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称霸世界2:战争篇
23776100000032

第32章 德国在作战时用到的心理战术(1)

对于统治者的意志,在其他地区,特别是罗马,它就是唯一的法则。踏平一座城市;杀光群众;活着的俘虏变成奴隶,就可以被卖掉;有可能的是,为了使臣民开心,还可以把俘虏在角斗场中被野兽生吞活剥。

(第一章)德军作战的心理基础

1.战争的终极目标

毋庸置疑,德国人在战争方面是没有道德底线的,原因是,在战争中,德军懂得运用心理战术,但却常常故意用错了方法。一位德国作家在他的书中写道,所谓战争的目的,就是不择手段地摧毁敌方的意志,而且让对手被迫接受自己的意志。

“所谓胜利,就是使一个国家灭亡,使他的灵魂屈服。”

对于德军而言,道德效应包括物质和心理,终极目的就是征服对方的灵魂。而且,在德国人看来,战争不仅是控制对方意志的方法,也是显示国家道德优越性的重要方法。

黑格尔最先提出这个观点,后来不断有作家补充,进而现代战争学观点形成了。德国作家史伯格(Herr Seeberg)在一本论文——《战争的道德正当性》中做过评论,后来,在意大利《科学评论》的1915年5月刊中总结为:

战争扭曲了历史价值,使之与力量的关系发生改变。一个国家的活动空间,也就是他能行使权力的范围,这是依据国家实力确定的国家地位分配的。战争促使人类早些揭开真理。在历史上,战争道德重要性就是如此,我们也需要发动战争的正当借口。想必大家都知道,战争不是纯粹的展现暴力,因为我们正面对的战争就是如此。

战争不单单能炫耀武力,也可以是一个国家道德和文化力量的显示。战争是伟大的,足以对历史作出评价。也许一些国家会兴盛,也许一些国家会灭亡,但战争对此的判断是公平的。

我们将要探究影响德国人当前战争心理原则的原因,但在这之前,回想一下为了限制战争法则,文明国家试图做出的一些举动。

2.在战争中遵守的原则

在历史上,讨论过战争法则的局限性的人并不多,大概只有瑞典人了。波利比乌斯说:“凡是战争,都会破坏现有的法则,但同样,法则也存在于战争当中。”

对于统治者的意志,在其他地区,特别是罗马,它就是唯一的法则。踏平一座城市;杀光群众;活着的俘虏变成奴隶,就可以被卖掉;有可能的是,为了使臣民开心,还可以把俘虏在角斗场中被野兽生吞活剥。以上这些都只凭统治者的心情。即使是当时的作家,也不敢反对,就算抗议,也只是毛毛雨。

这些观点一直都存在于古代世界。直到现在,人们不会把人都杀掉,也会救治受伤的人,其他观念和手段都有所转变。

在几年前的海牙国际法庭上,修订战争法则的案件出现了。而且,着名的几个法学家尝试着成立战争法,细细一想,他们的想法只是空中楼阁,实现不了。他们忘记了一点,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武力保证法律的实施,那么,这部法律就是没有意义的。《海牙公约》就是一个例子,而德国人的想法就是这样:德国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谎称遵守《海牙公约》,却要利用其限制敌人的行动。

德国人的做法符合大部分法学家的理论,一直以来,他们都认为制约征服者的意志是不对的。在他们眼里,征服者的意志永远是第一位的,除非你有能力反抗。

格劳修斯以后的作家对此都认同这一观点——任何国家都不会遵守战争法,除非自愿。吕德认为,为了迅速了结一段战争,有时候不得不要采用一定的恐怖手段——例如,可以毫不留情地对平民施以惩罚。在德国人看来,阻止统治者屠城并抢夺金钱,这件事是不应该的。

在古代,观点与之相同。在敌国之间,没有所谓的法则,是否杀死伤员和屠杀犯人,只是由征服者的个人利益决定。所谓战争,不过是动物王国里强者和弱者的争斗而已,是无所谓的。赢者成为猎人,败者沦为猎物。因此,对于古时骑士精神的尽情践踏,德国理论学家一点也不在乎。对于我们说过的杀戮和毁灭,在德国人看来,只是遵守原则的一种应用,但是,德国军事作家的灵感和德军总参谋部的指令的来源就是如此,具体请参看下文。

3.德国总参谋部下令的心理战术的原则

之前,对于德军一些引起众怒的做法,是德国人一直坚持的原则造成的,并不是个别士兵或消极的知识分子的放纵,展现了其暴力的本性引起的。由德国理论学家制定,再经由德国军事作家的宣传,进而日耳曼军官受到影响。在1915年1月15日的《巴黎评论》上,发表了其中的一些着作——由安德勒教授翻译的。

德军总指挥部声明:

“由于人文主义的作用,19世纪的道德理念经常会从感性方面出发,因此,有效战争手段的研究并不符合战争的本质和目的。在不久的将来,战争手段的运用让我们产生无限的猜想……仔细地探究战争史,对于被放大了的人道主义理念,我们应给予批判。”

以下是哈特曼将军的言论:

“实用的军事理论是自己的,必将高于国际法律的科学要求……当战争手段需要一切资源的配合时,毫无疑问,集体的战斗力就会因为限制锐减……当战争遭到限制时,军事行动就不会顺利地进行下去……这是国际法律需要认清的事实。

“战争必定会对现有文明和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原则做出破坏,这就是战争的本质,原因是,所谓的原则会被战争所代替,武力和个人权力也会符合法律。文明仅仅是实现权利和达到义务的最佳状态,凭借这一点保证一个国家的社会结构不会改变,让国家机构能够正常地进行。曾经,布伦奇里提到的‘文明战争’的说法,现在真是荒谬,因为文明和战争始终是一对冤家。

“唯有折磨和伤害能够在本质上彻底压制和毁灭敌人的精神。就取得的效果来看,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因此,要保证敌人的完全屈服只有依靠这种方法才得以实现。”

冯·布鲁姆在一本书中曾写道:

“所谓战争的意义,就是对敌人的摧毁……占领对方的领地是战争的首要,因为这样不仅可以使自己粮食充裕,而且还会使敌人的市场完全崩溃。”

哈特曼将军说:

“要为敌国的人民带去苦难,我们所要做的就只有战争,无法避免。国家战争的意义就是:将战争进行到底……从军事角度来看,战争在打响的那一刻起,暴力就会作为作战的必要手段。”

而最先提出对战争征税的权力的,是克劳斯威茨。他说过:

“增加税收是为了战争,这是国家应该做的,但如果这个国家贫弱、趋于灭亡就会限制战争的进行。”

在这个问题上,德军将领有着更加清晰的陈述——

哈特曼将军认为:

“税收是对一个地区的全面掠夺,而不单单是储蓄军粮那么简单……

“为了战胜敌国,军队应具有军事行动的绝对自由,这一点是重要的。这说明国际战争法中任何想要对军事行动自由限制的条款都不再起作用了……”

德国人一点也不在乎类似于破坏人类遗产和历史文物的事,也不在乎那些抱怨,他们只是将其尽可能地运用到战争中。在1914年12月15日《世界双月刊》中摘录的一篇文章——一位德国将军撰写的片段中得出这样的结论:

“我们的士兵的所作所为都是正确合法的。对于所谓的法国建筑,它的毁灭我们并不在乎……法国人认为我们不是文明人,而是野蛮人,我们也不在意。对于一些兰斯大教堂或者其他什么教堂和广场被破坏了的相关言论我们不想再听,外界也无须再说,因为只要我们的军队在战争中取得胜利,那么其他的都无所谓了。”

关于中立国家对他们的不满,德国人非常不能理解,原因是,在他们看来,遵循实用主义战争理论是自己的义务,他们在尽全力地遵守,而且,他们对于纵火和抢劫分不清,也不认为这样做是不应该的——在很久以前,腓特烈大帝曾说过:“抢劫和盗窃是不同的,这是两回事。”

4.德军作战时的心理战术

在战场上,德国人会应用各种各样的心理战术,例如:恐怖袭击、夜袭和突袭等;但是,这些战术有着一致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一定要趁敌人不防备时攻击对方,从而,使敌军损失士气。对于这几种心理战术,我将在下面具体讲解:

恐怖袭击——对于德军,这只是最基本的心理战术,但也是导致德军大屠杀和纵火罪行发生的原因。研究这种心理战术的后果这件事,在另一章我再讲解,此处不进行详细解答。

德军在战争初期就努力吓唬敌军。致力于枪杀或折磨大量无辜平民,为了达到恐吓的效果,在最后,他们再屠杀一回,直到几乎没有幸存者。经过轰炸,城市的建筑消失,只留下一片废墟残骸。在对比利时的战争中,对于这个心理战术的开展,我们再清楚不过。所有人都被聚集到一个空地上,先将一些人枪杀,然后抢夺财物,并烧掉全部房屋。对于这些公开做法,德军做得很细致,德国军官们也为此感到骄傲。安德勒说:

“在8月22日那一天,在对当地政府的宣示中,冯·布鲁姆将军提到了德军对昂代恩的掠夺,他说:‘对于总司令的最后的命令——焚烧了全部的房子,并开枪扫射了百余人,我十分赞成。’”

德国指挥官的不文明行为,只是德国战争传统模式下的延续,在德军之间,这种行为非常正常。在20世纪,德皇腓特烈一世时期,剁去一只手是战俘的命运,米兰被烧杀抢夺了之后,他命令屠杀居民。在西西里,在他儿子的命令下,囚犯不是被剥皮,就是被弄瞎了双眼。蒂利屠于1622年在海德堡屠城,并焚毁了建筑物。而且,他还在1631年抢劫马格德堡,一千五百座房屋和六家教堂被毁,大量的民众被活活烧死。以下是萨瓦利特针对德国人野蛮行为的言论:

“德国人犯下的罪行如此恶劣,一定会遭到对手的报复。对于卢浮瓦对普法尔茨下达的命令,人们曾经坚决反对过,连莱茵河左岸都有回应,这就是对方对于德军残暴罪行的反击。实际上,卢浮瓦为此说过:‘如果德国人一直不会体面地作战,那我们就要更残暴,更灭绝人性,比德国人还没人性。’”

为了掩饰自己的行为,德军总指挥部总在找理由,直至中立国不再追究。甚至,他们声称比利时的人坏透了,连神父和小姑娘都会挖出伤员的眼珠,即使这种说法不会有人相信,他们自己也不指望。

德国作战的基本原则之一——一定要在敌国领土上开展战争。如果要让这个原则变成现实,长时间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例如:修有一定战略性的铁路,或是对全部的调动与部署细节进行彻底的研究,等等。过分地急于进攻,这一点导致德国忘记了比利时处于中立国地位,即使这可能会导致德国与英国开战。实际上,在敌国领土上开展战争对自己有很大好处,原因是,对占领地区的烧杀抢夺便于开展,进而有更多物资用来补给军队。德国的一家报纸认为:

整个军事行动围绕着一个原则,那就是军队补给,在这方面,德国耗资越少越好,掠夺对方的再多也不为过,如果能够把余下的物资运回德国再好不过了。

三个月的军队物资,只有五分之一是德国本土供给的,其余的都是掠夺来的,就算这个城市提供物资的能力大不如前,但至少也得提供占我们西边军队的五分之三。大概算一下,德国的军费大大减少,仅一天就可以省下300万~400万马克的钱。

不仅如此,在与发达国家的战争中,我们能够得到的更多。在比利时和法国北部,有着充足的资源,例如堡垒、谷物、羊毛制品、金属和木材等,我们可以将其运回德国。德国依靠睿智的商业头脑,在战争中获得非常多的好处,一天就可以达到600万~700万马克,自战争开始,西线战场已积累了高达20亿马克的财富。

总之,在敌国领土上开展战争对自己更有利,这一点不用说明想必大家就会明白。即使是这样,在过去的四十五年中,法国政治家的生活很安逸,并没有吸取教训,以至于没有防备。如果他们好好想过,法国北部边境就会戒备森严一些。以以往的经验看,一些本来能够展现更大本事的战壕,本可以长时间抵抗对方的进攻,因为在所有的外国军事教材中,战壕的重要性都被强调过,而在日俄战争时,战壕的作用也充分体现出来。

大范围进攻——为了达到征服对方国土并顺利吓唬敌人的目的,必须最先进入敌国,也是一定要动用武力。德国在入侵俄国和法国的时候,这些都成功做到了。在上文中,我提到对于侵略行动,要发起一次进攻,必须花费一定时间的准备,必须要有一支有能力的军队,还要有充足的储备物资做支援。到目前,我们没有确切的信息,但是,想要两百万德军集结在德法边境,这件事肯定准备了很久。

在战争接近尾声的时候,尽管德国早已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将大部队集结在进攻点这件事毋庸置疑。德军在第一次佛兰德战役中对战数以万计的战壕,但还能排着紧密的队形,并继续前行。这第一次世界大战术的使用,使15万士兵在几天内损失殆尽。但是,为了占领法国北部城市加莱,无论怎样都是值得的,只要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