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三天读懂心理常识
23750400000017

第17章 人在职场必修的心理课(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成功的人不是因为他们有多高的智商,而是因为他们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为什么你还是一直默默无闻?你是不是还是职场的“穷忙一族”?是不是还在为能力得不到发挥而苦恼?无论怎样都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这其中很大的可能性就是你一不小心站错了位置,因此从现在开始找准自己的才华坐标,正确看待成功之前的一切磨砺。做一个职场达人,你还要懂得一些职场人员必须要懂得的心理常识,它们将点拨你在职场上的一言一行。

给自己的才华找准坐标——瓦拉赫效应

小西现在在一家不大也不小的公司上班,但是已经工作两年的他总是觉得自己似乎还是老样子,钱没存多少不说,还越来越感到生活的巨大压力,整天忙忙碌碌,为生活奔波,竟不见收获在哪里。最近,小西特别郁闷,因为大学好友小朱已经开始筹备婚礼了,他用两年的时间,不但找到了好工作,还把女朋友也带回家了。小西自认为并不比小朱差,可是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心情糟糕的小西无处发泄,就在微博上发表了一些文字,主要是记录自己每天瞎折腾的琐事。时间久了,小西发现这种发泄心情的方式还是蛮有效的,不仅心情好了很多,而且最近他发现自己的微博有很多人浏览并给了很多建议和鼓励。某天,忙活了一天之后,心情沉重的小西登上了微博,发现有一条未读消息,点开一看,上面写的是:您好,读了您的《小记“瞎折腾”》后很受感染,可否考虑在我公司出版?之后,小西的文字真的在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从此,小西灰暗的人生彻底被改写了。

心理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瓦拉赫效应”。奥托·瓦拉赫是着名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在他小的时候,父母希望他走文学这条路,但是老师认为他“过度拘泥,很难在文学上崭露头角”。学油画时,又被老师狠批为“绘画艺术方面不可造就之材”。那时的瓦拉赫是全班最笨的学生之一。但是,化学老师却发现他的天赋,并开始鼓励他在化学上尽情发挥自己长处,也许最终连那位化学老师都没想到的是,瓦拉赫居然成了化学界的“天才”。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与瓦拉赫一样的童年经历,很多方面都不被认可,认为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结果就真的不行了。生活中,我们能否成功,并不在于能否有瓦拉赫一样的运气,能够遇见一个慧眼识人的“化学老师”,而在于我们善不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在做出一番行动之前为自己准确定位。这句话启示那些正在或即将投身职场的人们,为什么一直平平淡淡?为什么整天忙碌却一点不见成效?为什么卡里工资始终不见涨?为什么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好好考虑一下现在的状况吧,也许你真的该重新给自己一个定位了。

正确对待成功前的历练——蘑菇效应

相信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一帆风顺,生活如沐春风、如鱼得水,事业飞黄腾达、平步青云,希望不用花费太多的精力就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但是你要知道,这所有的一切,并不会轻而易举地就能得到,而需要自己去争取!惠普公司前CEO卡莉·费奥瑞娜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她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某地产公司里做电话接线员,每天的工作只是打字、复印、收发文件、整理文件等杂活。家人和朋友都对此感到不满和可惜,他们觉得,难倒一个名校毕业的大学生就是为做这些的吗?但是卡莉没有一句怨言,继续边努力工作边学习。

都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的确如此。一天,公司的经纪人问她能否帮忙写点文稿,卡莉点点头。而就是这次撰写文稿的机会,改变了她的一生,在后来的努力下她最终发展成为惠普公司的CEO。

“蘑菇经历”是事业上最为漫长的磨炼,也是最痛苦的磨炼之一,它对人生价值的体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多么优秀的人才,初次做事的时候都会有段蘑菇般的经历,不同的是时间的长短。时间长的人,可能会被人认为是无能者,时间短的人,便是成功者。“蘑菇经历”是人生的一笔宝贵的财富。职业道路上的磨炼不是舞台上的演出,不仅需要进入角色,还要承受现实生活的种种不幸,经历事业上屡挫屡败的痛苦。事业中总有种种不如意,但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却能将逆境变成顺境,能在挫折中找到转机。所以说,一帆风顺的人很难取得超常的成就。这段忍辱负重的经历就像蚕茧,是羽化前必须经历的一步,也只有那些能够忍受这一切的人才能得到阳光普照的机会。

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才不会有“来不及”的遗憾

从前有一个街头艺人,年轻时向往自由的天性使他不能长时间待在一个地方,最终他放弃了家人,放弃了工作,放弃了恋爱了4年的女友,自己一个人到处流浪,以弹唱为生。但是有一天,一位医生告诉他,他患了绝症,那人顿感生命的短暂,那一刻,他只想偎在母亲的怀抱里哭泣,想看看女友忧伤而充满疼惜的眼神。但是,母亲在哪里呢?女友又在哪里呢?于是他决定回家。一路上,他才真正意识到,原来他这一生最想拥有的并不是自由,而是患难与共的相随。他想:如果这次回去还有机会,我一定要好好找份工作,努力挣钱照顾我的父母,我要去找我的女友,如果她肯原谅我,我就与她一起组成一个幸福的小家,养育我们的下一代……不,我不要现在就死去,我已经知道我要做的是什么了,不能让我现在就离开!但是,没等到他回到家,病魔就夺去了他的生命。

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摩西奶奶效应”。美国艺术家摩西奶奶,到暮年之时才发现了自己原来最想做的是绘画,并在绘画方面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于是75岁开始学画,80岁时才举办了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画展。故事中的街头艺人在临死时才知道自己这辈子最想拥有的东西,摩西奶奶到年老时才表现出自己的才华,这些其实都在启示我们,每个人都要在年轻时明白自己究竟需要的是什么,努力发掘并去实现,才不会在最后留下遗憾。

正视不足才能更加完善自我

牛顿小时候很喜欢手工制品。有一次,他花了很长的时间完成了一架新风车的模型,他为自己的创作而自豪,于是兴冲冲地跑到教室里去向同学们炫耀。结果同学们看后就开始议论开来:“它怎么不会转呀?”“怎样才能让它转起来呢?”“如果它转了,原理是什么呢?”一个个的疑问扑面而来,牛顿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是站在原地一动也不动。有位同学看出了牛顿的尴尬,就故意刺激他:“风车做得是好,但是连这其中的道理都不懂,岂不是一个简单的小木匠?”回家后,牛顿努力钻研,并发誓一定要弄清楚。在以后的学习与研究中,他都会将这次的经历当做教训,时刻提醒自己。正是这种精神才使他在日后的一个寻常的事件中发现了着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因为得意而忘形,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如果不是同学的嘲弄,也许就不会有万有引力定律出现了。正是因为不足才有继续努力前进的动力,正是因为不足才会有完善的意识。这便提醒我们,身在职场,有了不足与缺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接受、不知进取。只有不断地发现它、正视它、纠正并努力克服它,才能不断进步。

接受现实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当时正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从事保险业务的一名业务员理查德,发现自己的工作似乎越来越困难了,几天下来,一个生意都没做成,他的销售业绩一直徘徊不前,眼看就要面临失业的危险。一天,公司的经理对理查德说:“你觉得自己在未来的三个月内,工作的业绩将会到什么程度呢?”“……具体的我自己也不能保证,但是我会让您满意的。”理查德很是小心地说着。经理看着面前的理查德,“我是说,你有没有想过要怎样对待阻碍你工作的问题呢?”理查德很小声地回答说:“没有。”这时候经理意味深长地说:“那现在就好好想想吧。但是我想说的是,不管你将会把工作做到何种程度,只要你肯做,每个人都有机会取得好的成绩!”这次谈话之后,理查德便信心倍增,他甚至把每个客户的家门敲了10遍以上,正是如此,理查德的名字才幸免于裁员名单之上。

某家公司的老板调查过,那些高效率的优秀员工很少会在某一件事情上达成共同意见,一个人深信不疑的事情,另外一个人会心存怀疑,但是,在他们的身上都有一个相同的特性,那就是勇于面对并接受现实。当一个人面临困难的时候,最可怕的是还在欺骗自己什么也没有发生,如果不能接受现实,事情就永远无法得到解决。理查德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当遇见阻碍的时候,既不能缩小它,也不能放大它,更不能无视它,只有正视它,才能看清楚它的本来面貌,才能想办法去解决它,否则就永远不能提高业绩。

要做个有头脑的员工

某次日本松下准备招聘一位高级女职员,在众多应聘者当中,进入最后角逐的是林子、玉子、美子三名高材生。但是她们不相上下,公司一时无法决定去留。

这天,最后的面试来了,距离面试时间只有10分钟的时候,人事部长发给她们每人一套白色制服和一个精致的黑色公文包,要求在面试的时候用。但是制服上都有一块污点,而人事部长也千叮咛万嘱咐说,总经理希望看见的是一个面容整洁、仪容得体的人,那污点显然是要不得的。但是如何处理这块污点呢?这就成了三位面试者的难题了。结果,情急之下,林子用手反复地涂抹制服上的污点,反而使污点愈加大了,整件制服看上去已经不成形,人事部长见了后直接让她回去不必面试了;玉子则冲进了洗手间,用清水冲洗,污点是不明显了,但是制服上有一大片湿迹;而美子似乎什么都没想,只静静地等待着面试的到来。面试的时候,总经理刻意观察了一会儿玉子和美子,只见玉子的制服上一片未干的湿痕,手里什么也没有,而美子则很端正地站着,手里捧着黑色的公文包,总经理并没有在她的制服上看见污点。原来美子用那只黑色的公文包将污点遮住了,公司最终留下了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