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23766900000020

第20章 初探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课堂参与度的教学设计(2)

2.教学方法的选择设计

所谓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教法,而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当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学条件等确定相应的施教方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设计中充分体现教师对各种情况的把握程度,这也是一个教师对学生开展指导、师生相互交流合作与学习实践的过程。笔者基于自身的教学实践,简单总结出几种较为常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师对学生一般有着较好的了解,而且经历过学生时期,对学生在课堂的心理感受有所了解。但学生对老师教学设计未必有很清楚的认识,学生可能不清楚为什么老师要做这样的教学设计、提这样的问题,甚至对老师在课堂上的许多表现存在疑问。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门课的教学,并参与到教学中来,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给学生创造做“老师”的机会。为此,笔者会在每次课给学生15分钟(最长不超过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这个机会也是小组展示小组活动成果的机会,通过这样的课堂参与方式,尽量达到大班教学中学生课堂参与中点与面的结合。

笔者从2011年从教开始就让学生开展“做老师”的实践活动,发现大部分小组都能较为投入地完成以小组为单位的“团队作业”,同学们各出奇招,有视频、有辩论、有话剧、有相声、有学理分析、有影评、还有“微电影”,在这一过程中给笔者带来许多新鲜信息和惊喜。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式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又能建构一种和谐的教学关系。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学生也成为建构教学过程的主体,师生共同将教学过程中的诸要素、各环节统一到课堂上,激励学生以“教师”的角色进行“教学上”的思考,以自己的方式去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让学生更能“换位思考”,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2)以问题为导向的互动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带着对问题的思考听课,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便于接受和理解教学内容。以问题为导向的互动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而创设问题情境主要是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实际生活经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情境的引入更为生动,给学生创设一种能调动起他们的参与兴趣,而大多数同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回答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觉体验不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逐渐形成自我的认识、理性思考。

比如在哲学部分的学习中讨论何为“认识”,在讲解了有关“意识”的基本知识后,针对很多大学生喜欢看电影,笔者就根据电影来创设问题情境:“假如你是外星人ET,ET不知桌子为何物,到了地球后你如何认识桌子?”学生们进行“外星人”的身份代入,针对这个问题也有意识地结合“意识”来回答认识的问题。在创设问题情境中,针对某些分歧较大、对思维有挑战性的问题给予学生合作讨论的机会。比如,在讨论“思维的同一性”这个问题时,教师结合电影《黑客帝国》与哲学思想试验“缸中大脑”,让学生合作讨论:“感觉能否辨别什么是真实的?”面对这种开放性、富有创造性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能自觉地、有意识地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结合到问题的解析中。以问题情境的方式导入,将所要学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解决相关问题来学习知识,问题的提出也成为学生学习思考的起点。

(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现在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和运用,从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来看,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材很多时候就是简单地将原理列出,对于学生来说不好理解消化,教师在日常的备课、阅读和信息搜集中要有意识地根据马原课的教学内容和特点,将相关案例进行收集、整理,甚至是自己编写相关案例。在授课过程中有步骤地进行案例的导入、问题的引出、学生的讨论思考,直至教师的理论阐释,特别是有些案例和学生的切身体验关联紧密的时候,授课效果就比较理想。

例如课程讲授中有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内容,笔者全程以“麦当劳”为例,案例导入过程中“麦当劳化”的商业运营模式、全球各地具有地域特色的麦当劳门店,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因为麦当劳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得很多。以麦当劳案例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的内涵、特点,并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麦当劳产品分析“全球化”与“本土化/民族化”的关系,以及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学生反应很好,讨论也较为深入。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的最大优势在于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学生在案例教学中能够将理论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思考,通过实际问题也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以培养学生学科探索能力为目标的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应当是学生在课中和课后,特别是课后,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之下,以主体的方式尝试性地利用所学的方法,自主地分析和运用本学科的知识,甚至达到在对学科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知识的教学方法。这对学生学术素养的培养大有益处。

作为思政课教师应当意识到,我们在马原课的“小课堂”上不仅仅只是教给学生一些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原理,更应当培养他们认识“大社会”的理论思维,培养他们观察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基本立场、方法和观点,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要求。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与技能都是高密度的、浓缩的,并且授课的效果又直接受制于教师的个人水平,所以在教学设计中要提前预留深化课堂学习的内容、方法和途径。例如,留课后思考题、实践报告,要求课后阅读并撰写读书报告等,当然也要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类有关的学术报告、学术论坛等。北京的教育资源丰富,平台宽广,学生经常有机会参加一流的学术报告、论坛等,这有助于学生形成宽阔的视野、汲取百家之长,以直接的方式感知、理解多元的知识、文化和时代。

(5)组建学习小组,倡导合作式学习

苏联著名教育革新家阿莫纳什维利、雷先科娃提出“合作的教育学”观念,即让学生乐意学习,乐意参与到师生共同构建的教学过程中。经过教学实践的探索,组建学习小组是开展“合作教育”的有效途径。学习小组的组建,为学生提供和其他同学共同学习、讨论问题、一起评价他人、相互帮助的机会,利于打破学生自我学习的封闭状态。通常情况下学习小组的组建可以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因为,在以小组为单位的组织中,成员要进行分工合作,面对共同的任务和目标,成员们协商合作,在头脑风暴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灵感和思路,并有机会借鉴小组成员的长处。而且,在小组共同沟通协商下完成不同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也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和与他人沟通的技巧,这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好方式。

组建学习小组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步骤1,课程的第一堂课即提出学习小组的组建要求,组建的原则是以自由组合为主,自行推选组长,根据组员的不同能力进行分工,于第二次课报上学习小组的名单和分工;步骤2,第二次课进行学习任务的分配,将课程分专题,小组分别领取不同的专题,专题的顺序即为小组完成任务的时间顺序,教师介入并指导学习小组,笔者在每周的特定时间内设立答疑时间,如果小组成员有相关疑问可以前来找教师咨询;步骤3,学习小组将按照专题的顺序分别展示小组的活动成果,其形式有论文、辩论、时评、表演、视频等(表现形式由小组成员共同协商后决定),且学习小组的成员也是课堂讨论的成员;步骤4,教师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评分表,有组长打分表、组员互评表,在小组任务进行过程中要求进行评价,在其他小组任务结束时,小组组长也要对不同组的表现进行评价,任务结束后要求及时上交评分表,教师也要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点评,评分结束后和小组成员交流意见。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能加强对学习小组的监督和跟踪就更好了,例如现代各类通信工具,邮箱、QQ群、人人网、微信等,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控任务的进展情况和学习小组存在的问题、困难,可以帮助学习小组及时解决问题,更好地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

课堂中还有一种叫“数字头脑集合”的随机学习小组的组建方式也值得我们借鉴,它是根据所报的数字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教师向全班学生提问,然后每一组的所有成员“将头脑聚合在一起”,就问题形成一个统一的答案。在讨论问题的时间结束后,教师选择一个数字,每个小组中与此数字相应的学生举手,然后教师从这些学生中选择一个回答问题。[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