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耕心铸魂
23770100000020

第20章 改革协奏(1)

再次审视执行力

2007年5月29日

作者心语:

执行力就个人而言是把想干的事干成功的能力;对于企业,则是将长期战略一步步落到实处的能力,是企业组织完成任务的能力。归根结底,执行力是企业培养或形成的一种文化,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一种能力。

一、中外执行力文化

执行力源自于企业文化,完善于企业信仰。企业文化要求的是全员认同,信仰强调的是全身心付出。中国一航总经理林左鸣经常讲“对发动机一定要顶礼膜拜”,实际上就是强调企业信仰。有了对本职工作的信仰和对亲手制造的产品的崇拜,就会全身心投入。关于执行力问题,林左鸣总经理也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当前,中国一航发展战略已经确立,集团总部是否具有强有力的控制力,各单位是否具有良好的执行力,直接关系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对国内外任何一个大型企业来讲,顶层的控制力和各级组织的执行力,始终是一个攸关成败的大事。”

什么是执行力?执行力是左右企业成败的重要力量,是区别企业平庸与卓越的重要标记。真正的执行力就是把想法变为行动,把行动变为结果。执行力就是竞争力、战斗力、生命力。

我们的老祖宗对执行力有着深刻的理解。

《易经系辞上》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二人同心,就可断金,那万人同心就更会势不可挡。

“尚同”是墨子的重要思想,其精髓就是逐级认同、服从并执行。

《孙子兵法谋攻》里讲到: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训练吴王宫女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讲的就是执行力,有执行力就会在战斗中取胜。

温润如玉的孔夫子也曾为执行力大发雷霆。当时的鲁国(孔子老家)有一条规定,凡是从外国将沦为奴隶的鲁国人赎回国的人,不但可以到鲁国政府报销赎金还可以领赏。孔子的学生颜回是个有钱人,也是个爱国者。他一次就从齐国赎回了一批鲁国籍奴隶,却没有到政府报销领赏,顿时好评一片。他自己也颇为得意,以为给国家减了负。但到了孔子那里,老先生一顿臭骂,说:你仗着有俩臭钱,就不执行国家政策。大部分鲁国人没你有钱,如果他们以后赎回奴隶后去报销领赏,人们肯定会拿你作比较瞧不起他们,但是如果不去报销领赏的话,经济上又负担不起,所以大家今后可能都不会去赎奴隶了。国家的政策就从你这里被破坏了,没人执行了。颜回一听,都上升到破坏政策的高度了,赶紧去领赏金了。

《三国志》里“斩马谡”的故事家喻户晓。京剧《失空斩》诸葛亮一脸无辜地唱道:“并非是马谡无谋少才能,皆因是将帅不合才失去我的街亭。”马谡和王平的不合,就是在是否执行诸葛亮的战略安排上产生了分歧。痛失战略要冲街亭,马谡倒在战火中,不执行,就送了命,教训惨痛!

把脉中华五千年,凡是乱世,皆因执行力丧失,诸侯割据,皇帝老儿形同虚设,山河破碎。凡属盛世,皆政令畅通,江山一统。历史的经验值得记取。

梳理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看到,执行力的影子无处不在。“天人合一、人人合一、个人合一”里面的“人人合一”实际上也包含有执行力的因素。有意思的是,诸子百家,尽管思想各异,百花齐放,但在执行力的问题上,却是众口一词,高度的统一。

毛主席说:一切行动听指挥。就是对执行力最简明、最生动的概括。“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大炮的神话就是在这种强有力的执行力下演绎的。

执行力在西方文化中更是备受推崇。

美国西点军校校训“没有任何借口”就是执行力的集中表现。他们强调“长官合理的要求是训练你,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练你”。没有任何借口,就这么简单。

《致加西亚的信》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别问加西亚是谁,只管把信送给他。执行力在这里体现的是“少说多做”、“立即就做”、“做就做好”。

著名的巴顿将军在回忆录中说:一次他要选拔干部,就把所有的候选人叫到跟前说:“伙计们,给我在仓库后面挖一条战壕,8英尺长,3英尺宽,6英寸深。”说完巴顿就闪了。那些家伙能当上候选人,就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开始冷言热语,一个比一个能。有的说,6英寸深叫什么战壕,简直就是阴沟!有的说,挖在仓库后面有什么用?当摆设啊。还有的干脆骂娘:我是领导,凭什么干民工才干的体力活!最后,有个家伙不耐烦了,说:“都给我闭嘴!让我们赶紧挖完离开这里,那个老畜牲用它干什么都没关系!”这些人哪里知道,这一切都被在仓库里面通过小孔观察的巴顿看在眼里。巴顿在回忆录里写道:那个叫大家闭嘴的家伙得到了提拔。我必须挑选不找任何借口完成任务的人。这位赫赫有名的将军最后意味深长地说:“假如你不执行和维护纪律,你就是潜在的杀人犯。”

众所周知,德国足球队向来以作风严谨、顽强著称,他们在贯彻教练的意图、完成自己位置所担负的任务方面执行得非常坚决,即使在比分落后时也一如既往,没有任何借口,所以能够在几十年内长盛不衰,这就是一种执行力文化。

古今中外,圣贤冤魂,都给了执行力最好的注解。一个战略能否战无不胜,谁也没有把握,唯一可以把握的是,如果没有执行力,任何优秀的战略与精彩的规划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失败的命运!

以下从三个方面谈谈执行力:一是执行力的内涵;二是西航执行力的状况和分析;三是如何提高执行力。

二、执行力的内涵

所谓执行力,通常是指企业内部员工贯彻经营者战略思路、方针政策和方案计划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它是把意图、规划变为现实的具体行动。决定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往往不是战略本身而是其执行程度,因为再好的战略也无法自动实施。

执行力是一门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它是一种由企业领导者发起并最先掌握,继而带动整个组织形成的一种战略执行能力。执行力就个人而言是把想干的事干成功的能力;对于企业,则是将长期战略一步步落到实处的能力,是企业组织完成任务的能力。归根结底,执行力是企业培养或形成的一种文化,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一种能力。

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是对执行力重要性最好的诠释。执行,是企业在一年365天里最基本的常态。执行力,是学问,更是文化,是企业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也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把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和成果的关键。没有执行力,再多的资源也是浪费;没有执行力,再好的决策也是一张白纸!因此,执行力弱化往往成为企业管理中无形的“短板”和“软肋”,使得管理者的宏图大略最终流于形式与空谈。

一流企业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卓越的执行能力。战略的错误可以导致企业的失败,但战略的正确却不能保证企业的成功,成功的企业一定是在战略方向和战术执行力上都到位。在战略上完全踏空而失败的公司并不多,更多的公司是在几乎同样的战略方向下因执行力的欠缺在竞争中拉开了距离。可见,执行力在公司的发展中起到了更持久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执行战略,而且可以在此过程中巩固、优化战略的方向。

据调查,成功的企业,20%靠战略,60%靠企业各层管理者的执行力,20%是靠环境等因素。西方管理学大师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在《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执行力分出企业的优劣成败。管理大师张锡民将执行力定义为企业组织结构的无界化即高度协作。20世纪90年代以后,凡是发展快且好的世界级企业,都是执行力强的企业。比尔盖茨曾坦言,微软在未来十年内将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IBM总裁鲁郭士纳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和管理者应该具备三个基本特征,即明确的业务核心、卓越的执行力及优秀的领导能力。全世界做网络设备技术最强、业务最大的公司思科(CISCO)的全球副总裁林正刚也认为思科的成功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执行力。戴尔(DELL)电脑近几年异军突起,打败康柏等强劲对手,公认的秘诀是优秀的执行力使然。百年老店GE,执行力就更不在话下。他们有一个口号,就是“一个GE”,从上到下,从企业总部到子公司都是一个理念、一个口号、一个目标。中国的一流企业海尔、海信、伊利集团的老总也将执行力摆在举足轻重、生死攸关的地位。

有个真实的故事:某大型国有企业因为经营不善导致破产,后来被一家日本财团收购,几经绝望的职工都在翘首盼望日本人能带来什么先进的管理办法。出乎意料的是,日本方面只派了几个人来。制度没变,人没变,机器设备没变。日方就一个要求:把先前制定的制度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结果不到一年,企业就扭亏为盈了。日本人的绝招是什么?就是执行力。可见仅有战略,并不一定能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而只有执行力才能使企业创造出实质的价值。失去执行力,就失去了企业长久生存和成功的必要条件。

当企业的战略方向已经确定,这时候执行力就变得十分关键。可以将有关执行力的思考归纳为24个字:认真第一,“聪明”第二;速度第一,“完美”第二;结果第一,“理由”第二。

企业发展依靠的是全体员工坚持的认真第一;在执行的过程中,要把握好速度第一;在执行结束之后,要把握好结果第一。

有个故事很有启发:有个木匠,手艺高超,到了退休的年龄,准备告老还乡。把光荣退休的想法跟老板一说,老板有点舍不得,于是就说,你再给我造最后一间房子吧。木匠心想如果自己继续认真造房子,估计老板不会让自己回家养老,所以他就打好了一个“聪明”的主意并付诸行动:建房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懒洋洋地刨土,松散散地打桩,马马虎虎、拖拖拉拉四个月才完工(平常只需两个月)。交工那天,他把钥匙交到老板手里说:我可以回家养老了吧。老板拍拍他的肩膀,把那串钥匙郑重地交还给他说:“你在这里辛苦了一辈子,这座房子就算是我送给你的退休礼物吧。”结果呢,木匠一家就在这粗制滥造的房子里住着,体验着自己“小聪明”和“不认真”带来的漏风漏雨。这里讲的就是认真和聪明的关系。认真成就大事业,聪明完成小事情。坚持以认真的态度做好每一件事情,才能将所有的聪明才智融汇在生命的长河中,并使其熠熠生辉。

关于速度第一,最近流行一个理念:“先开枪,再瞄准”。惠普公司总裁卡莉上任后发现惠普非常优秀,就是业绩不断下滑。她发现,原因在于惠普人在瞄准上花了太多时间,结果行动总比市场慢几拍。“先开枪,再瞄准”的逻辑就是执行的逻辑:一个差的结果,总比没有结果强。现代竞争就像滑水,如果你想站稳,速度是第一位的。要想摆POSE,也只会是栽倒的滑稽造型。

二战的时候,有一队美国士兵要去欧洲参战,送他们去的飞机只能在德俄边境把他们空投下去。但这些美国佬在出发前的一个月都不会讲德语,于是长官很严肃地对他们说:“这一个月你们要学会德语,一个月后出发,不论学会没有,都得去。”结果士兵们日夜苦学,一个月后几乎人人都能讲一口地道的德语。为什么他们能如此神速地学会德语?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他们的德语学不会甚至学不像,一旦跳下飞机被德国人抓住,他们就会没命了,那时候连说理由的机会都没有。

还拿足球说事儿。前锋和后卫的分工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进球,如果后卫冲到前锋的位置,足球恰好落到后卫的位置,而后卫认为这个球应该由前锋来踢,自己不主动临门一脚,就会白白错失了取得胜利的关键进球。通过这个例子,可以发现执行过程中速度第一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这里讲的是速度和完美的关系。战争年代,讲究“兵贵神速”。知识经济时代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快”。有人甚至提出“第二”就意味着落后。亦步亦趋地跟在别人后面,永远也不可能有出头之日。

反复强调“求快、求变、求新”,并把“求快”放在第一,就是为了说明企业的各个部门、全体员工应千方百计提高工作效率。速度第一,讲求的就是高效率,是建立在系统观上的速度,是将执行力落实在科学有序基础上的速度。

关于结果第一,三星击败索尼成为电器行业的利润老大就是很好的案例。57亿∶10亿,这就是执行的结果,执行力实实在在产生了生产力。亚洲金融风暴谁没经历过,产业变动谁没遇到过?这些都不是理由,说明问题的只有结果。这里讲的是结果和理由的关系。执行的本质就在于抓住结果,实现预期结果,没有结果一切理由都不存在。结果是考证执行力是否到位的分水岭,是检验思想理论与实践过程是否完美结合的的试金石。找一千个理由不如产生一个良好的结果,因为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真正关注了结果,就会将分析原因作为促进产生良好结果的因素。

所以这里再次强调:认真第一,“聪明”第二;速度第一,“完美”第二;结果第一,“理由”第二。做事必须认真,认真才能提速,提速才能有不同于他人的结果,结果是检验认真与否、执行速度快慢与否的唯一标准,这是执行力的精髓所在。

执行力不强是管理中最大的黑洞。那么,是否应该经常用一双慧眼审视一下企业的执行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