自怨自艾的方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忧伤。表面看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愧,骨子里却是一大堆的怨天尤人。

本诗最为后人称道,也最易引起争论的是“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这两句诗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味道又不尽是反语。诗人在投考前非常自负,“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表明他志向远大。“词赋亦颇工”表明他自负能文。因此,“不才”既有自谦无奈之意,又含有贤才不为人识,良马未遇伯乐的慨叹,当然也有对“明主”的怨艾之情。“多病故人疏”情感更深致委婉,写尽世态炎凉。这两句诗概括人生世相颇为精警,情味无限,最易引起封建文人的共鸣。清初学人冯舒爱诵读这两句诗,并评论说:“一生失意之诗,千古得意之句。”(顾嗣立(《寒厅诗话》卷一一)宋人刘辰翁曾评全诗曰:“他人有此起,无此结,每见短气。其亦最得意之诗,最失意之日,故为明主诵之。”均是知言。据传,王维曾邀孟浩然到内署,恰逢玄宗到,向孟索诗。孟浩然便诵读此诗,玄宗听到“不才”两句后,生气地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弃卿,奈何诬我?”(《唐摭言》卷十一)此说不尽可靠,但也说明这两句语中确有弦外之音,确有怨艾之情。同时,这个传说引起后世文人的广泛兴趣,也大大地提高了本诗的知名度。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a,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b面场圃c,把酒话桑麻d。待到重阳日e,还来就菊花。

【注释】

a鸡黍:此处泛指精美的饭菜。黍:黄米。b轩:窗户。一作“筵”。c场圃:打谷脱粒的地方叫场,俗称场院。d桑麻:桑以养蚕,麻以织布。此处泛指农业。陶渊明《归园田居》:“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e重阳日: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赏菊饮酒的习俗。

【译文】

热情的老朋友准备好鸡肉和黄米饭,邀请我去清静的庄稼小院。绿树环绕在村庄的周围,青山在旧城的外面绵延。推开窗户正对的是菜地和场院,端起酒杯谈唠起桑麻的收成和生产。酒足饭饱后我意足心满,等到明年的重阳佳节还来赏菊饮酒和盘桓。

【评析】

本诗所描写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庄,一次普通的农家宴请。但读完之后,却仿佛是一曲风光旖旎、清幽淡雅的田园交响曲,令人神往陶醉而回味不已。

首联仿佛是叙述家常,朋友有请我就去,毫无渲染,简单而随便。“鸡黍”二字显出农家的淳朴和热情,不讲虚礼和排场,这才显出主客之间的真情。颔联写“故人庄”自然环境的优美。一近一远,将小村绿树环绕,青山远映的景象刻画得生动逼真,历历在目,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正是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宾主的心情都非常愉悦。开宴时推开窗户,面对宽敞平坦的场院和郁郁葱葱的菜地谈唠起农事来。这联诗不仅使我们能够领略到浓烈的农村生活风味,而且可以想象到宾主谈话时的欢声笑语。尾联写走时尚有不舍之意,余兴未尽,表示要在明年的重阳节再来作客。主客间的欢洽和谐之情不言自现,而且也暗示出此次邀请的时令。

冒春荣《葚原诗说》卷一中说:“诗以自然为工,工巧次之,工巧之至,始如自然;自然之妙,无须工巧。”强调诗贵自然的道理,并推崇本诗为“不事工巧极自然者”。语淡而味浓可谓是孟浩然诗的总体特征,本诗便体现了这种风格。

秦中寄远上人

孟浩然

一丘a常欲卧,三径b苦无资。北土c非吾愿,东林d怀我师。黄金燃桂e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注释】

a一丘:常与“一壑”连用而代指隐居之所,也可代指隐居生活,《太平御览》卷七九:“(黄帝)谓容成子曰:’吾将钓于一壑,栖于一丘。‘”《晋书·谢鲲传》:“明帝问曰:’论者以君方庾亮,自谓何如?‘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鲲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b三径:传说汉蒋诩在庭院中竹下开三条小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人遂以山径代指隐士住处,见《文选》李善注《三辅决录》。陶渊明常用此语,故更为人所熟悉。《晋书·陶渊明传》:“潜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c北土:指秦中,代指长安。d东林:东林寺。晋桓伊为高僧慧远创建,在庐山东(见《高僧传》)。e燃桂:《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意谓物价昂贵,食品比玉还贵,柴木比桂木还贵。

【译文】

我生性好静,经常想要隐居山林。想要置办带有“三径”的别业,又苦于没有金银。到京师来应举谋官并非是我的志愿,常常怀念过着清静生活的僧人。长安的物价太昂贵,我带的盘缠已经花尽。豪情壮志随着时日逐渐衰减,再也没有什么理想和雄心。傍晚时凉风吹来秋蝉的哀吟,我的心中更加凄凉阴沉。

【评析】

本诗是落第后滞留长安时所作,是写给家乡的一位出家友人的,倾述其困顿潦倒的苦况及仕与隐的矛盾心情。

第一联写本意想归隐,但又“苦无资”。须知过隐逸生活也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否则,一味在别墅中弹琴饮酒,飘飘然,怡怡然,老婆孩子岂不要喝西北风?即使隐者本人不吃饭也要挨饿的。故“苦无资”三字是本诗的关键所在,不可轻轻放过。“北土”二句进一步阐发初衷,进京应考是不得已的,留在京师苦熬更不甘心了。三联进而抒写惨淡的近况。“黄金燃桂尽”表现手头无钱,旅况困苦;“壮志逐年衰”表现无意进取,心灰意懒。用典贴切纯熟。末联写凉风、蝉鸣,以暗淡凄清的秋景做结,化愁思于景物之中,余韵悠悠,感人肺腑,可谓是诗人至情的流露。

宿桐庐江a寄广陵b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c非吾土,维扬d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e。

【注释】

a桐庐江:浙江源出歙州,东流至建德而与兰溪汇合,北流经桐庐,称桐庐江,亦称桐江。b广陵:扬州别称,唐属淮南道。因汉代属广陵国,故习称广陵。即今江苏扬州。c建德:唐睦州州治.地临桐庐江,旧治在今浙江建德以东。d维扬:扬州的别称。《梁溪漫志》:“古今称扬州为惟扬,盖取淮海惟扬州之语,今则易惟作维矣。”e海西头:也指扬州。古扬州地域辽阔,直抵大海。因在大海西,故称。隋炀帝《泛龙舟》:“借问龙舟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

【译文】

山色迷蒙,只能听到一阵阵愁猿的哀鸣。江水茫茫,急急奔流昼夜不停。秋风掠过两岸的树梢,声声入耳,明月笼罩傍江的孤舟,景色凄清。建德地面并非家乡故土,我更怀念远在扬州的故旧亲朋。只能把两行思念的热泪化作诗篇,向遥远的海西头的友人寄去我的深情。

【评析】

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王孟并称,后人多认为二人风格相近。其实,多读细品,王维和孟浩然的诗在意境创造和情感倾向上有相当大的差异。王维早年进士及第,大半生在官场,虽也有不遇之感,但心情毕竟较平静,故诗风雍容和谐,有富贵气息。而孟浩然四十岁不第,终生布衣,必然有一种失落感,故其心情颓丧,诗的境界也就孤峭冷清,有很重的感伤情味。本诗便是著例。

孟浩然在长安落第之后,为了排遣苦闷,出游吴越,本诗即写在途中。他内心的忧愁烦恼是不难理解的。前四句侧重写“宿桐庐江”之景色。日暮、山深,猿啼、江水、秋风、孤舟这些带有凄迷孤寂的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清峭孤冷的意境,衬托出诗人的绵绵愁思。后四句侧重写“寄广陵旧游”,向朋友倾述独客异乡的惆怅和孤独之感,又抒发怀念友人的拳拳之心,感情真挚。诗人感情如此凄恻,恐怕不仅仅是思乡和怀友,而是在特定背景下的特殊感受,更深层的原因则是科场失意及仕途前程的渺茫。但诗人在诗中只字未提及这一层,这正是孟诗“淡”的一种表现。

本诗在结构上也值得注意。诗题是“宿桐陵江寄广陵旧游”,要写“宿”和“寄”两个内容,写不好容易前后分离,失去自然的过渡和联系。作者在这方面处理得很巧妙,首句一“愁”字为全篇张本,第二句着一“急”字,暗含“客心悲未央”的感情,并为尾联传泪到扬州的想法提供根据,前后呼应。“孤舟”又为怀友做好铺垫,使后半首的抒情更加自然。全篇浑然天成,意境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