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建设社会主义和睦家庭
23737500000030

第30章 社会主义家庭和睦之本(3)

计划生育基本国的实行,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国的家庭结构。经过几十年的艰辛努力,我国的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连续多年低于10‰,总和生育率由1971年的5.4大幅下降到目前的1.8左右。我国的人口状况实现了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类型的转变。家庭规模逐渐缩小,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我国平均家庭规模为3.96人,比1971年的4.84人减少了0.88人。家庭规模缩小的主要原因是生育子女数量的减少。因此,当今中国家庭的人口结构正在悄然地发生变化,即由传统的“多子女型”大家庭向“421型”家庭结构模式转变。“421”家庭结构,即一对夫妻一个子女,赡养夫妻双方的四个父母。

家庭结构的这一深刻变化,是我国家庭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转变。对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家庭生活质量,增强综合国力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老有所养、亲情互动、传承孝老爱亲等问题,在新的家庭结构面前凸显出来,对建设社会主义和睦家庭提出了严峻挑战。是当今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积极应对的重大现实问题。

5.社会主义家庭是在革命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动态过程

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为开创社会主义新型家庭勾画出美好蓝图,提供了优越的客观环境。但是,要把社会主义家庭以上特征变为现实,却并不是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事情。是在持续不断的革命实践中,逐步完善和发展的动态过程。漠视和背离这一客观现实,就不可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家庭,只能依旧是裹挟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断制造麻烦的传统意义上的旧家庭。此是社会主义家庭最突出、最根本的特征。

决定这一社会主义家庭特征的主要原因是,旧的家庭观念和家庭形态还会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顽固地长期地存在。前面我们曾详细论述过,社会主义制度是在阶级斗争和公与私的革命斗争中诞生的事实,但是从剥削制度下脱胎而来的家庭以及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新产生的家庭内部,却并没有也不可能经历一场谁推翻谁的革命斗争。即使经历过,那么几千年形成的旧的家庭制度和意识形态,也决不会随着旧的社会制度被推翻而立即消失。相反,它们还会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型家庭形态和观念进行顽固的抗争。同时,社会主义家庭又是在国际大环境中,随着对外不断扩大开放,资本主义腐朽堕落的社会现象和意识形态,必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我国社会主义家庭进行渗透腐蚀,因此,正如******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文中所指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谁胜谁负的斗争,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解决。”

事实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新旧家庭观念的对立和斗争从未停止,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家庭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一矛盾斗争不仅没有得到缓解,相反,表现得更为激烈和凸显:男女平等与男尊女卑,婚姻自主与干涉包办,一夫一妻与公开或半公开的一夫多妻及****卖淫,以爱情为基础与追求金钱美色,计划生育与“多子多福”等等,矛盾斗争时起时伏,使家庭动荡不安,骇人听闻的家庭悲剧时有发生,对建设社会主义家庭提出严峻挑战。

其次,以爱情为基础以夫妻为核心的新型家庭诞生后,家庭生活会变得复杂起来,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其复杂性在于,虽然夫妻之间是在自主、爱情基础上的结合,但归根结底夫妻关系仍属于社会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面对新旧家庭观念的碰撞和不良环境的侵染诱惑,从激情燃烧的初婚到衣食住行的平淡生活,从两个人的感情世界到面对养儿育女、孝敬父母等家庭生活观念上的差异和矛盾,能否使圣洁的婚姻始终如一,是个需要时刻面对和能否正确抉择的复杂现实问题。如此同时,以夫妻为核心,由夫妇双方各自的血亲,构成一个相对陌生的新的家族、族戚关系群体,这个新的家庭关系群体能否和睦相处,最终仍取决于新旧家庭观念博弈胜负这一根本问题上来。

由此可见,新旧家庭形态和观念的矛盾斗争,是社会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其本质是为公还是为私,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坚持剥削制度的斗争。斗争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从剥削制度下脱胎而来的旧家庭能否改造成社会主义的新型家庭。因此,新旧家庭形态和观念的矛盾斗争,是人类家庭历史变迁到达理想境界具有决定意义的斗争。毋庸置疑,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主义家庭形态,靠传统的治家理念不行,靠钱包鼓起来的思路也不行。必须遵循人类家庭历史变迁的基本规律,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如何把握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主义家庭的主观能动性,必须认真聆教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的重要论述:“无论为了使这种共产主义意识普遍地产生还是为了实现事业本身,使人们普遍地发生变化是必须的,这种变化只有在实际运动中,在革命中才有可能实现;因此,革命之所以必须,不仅是因为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能够推翻统治阶级,而且还因为推翻统计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胜任重建社会的工作。”

马克思这一英明论断,深刻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这一主观能动性:革命是无产阶级推翻剥削制度直到实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阶段,在整个历史阶段中,尤其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革命不仅是必须的,而且不可懈怠、不可变通、不可停顿;革命必须是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有机统一,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的最终目标,通过对主观世界的自我革命,不断“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会不断地普遍地产生共产主义思想,只有在共产主义思想指引下,才能真正胜任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各项工作,从而在客观上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素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

社会主义家庭与此并行。社会主义家庭不是藏污纳垢的窝点,而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细胞;不是私欲放纵的独立王国,而是必须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家庭基本特征而开创的温馨港湾。只有用马克思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作指导,通过改造主观世界的革命,不断“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的东西”,才能不断提高共产主义思想,用共产主义思想打破旧的家庭形态的束缚,摒弃旧的家庭观念;用共产主义思想,开创家庭健康向上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适应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从而,在客观上实现把旧家庭改造成社会主义新型家庭的根本目标。

我们说社会主义家庭是在革命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动态过程,正是因为马克思这一革命论断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在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内,是建设社会主义家庭须臾不可间断,不可偏离,不可放弃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指导人类家庭历史变迁迈向最高阶段唯一正确的途径。如果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难在哪里,背离或放弃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便是其真谛所在。

坚持不断抵制私欲的革命实践,能够开创出心底无私的广阔天地,使建设社会主义家庭的实践,尤如撒满阳光雨露的沃土。社会主义道德从这里扎根,善举从这里萌生,爱心从这里迸发,健康向上的家庭凝聚力和创造力从这里掘起,社会主义家庭的和睦幸福由此而产生不竭的动力。牢牢把握住这个“经”,“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就会迎刃而解。在不断革命的实践中砺炼一心为公的纯洁心灵,是建设社会主义和睦家庭最根本的特征。

2012年6月

第十五节 真诚的爱心

真诚的爱心是社会主义家庭的本质要求。它不是仅凭血缘关系的自然亲情维系,也不只是一时的激情和浪漫,更不是花言巧语的迎逢和盟山誓海的表白。而是通过不断抵制私欲而焕发出的人性向善的阳光,是始终不渝地关爱他人的高尚情操,是毫无自私之利之心的奉献精神,是社会主义家庭和睦之本。

(一)秉承道德

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观念、情感和行为习惯,以及与此相关的依靠社会舆论与内心信念来实现的,调节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是伦理学中关于道德的一般定义。

由于道德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等特征,因此,处在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下的社会主义道德,必然有其区别于历史上其他社会制度的突出特征。首先,社会主义道德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意识形态。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必然要求意识形态领域为他人、为集体、为国家的思想成为主流道德风尚。其次,形成社会主义主流道德风尚,必须以国家意志去倡导和引领。任何社会制度的道德,如果没有国家意志的倡导和引领,或者只是形式上、口头上倡导而实际上则另是一样,是很难形成社会主流道德风尚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党和国家大力倡导并亲历践行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并在各行各业树立起全国人民学习的典型,如“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雷锋精神,“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焦裕禄精神,“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带领下的大庆精神,“拒腐蚀、永不沾”的南京路上好八连精神,等等。形成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主流道德风尚:家庭和睦幸福,社会风清气正,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这种主流道德风尚的真实写照。第三,社会主义道德不是天生的自然形成的,而是在家庭和社会的生活实践中,坚持不断地开展阶级斗争和公与私的思想斗争中形成的。惟有如此,才能树立起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婚姻观。舍此,便统统都是空谈、奢谈。

秉承社会主义道德,首要的根本的是秉承夫妻间的婚姻道德。孙中山先生有句至理名言:“治天下首正人伦,正人伦首正夫妇”,深刻揭示了夫妻间的婚姻道德在家庭和社会道德中所起的首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作用。

社会主义婚姻道德是男女双方建立在公平公正原则上,排除了一切其他杂念,以爱情为基础,通过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结为恩爱夫妻的婚姻操守。由此可见,社会主义的婚姻道德是家庭道德的核心,是家庭和社会道德的起点。只有良好的婚姻道德,才能形成良好的家庭和社会道德,培育起真诚的爱心。反之,婚姻道德沦丧,则必然导致家庭道德沦丧,社会道德堕落,就会使真诚的爱心遭到扭曲或颠复。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我国青少年犯罪中,有60%-70%的孩子来自父母感情不合或离异的家庭。例如:一青年李某,因父亲绯闻迭出,母子劝说无效,家中经常吵斗。一日李某发现父亲进足疗店,遂跟进足疗店。将足疗店砸毁,并自我报警。在带往派出所的路上居然又举拳殴打警察,经审讯,李某称:“因家庭内战让他冷了心,想进去躲个一年半载的清静清静,恐砸足疗店的事不够,方又打了警察。”再如:一女孩王某是某中学高二学生,性格开朗,学习优秀,并担任班干部。然而不幸的是,父母离异后,王某哭了好几天,性格也变的内向抑郁,曾苦苦劝说父母复婚无效,极端痛苦中患了骨癌。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女孩,当离异父母分别来到医院看望时,竟然说出了一句发自肺腑却又令人心碎的话:“爸妈都陪着,得病真幸福。”又如,一名化名小鱼的26岁青年,因父亲出轨而痛苦愤懑的对某报刊进行了倾诉,摘录如下:都说“男人有钱就变坏”,没承想这句话也能在我最爱的父亲身上应验。有一次回家过节,我无意中看到了父亲手机里有些暧昧短信,结果第二天竟然看到父亲和一个陌生女人在一起。看到那个女人挽着父亲的胳膊撒娇的样子,我当时就蒙了!我没敢告诉母亲,后来我偷偷地和父亲谈了谈。没想到昏了头的父亲竟然说:“这么多年已和母亲没有了感觉,以前是为别人活着,现在要为自己活一回!”曾经那么爱家顾家的好男人,曾经那么爱我的父亲,也会绝情地离开我们另求新欢。从那以后,我对婚姻所有的美好梦想仿佛一下子破灭了一般,觉得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永远”这一说。

类似上述事例,在当今已不胜枚举,正在残酷地戕害着一代又一代人,摧残着一个又一个家庭,颠复和诋毁着社会主义的家庭特征和优秀传统家庭文化,严重地危害着社会和国家的安全稳定。可见,夫妻婚姻道德在家庭和社会道德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凸显了秉承夫妻婚姻道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如何秉承夫妻婚姻道德,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精辟地指出:“如果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么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才是合乎道德的”在这里,不难看出恩格斯所指出的“只有继续保持爱情”,是秉承社会主义婚姻道德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