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耕心铸魂
23770100000003

第3章 思想星空(3)

另外,乔家作为晋商中家族企业的典型,其用人之道可谓“知人善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乔致庸就是出色的伯乐,他能够不拘一格地启用人才使得企业得以超常规发展。知遇马荀,并让其做了复字号大掌柜;惩办通顺号胡麻油事件,果断地辞退了违反店规招聘伙计任用私人的通顺店掌柜顾天顺;看中卖花生米的孙茂才,高薪聘其为“市场总监”,帮助乔家摆脱危机,并最终稳住了乔家的产业;乔致庸聘请潘为严做票号大掌柜,承诺只是四年算一次账,对潘为严如何经营管理都不干涉,使潘为严的才华得以无拘无束地施展,最终帮助乔致庸圆了汇通天下的梦,等等。这些事例无不体现了乔致庸在用人上的眼光,那就是用人唯贤,用人所长,用人不疑。即便是自己的直系亲属不善经营的他也不用。乔致庸与其祖父一样,没有把经营大权交给儿子,而是交给了善于经营的孙子乔映霞。企业家必须敢于用人,善于用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做大做强。

二、“事和”

“事和”就是说做每一件事情都要讲一个“和”字。和为贵,和气生财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在关键时刻每每收到奇效。电视剧《乔家大院》的开场,是从乔致庸的哥哥乔致广在包头违背祖训做“高粱霸盘”失利,乔家面临破产开始的。为什么乔家会到了这么危机的时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乔致广把事情做得太绝了,只顾争,而不懂得为商的更高境界是“和”,不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败在情理之中。而后来乔致庸能在“高粱霸盘”取得胜利,就是得益于一个“和”字。

有人说商场如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所以,许多人把兵法引入商战,成为一个时髦。其实,兵法的核心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胜才是最高的境界,而这一点往往被忽略和误解,于是各种计谋的运用和演化成了企业经营的主导思想。但是,商战毕竟与兵战有所不同,企业家的创新空间是无限的,你死我活未必就是商战的唯一选择。非要在某一个空间和时间范围内,与同行或同事进行你死我活的拼杀,并不是企业家的最高境界,甚至可以说是自己把自己架在火上烤的下下之策。

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只要是选择了合作,就难免要涉及利益问题。在现实世界中,合作者之间的利益边界通常都不是一条直线或一个平面,而往往是犬牙交错,盘根错节,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甚至是混沌的。因而,在现实的企业经营中,往往会出现“得即失”,“失即得”,“得中有失”,“失中有得”的现象。尽管讨价还价、斤斤计较是企业经营的必需环节,但计较的过程难免发生时间成本,过于计较甚至有可能导致失败。高明的企业家往往是善于妥协的智者,他们总是能通过让利来得利。至于怎么让步,怎么争利?让什么?争什么?如何给“所让”和“所争”定价,并做到“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乃是一门实践的艺术。

乔致庸在兵荒马乱的年头,带着大批银子,从西北长途跋涉,历经艰险到了东南沿海的武夷山,这的确让当地的茶商和茶农高兴不已。谁都知道南方的茶叶贩到北方能赚大钱,但多数人无法克服战乱的阻隔,只好望财兴叹,因而能超越这种阻隔的人当然是“救星”了。无怪乎茶商耿老板在见到乔致庸时会这样说:“自从长毛造反,茶路不通有四年了,我们制的茶卖不出去,堆在库里,又不能吃,又不能当柴烧,日子过不下去,逃荒要饭,流离失所,卖儿卖女的多了去了!乔东家今天能来买茶,是拨开乌云,让我们这些茶农见了青天啊!”有感于此,耿老板不是想着让乔致庸“钱到地头死”,利用自己的谈判优势狠宰对方一把,而是主动提出将全部茶叶按八折计价,这无形之中就让乔致庸增加了20%的利润!当然,耿老板也直言不讳:这是为了让乔致庸明年还能“冒死”再来贩茶。

耿老板在说完茶农的艰苦之后,顺势抢先抛出八折的优惠价格,的确出乎乔致庸意料之外,他只能表示要把全部的银子都用来买茶。而耿老板的这一让,其用心良苦,手法高明,真是精妙之极。

作为乔致庸来说,他也没有利用茶农的茶叶大量积压,正处于谈判的弱势地位,就乘机压价,而是顺着耿老板的谈判思路走,你说什么我都答应。当然,乔致庸也有自己更深层次的考虑:茶路断了四年,眼下的战乱还看不到尽头,不要说是打了八折,就是不打折,这批茶货只要能够运回山西,那是什么价格!所以,在大账已经算明白的前提下,就没有必要在价格上与对方纠缠,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这批茶出山、过江、运回山西,这还得靠耿老板进一步的帮助。

一场看似简单,却充分展现两位商人超群智慧的谈判就此结束。我们没有看到刀光剑影,也没有看到锱铢必较。看到的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以“和”为贵。在这样的谈判当中,双方都在为自己一方争取最大化利益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了对方的利益。这就是高手过招,一切都在谈笑中完成,而且还情义浓浓。“和”在这里显示出了它无与伦比的生命力。

三、“业和”

俗语有“同行是冤家”之说,但做大生意必须要有大气魄。要多讲“和”而少纷争。俗语有“杀敌三千,自损八百”,互相之间不顾一切的拼杀,很难不最终得到双败的结局。所以说,同行之间应该多讲“和”。当然,有益的竞争是必须的,但这种“争”也应该在“和”的基础上进行,特别是对于事关民族振兴的航空工业,更要在“和”上多做文章。近期,中国航空工业面临着大的整合,我认为整合首先也要先“和”,这个“和”就是上上下下对航空工业发展的的广泛共识,有了这个共识,航空工业的发展才有可靠的保证。

电视剧里,乔家的前辈立下了不做“霸盘”的祖训,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和”的实践。既然乔家把经商看作是为天下人谋利的事(贩茶是为了茶农,贩丝是为了蚕农和织丝工,汇通天下是为了使广大商人货通天下),那么,如果在经营战略上刻意把自己的“相与”,也就是同行逼上绝路,肯定是有违商道的。因此,乔致庸的哥哥乔致广违背祖训的义气用事和一意孤行,必然结果只能是把乔家几代人创下的大业毁于一旦。电视剧以乔致广“高粱霸盘”失败这样的情节开场,不能不说是一石二鸟,既创造了悬念的戏剧效果,又从商道的高度给出了作品的宏大立意,并且传递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和”能兴旺祖业,多争必致失败。

我们看到,乔致庸千里迢迢冒死贩来茶砖,为了避免因路途损耗致使合作商和消费者吃亏,硬是将每一块茶砖的分量增加一两乃至一两半。这些从自己腰包里掏钱、影响利润的做法,心胸狭窄的人打死也想不出来,而乔致庸却非常自然的作出来了。乔致庸把一斤一两的茶砖当一斤卖,损失了一两茶叶,却顺利地开辟了俄罗斯的茶叶市场,其实是用很少的投入建起了自己的销售网点。可见,他关注的焦点不是眼前的利润,而是市场的开拓。这种为人让利的“和”,乃是有大胸襟、大抱负的人才能做到。

在当今时代,很多企业的软肋就是不会合作,不善于合作。像《乔家大院》中的崔明十那样,在竞争中给对手出难题、“射暗箭”、“使绊子”的人屡见不鲜。而乔致庸却不这样,在与邱家的商战中打败邱家后,乔致庸采纳了孙茂才的建议,没有将邱家置于死地,而是大度的给了邱家一条生路,把对手变成了朋友和合作者。后来乔致庸为朝廷筹措粮草急需资金时,邱老东家主动拿来大笔银子,而且不要任何抵押,解了乔致庸燃眉之急。

其实,商场和战场虽然有很多相同之处,但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战争的目的是要消灭敌人,所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商战的目的是获得利润,如果你心胸狭窄,总想把对手置于死地,就没有人敢和你做买卖,你也不会获得利润。即使你垄断了整个行业,你的企业离破产也不远了,因为有对手在你身边,你会时时保持高度警惕,经常检查自身存在的问题,想尽一切办法把各种成本降得比对手还低;没有对手的企业,就像没有狼群的鹿群,不用担心,不用奔跑,更懒得思考,渐渐地,“肥胖病”、“心脑血管病”自然就找上门来,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因此,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应该学会尊重对手,莫追穷寇。

四、“族和”

这个“族和”实际上说得是整体的和谐,整个族群的和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现在社会上出现的很多问题,恰恰是因为不和谐所造成的,所以党的十七大才提出和谐发展、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企业的员工和谐了,企业才能发展;同业和谐了,航空工业才能振兴;民族和谐了,国家才能进步。

乔致庸的为人处世有一个很重要的策略,就是讲究“大和”。他不但与同业和,还与官府和,与百姓和,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月甚至与土匪也要和。和则两利、多赢;斗则两败、多败。这里说的“族和”,就是说在各个阶层之间都要和谐,要善于和各个阶层、各种人打交道。可以说,乔致庸把“和”做到了极致。

我们知道,成语“勾心斗角”原意指的是木结构的建筑屋顶,其中心与梁、柱及檐角之间,不用钉、不用胶,而是用榫头来实现相互的勾连结合,形成坚固、稳定和美妙的结构。这种精巧的结构,形成了木头与木头紧密结合的建筑艺术。其实,人与人的合作,也是一种艺术:我们要善于为自己的合作者留下利益的空间。只有自身利益成为了共同利益的一部分,这种合作才有可能形成,并实现持续发展。在进退得失之间,只有相谦相让才能保证合作的稳定和长久。倘若一心只想着自己名利双收,从不顾及他人的利益,那是成不了优秀商人和企业家的。这就是和谐才能发展的根本之处。

任何商业创新、企业发展,都会有利润出现。通常情况下,凡是能够影响创新利润实现的人,都有理由从中分得一杯羹。因此,如何分这杯羹,往往决定着创新最终能否顺利实现。而经营者的智慧,往往也表现在如何“分羹”上。“分羹”其实就是“和”。“分”得好才能“和”。乔致庸本以为自己替官府提高了效率,节省了运输费用,官府一定会全力支持,但事实上,如果不是他的管家用不太规范的方式搞定官府,他的事情肯定不会办顺利,会有很多问题出现。世界上的任何这样那样的“好事”都不可能像陕西话说的“干指头粘盐”,只有自己一方得利,其他人员没有好处、没有利益,这样的所谓“好事”肯定没法干长远。所以必须“和”,必须双赢乃至多赢,就是所有的人、所有的利益关联者都应该得利,这样的企业,才能长久不衰,才能是“常青藤”,才能成为百年老店。

和,和谐,科学发展,实际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强力推进平衡计分卡,全面落实“细、实、衡、优”,努力实现“均衡生产、高效产出、低成本运营”,努力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和”的思想和行动的体现。

使命与梦想

——西航未来发展的思考与认识

2008年03月16日

作者心语:

企业发展必须抓住机遇,必须主动谋求变化,主动创造机遇,要以企业内部的变化拉动企业的发展,而且自身的变数要大于环境的变数。

什么是我们的使命?什么是西航的梦想?作为一个拥有50年历史的航空企业,作为中国大型航空发动机制造基地,这似乎并不是什么难以回答的命题。然而回溯西航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人们发现,西航的使命与梦想没有一个准确的轮廓。

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人生理想和责任,每一个企业无论大小都有它的奋斗目标、发展梦想,只不过因时间的长短而变化,因实力的强弱而不同,因未来的难以预期而不敢轻言。

人生有梦才有追求,企业拥有了使命和梦想才会更加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激发出拼搏奋进的力量。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竞争纷繁复杂的形势下,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着眼未来西航的使命与梦想,找寻和开拓实现使命与梦想之路,是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梦回昨日:让历史告诉未来

(一)西航发展历程回顾

回顾西航建厂的历程,可以大致分为创业、跋涉、发展三个阶段:创业阶段从1958到1986年;跋涉阶段从1986年到1999年;发展阶段从1999年至今。

在创业阶段的28年历程中,来自五湖四海的老一辈西航人,响应国家号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天当房、地当床”的魄力,在荒草遍地的“北大荒”上建成了“红旗厂”。在这个历史时期,随着国家的支持和工厂的建设发展,西航相继引进并研制了多个型号的发动机,构成了企业的产品系列雏形,形成了西航特有的“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精神,积累了宝贵的财富,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