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控制力
23749100000025

第25章 多个心眼,不让窘境出现在身边(3)

可想而知,做记者的时候,埃德温·克罗泽总能报道出人们时下最关注的问题以及最需要的消息,也总能抓住那些炙手可热的题材。

后来,在一次聊天中,当他的上司和同事们问他如何做到这点时,他自信地微笑着说:“我总是在行动前做足了预测别人需求的准备。”

埃德温·克罗泽懂得在行动前,通过自己观察、了解、分析,去预测人们的想法,从而找到人们内心最大的需求,才得以报道出人们最关心的话题。

所以,在劝解他人或驾驭他人时,要懂得先收集各种关于他的资料,了解对方现在的心思,找到对方真正的需求。这样才能够从对方最喜爱、最感兴趣的地方出发,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发现:干得出色的人往往很热爱他自己的事业,为了做出更好的成绩,每天辛勤努力地工作着,因此他们才能做到经理或得到更高的薪水,可是这也是他们努力的尽头,很难进一步得到领导的赏识,也很难获得更广阔的舞台。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他们只会做到自身的极限,却不能掌控领导所需要的东西,这也就是他们不能得到领导进一步提拔的主要原因了。也就是说,他们不能更好地预测领导的真正需求和心理变化,因而不能让领导心甘情愿地赏识他、提拔他。比如对于这件事,你领导的立场是什么?他会如何做呢?再有对于你推荐的下属,你的领导会怎么看呢?一些人很少考虑到这些问题,往往限制了他们进一步的发展。

很多成功人士,他们在驾驭人或影响人时,往往会首先对对方的心理做出预测,找到对方的需求,然后针对对方的需求给出自己的看法,以满足对方,这样更容易获得他人的认可。例如:某电影导演为了拍出更多符合观众口味的影片,他常常待在播放自己影片的剧院过道中,听听观众对影片的看法或评价。

为什么要做足预测他人需求的准备呢?其实,当你知道他人是怎样想的时候,再对他人进行劝说,或是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便能将自己的需求融入到对方的需求里,有针对性地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让对方认为你所提出的观点或你让他做的事也正是他所期望的,那么他也就会顺水推舟地顺从你了。

因此,当我们试图提出自己的观点之前,一定要善于分析、研究,当你对一个人或一件事有足够的了解后,对方的优点和缺点也就了然于胸了,此时再说服他,就可以找到扬长避短的策略,始终占据有利地位,进而让对方不得不接受你的引导和掌控。

我们知道,每个人的背景不一样,接受教育的程度不一样,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也不一样,所以看待问题的角度或想问题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正是因为这些不同,导致很多人不能接受你的劝服或无法改变他人对你的态度。

所以,想要别人接受你的说服或是接受你的意见、观点时,就要善于琢磨对方的心理,了解他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抓住要害,才能更容易地掌控对方。

如何了解对方的需求呢?最好的办法是将自身置于对方的角色中,这样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对方的心理变化,更容易了解对方的心声。了解了这些后,你也就无疑找到了掌控他人、驾驭他人、左右他人的钥匙。比如:一位教师想要他的学生好好学习,就必须了解和掌握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努力程度。这往往是上课那点时间很难做到的,老师只能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交流、谈心,一起做些事情等等,这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性情,增进双方的亲密感情,进而为引导学生打好基础。

第六节 时时留后路,进退才有度

《史记·秦本纪》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春秋后期,秦穆公丢失了一匹马,于是,便派人去追查寻找,追查的结果是马被岐山之下的村民捕到后吃掉了。于是地方的官吏便把这些吃马的人抓到,准备进行严惩,而秦穆公看着不忍心,便说道:“君子不因牲畜而伤害人,我还听说吃良马的肉不喝酒会伤害人的身体。”说完,秦穆公赐酒给这些吃马的人,还赦免了他们的罪过。

不久后,秦国与晋国大战,秦穆公为晋国军队所围,面临着生命危险。岐山的村民听说后,拿起锄头、棒子等各种武器,冲进晋军中,“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不仅仅将生命垂危的秦穆公救出,还活捉了晋国的国君,最终使得秦穆公成就春秋霸业。

秦穆公的良马被别人吃掉,心中虽然恼火,却没有失去理智。那匹马已经被村民们吃掉了,即使再惩罚这些村民,也换不回自己的良马,反而有可能因此激起民愤。所以,秦穆公宽恕了他们,并将美酒赐予他们,让人们愧疚之余感恩戴德,最终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因此,为了已经失去的东西而迁怒他人,这是很不明智的;在愤怒下报复他人,就有可能使自己失去退路,也就为自己前进的路上设置了障碍。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蓝斯登原则”。也就是说,当你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洁净,不然,下来时就有可能摔倒。这警告人们:做事情一定要看长远,不仅要向前看,做不后悔的事,还要随时向后看,为别人留条路,也就为自己留了一条后路,以保证自己进退有度,最终取得成功。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顺境和逆境,身处于顺境时,切莫得意忘形,就算在以后的日子里遇见困难,也能够有人帮你一把。因此,要多交几个能信得过的朋友。在人生路上,总有需要后退的时候,所以要在前进时就为自己留条后路。

我们先看一则寓言故事:

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狡猾的小狐狸,经常戏弄一些小动物。这天,阳光灿烂,得意扬扬的它一时不慎掉进了井里,无论它怎么爬也上不来。这时,一只口渴的山羊路过井边,看到了掉在井里的狐狸。于是,它问道:“小狐狸,井里的水好喝吗?

小狐狸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回答道:“井水比河水甘甜多了,你不如下来与我一起享受吧。”

小山羊信以为真,“扑通”一声跳了进去,结果呛了一鼻子的水。当它醒悟过来时,恨死了小狐狸,便破口大骂。而小狐狸则静静地看着它,说道:“省点力气吧,不如我们一起想办法离开这里,才是真的。”

小狐狸看着愁眉苦脸的小山羊,便对它说:“我有一个办法,可以使我们离开这里。”

小山羊顿时眉开眼笑地问道:“什么办法?”

小狐狸回答道:“你把前脚扒在井壁上,再把头挺直,我先跳上你的后背,然后踩着你的羊角爬到井外,最后把你拉出去,这样我们就都得救了。”

小山羊想了想,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便同意了。当小狐狸踩着小山羊的羊角爬到井外后,趴在井口对井里的小山羊说:“在没看清出口前,别盲目地跳下去!拜拜。”之后,井里传出小山羊一阵绝望的怒骂。

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光看到前面路上的美好,看不到地面下埋藏的陷阱。如今面对社会上的各种诱惑,一定要保持一颗淡定的心,不要急于向前,疏忽大意,而使自己陷入绝境。

大家接着看一则故事:

杨先生是某公司市场科的一位科长,他资历深,但能力比较一般。小王刚进入这家公司,就发现这位科长能力方面有很多的不足。

有一次,科长要小王往全国各分公司发送优惠促销活动通知,小王在接到命令后,用电子邮件几分钟就把通知发出去了。而杨科长却不放心,说:“如果有个别分公司电脑没开机或没接到通知怎么办?”

小王笑着回答说:“不会有事的,我给每个分公司的两个以上的邮箱发了邮件,一定不会有接不到的现象。”

“这还是不行,你还是给他们发传真吧,等他们签收后再传回来,这样再有差错责任就不在我们了。”

无奈下的小王,只好开始给全国20多个分公司发传真,一个多小时才发完。小王实在忍不住,就与杨科长争论了起来。最后小王愤愤地说:“你这是浪费公司资源,办事效率低下都是像你这种人害的。”

杨科长则冷冷地回了一句:“你不想做,可以辞职。”

小王在愤怒下辞职了。

两年后,小王在另一家公司成为了部门高级主管时,杨科长却下岗了。之后,杨科长找到了另一份工作,到那家公司后,他才发现自己的上司就是从前与他争论的小王。

这则故事警告我们:当身居上位者的能力不足时,要对自己的下属抱有一种宽容的态度,而不是想方设法把有能力的下属打压下去。

再看一则故事:

唐玄宗时期,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贵为皇亲国戚,担任宰相之外,还身兼四十余职,朝中很多的大臣都是由他提拔、拉拢的。他个性飞扬跋扈,在各个节度使面前耀武扬威,甚至还与李林甫勾结,陷害太子李亨,屡兴大狱,这使很多朝臣心生怨恨。

安史之乱爆发后,在唐玄宗逃往四川的路上,太子李亨、宦官李辅国和大将陈玄礼等人认为除去杨国忠的时机已到。于是,便由陈玄礼出面煽动将士说,这场叛乱全是由杨国忠引起来的,只有杀了杨国忠,才能平息叛乱。怒火中烧的将士们立刻将杨国忠包围了起来,大喊:“杀死奸臣杨国忠!”有人一箭射中杨国忠的马鞍,慌乱的杨国忠骑马逃窜,被军士们围困,乱刀砍死。

由此可见,如果杨国忠没有平时的飞扬跋扈、恃宠而骄,不给自己留一点余地,军士们怎会这么轻易被煽动,杀死他呢?

所以,“好人有好报”这句话是对的。因为我们谁也不知道在危难中,谁能帮到我们。只有平时多做善事,多结善缘,才会在关键时刻有人帮助。而那些目中无人、得意扬扬的人,他们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还到处得罪人。当他落难时,非但不会得到别人的相助,反而会有很多人落井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