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云龙舞
23742800000037

第37章 天福山的好儿女王夕岐(2)

农村放货员,这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名称,它与家纺行业有直接关系。大约是在上世纪的三十年代,以绣花为主体的家纺产业,已经从民间手工艺向社会产业演变。家纺行业的产业在县城,而加工生产的任务很大一部分由农村绣工承担,那么沟通这其中流转的机构便是公社加工点也称乡点和村放货员。“货”是对家纺加工生产产品的统称,是分加工前的半成品和加工后的成品。我对这个名称很熟悉,因为我母亲、姐姐、妹妹、妻子都曾绣过花,我也曾经专门为她们送过货。货从县城的工厂送到乡点,乡点再发送给村放货员,最后由放货员发放给每个绣工,然后又按反方向收回。王夕岐当年就是后北风口村的一名普通放货员,他是家纺行业一个重要的棋子,也是这个产业链条上最终端的管理者,是一棵无名的小草。

别看农村放货员在家纺产业链条上微不足道,但当年在农村却是非常抢眼的一个位置,不是随便一个人就可以干上的。他或者是村干部的家属,或者是有真本事,而王夕岐能干上放货员完全是凭他自己在村里的突出表现。前面讲过,王夕岐回到农村一直在各方面都表现十分突出和优秀,受到了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所以选择他担任村里的放货员是顺理成章的。但王夕岐担任放货员的初期并没有放绣品厂的货,那时,绣品厂还没成立,他担负的放货任务是综合的,即一揽子性的。文登县的有四家,即绣花厂、服装厂、刺绣厂和艺品厂(草织品),威海的有威海皮件一厂。他为这五个厂家放货,每天都要骑上自行车文登威海走上一圈,十分忙活,也十分辛苦。但王夕岐却感到十分快乐,因为他感到这是一项很新鲜、很有挑战性的工作,因此他干得非常卖力,五个厂家都对他的工作表示满意和赞赏。

1981年,文登绣品厂成立,各厂在农村的分点和放货员不再综合到一个人身上,有的厂子干脆就把分点和放货员扔了。李国贤上任后比任何一个厂子,比任何一个人都重视分点工作。正好原来属于刺绣厂管理的分点就全部划归了绣品厂,李国贤捡了一个“便宜”,她马上将很大的一块精力投入到农村分点建设上来。王夕岐水到渠成地成了绣品厂的人,他工作更加卖劲,而且千方百计接近厂家领导。

就在这期间,他认识了李国贤,李国贤也认识了他,两个人性格特征很相似,办事风格也很相似,那就是实、直、真、快、急。这就为他们俩人在以后工作中的配合默契创造了条件。

王夕岐在村放货员位置上的突出表现,使李国贤十分高兴,因为她发现了一个能人,一个难得的人才,而李国贤是十分重视人才的。在开拓“农村根据地”这一艰巨的工作,还需要来自基层的王夕岐这样的人物、人才。但把王夕岐放在农村放货员的位置上,有点大材小用,这个平台太小,难以施展他的全部才能。不久,王夕岐被调到天福山分点工作,此时天福山分点正面临着需要大力加强的关键时期,绣花产业还没有完全铺开。这样不但使绣品厂的生产加工失去了应有的帮助、支持,又浪费了农村的劳动力资源,更重要的是农民应有改善和提高生活水平的机会失去了。李国贤就授命王夕岐来普及这项工作。这对喜欢、也能干大事业的王夕岐来说是一个大显身手的机会,他以乐观的态度接受了任务,并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他骑着自行车,一个村一个村地跑,一户一户做工作,起早贪黑不辞辛劳,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终于在天福山全公社完成了普及。绣品厂的产品在农村的延伸加工,在天福山形成了全覆盖,村村都有放货点,村村妇女都在飞针走线,王夕岐打了一个漂亮仗,李国贤笑了,王夕岐笑了,天福山笑了,绣品厂笑了。

这里引出了王夕岐的一段幽默。王夕岐说当时取得好成绩的不仅仅是天福山,可以说在全县全面开花,我把李书记开拓农村根据地比做开拓疆土,李书记战马的铁蹄已经越了线,开拓到了荣成县的地盘,如荣成的黄山、荫子、泊于等相邻的公社都干文登绣品厂的活,而她们原来是干荣成石岛刺绣厂的活,为此,激怒了石岛刺绣厂的刘厂长,他气冲冲地从石岛来到文登绣品厂,对李书记说“老李,你想把我赶到东海里去吗?”李书记哈哈大笑,最后两位企业领导人依靠智慧妥善地解决了这场纠纷。

王夕岐的这段幽默可不简单,他向我们展示的是李国贤干大事业的气度、胆量和豪迈,多年来,李国贤就是这样横刀立马、征战在风云变幻的家纺战场上。

就在天福山的村级加工点如火如荼、全面开花的时候,李国贤又做出一个大胆的决策,在紧邻天福山的大水泊公社前土埠岭村建立文登绣品厂分厂,并让王夕岐担任厂长。

天福山与大水泊尽管是紧密相连的两个公社,但内涵和特质不太一样。大水泊显得开放一点,天福山显得封闭一点,大水泊显得时尚一点,天福山显得古朴一点,大水泊商业味浓一点,天福山政治味浓一点,大水泊善出文化大家族,如于氏家族(于令淓、于方石、于书佃、于植元一脉),天福山善出革命大家族如(张修竹、张修已、张燕滋一脉)有时看来,大水泊是地主,而天福山是佃户,天福山几个称仓的村都是大水泊的粮仓。这一切都是因自然、地理、交通以及文化资源的不同而造成的差异,但是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在文登绵长的历史进程中,天福山、大水泊这两个相邻的行政区域总能找到共同点,携手并肩、同甘共苦、相互借力、相互联手,一起推动历史的车轮前行。

荣成通往文登的公路纵穿大水泊而过,而大水泊的前土埠岭村就邻近文荣公路,这大概是李国贤选中这个村为分厂的原因——交通方便。

建分厂完全是白手起家,从零开始。

王夕岐初掌企业帅印,倍感新鲜、新奇,这使他产生了一种少有的快感和巨大的动力,他感到他的人生是如此幸运,遇到李国贤使他的人生之笔得以如意挥洒,他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就是办出个样儿来,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他说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心境:我拼了!

前土埠岭村党支部书记赵锦斋同志对办分厂给予了足够的支持,他腾出来一些空房给分厂做办公室,又腾出一些饲养室建车间,村里凡能动员的人力物力都动员了起来。王夕岐带领工作人员,大干加巧干,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就在一片旧饲养室上面建起大棚车间、办公室,车间解决了就开始招工,王夕岐在招工时加上了一条附带条件,工人进厂必须在自己家里带上一台缝纫机。招工启示一出,天福山大水泊两公社的大姑娘小媳妇纷纷报名,很快招收了30名工人,经过简单培训,就开工了。开始生产的产品很简单,很原始,主要是沙发巾、桌布、靠垫等产品全部内销,并且效益不错,后来又不断扩大规模,最兴旺时分厂工人达到110多名,这期间,王夕岐还像当年李国贤那样跨界到荣成去招工,共在荣成招工100多人,尽管后来云龙公司又在其它公社相继开了第二、第三、第四分厂,但无论哪个分厂也超不过第一分厂,因为那里有个能人王夕岐。

有李国贤的科学决策和王夕岐的拼搏努力,第一分厂不但办起来了,而且越办越好,越办越红火,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王夕岐终于在天福山、大水泊这片土地上书写了新的人生传奇。

1991年,王夕岐完成了在天福山这片土地上的使命。十几年创业奋斗,终于上调至总厂,李国贤任命他为云龙集团副总经理,分管生产经营。从此,王夕岐又开始新征程,关于这之后的事迹我就不写了,请读者们相信,王夕岐会干好这项工作的。

根据王夕岐同志的要求,2014年4月11日,我第二次采访了王夕岐,地点是在他自己办的抽纱工厂,这次采访,我们俩都很随意,也很轻松,通过采访我们俩还交上了朋友,他说他和我的老朋友刘守镇、宋爱华是一个村的,他将创造机会让我们在一起坐坐,我愉快地答应了,中午他请客,把李国贤、孙宗祥、李国贤丈夫洪玉峰、李国贤的亲家郭世平都请来了,大家共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中午。

王夕岐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