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冷眼读人心
23954700000049

第49章 抓住逆水而上的鱼更让人有成就感

◎在一个问题对某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时候,如果他在这个问题上能使一个“反对者”改变意见而和自己的观点一致,他宁愿要那个“反对者”,而不要一个同意者。

◎人们喜爱那些在自己的作用力下改变观点的人,远远胜过喜爱那些一向附和自己观点的人。显然,人们通过和某人辩论、使某人改变观点,而感觉到自己是有能力和有成就的。

◎身边经常有一些“好好先生”,表现为没有是非观念,人云亦云。这种人很少得到重用,容易被人瞧不起。

以前有个同事,鬼灵鬼灵的,他的鬼灵让很多人望尘莫及。

出版社筹备一套儿童版古典文集,将一些高深的古文知识,借助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解析浅显的道理。这套书的封面设计交给了我所在的部门。

关于这套书籍,市场上曾出现同类型的,封面色调以白、浅蓝为主,整体看上去自然清爽,颜色相互映衬,富有朝气和纯真。

每个人都设计了一套方案。在开会讨论的时候,主任的设计方案获得大部分人的支持,唯独其中一个同事例外。

他的意见截然相反,他认为这是古典,应该以灰白色为基调,这种颜色在情感定位上以理性为主,市场上这类书多半是家长为孩子挑选,相对于艳丽的色彩,他们更倾向于这种理性色调。

因为这个,争执不下,他甚至两次跑到主任的办公室,一再陈述自己的建议,其中有些同事忍不住批评了他。

这天一大早,他跑到主任办公室。

“主任,周末我专门跑了几个书店,发现你的提案是正确的,家长为学生选购图书,是以孩子的意见为准,家长将选择权交给了孩子。而孩子喜欢色彩鲜艳、生动的封面。”这个同事说道。

等封面最终被确定时,主任的助理调到了其他部,在我们都觊觎主任助理一职时,却被同事牢牢地握在手里。

看出来他的鬼精体现在哪里了吗?

再来说一个事例:

我的同学周延经营一家速食厂,生产一种出行者随身容易携带、味美可口的食品,类似于饼干之类的食品。成立之初,由于公司的业务量突飞猛进,规模迅速扩大。短短两个月的时间,这种速食食品遍布全省,同学周延非常高兴,准备在全国各地建立分厂,将这种随身易携带、味道可口的食品扩展到全国各地,成为一个品牌,更有雄心勃勃的人说将这种食品扩展到国外,击垮那些所谓的垃圾食品肯德基、麦当劳以及必胜客。

在公司的大会上,很多人纷纷举手表示赞同,周延更是精神振奋,准备放手一搏,将自己辛苦多年积攒的积蓄拿出来做投资,准备在上海建立一个分厂。但是这项决定却遭到了其中一个业务员的反对。

反对的理由很简单,公司的资金、技术、人力都还没有准备充足,贸然出击可能会失败。

同学周延告诉他自己的想法后,转而使这个业务员放弃了反对意见。

在安排分厂经理的时候,面对来自下属的十几份申请和推荐,他将名额留给了那个反对他的业务员。

为什么两个反对者,非但没有遭到报复,反而得到了重用呢?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哈罗德·西格尔有一个著名的研究,题目是“改宗的心理学效应”。研究表明,在一个问题对某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时候,如果他在这个问题上能使一个“反对者”改变意见而和自己的观点一致,他宁愿要那个“反对者”,而不要一个同意者。

从心理层面上分析,心理层面上,人更重视通过征服而得到的东西,比如征服一个反对者,而容易忽略一个支持者。人喜欢去征服别人,从而改变别人,这容易让人满足心理上的征服欲。简单来说,人们喜爱那些在自己的作用力下改变观点的人,远远胜过喜爱那些一向附和自己观点的人。显然,人们通过和某人辩论、使某人改变观点,而感觉到自己是有能力和有成就的。

这种心理效应的前提是反对者只有且唯有一个。

当某个问题,大家纷纷表示赞同的时候,如果突然出现一种不和谐的声音,决策者会重点考虑这个反对者的意见。并对这个反对者另眼相看,真正具备领导能力的人知道,“猛烈的暴风雨总是出现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

大多数人对某个问题或者决策表示赞同,反对者的突然出现,至少说明了一点,这个反对者是经过了思考,而表示赞同的人有的或许经过了思考,但是其中不乏人云亦云者。

为人处世中,一个人最重要的除了能力之外,还需要具备常人不具备的胆量和思维,敢于在坚持自己原则的条件下,在众人表示统一的意见时,表达自己独特的、别树一帜的观点。

“林肯具备与众不同的一种思维能力,因为具备这种能力,才让他能够抓住机会,走向成功,迈入白宫的殿堂,成为美国伟大的总统之一。但是往往却有一些人,由于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人云亦云,最后与成功擦肩而过。”罗斯福这样评价林肯。

身边经常有一些“好好先生”,表现为没有是非观念,人云亦云。这种人很少得到重用,容易被人瞧不起。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给人一种没有能力的感觉;而不少敢于直言是非,勇于展开批评的人,最终所以能受到人们的喜爱,乃是因为他们给人一种富有才能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