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临安的西湖春色,自是无比的妩媚窈窕,却只能勾起作者无限的悲哀。羽纱般的青烟也变成一抹惨淡迷离的荒烟。至于临安城中的权贵豪门也如同失居的燕子无处托身,使亡国之痛和身世之感一览无余。
张炎的《词源》主张作词要“清空”、“骚雅”,反对“质实”。《词源》还总结了歌词创作的经验,强调协音合律的重要性,对解读两宋词人创作及了解宋代音乐机构有重要的意义。
五、刘辰翁、蒋捷
刘辰翁(1232-1297)字会孟,号须溪,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景定三年(1262)进士。曾在文天祥的抗元义军中任幕僚,晚年隐居不仕。有《须溪词》。
刘辰翁的诗词主要是感怀时节,悼念故国之作。他汲取杜甫以韵语纪时事的精神,用词表现亡国的血泪史,既抒发身世感慨,又融黍离之悲、家国之恨于其中,表现民族气节、爱国思想。如《六州歌头》:
向来人道,真个胜周公。燕然眇。浯溪小。万世功。再建隆。十五年宇宙,宫中膺。堂中伴。翻虎鼠,搏鸇雀,覆蛇龙。鹤发庞眉,憔悴空山久,来上东封。便一朝符瑞,四十万人同。说甚东风。怕西风。甚边尘起,渔阳惨。霓裳断。广寒宫。青楼杳。朱门悄。镜湖空。里湖通。大纛高牙去,人不见,港重重。斜阳外,芳草碧,落花红。抛尽黄金无计,方知道、前此和戎。但千年传说,夜半一声铜。何面江东。
词前小序云:“乙亥二月,贾平章似道督师至太平州鲁港,未见敌,鸣锣而溃。后半月闻报,赋此。”这首词以赋法直抒胸臆,笔锋犀利地揭露了权奸误国的真面貌,尽是冷嘲热讽,淋漓痛快,读后令无限愤恨。
刘辰翁词的艺术特色是直抒胸臆又爱用典故,在豪放雄健之中见清新畅朗。在宋末遗民词人群中是自树一帜的。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后,隐居不仕,其气节为时人所重。有《竹山词》。
蒋捷的许多词作都表现出怀念故国的心情,抒发了丧失山河之恸,写出遗民们飘泊流浪的凄凉感受和饥寒交迫的生存困境,如:“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涌起弹棋局”、“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于落寞愁苦中寄寓对故国的一片深情。
蒋捷词被认为是填词的法度和标准,风格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想象丰富,情调凄清,描摹情事细致入微,兼融豪放词的清奇流畅和婉约词的含蓄蕴藉。但比较而言,他最擅长的还是清新疏朗的白描之作。如《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写尽漂泊途中倦极思归的心情。“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极写流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愁绪与感伤。
又如《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首词概括了少年、壮年和晚年三个时期的不同感受,身世家国之感极为痛切,抒发了今昔变化与不堪回首的悲哀心情,含而不露,余哀无穷。清人刘熙载说:“蒋竹山词未极流动自然,然洗练缜密,语多创获。其志视梅溪较贞,视梦窗较清。刘文房为五言长城,竹山其亦长短句之长城欤!”(《艺概》)
江湖诗人
一、四灵
(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这四人都出于叶适之门,因字号中都有一“灵”字,所以叶适把他们合称为“四灵”,曾编选《四灵诗选》,为之揄扬。
“四灵”作诗以贾岛、姚合为宗,并以此为依据,反对江西诗派“资书以为诗”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江西诗派以学问为诗的习气。但“四灵”或为布衣,或任微职,都是命运潦倒的贫寒之士,生活面狭小,创作多限于书斋之中,诗歌内容比较单薄,只有少数诗写到民生疾苦或时事,多数是题咏景物,唱酬赠答之作。宋末方回批评说:“所用料不过‘花、竹、鹤、僧、琴、药、茶、酒’,于此数物一步不可离,而气象小矣。”
(《瀛奎律髓》卷十)与贾、姚一样,“四灵”专攻近体,尤以五律为主。今存“四灵”的诗,五律皆占一半以上,而其中虽有警句,全篇意境却不够完整。较好的作品如徐照的《山中》:世事已无营,翛然物外形。野蔬僧饭洁,山葛道衣轻。扫叶烧茶鼎,标题记药瓶。
敲门旧宾客,稚子会相迎。枯寂淡泊的隐逸之情与清邃幽静的景色相交融,接近贾岛、姚合的诗风。倒是他们的七绝间有意境浑融之作,如翁卷的《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二、江湖诗人的概念继四灵之后,南宋后期出现了一批漂泊江湖的诗人,多为平民布衣,身份卑微,其中大多数人对国事政治不甚关心,但也不甘于清贫寂寞的隐逸生活。他们热衷于交游、结社、互相标榜,以干谒公卿,献诗卖文为生,创作倾向大致相似。从理宗宝庆元年(1225)起,因书商陈起与之相友善,于是刊售《江湖集》《续集》《后集》等书,后人以其气味皆相似,故称为江湖诗派。江湖诗人几乎代表了南宋中后期诗坛的动向。
江湖诗人时时抒发欣羡隐逸、鄙弃仕途的情绪,也经常指斥时弊,讥讽朝政,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意愿。他们生活在社会下层,生活面很广,题材来源比较丰富,笔下不时出现农民及城市贫民的悲惨处境,如许棐的《泥孩儿》把“双罩红纱厨,娇立瓶花底”的泥孩儿与“呱呱瘦于鬼,弃卧桥巷间”的贫儿作比,发出“人贱不如泥”的慨叹,相当感人。但他们写了许多用于献谒、应酬的诗,内容多是歌功颂德或叹穷嗟卑,空洞无聊。此外,献谒、应酬之作往往是即席而成,率意出手,在艺术上相当粗糙。
从总体上看,江湖诗人虽然推崇贾岛、姚合的诗风,崇尚苦吟的作诗之法,但比“四灵”的诗歌取材要广泛,境界更开阔,又多少受了南宋中兴“四大诗人”的影响。其中成就较高的是姜夔、刘过、戴复古、刘克庄和方岳。
三、刘克庄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且一生为官六十年,四次立翰,四次被贬,人生经历丰富,成就也最大。他又喜欢提携后进,被许多江湖诗人视为领袖。有《后村先生大全集》。
刘克庄生活的年代,南宋已濒临灭亡的边缘。他深感时事艰难,慷慨悲壮,笔力雄健。他有不少诗歌抒发忧时的孤愤:“忧时元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有感》)他痛心国土沦陷(《冶城》),悼惜大好河山遭受践踏破坏(《扬州作》),同情遗民的悲伤(《书事二首》其二),关怀战士的疾苦(《赠防江卒六首》),向往于祖国的统一(《破阵曲》),还有大量同情人民疾苦的篇章。
刘克庄诗的重要特色是笔力雄健,气势较为开阔,喜欢以文为诗,大量使用典故。后期思新语工,文字却不甚雕琢,风格平易明快。
刘克庄的词以爱国思想内容与豪放风格见称,或悲痛“长安不见”或慨叹“功名未立”,诸如《玉楼春·戏林推》中“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等名句,爱国情深,沉郁苍凉,确乎“壮语亦可起懦”(杨慎《词品》)。
刘克庄词不乏清切婉丽之作,如咏海棠的《卜算子》、咏舞女的《清平乐》。缺点在于有的作品思想内容比较消极颓丧,语言过于议论化、散文化,太多唱和应酬之作。
四、戴复古戴复古(1167-)字式之,号石屏,浙江天台人。一生不第,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有《石屏诗集》、《石屏词》。
戴复古生活在南宋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的时代。他虽然身在江湖,作诗则继承杜甫、陆游的传统,指斥朝政,反映民瘼,与四灵“有口不须谈时事”全然有别。如《庚子荐饥》斥官府赈灾之虚伪:“官司行赈恤,不过是文移!”言辞之尖锐,在宋诗少见。他最好的诗是写对时事的感触,如《江阴浮远堂》: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沉郁中有一股雄放之气,语言浅切而耐人寻味。戴复古曾从陆游学诗,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作诗以苦吟求工。其诗格调高朗,诗笔俊爽,清健轻捷,工整自然。“往往作豪放语,锦丽是其本色”(况周颐语)。戴复古擅长五律,多写人情世事,长于白描,清健轻快,无斧凿痕。
戴复古词数量不多,爱国忧思题材多慷慨凄凉,抒身世之感之作真切感人。继承了苏辛以来的豪放词风,较少用典,善于将悲愤之情换做委婉之语。如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诗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上片刻画周瑜的英雄气概,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及孙刘联军的昂扬斗志,下片抒发作者忧国伤时的感慨:历史往事、千古风流人物已随潮水而逝,现在又有谁能收拾残破的山河呢?可见亦颇有豪壮之气。
文天祥
一、文天祥的生平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江西吉水人。宝祐四年(1256)举进士第一。恭帝德祐元年(1275),元军进逼临安,文天祥奉诏勤王,为端明殿学士。次年以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入元营谈判,被元军扣留押解北上,到镇江逃脱,历尽艰险,至通州由海路南下,在福建与陆秀夫、张世杰坚持抗元。端宗景炎三年(1278)兵败被俘。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慷慨就义,年仅四十七岁。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等。
二、文天祥的诗
文天祥的诗歌以1275年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作品大多草率平庸,以题赠、送别等应酬之类较多,偶有感时抒怀之佳作。如《题碧落堂》:“大厦新成燕雀欢,与君聊此共清闲。地居一郡楼台上,人在半空烟雨间。修复尽还今宇宙,感伤犹记旧江山。近来又报秋风紧,颇觉忧时鬃欲斑。”其奋发有为、忧时济世的思想已经初露端倪。
德祐以后,由于政治形势的巨变,又接连遭遇国破家亡、兵败被俘的惨痛,文天祥的诗歌在题材和感情上发生很大的变化,以抒发民族气节和坎坷身世为主,主要收在《指南录》和《指南后录》中。前者收录了从进入元营谈判至兴兵收复失地时期的作品,后者则是从被俘至囚系大都期间的作品。爱国主义思想是贯穿于文天祥后期诗歌的一条主线,表达了他对民族危亡的深沉的忧患,对人民命运的关心,以及高度的民族气节和抗敌救国的激情与信心。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文天祥在狱中作有大量诗词,如《过零丁洋》《正气歌》等绝唱。《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诗作于被俘之初,为拒降而写,悲怆激奋,大义凛然,高度概括了一生经历,融叙事、抒情、言志为一体,表现出不朽的忠义情怀和英雄气概,尾联饱含人生哲理,至今传诵不衰。
文天祥诗歌继承了杜甫创作的优良传统,晚期诗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集杜诗”,即把杜甫的诗句重新组合成诗。他的《集杜诗》一卷,共五言绝句200首,是情真事切,浑然天成的佳作。例如《至福安第六十二》:
握节汉臣回,麻鞋见天子。感激动四极,壮士泪如雨。天地西江远,无家问死生。凉风起天末,万里故乡情。
写从元军中逃出,历尽艰险回到温州朝见端宗的情景。文天祥对杜诗思想章法的深刻理解,以及独特的人生经历与处境,都使他的集杜诗情真意切,沉郁顿挫,成为浑然天成的全新作品,清晰写出宋亡前后的历史过程,且渗入了诗人的感受,正如其《自序》所说:“予所集杜诗,自余颠沛以来,世变人事,概见于此矣。”
文天祥现存词十首,以他视死如归的崇高气魄、激越雄壮的歌喉,唱出了民族尊严和志气:“人生翕欻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古庙幽沉,仪容严雅,枯木寒鸦几夕阳。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沁园春至元间留燕山作》)此词亦题《题潮阳张许公庙》,借纪念唐代张巡和许远两位英烈来自抒怀抱。文天祥的高歌,给两宋词史增添了最后一道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