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幸福在春天招手
22381800000018

第18章 幸福像鱼儿一样游来游去(4)

一辆拉沙子的四轮拖拉机从路上经过,刘棉花避开。就见拖拉机上突然掉下一个人来,吓了刘棉花一跳。那个人喊,刘棉花,你叫俺找得好苦。刘棉花辨认半天,才看清楚了是大墩。大墩从地上爬起来,揉屁股,冲刘棉花说,刘棉花,你爹快不行了,赶紧去看看吧。

刘棉花瞅着大墩一副不要命的样子,笑了,俺爹早没了。大墩跺脚,说,俺说的是你老丈人,老郝头,明白没?在医院呢,翻白眼了,要吹灯拔蜡了。

这一年多,刘棉花基本调解好了悲伤的心情。女儿臭臭由娘和嫂子帮忙带着,也叫他省心了。回过胭脂街几次,岳父和岳母的态度很叫人心寒。刘棉花知道老人的心思,他们怕刘棉花受了郝家的家业。其实也没有啥,几十平米的平房,屋里的摆设也很寒酸。刘棉花并没看在眼里。老人这样想,虽然有情可原,可是也确实伤透了刘棉花的心。当初“嫁”进这个家门,刘棉花是看中了兰娥这个人,并不是看中家业有多大。

郝兆玉心里有自己的小九九,他有个叔伯兄弟,他家人口多,三个儿子,一直有意思把三侄子过继给郝兆玉。郝兆玉和冯季花是这么打算的,老两口倒不用侄子管,主要是惦记缺心眼的彦妮。百年之后,俩老人不在的时候,彦妮咋办?这房产物业给了侄子,希望侄子到时候能够给彦妮一口饭吃。干的也好,稀的也好,只要能够吃口热的,下雨下雪有个地方躲避就成。姑爷虽然是以上门女婿的身份招进来的。可是,老人们当初并不同意。毕竟是外姓人,羊肉到啥时候也贴不到狗身上。还是自己的这边亲属知根知底,一笔也写不出俩郝字来。

过继的事,老人们在一起商量的差不多了,孩子也同意了,逢年过节,侄子就送来两包点心,尽一下孝心。就算是板上钉上了钉子的事了,就是一直没改口。

现在,有事了,冯季花托人捎信给郝兆玉的侄子,说了郝兆玉在医院抢救的事情。那边紧急磋商,回话说,过继的事情侄媳妇临时不同意了。冯季花一听,眼一黑,就全都明白了,亲情淡如水,靠山山倒,靠水水流。人的命,看来真是天注定。老头子的生死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刘棉花是郝兆玉住院的第三天到医院的,马上找大夫询问了病情。一听就知道了岳父这病跟人家大墩是没啥关系的。就撵大墩可以回家了。大墩站了半天,感动得眼泪哗哗流,从衣兜里掏出十块钱来,说,这是俺家的一点心意。你收下吧,俺就当破财免灾了,就当俺上辈子是老郝头的姑爷了。

冯季花到医院来,推开病房看到刘棉花在给郝兆玉擦脸,以为看错了人,半天才缓过神来。刘棉花说,俺直接来医院了,没来得及去家里看望您呢。这次来的急,也没有从家带啥来。

冯季花不知所措,嘴里喃喃地说,他姐夫,你能够来就好,就好。

刘棉花咨询了大夫,岳父能够醒过来的概率不大。就是醒了,也只能躺在床上,植物人一样活遭罪。刘棉花当即表态,只要有一分希望,就一定不会放弃。这些天,就不用冯季花守在医院里了。刘棉花在岳父的床边打个地铺,就睡在冰凉的水泥地板上。冯季花有一次来的时候看到了,心疼得不知道说啥好。回家给拿了一条旧毛毯来。嘱咐刘棉花别睡凉地,以后会坐下病的。刘棉花大大咧咧地咧嘴一笑,说,娘,俺年轻火力旺着呢。睡地上有睡地上的好处,俺跟彦妮学的,睡觉好打把式。睡在水泥地板上,就不用担心掉床下去了。

冯季花苦涩地笑了笑。这样的玩笑话她已经一年多没听到了。以前在一个屋檐下过日子,觉得这个姑爷有点贫。可是,一年多时间看不到这个姑爷,院子里就少了很多生气。还有兰娥和刘棉花的女儿臭臭,现在该会满地跑了吧。说起这些事情,冯季花的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啥滋味都有。看着病床上一动不动的老头子,冯季花叹口气,心说,他爹啊,俺一辈子都信你的眼光,这回,你真的看走眼了。姑爷是好姑爷,咱闺女选的没错。老东西,你要是不信,就别走。不走,醒过来,就能够看到孩子的一片心思了。

刘棉花知道岳父平时爱听豫剧,就花钱买了一台新的收音机来。放在岳父的枕边,给岳父放广播听豫剧。没事了就在岳父的耳朵边上喊几声,爹,爹,醒醒啊。

刘棉花睡地板,一直睡了八天。第八天早晨,刘棉花发现岳父郝兆玉的手指头动了一下。接着,就看到了两大颗泪珠慢慢滚出了眼眶,在瘦弱的脸颊上滚下来,留下一道幸福的印痕……

日子像流水,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会停下脚步。转眼,郝兆玉出院了,在家静养。按照大夫的说法,郝兆玉的恢复简直是个奇迹。

刘棉花安顿好了岳父,回老家一趟。不回去不成,三哥赶着马车来了,进门就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数落一顿不懂事的弟弟。人家相亲的姑娘在镇上等啊等,刘棉花的影子都没见到,一赌气回去了。娘跟着着急上火,全村老少全部发动起来,满世界寻找刘棉花。最后,还是三哥猜到了,这个一根筋的傻弟弟一定是到他岳父家里去了。

刘家开了次家庭会议,主要是批判刘棉花。郝家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老郝头这一卧床不起,全家的支柱就倒了。老太太不能劳动,天天吃药,身体很差,傻子弟弟彦妮,那更是不省心。刘棉花这个时候要是插手,那就是傻子一个。不能眼瞅着前面是火坑还要往里跳,再说,当初郝家是怎么对待刘棉花的,谁的心里都有数。

刘棉花一直低着头不说话。

早晨起来,刘老太太到刘棉花这屋看了。行李卷不见了,人也不见了踪影。她愣了愣,明白了他去哪了,没去追赶。

胭脂街的夏天格外地热。郝兆玉的脾气也像天气一样,在逐渐升温。都是无理取闹,不是嫌吃的不好,就是怪不给自己穿鞋。冯季花气得不理睬老伴,瘫在床上穿鞋子也没有用处,这是诚心在刁难人。

刘棉花啥也没说,去供销社就给郝兆玉买来了新鞋。刚穿上新鞋,郝兆玉就开始嚷嚷吃冰棍。冰棍买来了,郝兆玉却说要吃小豆的冰棍。刘棉花跑了几家冰果店,都没有卖小豆冰棍的。听说城北有专门卖小豆冰棍的冰果店,刘棉花就骑着自行车去买。买到了小豆冰棍,刘棉花就赶紧往家赶。天气热,一会儿冰棍就变软了,要化了。刘棉花心里着急,举着冰棍,脚下就使劲蹬自行车。

路边突然飞出了一只受惊吓的公鸡来,“嘎嘎”地一叫,刘棉花吓一跳,赶紧刹车。惯性大了,车子刹住,人却摔了下来。这下摔得好惨,脸都抢破了皮。刘棉花的手始终举着,怕冰棍掉到地上。

路边一个戴眼镜的老头看见了这一切,过来询问刘棉花的情况。刘棉花一瘸一拐地起来,连说没事,没事,只要冰棍没摔丢就好。正说着,手里的冰棍就流成了水。刘棉花急得直劲跺脚。连声骂,哪来的该死的公鸡!

戴眼镜的老头笑了,说,小伙子,不就几根冰棍吗?刘棉花瞅一眼老头,说,你知道啥啊。这是小豆冰棍,全城就这有卖的。俺家老人生病在家,就想吃这口。说完,刘棉花把融化的冰棍扔掉,推起自行车就走。老头在后面喊,小伙子,干啥去?刘棉花瓮声瓮气地甩给他一句,重买。

老头就在身后笑了。

刘棉花在砖厂做工,在砖窑里出窑。顶着高温在干活。砖厂外面突然来了辆汽车,有人说找厂长的。不一会儿,厂长就过来喊刘棉花,说,刘棉花,你收拾收拾,回家吧。

刘棉花愣了,说,俺也没有犯啥错误啊。为啥开除俺?厂长笑了,说,不是开除你,是俺这私人的小砖厂养不了你这富贵人。你被煤矿领导看中了,人家要你去煤矿上班呢。

刘棉花抬头看看,才发现车上坐着的正是那天那个戴眼镜的老头。老头笑呵呵地 ,刘棉花,还认识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