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耕心铸魂
23770100000010

第10章 文化铸魂(2)

中国一航党组书记、总经理林左鸣提出“十年之后即2017年,集团公司的销售收入要超过一万亿元,把航空工业打造成我国综合国力的标志,打造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名片”,吹响了进军万亿目标的号角。作为中国一航的下属企业,为万亿目标贡献所有的聪明才智和全部力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西航目前在分析自身能力、市场空间和需求的基础上,已经对“挑战万亿目标”作了认真的规划,并认为“软实力是实现‘万亿’目标不可或缺的助推力”。以下分五个部分来具体阐述,即“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能不能干成”、“我要怎么干”、“敢拼会拼才会赢”。

一、我是谁

如同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谁,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一样,每一个企业也都知道自己是谁,有多少员工,现在生产着什么产品。但是即使搞清楚了企业目前的性质和规模,并不等于就知道自己真实的核心竞争力,即使弄明白了企业现在的状况,也不意味着就已洞悉企业今后发展的实力和变化。

就像春天里的牡丹花,我们都知道它必定要开放,但没有几个人能说得清楚它花开几朵、颜色几何。因为我们不知道它的养分是否充足、未来有没有暴风骤雨。

企业发展同此道理,尤其在目前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发展形势纷繁复杂的时代,面对万亿目标的远大战略,我们在知道眼下“我是谁”的同时真的应该静下心来考量自己:我们目前究竟具备什么样的实力?未来能取得多大的成就?能为“万亿目标”作多大的贡献?

(一)西航目前的能力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虚拟经济”的繁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发展主要是依赖核心竞争力优势。细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

硬实力主要指资本、厂房、设备和生产经营设施等物化了的能力和企业员工。软实力主要指企业宗旨、价值观、创新机制、市场信用、社会责任意识和由此凝聚而成的社会声誉、品牌影响力等。硬实力容易复制,而软实力难以拷贝。目前评价一个企业好坏的标准是“市值”多少,据国外相关统计:如果将企业声誉(企业软实力的内涵之一)按10分计算,那么声誉每减少一分,规模较小的上市公司将损失5000万美元的市值,而大企业的市值损失将达到5亿美元。

因此,软实力比硬实力更重要,软实力已经成为促进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助推力。

1.西航的硬实力现状

经过50年的发展,西航已成长为以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为母公司,以资产为纽带,母子公司体制的企业集团,建设形成了较完整的发动机生产线。目前拥有各种国内外先进的冷、热加工设备和计量测试设备7000余台/套,掌握了一大批相对领先的发动机制造技术,拥有专业人才队伍,形成了以航空产品为主导,以国际航空零部件转包、多元化民品和第三产业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2.西航的软实力现状

首先,集团宗旨和理念深入人心,已被广大员工高度认同。

其次,西航精神持续传承,公司在50年艰辛坎坷的发展历程中铸就了“敢打硬仗、能打硬仗、会打硬仗”的优良作风。

第三,企业文化初具特色,创建了“十个三”企业特色文化实践体系。

第四,前进方向基本明晰,勾画了企业发展的使命与梦想,确定了产融结合的发展思路。企业形象和社会声誉拥有一定影响力。公司曾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状”、“中国一航2006年度财富规模银奖”和“优秀四好领导班子”称号,出色完成“和平使命——2007”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保障任务,荣立集体功,多人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公司获得“第七届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称号、“陕西最具创新力企业”称号、法国斯奈克玛公司2006年供应商交付表现奖、普惠加拿大公司“10万个以上交付零件无任何未申报超差”特别奖。

二、我想干什么

按照林左鸣总经理“从2008年开始,集团公司经济发展要力争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十年后超过一万亿元”的讲话精神,经过认真分析研讨,西航及时调整“十一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按照集团30%的发展速度制定了2017年西航要实现的总体目标。

(一)“保五冲六”——2017年西航规划目标

2017年,西航力争实现“保五冲六”,即总收入确保达到500亿,力争实现600亿。

到2017年,公司主要产品构成比例由过去的军品一枝独秀转变为多元化发展。

企业经营模式实现四大转变,一是由增长型企业转变为发展型企业;二是由单一国家投资转变为资本多元化投资;三是由粗放式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管理;四是由速度型经营转变为质量效益型经营。

(二)成为强者——跻身国际一流企业行列

从现在起到2017年,西航将坚持突出航空主业,相关多元发展的方针,提升核心竞争力,致力于发展高端制造技术的航空动力装备,占据技术制高点,全面满足国防建设对新型航空动力装备的需求。在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保持产品品质优势的同时,避开低中端制造技术领域的不良竞争,适度发展相关产业,逐步将西航建设成为核心竞争力突出,令股东满意、客户成功、员工自豪、国人羡慕的多元化产业发展的大型集团公司。

西航的发展愿景是:用5~10年时间,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经过20年时间,跻身国际一流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强者之林。

西航的使命是:以知识与技术创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奉献客户永远放心的强劲动力。为中国航空工业腾飞贡献力量!

三、我能不能干成

(一)市场需求分析

1.外贸产品未来需求

目前,全球发动机每年对外转包生产总额约有60亿美元,西航只占3%,2017年西航规划最低目标年外贸交付最少达到17亿美元,年均增长30%。

2.非航空民品未来需求

西航非航空民品已形成了以高速线材精轧机组、燃气轮机、风力发电机组、石化设备、铝型材、剑杆织机等为主导的产品群,涉及航空、航天、纺织机械、冶金装备、风电设备及民用建筑等领域,太阳能正进入产业发展阶段,前景广阔。

3.第三产业未来前景

西安市政府北迁对三产的发展是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2008年开始,西航三产将逐步进入国际铁矿石贸易、商业超市、星级酒店等领域,前景可观。

4.资本化运作方向

目前有意向的项目主要包括:

(1)专用锻铸件。西航的精铸技术实力国内领先,在整合国内相关的锻铸件生产资源,预计会占领可观的市场份额。兆瓦级风电项目:预计未来我国风电设备市场规模将高达2000亿元。

(2)股权多元化。随着西航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为防范经营风险,西航需要借助资本的力量在传统能源、高新科技、传媒、通信、城市经营等诸多领域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进行股权多元化投资,相对控股获取回报。在以上项目之外,西航还将借助公司上市和多渠道融资平台的建立,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

(二)能力分析

1.防务及衍生产品能力分析

西航掌握了多项现代航空发动机核心制造技术,初步实现了跨单位、部件级数字化协同并行研发生产,产品供给、试验验证、服务保障等能力显著提升,批生产制造能力显著增强。

2.外贸交付能力分析

经过近30年发展,西航外贸转包生产实现了四个转变:一是由生产简单件转变为生产复杂件;二是由生产静止件转变为生产转动件;三是由生产一般件转变为生产关重件;四是由生产单个件转变为生产组合件。外贸转包产品从单一的航空零部件生产发展为多领域零部件生产,先后为多型发动机提供了多种零件,数控加工、高速拉削等十多项工艺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已有近百种产品成为许多客户的唯一供应商,非航空民品涉及医疗、石油勘探、地面动力设备以及半导体芯片制造设备等方面。目前,西航与10多家国际知名公司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合作方式已发展到RSP(风险合作伙伴)阶段,为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条件。

3.三产及现代服务业分析

西航三产企业——西航集团天鼎有限公司成立后,产业领域涉及酒店、餐饮、钢材贸易、物业、房地产开发等诸多新领域。

4.资本化运作条件分析

西航上市在******国资委、中国证监会、国防科工委以及中国一航的大力支持下,已于2007年3月21日高票通过了重组ST吉生化股改方案,各项材料已上报中国证监会待最终审核批准,即将成为发动机板块唯一的上市公司和融资平台,为西航的资本化运作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经济指标分析

西航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相比,虽然在资产、设备、厂房、人员等硬实力指标上有差距,但西航在管理能力、运营机制、创新机制等软实力指标上的差距则更大。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国内企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硬实力”,也就是纯粹的规模、财力和结构定位。具有浓重军工色彩的航空工业也不例外,发展主要依靠政策支持和大的投入。虽然硬实力无论何时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在全球化分工合作的今天,在国内市场的经营环境越来越透明和规范的趋势下,单凭政策保护和垄断地位,或是规模和低成本优势的征服和粗放扩张,越来越不能满足持续发展的需要。企业更加需要提升“软实力”。

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为40年,欧美企业平均寿命12.5年,日本企业平均寿命30年,中国企业平均寿命3.5年。究其原因,就在于中国企业过分注重硬实力——投资多少、厂房设备、人员数量、经济规模等,而忽略了软实力——发展战略、制度建设、社会信誉、品牌影响、领导素质等精神层面的构建。

虽然近年来西航在打造“软实力”上下了很大工夫,但是长期以来企业偏重硬实力,轻视软实力的传统观念却非一日所能改变。

根据对西航未来的市场需求和现有的能力与经济指标的分析,实现500亿目标的市场空间已经具备,产能储备较为充足,唯独在经营理念、管理水平、运营机制、技术进步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表现为经济指标差距较大,换句话说就是“软实力”还不行。

拥有市场需求、能力基础和资金保障并不等于说企业就能实现目标,如果不及时提升软实力,目标也很难实现。

四、我要怎么干

(一)借助它山之石——深刻认知软实力

中国有句名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软实力对航空企业实现“万亿目标”究竟有多么重要,通过认真分析别人的成功和失败,我们能更好地找出答案。

案例一:海尔依靠软实力实现企业快速成长

国内著名企业海尔集团1992年的销售额仅有8亿元,而6年之后的1998年,它的销售额飞跃到162亿元,年均增速高达65%。

海尔是如何实现如此快速增长的呢?答案是海尔在1992~1998年成功实施了多元化战略。但是关于多元化战略的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世界上能够成功地进行多元化战略转型的企业并不多见。海尔的多元化为什么能够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海尔在1984~1991年通过实施名牌战略,用7年的时间专心致志搞冰箱,创出了中国冰箱第一品牌,形成了一套以“OEC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为代表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夯实了企业软实力的根基。这才有了“亮了东方再亮西方”,由一个名牌产品发展成为全系列家电名牌产品群、企业规模迅速攀升的多元化战略成功结果。海尔文化成功激活“休克鱼”就是这一阶段的杰作,海尔利用企业软实力这一无形资产盘活了有形资产,实现了精神变物质。

案例二:文化软实力导致时代华纳公司兼并失败

有研究表明,企业成功地并购扩张需要文化软实力的大力支持。大约80%以上的并购失败案例主要原因是由于文化整合的失败。

2000年,时代华纳兼并美国在线,当时两家公司加起来的规模达到1660亿美元。在兼并之前,就有人指出,双方公司的员工文化不兼容,文化融合可能会出现问题,需要谨慎面对。但两公司谈得火热,对文化的问题不以为然,并很快握手,完成了收购。后来,果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一方是很传统的媒体,一方是新兴的网络媒体,在企业文化上有很大的差异。双方员工互不认同,相互指责埋怨,甚至破口大骂。美国在线的员工指责时代华纳风格慵懒,做事被动;时代华纳则指责美国在线的员工攻击性太强。最后,双方不欢而散,股东价值非但没有如期望中那样上升,反而损失了2000亿美元。

案例三:GE公司以超强的软实力保持基业百年长青

GE公司以其经久不衰的良好业绩被誉为“企业常青树”,是多元化经营成功的最杰出代表,其业务种类繁杂,从灯泡到机车和航空发动机,从工业到金融和传媒统统都做。

GE公司成功的奥秘在于其超强的企业软实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拥有卓越的内部整合能力。GE公司现任总裁杰夫伊梅尔特说,GE公司是一家发展多元化业务的公司,各业务集团通过共同的运营模式、战略举措、价值观和文化结合在一起,由于这些共享的体制、流程和价值观的存在,整个GE公司的力量远远大于各个业务部门的简单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