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法律共识:中国在改革中前行
2369800000022

第22章 财富,去了哪里?(3)

从行业特点看,“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以及“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给业”等行业员工收入明显偏高,而这些行业普遍具备国有垄断性质。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对垄断行业的利益触动较小,这些既得利益集团仍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利润,稳坐“高收入”钓鱼台。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看,某些行业工资过高并非垄断的必然结果。然而,阶层流动的板结性,尤其代际传承的痕迹过重,导致就业门槛高高竖起,使普通劳动者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此外,本应全民共有的国有资产,我们实际上并未拿到分文。

2009年4月19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公布数据,2008年140多家中央企业实现利润6652.9亿元。英国《金融时报》2009年5月29日公布的世界500强榜单中,中国有47家企业入榜,企业总市值超越了日本和英国。2009年,国有土地加上国有资产,总产值约79万亿元,被13亿人一平均,每个人在2009年竟有6万元的国有资产。

不过,国有资产就是国有资产,归根到底还是国家的,虽然结算到个人头上的是6万元,但实际上我们在算家庭收入时,根本不会将这6万块纳入收入之列。这6万元,买不了面包、鸡蛋与肉,买不了房子,也不能做投资,更没有分红。

我们拿不到理应拥有的6万元国有资产,有些人却能拿到,部分在国有企业体制内工作的人用起国有资产来大手大脚,有的甚至还动了“贪心”,将大家的钱据为己有,放入自己的腰包。此类种种暗渡陈仓的行为,老百姓可能还被蒙在鼓里。

每个人平均能拿到6万元,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不断有人提出不能再任由这6万元成为空头支票,应理性改变目前国有资产的分配方式,直接给老百姓带来实惠。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主张将国有企业股权、国有资产等通通打包,成立一个国有资产基金。管理者将这些国有资产基金以股份的形式分摊到13亿中国人身上。如此一来,老百姓就真正成为国有资产的持有者,并切切实实拿到了股份。国有企业的利润,可以直接进入老百姓的腰包,让老百姓切实享受到经济增长带给他们的好处。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提出,可以将国企股票平均分给每个公民。而清华大学世界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则直言不讳地指出,全民分红,是个很糟糕的主意,不能“一刀切”,可以根据各市的情况对低收入家庭进行补贴。

不过,要彻底扭转劳资分配格局不公的现象,提高劳动者报酬,还需不断增强劳动者在资方的话语权,并不断完善工资共决机制及配套措施。这个过程注定漫长而曲折,需要劳方与资方不断斡旋博弈,更需政府提供有力的制度与法律庇护以及行业垄断与就业板结的消融。

中国人口多达13亿人,国情复杂,以“财产民有化”的方式提高国民收入可能并不现实。不过,我们的确可以改变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的格局,也有可能改变当前“国富民穷”的状况。提高居民工资,扩大对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领域的投资力度以及加强对居民的产权保护等,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增加居民口袋里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