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建设社会主义和睦家庭
23737500000038

第38章 社会主义家庭和睦之本(11)

从现实来看,随着“421”家庭模式的日渐拓展,现今,孩子成了诸多家庭的中心,孩子的抚养教育过程,成长状况如何,成为家庭是否温馨幸福的重要内容。

然而,受传统习惯势力根深蒂固的影响,把孩子当成个人的私有物,当成任意支配训服的工具,是较为普遍的家庭现象。从观念上根本无视对孩子的礼节礼貌。打骂训斥成为许多父母的家常便饭,出口脏话,语言伤害等习惯性地成为一些父母教育孩子的口头禅,全然不顾这种对孩子人格尊严的侮辱和伤害会造成什么样的严重后果。某中学高二某班对全班学生进行了一次父母对自己语言伤害的调查,简要摘录如下:赵同学:“这孩子完了,没出息了。”钱同学:“太让我失望了,我不管你了!”李同学:“你是个废物,一辈子就这样了。”牟同学:“你的学费都打水漂了。”于同学:“你发昏吗?你去死吧!”等等。

许多专家有着共识,父母面容的阴晴冷暖,语言上的尊敬鼓励与训斥侮辱等行为,会影响和塑造孩子的一生。一个在父母侮辱、呵斥、责怪声中,看着父母阴沉鄙视的脸色中长大的孩子,在社会上难以以礼待人,极易缺乏自尊自信,多会因自卑而在现实生活中无所适从,这样的家庭何以温馨幸福。

但是,在父母尊重、肯定、欣赏的温馨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有积极的自信,健康的自尊和乐观的自我独立的进取意识,不仅会营造家庭温馨,也必将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作为的人。

一个叫周弘的父亲,对7岁的女儿婷婷人格上的尊重鼓励,并由此对孩子潜质挖掘所营造的家庭温馨令人羡慕。一次婷婷做数学题,十道题只做对了一道,这对许多做父母的来说,可能不是两记耳光,便是语言伤害。而周弘是如何对待的呢?面对十道应用题,他没有在女儿做错的题上打叉,而是在做对的题上打了一个大大的对号,然后满脸赏识满怀深情地对女儿说:“简直不可思议,你这么小的年纪,第一次做这么难的题,居然就做对了一道。”婷婷露出喜悦的表情,在爸爸的鼓励下还想进一步证明自己:“爸爸,你小时候会不会做?”周弘说:“我肯定不敢做,象你这个年龄,这么难的题,爸爸连碰都不敢碰。”婷婷听后,顿时信心倍增,仿佛插上飞翔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在数学的天空中。结果仅用了3年的时间,就轻松、愉快地学完了小学六年的数学课程,创造出人生道路上的奇迹。周弘总结出教育女儿的全部秘密就是一个字——“行!”让女儿时时处处、事事都能感觉自己行。假若总是让“不行”的念头占了上风,女儿不可能创造出今天的奇迹。当三岁半的婷婷刚刚开口说话,发出一个完全走调的声音时,全家人欣喜若狂,高兴得简直要翻跟头;当婷婷念出第一首连家里人都难以听懂的儿歌时,全家人笑的前仰后合,还连连夸奖:“太好了,太棒了;”当婷婷开始写作文时,在全家人吃饭的时间,总要欣赏孩子的大作,一发现好句子,就热烈鼓掌,让婷婷重读几遍。此时婷婷那摇头晃脑的得意劲,仿佛自己成了一个大作家。

婷婷的健康成长的整个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出,是在父亲周弘及全家人的赞赏、肯定、鼓励的温馨环境下取得的。礼对儿童的方式不同于成人间的鞠躬、敬礼等形式,其本质是对其人格尊严的敬畏。这种赞赏、肯定、鼓励的态度,是对孩子这一群体最高的礼。

2.顺应忍让,收获家庭幸福

在人类社会中,人的幸福,家庭中的幸福不是自然而言所能得到的,固然幸福有各人的体味和感觉的因素,但是不论各人如何感觉,一切幸福必有其根本来源,这就是付出,体力的、脑力的、精神的付出。没有付出的幸福毫无意义,也根本不会存在。

马克思的女儿曾问马克思:“什么是幸福?”马克思明确而又简单地回答女儿:“斗争就是幸福。”他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文中说:“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同志在青年时期说过:“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可以肯定,马克思主义******思想对幸福的理解和断定是完全正确的,值得尊从的。因为它揭示了幸福的来源和本质。斗争,必然要付出,付出才会收获幸福。

顺应忍让是人的正确处世态度和生存方式,其本质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克制自私,服从他人和群体。克制自私是自我革命的斗争方式,付出的是个人利益,收获的是自主健全的人格,以及与他人和群体友好相处的幸福。在家庭生活中,这种处世态度和生存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三国时期有个钱塘人叫全琮,其父全柔让全琮拉了几千斛好米到吴国集市上去卖,全琮将这些米全部无偿地散给了城中的读书人,驾着空船回到家中,并对他的父亲说:“我目前并不急着用卖米的钱,而城中的那些读书人却等着米下锅,所以就救济了他们。”偌大一件家事,提前也没商量就自作了主张,对一般父亲来说,轻则训斥责怪,重则动之以暴力是常有的事。但是,全琮的父亲全柔却采取了顺应忍让的态度,不仅没有丝毫的责怪和愠怒,而且十分赞赏全琮做了一件利民的好事。后来全琮在吴国做了官,被封为钱塘侯。

现代版的顺应忍让,在继承中发展升华,演绎出一个个家庭幸福的感人故事。

河南省偃师市信用社退休职工吴政,一次带妻子谢桂芝去看病,诊断后,医生对老吴说:“你就带着她回家享享清福吧,她要啥就买点啥,满足一下她的心愿吧。”老吴心里十分清楚,结婚几十年,老伴最大的心愿就是想买一架钢琴。但是,钱从何来?自上世纪90年代初,妻子因身体病弱不能工作,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他来支撑,除了给妻子看病吃药,还得供女儿读书。生活来源本来就拮据,买钢琴的钱对这个家庭来说不是个小数。然而老吴并没有放弃。琢磨了许久,终于想出办法:通过捡破烂攒钱,来圆老伴买钢琴的梦。打那以后,老吴天天坚持捡破烂,一分一毛的攒钱,一捡就是15年,几乎成了一个职业拾荒人,终于圆了妻子多年买钢琴的梦想。

自从有了钢琴后,谢桂枝似乎有了精神寄托,天天坚持练琴,生活的很开心。有人问她:“老公辛辛苦苦为你捡破烂15年买钢琴,圆了你的梦想,你是怎么回报他的呢?”谢桂枝充满恩爱的说:“那就是天天等他回来吃饭,晚上多陪他说说话,因为他性格内向啊!”每天老吴回家后,谢桂枝就会弹一首新曲给老吴听,有时两人在一起合唱,日子过得很滋润,很有情调。他们的平淡真爱,成为人们争相传颂的佳话。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在家庭生活中顺应的意义。顺应就是在家庭生活中不对抗、不抵触,不跟亲人别着劲儿来,当然也不是象随风倒,跟着跑那么简单容易。顺应就是以家人的意志为自己的意志,为了家人的利益,甘于忍耐克制自己,勇于付出,无私奉献的精神。老吴15年捡破烂的艰辛忍耐和付出,正是这一精神的见证。

家庭中的婆媳关系如同人体的中枢神经,牵动着家庭关系的方方面面,关系到家庭的和睦幸福。自古流传着“婆媳是天敌”、“婆媳是冤家”之说,足见婆媳关系相处的难度。但是也并非是无解的难题,婆媳间都能坚守顺应忍让的处世态度,便可打破“天敌”、“冤家”的传说。

宋母“偏心”的秘诀。宋世海的母亲本是个对儿女一碗水端平、公正慈爱的母亲,但是,自从儿媳进家后,她手上的“那碗水”就开始倾斜了。儿子和儿媳的生日在同一个月,前后相隔十几天。在儿子生日那天,妻子原打算上街买点好吃的庆贺一下,却被母亲劝阻了。理由是家中经济并不十分宽裕,没必要讲排场。转眼间到了宋世海妻子的生日,头天晚上,宋母就当着全家人的面对媳妇说:“明天你啥也别干,饭不用你做,衣不用你洗,只管轻轻松松过生日。”第二天一大早,宋母就拎起菜篮子出门,买回鸡鸭鱼肉等一大堆好吃的,还特意给媳妇买了一双皮鞋作生日礼物。母亲亲手做了丰盛的午餐。当一家人团圆的围坐一起时,宋世海对母亲撒娇抱怨:“您老人家就是偏心眼,只知道疼媳妇,就没把儿子放心上!”母亲听了呵呵一笑道:“你哪有我媳妇乖,我不偏向她偏向谁?”一句话把全家逗乐了。媳妇更是美滋滋地一边给婆婆往碗里夹菜,一边把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搬出来:“妈就是好,比生我的亲妈还要好!”每当儿子儿媳因琐事发生争吵时,宋母总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将儿子“臭骂”一通,让儿子有理无处辩,有冤无处说。看着老公哭丧着脸的模样,妻子则常常是破涕为笑,主动跟母亲做检讨:“妈,其实也不全是他的错,我自己也有不对的地方……”

宋母的“偏心”蕴含着婆媳间和睦相处的深刻哲理。首先,她深谙婆媳间客观存在的如同路人般的先天关系。这种关系不同于夫妻关系,更不同于与亲生子女间的血缘关系。儿子的妻子是因为儿子所爱给父母带来的缘分,这种缘分敏感而又脆弱,珍惜这种缘分需从零开始,从细微处着手,倍加珍惜和长期辛勤培植才能培育起如同母女般的婆媳关系,这是婆媳关系相处的睿智所在。其次,“偏向”儿媳有利于化解儿子儿媳间的矛盾,巩固和发展夫妻间的爱情关系,这是明智父母善于治家的诀窍。再次,更重要的是顺应了媳妇的心理需求,新过门的媳妇多有敏感、多疑、试探等复杂心理特征,忍让媳妇的不足,严格要求儿子,能使媳妇感受到婆婆对自己的真爱,进而使媳妇从理智的心态出发,自觉地反省自己。宋母顺应忍让媳妇的巧妙,更彰显了宋母克制私欲,宽容他人的豁达胸怀。有这样的母亲,家庭定会幸福安康。

婆媳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媳妇的顺应忍让,照样是家庭和睦不可或缺的因素,婆媳和睦相处需要双方共同经营。

李海峰女士就摊到了一个性格怪癖、整日没完没了折腾的婆婆,全家人都拿她没办法。婆婆在职时是位中学数学老师,聪明能干,争强好胜,性格敏感压抑。公公去世十多年来,因三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又没有女儿,愈发觉得孤独和失落。一个是话特别多,同样一件事情,往往是过去很久的事情,他会内容完全相同甚至一字不差地说上几十遍上百遍,而且逢人就说,逢事就说,没完没了的絮叨。二是过于敏感。在一般人看来是很正常的事情,对于她来说就成了得罪。一句话不合适,她就会折腾一阵子。使家人整日提心吊胆,心理压力很大。

面对这样一个婆婆,常年相处一起的媳妇李海峰,以真诚的孝心大爱,以顺应忍让的处世态度,科学理智换位思考的方法,最终感动了婆婆,使婆婆在背后经常夸赞李海峰比亲生女儿还要亲。

根据婆婆的反常心态,李海峰先是从病理的角度思考,为婆婆做了CT,结果显示有脑萎缩症状。然后上网查询,得知脑萎缩会带来性格上的变化,会变的自我、多疑、敏感。由此,她进一步换位思考,认识到人老了都会表现出自卑感,加上又住在儿子儿媳家总不如在自己家里自在,会更加敏感。每想到这些,李海峰就会把烦恼变成怜悯,心就软了下来,就什么也不计较了。在用心孝敬婆婆的同时,经常劝说家人:第一,不要再给妈讲道理了。她现在的心智已退化到孩子的程度,不能全部理解所讲的道理,所有的道理只会让她更生气。所以,只有顺着她的意思,只要高兴,做什么都行。第二,趁妈现在还能感受到爱时多给她些吧。妈这么闹腾,不要管是索爱还是多事,起码她还能感觉到爱,她要什么就给她什么,包括所有的关心、重视、陪聊等精神内容。如果老到糊涂了,没有了感觉,再多的爱也感受不到了,你会更痛苦的。第三,妈就是可着劲折腾还能折腾几年?毕竟妈老了,70多岁了,还能有几年好时候?一旦失去母亲,会好几年过不来劲,那种痛苦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会知道。所以,只要妈还健康,就让她自由折腾吧。从某种情度上说,有妈折腾也是一种幸福。

面对性格怪癖的婆婆,李海峰的行为感人肺腑,令人动容。她把媳妇对婆婆的孝敬理念、相处方式,完全融入了儿女对亲生父母的血肉亲情中,她的“有妈折腾也是一种幸福”的感悟,把顺应忍让的宽容胸怀升华到超世绝俗的境界。有了这种境界,当然就会超然洒脱,悠然自得,那的确是一种幸福。同时,以这样的心态,这样的风貌,也会给整个家庭带来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