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岳飞的故事
23957400000022

第22章 平定流寇

由于金朝内部的主和派暂时占了上风,放松了对南宋的进攻,战争形势表面上有所缓和,金军一时没有南下的迹象。以宋高宗为首的南宋统治集团得到了暂时的喘息机会。

这时候,安内成了主要问题。自从金军入侵,天下大乱,流寇盗匪横行。在江西、湖南、湖北一带,那些窜扰不定、结队劫掠的兵匪游寇极其猖獗,他们霸占地盘,洗劫州县,无恶不作。

由于受到游寇的危害,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连遭内乱外患之苦,无路可走,纷纷起义,自己建立政权,抗赋税,保家园,以求得生存。鼎州(湖南常德)钟相起义,就是为了反抗游寇孔彦舟而组织起来的。从稳固南宋政权考虑,游寇这一祸害必须先行剔除。

于是,宋高宗任命江南路招讨使张俊为江淮路招讨使,要他率领军队讨伐在江淮、两湖地区为患最为严重的游寇李成、张用、曹成。

李成已经成为南宋政府的心腹大患。李成自称“李天王”,拥众数十万,其势力达到江淮十余州,曾率兵围攻江州(今江西九江)三个月,朝廷派出几名大将皆不能解围,朝廷为之震动。

后来岳飞赶到洪州,才改变了消极防守的局面。岳飞向统军大将张俊建议,由洪州赣江上游绕到敌后,攻其不备,并且自愿担任先锋。

三月七日,岳飞身披重铠,带头越马泅渡,于是大家依次过江。双方进行了大会战,岳家军首先突击马进的右翼,大败敌人,马进逃跑,岳飞抢先追逐。沿途有座小土桥,岳飞率几十骑过桥后,土桥坍了,马进乘机挥军反扑,岳飞一箭射死敌方的先锋将,指挥几十名骑士奋勇死战。张俊派人修复土桥,大军继进,马进再也支持不住,便逃往筠州。

马进战败后,向北逃窜,寻求李成援助。岳飞连夜率领将士衔枚急行军,赶到马进前面,在朱家山埋伏。待马进的残部逃到朱家山时,伏兵一鼓作气进行了歼灭战,马进只剩十几骑仓皇逃跑。

李成不甘心失败,留马进守江州,亲自领兵反扑。他命部将商元在洪州新奉县楼子庄的草山依险设伏。

张俊的大军由小路冲上山顶,杀败伏兵,夺取险隘,把李成的反扑计划彻底粉碎了。此战使张俊获得“张铁山”的称号,其实这主要得力于岳飞等部的奋战。

这一战役后,李成损兵折将,已无力反攻了。李成逃到洪州武宁县,恰好洪水暴涨,残兵败将们还来不及渡河,岳家军已如神兵天降,匪徒们四散奔逃,溃不成军。李成不敢再在江南停留,到了三月底,江南已无这支匪军的踪影了。后来李成逃奔到了伪齐。

从此以后,李成不得不收敛自己的野心,心甘情愿地匍匐于金朝“子皇帝”刘豫的足下,成为刘豫最得力的爪牙。

李成北逃后,鄱阳湖一带还活跃着一支以张用为首的土匪武装。张用原是杜充部下军官,杜充任汴京留守时,他脱离杜充,靠劫掠为生,曾多次击败官军。金兵南进,张用和曹成合为一股,在淮北一带流窜。

在此期间,前抗金名将宗泽的得力助手闾励曾遇见张用,劝他投奔南宋,为抗金效力。为了笼络张用,闾励把义女、已故官军统制马皋之妻“一丈青”改嫁给张用为妻。

“一丈青”武艺高强,号称“万人敌”。

但张用并未归顺南宋。后来淮西缺粮,张用和曹成的十余万人马便流窜到德安府(今湖北安陆县)一带抢掠。在他们内部,争权夺利、互相残杀之事也时时发生。张用为避免暗遭毒手,便率领数千亲兵拔营离去,到汉阳(今武汉市汉阳)一带后又扩充了人马。

张俊大军驱走李成之后,移师鄂州,企图一举降服张用。张用知道自己势单力薄,便避开官军,向分宁县(今江西修水县)一带流窜。此时,曹成部土匪也向分宁一带靠拢。为了分化张用和曹成,张俊令岳飞劝张用归降。

岳飞曾在汴京城外以少胜多打败过张用,岳飞的勇猛令张用折服。同时,岳飞与闾励的关系亲密,也使张用之妻一丈青对岳飞有一种信任感。于是,张用夫妻决定归降。张俊任命他为统制,挑选张用所部精壮士兵五万人改编为官军,其余老弱病残遣送回乡。

收降张用之后,张俊派岳飞驻防洪州。后来岳飞又收编了几支脱离编制的小股官军,岳家军的实力再次壮大,岳飞也把全军家属接到洪州。

经过这几次战役,张俊对岳飞的智谋和胆量更加赞赏。张俊回到越州向朝廷报捷时,他在宋高宗面前力陈岳飞的功劳。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岳飞对取得全局的胜利确实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朝廷将岳家军的规格提升为神武右副军,任命岳飞为统制。并受命驻守洪州。

镇守洪州一年,岳飞严格要求部队,不许将士骚扰民舍。因此,数万之众屯驻洪州,市面上见不到军人,赢得了当地老百姓和士大夫的尊敬。士大夫常去拜见岳飞,一次,有人问岳飞:“天下将何时太平?”岳将军回答得十分干脆:“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则太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