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三峡水文化研究
22237300000044

第44章 升华三峡水文化境界的水艺文化(10)

竖旗亮标做好筹备工作之后,就请龙下水。每年龙舟竞赛后,各码头的龙船放置在江边的妥善之地,龙头则放在王爷庙、学宫或祖师殿等庙宇里。一般到了五月初一,就举行请龙下水仪式。将打好的龙舟停靠河边,在河岸上搭一个龙棚。棚为大篾席一铺便成,里面摆上漆成红色的头高尾低的龙架。届时,码头上的人敲锣打鼓去请龙头,一人扛龙头(神头),一人扛龙尾,一人扛神棍,跟着锣鼓向龙棚跑去。有的还请玩友班子,吹吹打打朝贺神龙下水,沿街商店茶馆住户,也放鞭炮欢迎。龙头、龙尾被送进龙棚的龙架上,便要祭龙头。做龙头的掌墨师杀公鸡,为龙头开光点相,有的还请道士做道场,供奉香烛。点的神灯一直亮着不熄。直到五月十五日送神龙入庙后才拆龙棚。

祭祀龙头后,将龙头、龙尾安上龙舟,开始试船。由码头上一位有名望、出钱又多的人指挥第一次划船。这是一种码头上的荣誉,故叫“彩头”。

这些当“彩头”的人,一般都不会浮水,但又要在人们心怀树立形象,就很神气地上船指挥。他头戴新草帽,上身穿长袖白绸对襟衫,下著白绸长裤,脚蹬綦江水笆笼线耳子草鞋,斜披着十字红绸。登上龙舟,向桡工们拱手招呼:“得罪,得罪!”便开始指挥划船。在前面划头二匹桡子的四个人不划桨,共同掌住彩头的两腿,防止船颠滚下河去。胆子大的彩头甩着袖子指挥划船,可以在江面上划三圈;胆子小的一开船脚就打闪闪,强撑着指挥划一圈后就靠船上岸。下船时,彩头人要将事先用红纸包着的喜钱发给桡工,每人一份,或赏一套蛟龙舟的运动衣。对掌艄、帮艄和划头、二桡的兄弟伙,还要另加一份喜钱。

龙舟在本码头经过试船后,随即划到各码头去朝拜码头,既表示友好,也是赛前的预备。这时,各帮口码头也有所准备,早就购办好火炮。一见龙舟朝码头划来,就放鞭炮表示欢迎,龙舟就向放鞭炮的岸边划去,并在码头的江面上划上三圈,再靠拢码头。码头上的会首或头面人物手捧一根红绸挂在龙头上。接着,码头上的人向划船的兄弟伙递烟倒茶,然后放起鞭炮送行。龙舟再划一圈表示辞行,又向另一码头划去。

如果两个码头关系好,早就报信约定时间朝贺码头。龙舟一到,按规矩放鞭炮后,就请划龙舟的兄弟伙上岸休息,以酒席宴请,大办招待。辞谢时,主人用七尺长的红绸为龙头披红。划龙舟的人,每人也送一根三尺长的红绸,然后放鞭炮送行。龙舟象来时一样,划船者乘着酒兴,划完三圈,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龙舟拜码头回来,本码头也要放鞭炮迎接,龙舟照样划三圈,靠岸后,要将龙头、龙尾扛进龙棚供奉。

龙舟拜码头,一般在五月初一至初三举行。五月初四休息,养精蓄锐,以利初五参加比赛。

龙舟竞赛的高潮是多船齐发,舟闹双江。五月初五这天,各码头龙舟参加竞赛。届时,码头处搭建观礼台,指挥龙舟竞赛。河道里,“癞格宝”船跟随闹江,“丫头”船运送物资,救生船穿梭护航,指挥船维护秩序,还有单位和团体扎起彩船观赛。两岸簇拥观赏的群众,人山人海,动辄数万人,有时甚至有十多万人观看龙舟竞渡的纪录。

每只龙舟里,有指挥“彩头”1人,划船者28—32人,中端摇旗、打锣、击鼓3人,掌艄1人,助艄和放炮(专门一人放座饱)2人,共30余人。“彩头”戴着礼帽、墨镜、穿花色短褂,其余者头部均扎面巾,穿背心及短裤,整齐美观。在划船时,锣鼓、鞭炮、呐喊声连成一片。各船在观礼台前祭江、拜码头,然后游江,比赛。比赛时,先启航,后中航,最后冲刺,抢彩头。

抢彩头又叫抢标。标分旗标、鸭标,旗标为杆上系红旗,鸭标为活鸭子。标杆和鸭身系有锦缎,故名锦标。以抢得彩头夺得锦标多者为胜。

(三)龙舟竞渡的轶事

民国中叶,重庆龙舟竞赛非常热烈,观众特多。那时,抗日战争尚未爆发,重庆港泊有日本军舰。1935年端午节,龙舟比赛礼嘉陵江举行。此时,一只日本军舰耀武扬威地停在嘉陵码头的江面上,影响赛事。当日骄阳似火,下午三时左右,沿江两岸观众达十万之众,见日本军舰影响赛事,十分愤怒,便用鹅卵石、水果皮、烂鞋子、鸡蛋、盐蛋等,雨点般地砸向军舰。日兵吓慌了,卸下炮衣,搬动炮座,把炮口对准观众。观众见状慌忙奔跑,水果摊、凉水摊被掀倒无数。重庆市政府和日本驻重庆领事馆,怕事态闹大,经协商后,于下午四时左右,由市政府派出“同心”、“同德”军舰,刘湘军部派出“巴渝”、“长江”军舰,将日本军舰护送出铜锣峡,让龙舟竞赛顺利举行。

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端午节,龙舟竞渡最为隆重。不仅各码头帮会的龙舟都参加了竞赛,另外还增加了几只,参赛的龙舟共有48只。四川省主席的母亲也来观赛,观礼台设在嘉陵江的李子坝码头,赛程以千厮门为起点,逆水划至观礼台为止。各码头都想夺魁,在一二十天前就研究战略战术。南岸玄坛庙码头的青龙会首贺德云,很有经验,召集划龙舟的桡工开会研究,分析江北刘家台这边水势缓,龙舟走这边的一定多,相互打挤,干扰船行,南岸临江门这边虽然水势急,但龙舟走这边的少,航道不会发生干扰。于是决定花大力气啃硬骨头,走南岸硬上。为了有能持续上进,还制定了先缓力,次增力,最后全力以赴的三阶段划舟办法:从千厮门到大溪沟数缓而上,观音梁至纱帽石增大力量,牛角沱至观礼台拼命硬划。另外还安排两人在船头作好跳水抢标的准备。赛事开始,果如所料,刘家台那边,龙舟打堆堆,对撞沉了几只,玄坛庙码头的青龙从临江门迎激流而上,非常顺利,一举夺魁。

重庆的龙舟竞赛,也像前文引述的巫山县志所载那样,互不服输,甚至大打出手。有一年端午,东水门码头外号“黄辣丁”的黄龙与太平门的老白龙比赛,黄龙不服输,双方由争吵而斗殴,东水门码头说被打死了15人,太平门码头说被打死了13人,死者有名有姓,作了灵牌供在灵堂里。其实都没有死人,是在造舆论压对方。经过多方调解,这场纠纷才平息了下去。

就在前述的1946年五月初三,玄坛庙码头的青龙由会首贺德云亲自指挥与江北嘴码头的白龙比赛,把白龙逼沉了。白龙的指挥熊治安也是会首,输不下这个面子,就与贺德安大打起来。江北城驻军团长杨启文把贺抓了,关在团部,同时也将熊自安抓去陪坐。消息传出,与去坛庙码头关系较好的镇江寺、海棠溪、呼归石、野猫溪、千厮门各码头的龙舟在江北嘴江面划来划去,如群龙戏水。咚当咚当的锣鼓声、轰隆轰隆的座炮声、桡工们的呐喊声响个不停,逗起码头闹。杨启文怕把事态闹大,影响初五的正式赛事,只好把贺、熊二人放了,群龙才陪着去坛庙的青龙向长江划去。

四、龙舟竞渡的新天地

在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龙舟竞渡纳入保护对象,巴南区的木洞龙舟竞渡由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三峡地区的龙舟竞渡保护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峡工程竣工蓄水后,六百余千米长的库区成为人工湖泊,湖面一千余平方千米,更适于开展龙舟竞赛活动,为三峡龙舟竞渡开辟了新的天地。

作为三峡地区第一个市级保护的木洞龙舟竞渡,备受人们关注。

木洞龙舟竞渡起始的年代虽然难以准确认定,但从唐代大诗人王维描写木洞“水国舟中市”的诗句判断,在唐代木洞就比较繁荣。清代乾隆年间王尔鉴主修的《巴县志》和民国年间向楚主修的《巴县志》都有“龙舟竞渡”的记载,说明至迟在清代中叶木洞就有龙舟竞赛活动,至民国时绵延不断。解放后,基本上年年都举行了龙舟比赛活动。

木洞龙舟竞渡在解放前就非常有名。每到端午节这天,上至鱼嘴,下至清溪的沿江30余公里均组织队伍到木洞河边比赛。那时的队伍绝大部分由船老板自发组织。解放后,木洞龙舟活动的时间没变,所涉及的地域也没变,只是很多时候由当地政府直接指挥,各代表队由村社、机关和企业部门组织。龙舟也由解放前的小龙舟变得更大气,制作也更精美了。

木洞龙舟早年的制作比较简单。解放前,一般就选用私家老板的木船或渡江船,只是在船头仰放一根板凳,在上面用树桠扎成一个龙头即成。解放后,由于当地政府的支持和重视,龙船的制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原来用杉料,后来用大的杨松,甚至用上了玻璃钢材料制作。船身长短不一,最长的四十多米,最短的也有二十多米,宽为1.2—1.4米,制作成黄瓜底形(一剖两半),船头呈鸡胸式,船尾的艄略上翘呈龙尾形。材料合适时,船头直接做成龙头形,否则,就用木雕,或者用黄荆扎成龙头形,或者用铁条焊成龙头形,外面用各种彩布蒙上。船尾的艄为船长的五分之二,一般在一半处开始削两边,逐渐变薄,到最后的艄片剩—米之内时,上面只有3厘米厚,下面2厘米厚。船做好后,外面搽1—2次桐油,有的也用葱叶抹,然后马上用蛋清抹,这样制成的龙舟就不吸水,大大减小了因磨擦产生的阻力。作划桨用的桡片因角色不同,其制作也不同:踩头的最长,—般为1.5米长,20厘米宽,分为手柄(10厘米)、桡柄(60—70厘米)、桡片(80—90厘米)几部分,呈瓦片形(此为过去踩头所用,近20年来,踩头已不用桡片了);划分水的略1米长,桡片比一般的宽(20—22厘米),长60厘米,桡柄长40厘米;划中间的桡总长1米,桡片长60厘米,宽15—18厘米;划吊艄的桡总长1.2米,桡片长60厘米,宽15—18厘米。龙舟的艄4米左右,是长江流水用的,俗称“拖艄”。过去,端午节一过,一般把龙头供奉于附近的庙上,待来年再用。

木洞龙舟一般以队为单位,人数由三四十人至七八十人不等。每支队伍有踩头的一人,甩腰旗的一人,打锣鼓的二人,划吊艄的二人,前面划分水的四人,中间则是主力,最隆重时还有打座炮的一人。竞渡路线一般沿木洞长航囤船——中坝的晒网石——江北的下梁——长航囤船划行,以到达终点时抢得的活鸭只数或旗帜,或扇子的多少来定输赢。队伍多时,有时也采用淘汰赛的方式进行。

木洞龙舟竞渡,在祭拜天地、长江、屈原后,即按照拜码头、游江、启航、中航、冲刺、抢红等程序进行。在划行过程中,一般都喊着铿锵有力的龙舟号子,由穿着长衫、戴着凉帽和墨镜的踩头之人领唱,其余的跟着和唱,同时,踩头之人还以翻跟斗、吹口哨等来吸引观众。除踩头外,其余的人员服饰统一。甩腰旗的手上拿两面小旗,随踩头的步调,做出各种甩手的姿势,同时起着指挥的作用。锣鼓声也紧密配合踩头和甩腰旗之人,统一大家划桨的动作。队员们吼唱包括拜码头号子、游江号子、开航号子、中航号子、冲刺号子、抢红号子等一套完整的龙舟号子,奋力角逐,抢标夺冠。

木洞龙舟竞渡中,群众的参与十分广泛。全镇现有龙舟划船手男性2500余人,女性500余人,年龄大的60多岁,小的十几岁,有夫妇龙舟手20余对,夫妻舵手6对,三辈同堂龙舟手有30余家,夫妻子女家庭龙舟手30余家。每年端午龙舟竞渡,两岸观众人山人海。20世纪70年代,为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10周年,原木洞地区的各个乡镇,江北县的五宝、大洪乡,长生区的广阳、河口乡,都组队参加龙舟比赛,龙舟队20余支,队员近1000人,来自南川、涪陵、江北、巴县和本地观众5万余人。

近些年来,木洞还组队参加了区、市、全国和国际龙舟比赛十余次,均获良好成绩,其中女子队自2000年5月以来,连续参加重庆市举办的大型龙舟赛,获三连冠,2000年10月参加全国农运会在绵阳举行的龙舟赛获全国笫5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诸如木洞龙舟之类的项目列入保护名录,使之更有效地得到保护。加之三峡工程竣工蓄水后,库区将出现宽阔的“高峡平湖”,这更为龙舟竞渡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场地,使三峡地区龙舟竞渡的发展有了新的天地。

高峡平湖宽阔、平缓的优越水面,不仅为龙舟竞渡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而且也为其他水上运动的开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2006年10月2日至10月4日,就成功地在万州江南新区旅游码头江面水域举行了“宗申杯”F2摩托艇世界锦标赛暨中美滑水明星表演赛。“F2摩托艇世界锦标赛”为系列赛事,起始于2002年,是由国际摩托艇联合会组织的集竞争性、观赏性和刺激性于一体的体育竞赛项目。其风驰电掣般的速度,代表着人类向速度极限挑战的一种超越,是现代文明中高速度、高科技的天然载体和象征。F2摩托艇世界锦标赛无论是比赛的规模,还是运动员的驾驶技术、艇速,都充分体现了当今世界摩托艇运动的最高水平。本次大赛是“F2摩托艇世界锦标赛”首次在中国举行,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