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做事进退的秘密
23715900000009

第9章 洞悉做人方略(5)

于是,在她工作的第一个月,她连遭上司的训斥。她每每给弄得委屈不堪,回到宿舍就躲在被子里哭。这样一段日子下来,看着别人好好地呆在自己的岗位上,她更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了。

还有一点让她觉得抬不起头来:刚进公司的时候,她还要负责做清洁工作。早上和晚上,刚上班时和将下班时,她都得拖地、擦桌子。早上还要打开水。第一天她还想提建议来着,可上司告诉她,新来的职员都要这样做的。

看着同事们悠然自得地享用着她倒的开水,她觉得自己简直是个清洁工。就这样,原本一个自信,从容的女孩,变成了一个不声不响的老实人,这一个过程就是自轻自贱的过程,其实,也是破罐子破摔的做法。

其实,她根本用不着自轻自贱。她的这种自轻自贱,根本是“一厢情愿”的结果,是她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是她自己的认识有误才导致的结果。

就生活来说,谁大学刚毕业就能披金戴银动辄名牌呢?除非靠家里,而靠家里也是不光荣的,至少在韩国人眼里是不光荣的。美国人排世界富豪,根本不把那些封建王室诸如英国王室、日本王室等等排在里面,他们看得起的是白手起家的富豪,而不是靠继承遗产、侵吞国家财富而发家的高官显贵。所以,一个大学刚毕业的人穷一点,别人根本不会介意。

很多自卑的人,自轻自贱,破罐子破摔,完全丧失了自己,末了使强大的优势,变得平平常常,默默无闻。

秘密点拔:

做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一个人成功的最大障碍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自身。自身能做的事不做或做不好,是自制力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经常锻炼自己,面临压力不管大小,我们都要有自控能力。

17.偷来的果子最是甜

在繁荣都市的郊区,有一个美丽的果园,每到水果盛产的季节,果园中各式各样的水果高悬在树上,五颜六色地争奇斗艳。对住在附近的许多小孩有着难以抗拒的强烈吸引力。

小朋友们喜欢趁着果园主人不注意的时候,三五成群地结伴壮胆,偷偷溜进果园里摘树上的水果。

而果园主人总是躲在果园的角落,当小朋友们正在庆幸偷采水果的冒险行动成功之际,突然冒出身子来,大吼一声,吓得那些小朋友连忙抱着手中的战利品,转身拔腿就跑。

果园主人并不就此罢休,他也会跟着追上去,非得要把那些小朋友追过几条街,搞得自己上气不接下气的,才肯放弃这种追逐,缓步走回自己的果园。

果园主人的一位朋友见到这样的闹剧几乎天天上演,觉得看不过去,便劝他道:“唉!小朋友偷摘几个水果,对你应该不会造成什么损失,更何况你的年纪也不小了,再这样跑下去,当心自己的身体承受不了,万一有个闪失,岂不是更划不来?我劝你还是不要再追他们了。”

果园主人听了之后,笑着对朋友道:“老兄,你是不是年纪真的大到忘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啦?还记得咱们孩提的时候不是也这样子到处去偷摘人家的水果来吃?同样地,也被那些大人拚命追赶啊!你想一想,那些偷摘来的水果滋味怎么样。还记得吗?”

朋友想了想,回答道:“嗯,那些甜美的水果,真是我一生中最好的回忆!”

果园主人点头道:“对!这正是我忙着追那些小朋友的原因。”

果园主人深深记着自己的儿时回忆,愿意用相同的追逐方式,让久居都市水泥丛林中的顽童也能够体验田园生活的乐趣,并让他们在长大成人后,也能拥有同样的快乐回忆,这是同情心发挥到极致的美好展现。

具备同情心,能够随时记得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了解对方心灵深处的真正感受,当面临任何困境时,都将协助我们轻松快乐的生活。

果园主人深谙做人进退之道,洞悉出了做人大方略,这种付出的智慧给予人们一个极大的思考空间。大家都知道人必须乐于付出并为他人提供服务,却往往不清楚这样的做法究竟真正的意义何在,而上面的故事让我们了解,真正善意的付出,到了最后,正面力量的回馈终究还是会回到自己的身上!这样的循环模式,有人将之称为宇宙间不变的补偿定律,在得与失之间,有着一定的平衡法则存在。当然,我们并不为了要获得预期中的回馈才来努力付出与服务,但若是能够协助他人,而在过程当中又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何尝不是利人利己的美好情境。

奉献爱的力量无所不在,只是人们常常容易因此而忽略它的重要性。拥有真正爱的力量,任何人在我们的眼中看来都是具有优点的;任何事情在爱的领域来加以诠释,都是为了对我们有所助益而特别存在的。

秘密点拔:

因为有了爱,我们得以更清楚地确认自己存在的无限价值,使得生命的潜能能够全然地发挥;因为有爱,我们更懂得尊重每一个人是独立自主的个体,不致妄想擅加操控或专制地统御。因为有爱,我们可以最终走向圆满做人的最终目的。

18.调侃自己也是获得人缘的技巧

美国着名律师曹特是一位善讲自己笑话的人。有一次,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在他登台演说时,先替他介绍给听众说:“他算得是我国第一位公民!”

曹特似乎很可以立刻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大模大样地开着玩笑说:“诸位静听,第一位公民要开始演讲了”。但是他如真那样做,他便是一个没人瞧得起的傻瓜了。

那么该如何说呢?他不但要利用这个介绍词幽默一下并且还要从中获得听众的好感。他说:“刚才校长先生说的一个名词,我起初有些听不太懂。第一位公民——是指什么呢?现在我才想到,大概他是指莎士比亚戏剧中常常提到的公民。这位校长先生一定是研究莎氏戏剧极有心得的人,他替我介绍时,一定又在想到他的戏剧了。诸位听众一定知道莎士比亚是常常把许多公民穿插在他的戏剧中,充任不关紧要的角色,如第一个公民,第二个公民之类,这些配角每人所说的话大都只有一两句,而且多半是毫无口才,没有高明见识的人,但他们差不多都是好人,即使把第一第二的地位交换一下,也根本不会显示有何不同之处。”

这真是一篇聪明绝顶,竭尽幽默能事的妙论!他把校长先生替他戴上的高帽子,丢给大家去戴,显示自己是与听众站在一样的地位。同时他的言语措词也是高人一等。如果他改用一种庄重的态度,简括地说:“校长先生说我是第一位公民,大概是在说我是一个舞台上的配角。”结果决不会那样生动有趣,使得听众笑逐颜开。

如果我们在为人处事中,能够把别人给的赞扬幽默的转接一下,不仅会获得赞扬我们的人的尊重,同时,也会获得听众的尊重。当然,这就要我们在做人时,能够常常以自己可笑的地方开开玩笑,这样一定可以赢得许多朋友的友谊。因为你尊重别人,取笑自己,正可以表示你是把自己看做和朋友一样处于同等地位。

秘密点拔:

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适当的时候幽自己一默,会使人际关系的车轮转得更加有声有色。

19.耻笑讥讽万不可

台北县萧崇烈一家三口灭门血案,在警方锲而不舍的查缉后,已宣告侦破。凶嫌邓笑文被捕后,坦承因受经营堆高机生意的萧崇烈“讥讽”而萌生杀机,并在行凶后担心事情败露,而再杀其妻女灭口。

邓笑文表示:两个月前,死者萧崇烈用话刺激他、耻笑他,并用手指指他胸前,笑他“没什么用”,开堆高机那么久了,仍然是“给人请(聘雇)”,不像他自己开堆高机没多久就当了老板。对这样的“讥讽”,邓笑文怀恨在心,后来萧某只要与他碰面,就不断嘲笑他,以致使他萌生杀人泄恨之心。

据警方表示,凶嫌邓笑文心智健全,但因受到对方不断的讥讽和嘲笑而杀人,这成为历年来灭门血案的特殊案例,颇值得社会大众警惕。

古人早有明训:“言语伤人,胜于刀枪。”许多人常以“嘲弄”他人为乐子,也有部分综艺节目的主持人,戏称未能在比赛中过关的来宾“笨”,或嘲笑比赛者的长相“丑”。有些虽然是属玩笑性质,但总让人觉得不妥,毕竟“尖酸刻薄”、“有失厚道”的言事批评,会使听者产生不悦;严重的,正如灭门血案的被害人一般,遭到杀身之祸,后悔莫及。因此,古人说:“丧家亡身,言语占八分”,似有其道理,真是叫人不得不谨慎。

其实,言辞起冲突而萌生杀机的情况,不只是咱们这里会发生,其他民族亦有所闻。法国巴黎有一名“美食专栏作家”,经常在文章中特别赞誉某家餐厅,或严辞批评某些餐厅的菜肴。有一次,此专栏作家在专栏中对一餐厅的菜色做“像猪食”的评语,以致激怒了餐厅老板。该老板事后特别再请此美食专栏作家去试吃“精致美味的佳肴”,不料美食专家吃完后脸色大变,晕倒在地,送到医院时气绝死去。餐厅老板被警方逮捕收押后,坦承“设毒宴”下毒,他说:“批评我们的美食像猪食的人都该死!”

这真是叫人瞠目结舌,“专栏作家”们下笔时可得小心点,就像你说话一样,若言词过于尖酸刻薄,批评太过分,可能也会“惹祸上身”。

事实上,不管是男人或女人都一样,只要被一些不中听的话激怒,都可能会因情绪状态失控,而口出狂言,大打出手,最后鼻青脸肿。

因说话而遭到杀身之祸、或打得鼻青脸肿的,似乎叫人觉得不可思议,或有些好笑,不过,也让人再次想到丧家之身,言语占八分。

“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的人哪顾得了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错矣!

不拘小节常被人看做是大度潇洒的表现:知道吗?大事全部是由不起眼的小事组成的,惟有把每件小事做好,才有可能做成大事业。更何况,许多生活社交上的所谓小事也许不会给你带来明显的财富收入,但却是一个人修养素质的全部体现,是一个人潜在的形象及人际资源方面的投资。

有的人也许腰缠万贯,但却言辞卑鄙,举手投足好像个下里巴人;有的人口袋里没几个钱,衣着打扮也非名牌,但就是举止大方,气度不凡,让人不敢小瞧。比如说走路这样一个再平常不过的行为,有的人走路时低头驼背,无精打彩;有的人则挺胸抬头,气度轩昂;有的人左摇右晃或连蹦带跳;有的人则端庄大方,沉稳干练,等等。同样的道理,站姿、坐姿、吃相、着装等无一不向别人传递着你的修养品味、性格学识等多方面的信息。

秘密点拔:

做人不要以为小节灼伤大雅,相反要注意从小处入手,树立自己的形象,全方位地完善自我,最终使自己登上大雅之堂。

20.不要过分责备别人

有一位李先生,喜欢跟别人争辩,借以卖弄自己的学识,如果你不跟他争辩,他倒也不会来麻烦你,伤害你。

这位李先生,自己是一个很好的人,忠实、不说谎、不伪装,也从来不投机取巧,不做一点亏心事,更不占别人便宜。

象这样一个好人,却一点都不受别人欢迎。

李先生为什么会落得如此情况呢?

原来他过分看重了自己,以为自己是个十全十美的人,以为人人都应该以他为模范,为导师。因此,他就喜欢随时随地地去教训别人,指导别人。看见别人有一点点缺点,就加以批评、指责,像大人管小孩,老师对学生一样,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神圣不可侵犯的神态。甚至常常有意地夸大别人的缺点,把别人的一时疏忽或无心的过失,说成是存心不良或者行为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