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圣经的智慧
2278700000021

第21章 先知的预言 (1)

两个犹太小国连年作战,两兄弟互相残杀,

大大削弱了双方的势力,他们不听劝告,最终被邻国

任意宰割。当国王、政客和祭司不务正业时,勇敢的先知挺身而出,

试图指引人们重新建立起对耶和华的崇拜,但最终走向了失败。

士师、大卫和所罗门之前的努力全都落空了,他们梦想着建立一个强大的犹太帝国,结果也付之东流了。

一道防御工事从约旦河附近的吉甲(这里曾经是约书亚的总指挥部)一直延伸到腓力斯的边境城市基色,把犹太人的领地分成了南北两部分。

如果犹太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那么他们还可能实现独立。一旦分裂,他们就只有被强大的邻国任意宰割了。

下面,我要讲述一个不幸民族的历史。

首先是数百年的内战和政治混乱状态,紧接着是两百年被驱逐和奴役的生活。这段历史充满了恐怖的谋杀和毫无结果的野心,但是,这段历史同时也是古代最有趣的宗教战争的背景。

如果我们想了解最伟大的一位先知,就必须先知道这段复杂历史发生的主要事件,这位伟大的先知是在犹太为争取独立的最后努力中被庞培的军队摧毁后才诞生的。

犹太国王所罗门大约是在公元前940年至公元前930年之间去世的。五年后,犹太帝国分裂成了两个小国家,这已经成了毫无争议的事实。

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个分裂出来的新国家的实力。

以色列王国比犹大王国大两倍,人口多一倍。以色列的牧场要比犹大的牧场富饶得多,犹大国的绝大多数土地都是荒野。

但是,这些并不能代表以色列比它南面的邻国强大一倍和富裕两倍。恰恰相反,广阔的领土正是他的不利因素。犹大王国虽然小,但非常紧凑,他们有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有利于应付外敌的入侵。 犹大王国的东部濒临死海,位于地中海平面以下一千二百尺处的一片全是岩石的荒地,那里天气异常闷热,但这点却为犹大人提供了防御摩押人和亚扪人入侵的一道天然而又有利屏障。

南面是浩瀚无际的沙漠,一直伸向阿拉伯。

西面与腓力斯相接。那些过去从克里特岛逃难跑出来的人的后代早已失去了祖先的凶猛性格,他们已经完全适应农场和工厂里的舒适生活了。

现在,他们没有心思打扰犹大王国,反而保护起犹大人,以免他们被野蛮人(因为犹大人刚刚占领希腊半岛)侵扰。

以色列却恰恰相反,四面都是外敌的威胁。约旦河原本可以成为保护他们领土的一道天然屏障,但是,经过几次大大小小的成功战役后,以色列的领土的东面扩展了长达数百英里。而那时候,全世界只有中国人才会有耐心在沙漠上修建防护墙。

以色列人曾经有好几次准备在这片沙漠上修筑城堡,但是,由于国内情况极不稳定,他们根本不可能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从那以后,以色列人只能任人摆布,被东面的强大邻国击败。当时,以色列的邻国有着精锐的弓箭手和骑兵团。

以色列还有一个严重的缺陷。它是由十个部落组合而成的,虽然每个部落都想组成一共同体,但是,它们与原美国的十三个殖民地一样,都把自己的权利看得至关重要,这就导致它们连设定首都一事都达不成共识。

无论从哪个方面考虑,以法莲领地上的示剑,都应该是以色列国未来的首都,示剑是一座古代名城,亚伯拉罕向西寻找安身之地时,曾经到过这里,并且,这里与犹太过去十个世纪的历史紧紧相连。

但是,耶罗波安是凭借叛乱登上王位的,他总是怀疑示剑的安全性。于是,他把整个王室搬到东面的得撒。

在那里生活了五十年,王室又搬到了撒玛利亚,这里位于山顶,可以俯瞰周围的美景。

由于没有建立一个固定的首都(当时,许多强大的国家都是因为没有固定的首都而颠覆的),以色列王国很难向前发展。但是,导致以色列王国软弱的真正原因,不是地理环境和首都,而是另有其他原因。

起初,犹太国家是一个神权国家。意思是由神或上帝统治国家,由于神不生活在地球上,他们是依靠专门的祭司解释上帝的意志。而祭司是通过自己的梦或是某种先兆,比如,圣树上树叶被风吹出沙沙的响声或是在祭祀过程中天空发出的声音等等,来感受神的意愿,从而表达给所有人。

普通人是看不到“神”(无论是耶和华还是朱庇特)的,因此,祭司就成了神在地球上的全权代表及执行者。

祭司拥有的权力相当于印度的总督,印度总督是以住在伦敦白金汉宫的至高无上的君主名义来统治人民的,但是,加尔各答人或是孟买人根本没有见过皇帝。

几乎每个国家在政治发展中都有自己的特殊阶段。

我们可以在尼罗河流域和巴比伦看到这种情况,我们在希腊和罗马也听说过这类事情。中世纪的混乱局势并没有磨灭人们的神权观念,因此,英国国王变成了宗教信仰的守护者。俄国的沙皇也趁机宣称自己是教会和国家的半神式首领。

即使是今天的美国,在参议院、众议院和各州的州议会中,我们仍然能看到神权观念留下的痕迹。会议首先由一位牧师祷告,声称会议只有在神的指引下做才能取得圆满的结果。

任凭大自然摆布的原始人为了更好地生存,他们不得不向祭司求助,而祭司这一特殊的职位拥有无限的权力,他们根本不会放弃手中的权力。因此,政体从神权变成君权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恐怖的战争。

世界上只有犹太人才会终生在神权政体下生活,绝对不会打破这个法则。

摩西在一开始建立犹太国时就实行严格的神权政体,《十诫》实际是犹太国的宪法。按照他的意愿,祭司变成了国家的行政首脑,会幕就是犹太国在某种形式上的首都。

征服迦南的无数次战争大大削弱了教会的权力,军事领袖们倒是在战争中得到了很多好处。即使这样,士师兼祭司这类人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双重影响。

在大卫和所罗门执政时代,国王们好像已经建立起了绝对君主统治,大祭司则履行世俗主人的意志,并不是耶和华的意志。

但是,耶罗波安的革命导致整个国家分裂成两个王国,这就给大祭司们提供了新的机会,使狡猾的人可以东山再起。

犹大王罗波安丧失了大部分臣民和领地,但是,他拥有圣城耶路撒冷。这个城市是犹太人的重要宗教中心,要比好几个撒玛丽亚和示剑都重要。

只要想到耶路撒冷圣殿在公元前十世纪时被视为唯一有权力举办祭祀活动的地方,你就会明白它的价值。

现在,我们很难想象当时的情景,因为我们信仰不同的宗教,我们有的人是卫理公会的教徒,有的是犹太教徒或天主教徒,有的是基督教科学派教徒或浸礼会教徒,还有的是路德会教徒,等等。

但是,我们会与体面的邻居和谐相处,在星期天(或是我们想去的任何日子)我们会到我们的教堂,按照我们自己的习俗和意愿去做礼拜。

但是,古代犹太人可没有这种权力,他们只能在耶路撒冷圣殿的祭坛前进行祭祀,履行宗教职责。

犹太国家的面积很小,去一趟耶路撒冷根本费不了多少力气。即使是这样,大多数犹太人一辈子也只去过两三次圣殿,而且是规定的不寻常的日子才去的,他们不会在乎走上好几天的路才能来到至圣所,因为耶路撒冷已经在人们心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牢牢地控制了人们的心灵。

中世纪的人,经常会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而在古代巴勒斯坦,可以说是条条大路通圣殿。

当以色列修建一道屏障,试图与可恶的犹大邻居隔开时,耶路撒冷得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尊严,这里变成了神圣烈士的角色,圣殿的大祭司们很快与犹大国王联合起来,他们谴责以色列统治者是北方的叛乱者,拒绝接受合法王位的继承人,他们认为这违背了耶和华的意志。

实际上,他们已经把所有以色列人开除了教籍,诅咒他们邪恶的行为。当可怜的北方王国成为亚述人野心勃勃的牺牲品时,犹大圣殿的大祭司们便幸灾乐祸,欣喜若狂。他们说这是惩罚不忠于耶和华的信徒,这大大促进了世界的和谐。

不幸的是,一百年以后,犹大王国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在后来数百年的痛苦流浪生活中,他们吸取了教训,学会了仁慈和宽容。

现代社会的孩子们很难理解这种情形。如果他们的父母(出于某种原因)讨厌他们的牧师,默默地去另一个教堂,他们根本不会认为这是犯法行为。

但是,公元前十世纪的以色列人和犹太人都视自己为耶和华忠实的仆人,他们不会认为自己是“异教徒”。他们希望自己与圣殿保持原有的关系,但是圣殿位于耶路撒冷,是敌国的首都。

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他们只能修建自己的圣殿。

但是,这根本没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反而,使他们越来越糟。他们陷入了一个与公元十四世纪的欧洲人一样的尴尬境地,那些欧洲人居然选出一位自己敬重的教皇与罗马的公认的教皇相抗衡。

在这一章中,我讲了很多别的国家的历史,我感到很抱歉。然而,你们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清楚地认识以色列和犹大的复杂关系。

以色列王国保留了世俗方面的所有优势。犹大王国则保留原有宗教方面优势,直到最后,我们才知道犹大王国才是两者中的强者。

下面,我简单地讲一下两个国家从分裂发展到流放的政治进程。 东方外敌的入侵,一下子了结了以色列王国和犹大王国的纷争。亚洲冒险家示撒组建了一个新的埃及王朝,他无时无刻不在密切关注犹太国的形势。

当耶罗波安被迫逃往埃及时,他曾向耶罗波安表达自己的友好和善意,他出资鼓励耶罗波安回到耶路撒冷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起义,争夺了大卫留下的大部分财产。

现在,犹太的各个部落已经深深地陷入了内战,示撒趁这个有利的机会施展了他的野心。他向以色列入侵,占领了耶路撒冷,命令士兵摧毁圣殿。紧接着,他一路向北占领并摧毁以色列的133座小城镇,带着从犹太国劫掠来的大量珍贵财物回到埃及。

虽然以色列王国恢复得很快,但是犹大的损失极其惨重,犹大的全部财产被示撒劫掠一空。他们重新修建了圣殿,但是,空荡荡的国库使他们无法重现昔日的奢华。

无奈之下,破旧的铁和铜取代了昂贵的金银,辉煌的场面变成了美好的回忆。一向好奇的示巴女王再也没有来过这里游玩了。 这次入侵战争发生后不久,耶罗波安就去世了,他的儿子拿答继承了王位。

这个年轻人效仿前任者的行为,向腓力斯人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他还把拒绝投降的基比顿人牢牢地围困起来,当他正想施展自己的抱负时,就无情地被以萨迦部落的巴沙秘密暗杀了,这个人好像是他的一名大将。

巴沙自封以色列国王,并杀死了拿答的所有亲人,把首都搬到了得撒。他继续围困基比顿,并且向犹大宣战。

犹大国王罗波安已经去世了,他的儿子亚比央继位。亚比央统治了三年后去世了,他有四十二个儿子,其中一个叫亚撒的继承了王位。

亚撒比前任的两位国王都有本事,他铲除了国内所有异教神坛,圣殿祭司越来越被国人重视,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他统治犹大国四十一年,日子一点都不轻松。首先,他不得不抵抗埃塞俄比亚部落的入侵,保卫国家。当好不容易赶走入侵者以后,他们又开始与以色列作战。巴沙经常封锁犹大,并加强了南北走向的重要商路拉玛城的防御。这就意味着犹大国与腓尼基、大马士革之间的交通被完全切断了。

亚撒非常担心自己的国家会被以色列的经济政策扼杀,他只能寻求外援。他派遣外交使团前去求见亚兰(也叫叙利亚)国王便哈达,亚兰王管辖着从黎巴嫩山到幼发拉底河的大片平原。

犹太人献厚礼给亚兰王,希望他肯从后方进攻以色列。便哈达欣然接受了提议。

是啊,他刚与巴沙签订友好条约,但是,那时候的人们根本不会重视条约。

便哈达纠集起大部队,从首都大马士革出发,向南进攻。他占领了以色列的北部要塞,一直到加利利海的大片以色列领地。巴沙只能向亚兰王求和,犹大得救了,犹大国通往大马士革的重要商路恢复了。 毫无疑问,亚撒做了一件不利于自己国家的外交政策,但是,他和他的子民们很快就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