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郭台铭与富士康
23690800000045

第45章 制造:CMM模式(2)

转化

第三个字母“M”是移动(Move)。有人解读说,这是指从工程设计到全球出货方式地快速完成。富士康快速的从Lvel1做到Level11,而且不管哪一个组装层级,都可以迅速模块化,两地设计、全球出货,也是指富士康在时间上的快速优势。从“零组件”到“模块化”到“快速整合出货”的方向,让富士康的布局过程一反过去台湾大厂“向上”整合的方式,走出“向下”整合的路线。

所谓上与下,指的是产业垂直分工的上、中、下游关系。许多组装大厂属于下游,他们会向上游买零组件,而主机板厂商等,也会向上游买连接器等插槽,中游、下游都拥有一定的电子系统设计能力,才能将零件完整地组装成个人计算机。

“向上”,是“顺向”,而“向下”,就是“逆向”。郭台铭将之简化,指出“制造业有两种整合:发展与协力厂商竞争,叫顺向整合;发展与客户竞争,叫逆向整合。而逆向整合可以发展的空间更大”。

实际上,这里的“移动”应该理解成“转化”。从“关键零组件”到“模块化”,进而制造出完整的电子产品。这个过程的零件、技术、设备、经验、员工等都可以迅速地转移、转化到另一种电子产品的生产中。

从电脑到手机,到消费电子,甚至到汽车,大体上是相通的。手机、iPod、游戏机,实际上都是特殊功能的电脑,从正在发展的汽车电子方面来说,汽车也是一部大的电脑。在未来“光、机、电”产品整合的趋势之下,CMM代表的是零件、模块、系统的整合模式,也对光机电产品相当有利。

正是这种转化,让富士康不停地进入新领域、开发新产品、迎来新客户、缔造新产业。在富士康的产业树冠上,结出电脑、手机、iPod、MP4、游戏机、照相机、电视机、DVD、程控电话机等一系列产品之果,可谓根深叶茂,郁郁葱葱。

双翼

最近两年,富士康又在“CMM”的头尾加上了“e”和“s”,成为“eCMMS”。

e指的是“信息流”,利用互联网技术,使设计、生产到出货更加精确快速;而“S”指的是“服务”(Servce),主要是指“共同设计”。这种能力,富士康已经建立多年,“只是现在这种设计已是免费的了”。过去设计能力是ODM厂商的强项,但现在,已是共同设计服务制造的基本环节。

比如,网络及通讯产品的标准化不像PC这么高,每一项产品都有自己的一些规格,所以让代工厂参与设计的趋势已在所难免。

另外一项服务,就是对客户“产品生命周期”的全方位服务,这也是富士康全球营销能力的极致。以最重要的美国客户为例,当客户产品刚进入市场时,富士康可以直接在美国的厂房出货供应客户,像洛杉矶的富乐顿厂就扮演着这样的角色。等到产品成为主流时,大陆工厂就提供成本更低、数量更大的产品支持,一直等到产品生命周期结束、准备退出市场,美国的富乐顿厂再次接手产品的维修和少量出货。

在富士康,信息和服务都是自成系统,各有标准,贯穿于“CMM”的各个环节。我们可以把“e”和“S”比做“CMM”运转的润滑剂,在其润滑作用下,机器运转得更轻松快速。也可以把“e”和“S”比做“CMM”的“双翼”,既能带动“CMM”的起飞,又能保持运转的平衡。

扩展

郭台铭把“eCMMS”称做“模式”。成为“模式”,规范、标准、系统性就非常强,可用来不断地复制、扩展。富士康的产品线环环相扣、步步相连,不断地向前延伸、复制,扩展性表现得尤为明显。

上马LCD液晶面板,在台湾企业当中,富士康是最晚的。因为富士康希望在大陆投资,而台湾当局的政策限制迟迟不能开放。但最后,富士康还是一定要上马,群创公司由此而创建。这是富士康自身产业链延伸的需求。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电脑生产商,每年有4000万台电脑出厂,近年来靠手机代工崛起,也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代工厂,每年为索尼生产数十亿美元的游戏机,为苹果生产数量巨大的iPod,等等,这些产品都需要液晶面板,自我配套,不能没有液晶面板。

液晶面板是“关键零组件”,是富士康整个CMM产业链中的基础环节,向上延伸的同时,也向下扎根。TFT-LCD生产属于半导体制程,良品率的高低80%的因素来自设备,在上马群创的过程中,设备的制造技术已经了然于胸,而富士康从金属、塑胶、陶瓷与印刷线路板组件、线缆和CAD/CAM设计与产品检测开发,发展到机械组装、电组装、次系统组装,最终发展到系统组装、同步设计服务的垂直整合,让富士康进入了半导体设备领域,为应用材料商提供半导体设备零组件和液晶面板设备,富士康沛鑫公司由此而诞生。

2005年底,大陆创维、TCL、康佳、长虹四家彩电企业与深圳深超公司联合发起聚龙光电,宣誓进军彩电液晶面板,其中最大的投资就是设备。最后富士康得以进入,成为设备供应商的同时,也将液晶面板从应用于延伸至用于彩电。

在软件方面,富士康设立中央资讯,来从事公司资讯软件的开发,如开发出的保税工厂软件在深圳使用以后,效果非常好,就又应用到昆山厂、烟台厂等富士康所有的基地。富士康的SAP、ERP系统都做得非常好,并且在全球的工厂使用。由此,富士康收购了美国一家软件公司,成立富盟软件公司,将富士康在软件方面的开发成果进一步完善,推向市场销售,这是在“关键软件”基础上CMM的延伸成长。CMM在富士康显示出的扩展动力无穷无尽,只要纳入CMM系统,每一粒种子都会生根发芽,眨眼间就是森林一片。从中可以发现富士康做大的原动力所在。

富士康开疆拓土,仅采购电风扇一项每年就花费近3亿元人民币。鸿准公司就成立了103人的风扇事业处,利用富士康模具、塑胶、电子、电机等领域的经验开发电风扇,以模具着称的鸿准公司从而产生了第一个终端产品。而这个办公室自用的风扇也随之成为富士康产品系列中的一员。因为电脑、复印机、打印机、彩电、游戏机、微波炉、电饭煲……几乎所有的电子产品都要使用电风扇来进行降温。

富士康员工每人每月补助生活费240元人民币,2002年员工已经超过10万人,每月生活费补助就是2400万元,一年就是2.88亿元。郭台铭提出了“健康富士康”的概念,亲自到广东河源考察,建立集种养、加工、运输、消费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环保型无公害农业基地,让员工吃上放心肉、蛋和蔬菜。富顶公司的电镀员工李江洪立即提出了一个建立“富绿”公司,建立农业托拉斯的设想。按照这个设想,富绿的现代化农场不但要能满足富士康自身的生活需要,而且要在西北、西南、华北、华中、华南等地都建立大型农业基地,供应各地生活所需。

当然,这样的设想只完成了一半,保证了富士康几十万员工自身的生活所需,不过一个普通员工通过一件事情就能提出一个大的项目扩展设想,可见CMM已经深入富士康员工的心灵之中。

平台

2006年11月24日,在并购普立尔成立机光电事业群的大会上,郭台铭再一次解释了富士康的CMM模式。

CMM是一个有效的模式,更是一个有效的平台。这个模式之所以成为一个巨大的平台,因为它将各种资源和平台整合在了一起,成为战争中的航空母舰,具备了有效支援远程飞行,进行空中打击、空中保护和反潜作战的平台。它包括:

供应链平台:能满足流行性、多样性、个性化、客制化的消费需求。技术平台:以集团既有模具即机构的丰沛技术资源与经验为基础,再容纳新事业单位电子、光学、无线网络通讯等技术资源与经验,组成更完整可分享的技术资源库。

制造平台:长期专精、布局合理、垂直整合的制造经验与版图格局。采购平台:整合共同大宗原物料、半成品及设备的采购作业,同时取得最具竞争力的成本与最优质的服务。财务科技平台:借由合并扩大生意规模,取得全球最低成本的资金挹注。客户平台:全体事业群可以内部交换并分享客户讯息、统一并简化客户关系管理流程、传承与扩散与客户合作经验、节省营销费用、增进营运效率。专利平台:借由全球整合的专利部署与专利优化,提供可共享之智财保护与应用,创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制度与系统的环境。资讯网络平台:集团架构的全球资讯网络系统,能提供便捷优质的资讯分享与运作服务平台。

富士康构建的这个超大平台,能整合全球各地资源并发挥综合效力,在全球各地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及服务,也可以提供国际化、跨产业、全方位、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率的系统解决方案。

效能

CMM究竟为富士康带来多么强大的竞争力?速度、品质、成本、科技、服务、资源的六大竞争力都能从CMM找到源泉。

效能之一:上下游互动

模具、连接器、机壳、准系统……技术、制造、产品的一步步提升,让产品在一条产业链上不断地结出果实,上游推动产业向下游快速前进;每一种新产品的推出,又都带动上游产业的进一步提升。这就是富士康做大的原因。

群创创立两年后,2006年全年出货量将达到1750万台,全年营收金额突破250亿元人民币。成长之快,是因为富士康本身就是最大的用户。富士康的电脑、手机、游戏机、MP3、MP4、DVD、彩电等等,一系列产品都要使用LCD液晶面板。

富士康的连接器最初只是电脑和彩电使用的产品,后来手机、游戏机、MP3、MP4、DVD都需要连接器,何愁连接器产品不能做大?

机壳,也从台式电脑机壳延伸到笔记本电脑、手机、游戏机和iPod。

模具也是如此,每一种产品都需要模具的配合,让鸿准变成超鸿准,模具大军浩浩荡荡达6万多人。

这种上下游产业的互动,既体现了富士康产业专注的优点,又爆发出多元化的扩张能力,有效地解决了专业化和多元化的矛盾。

效能之二:资源共享

许多人惊叹,富士康产品的报价为什么这么低,甚至比别人低出30%以上。从CMM资源共享中,可以窥探到其成本降低的奥妙。

塑料、钢材、电容、电阻、线缆等原材料的采购,可以一并进行,合在一起,数额巨大,供应商出的价格就最低。通用产品共通共用,消化库存的能力非常强大,在公司ERP系统的统一调配下,库存为零就容易做到。即使一个元件材料进货稍微多,其他产业也可以将其迅速消化掉。这都是降低成本的重要因素。

而技术资源、后勤资源、管理资源等众多资源的共通共用,既让这些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也降低了资源投入的成本。比如,研发一个技术项目,可能在多个产品上使用,投入产出效率自然区别非常大。而不断迅速增长的产业营收,又反过来增加了技术投入的实力。再如,富士康在全球的重点客户周围建立卫星工厂,进行技术跟踪和产品的快速出货,如果产品单一,这些工厂的运转成本就难以降低,甚至难以维系;如果产品丰富,这些工厂就会处于不停顿的运转之中,成本也因此而降低。

效能之三:平衡利润

为什么报价这么低,富士康还有钱赚?

CMM不但能够降低成本,还能够提高利润率。首先,CMM产生的强大制造能力,让富士康能迅速地推出新产品,提升产量,在产品最能赚钱的时候,最大化地量产。其次,产品进入微利时期之后,由于富士康能够完成完整产品的制造组装,把降低成本的各个环节都控制在了自己手里,这个元器件不挣钱,另一个元器件能够挣钱;这道工序不挣钱,另一道工序却能够挣钱,总能平衡出利润。再次,多种产品在线生产,这个产品可能是为维持设备产能的正常运转,利润不是太多,但是另一些产品却是高回报产品,也能做到利润的平衡。最后,富士康只是负责供应链中的产品制造这一个环节,没有品牌维持、市场推广的费用,降低成本是小事,降低风险却是大事。因为一旦市场不好,出现障碍,减少或停止生产,都不会让富士康付出太多代价。而市场的风险和代价往往是企业运营中吞噬利润的“大老虎”。

效能之四:赢得客户

为什么全球那么多顶尖企业都是富士康的客户?价低、质优、服务好是诸多原因,其中还有一条,就是CMM创造的多元化产品能让客户有更多的选择,其它大的规模也能让客户一次性购足。精简供应商是目前的大趋势,其他供应商和订单的减少,就意味着富士康订单的增加。因为富士康能够提供的选择太多,富士康还可能随着订单的增加,不断提出更优惠的价格和条件,对客户的吸引力更大,谁又能放弃这样条件优惠、实力强大的客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