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天生创业狂
2348400000017

第17章 马克扎克伯格:一路向前(9)

扎克伯格清楚,只需要几十万美元就可以让Facebook走出困境。而实际上,这并不难办到,跟在他后面的投资人难以数计,只要他愿意,立刻就能获得上百万美元的投资。但扎克伯格同时也非常明白这样做的代价——投资人会轻而易举拿走Facebook部分股权。发生在肖恩•帕克身上的事情让他对风险投资保持警惕心态——他可不想因意见相左而被投资人踢出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为了购买服务器的几十万美元,冒如此大的风险,实在不够明智。

对于那些富有成长潜力的创业型公司,初始股无疑是珍贵的。创始人对公司股权的珍视无可厚非,但应该看到,这也是吸引投资人的所在,毕竟没人愿意为业绩平平、前景黯淡的公司花钱。

扎克伯格对风险投资的警惕源于对控制权的保护本能,但仅凭他的财力终究无法改善Facebook处境。事情已经发展到了一个临界点,如果有外部资金注入,Facebook整体价值的提升甚至可以抵消股权割让的遗憾。扎克伯格很快意识到了这点,现在的问题是:要找个靠谱的投资人。

掌握公司控制权

肖恩•帕克在融资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他为扎克伯格介绍了雷德•霍夫曼、彼得•泰尔等投资人。前者同时是社交网站Linkedln创始人,后者是专业投资人,主要投资创业型公司。

2004年秋季的一天,扎克伯格穿着平时穿的牛仔裤、T恤衫和人字拖走进了彼得•泰尔的办公室。他没有因为正式场合而穿正装,也不是为了故意引起投资人的注意而故意邋里邋遢,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全非刻意为之。扎克伯格以本来面目示人,没有不懂装懂,交谈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便虚心请教。这反倒给彼得•泰尔留下良好的印象,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支持的企业家”。

几天之后,彼得•泰尔同意向Facebook投资50万美元,获得10%的股份,这使Facebook估价达500万美元,泰尔认为,这是“非常合理的股价”。相比其他投资人的出价,这个价码稍低,但扎克伯格通过几天的交流发现,彼得•泰尔不是那种干涉公司经营的投资人,他的加入将令整个公司获益。于是,扎克伯格接受了彼得•泰尔的投资,泰尔进入公司董事会。

雷德•霍夫曼等也向Facebook进行了小额注资,大约10万美元,进一步压缩了创始团队的股份。之所以接受他们,是因为扎克伯格看中雷德•霍夫曼等人在创建社交网站方面的丰富经验,以及持有的社交网站的执照。对于Facebook来说,这些无形的财富可以规避许多的成长误区。

这一轮注资完成后,Facebook进行了重新架构。董事会增加到四个席位,彼得•泰尔、肖恩•帕克和扎克伯格各占一席,剩余一席暂时空缺,由扎克伯格掌控。这样一来,扎克伯格便控制了董事会的半数席位,在制度上保证了未来的投资者无法控制公司。对此,彼得•泰尔认为没有什么不妥,肖恩•帕克表示全力支持,他可不希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剧在扎克伯格身上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