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岳飞的故事
23957400000032

第32章 击破伪齐

伪齐军队在伊、洛一线受到沉重打击之后,伪齐槐儡皇帝刘豫坐卧不安,担心受到金国的责难。他思前想后,决定调集大军,大举进攻淮河中下游和长江下游一带。

绍兴六年(1136年)九月下旬,刘豫发兵二十万,号称三十万,兵分三路向南进犯。

东路由刘豫的一个儿子刘猊统率,在涡口(今安徽怀远县东北的涡河入准之处)渡过淮河,攻取定远县,矛头指向刘光世的防区太平州、宣城、徽州。西路由孔彦舟率领,在光州境内渡淮,攻克光州(今河南潢川县),直指六安(今属安徽)。中路以伪齐太子刘麟为首,统领六万人马,号称十万,由淮西渡过淮河,驻扎在潦州(今安徽凤阳县)、寿州(今安徽寿春县)之间,矛头指向张俊驻守的庐州(今安徽合肥市)。

同时,刘豫知道南宋君臣畏惧金兵,便让一部分士兵身着金兵服装招摇过市,虚张声势。

伪齐的三路大军咄咄逼人,大举南进,使南宋朝廷慌了手脚。刘光世和张俊极力夸大敌情,主张退守江南。他们疏通了左丞相赵鼎,得到了退守江南的许可,分别撤到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和建康。

大敌当前,宋高宗赵构又想起了能征善战的岳家军。此时岳飞正在鄂州静养,他的眼病再次发作,想请高宗恩准辞职养病。宋高宗拒绝了他的申请,令他火速带兵东移,进驻江州(今江西九江市),还派了御医随军为他诊治眼疾。岳飞接到命令后,不顾疾病在身,立即从襄阳抽调部分主力会同鄂州精兵挥师东下。

主持南宋军事的右丞相张浚得知伪齐南犯的消息后,立即赶到镇江前线巡视。他得知朝廷又要派岳飞作战,非常气愤,立刻到干江府面见高宗。他用充分的证据说明伪齐此次南犯并无金兵配合,伪齐的军队不过二十万人,只是乌合之众,根本不用惧怕。岳飞部所守的地区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不宜轻动,况且岳飞现在又受疾病困扰,不应该再调动他。张浚请求朝廷改变部署,仍让岳飞留驻鄂州。

高宗听说并无金兵南下,才算放下心来。张浚又极力陈述放弃江北、江南难保的利害关系,促使高宗下了一道御笔军令:“有不听命令者,严格依军法处理。”即使如此,高宗也没有收回调动岳飞部队的命令。

张波带着这道军令火速赶到刚刚退到采石的刘光世驻地,令他立即回师庐州。刘光世见到御笔军令,知道此次再不遵照军令,后果会很严重,便立即集合部队,向他们发布简短的******:“你们要赶快回师庐州,否则皇上就要我的脑袋。”当刘光世的大军赶到庐州城外时,伪齐刘麟大军也已赶到。

狭路相逢,刘光世即使惧怕,也只得打起精神迎战。双方激战了一整天,刘麟大军溃退,刘光世重返庐州,才算免于军法处置。东路的刘猊、西路的孙彦舟见刘麟溃败也军心动摇,不久便败退收兵。

尽管形势缓解,宋高宗还是不放心,仍不肯收回调岳飞东移的命令。当得知伪齐大军彻底败退后,他才感到调动岳飞东进实在是没有必要,便向岳飞发了一道诏书,命令他停止东下,回到鄂州。诏书上说:这次伪齐来犯,本来是不值得惊慌的,这次调你东下,你反应如此迅速,表现了你对朝廷的忠心,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岳飞得知伪齐军队已经退却,也没有什么话可说,便把军队撤回鄂州。

刘豫听说岳飞从前线调走人马后,大喜过望,感到这是可乘之机,不顾南犯失败的挫折,立即调集伪齐军队,会同金兵,向岳飞的防区进犯。刘豫设计了详细的作战策略:以商州、卢氏为北线,以便拔掉岳家军插入伪齐心腹的利刃;以邓州、唐县、信阳军为南线,一字形摆开阵式,而以进攻唐州的刘复大军为中轴,以直取襄阳为目标。为此,他把人马分为五路,大举进攻。

第一路一万余人进攻商州,抵达商州城下。此时的商州,只有岳家军将领贾彦带领的一支人数不多的部队守城,形势危急。贾彦不得不向岳飞发出紧急求援公文。

第二路进攻卢氏县,人数为三万五千人,其中有伪齐兵二万人(含二千骑兵)、金兵一万五千人(含三千骑兵)。驻守在卢氏的岳家军将领寇成率部出城迎战,在地势险要的横涧设下伏兵进行堵截。

十月二十九日,击溃金齐联军先头部队一千余人,杀死百余人,缴获战马数十匹。十月三十日,再次击溃前来进攻的数千人,俘获一名敌军头目高收通。根据高收通招供的军情,寇成得知金齐联军主力即将到来,自知兵微将寡,难以抵抗,便向岳飞报告军情,请求援兵。

第三路是伪齐西京留守司统制施富、任安中、郭德、魏汝弼率领的四支队伍,总人数也有数万人,进攻邓州(今河南邓县)。岳家军张宪率万余精兵迎敌。双方僵持三天后,展开会战,张宪采用诱敌深入的计策,将敌军引入埋伏圈,伪齐军大败,郭德、施富等一千多人被俘,其余伪齐兵将退回洛阳。

第四路由刘复率领金齐联军进攻唐州。刘复是刘豫的五弟,号称“五大王”,自认为很有谋略,因此非常骄横,扬言要直搗襄阳府。刘复准备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他事先把李成的主力调进蔡州设伏,企图将岳家军引到蔡州,一举歼灭。

十一月初,牛皋率领八千步兵在唐州属县方城县(今属河南)东北击溃金齐联军的先头部队,杀死一个统制,俘虏一千多人,获得战马三百余匹。

十一月十日,岳飞派出的先头部队王贵部在何家寨附近的大标木与刘复主力决战。王贵奋勇冲杀,刘复假装战败,率部逃回蔡州城中。王责乘胜追击,一直赶到蔡州城下。

第五路是进攻信阳军的伪齐骑兵部队,岳家军的统制崔邦弼在长台镇(在今河南信阳县北)迎击,一举击溃来犯骑兵。其实岳飞早已洞察到金齐联军的战略意图,因此把主力部队放在唐州一带的主战场,派牛皋、李建、傅选等各率本部兵马,在董先的领导下,援助在邓州阻击敌军的王贵部。岳飞也亲临邓州、蔡州一带亲自指挥。

十一月中旬,岳飞到达蔡州,在城外安营扎寨。围攻蔡州的前线指挥官王贵向岳飞汇报军情。从王贵的汇报中,岳飞感到有许多可疑之处。他认为,刘复的部队在人数上十倍于王贵的军队,虽然岳家军勇猛善战,但刘复军不至于如此迅速地败退,其中必然有诈。

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岳飞乘着一个月明之夜亲自到蔡州城四周观察敌情。他发现蔡州城墙高大,壕沟宽阔,易守难攻。城上只有几面旗帜,随着旗帜的摆动,一队一队的敌军便出现在城头上;当岳家军进攻停止,敌军也随之隐没。

这些迹象表明,蔡州城内的敌军是有应战准备的。岳飞考虑到这次出征北伐的目的仅在于解救在这一带驻防的岳家军,而且按照精确的计算只带了十天军粮,因此不宜久战。于是岳飞决定放弃攻城,布置后撤。

岳飞派董先殿后,掩护大军撤退。岳家军一撤,伪齐军便尾随追击。驻守蔡州的李成是岳飞的老对手。

李成几次被岳飞打败,心中不服,企图抓住这次战机诱使岳飞上当,重创岳家军,以报前仇。可惜计谋被岳飞识破,不禁十分懊丧,因此,他亲率部队随后追击。

董先身为殿后部队的指挥官,单人匹马走在部队的最后面。后面一队伪齐军的先头小部队隐约出现,董先便停了下来,准备迎击。当那队伪齐军走近时,董先认出其头目竟是自己的同乡。同乡在战场上相遇,备感激动。于是双方休战。

这位同乡告诉董先,此次作战,李成做了充分的准备,已打探到岳家军只有两万人马,其中能作战的只有一万四千人左右,而且只带十日口粮,现在粮食已吃光了。而在蔡州城内有十员伪齐大将,各领一万人马,想在蔡州城外围歼岳家军,然后直取襄阳,进而攻取鄂州。李成还给每个士兵发了一条绳子,每捉到一名岳家军,便用绳子从手中心穿过,每十人为一串,志在必胜。这位同乡还对董先说:“我们只是侦察兵,大军马上就会赶到,你们快撤吧!”

董先大吃一惊,同时暗自佩服岳元帅料敌如神。他当即调整部署,命部下在牛蹄山下选择有利地势设下埋伏,阻止追兵前进。同时派人火速向岳飞报告军情。

不久,李成果然亲率大军杀来。董先早把主力隐蔽在丛林中,自己单人独马立于一座小桥之上。李成见此阵势,感到很意外,但他还是耻高气扬地举着手中的绳索,向董先大喊:“你们现在已经是插翅难逃,快快束手就檎吧!”

董先面无惧色,大喝道:“我在此等你多时,就是要活捉你!”李成犹豫不定,不知董先有多少人马,不敢贸然进攻。于是派小分队冲击,自己在一边观察。

每次冲击,董先背后的丛林中很快就出现尘土飞扬、人叫马嘶的景象,好像有大队的策应人马。李成担心岳家军有埋伏,不敢进行决战。双方人马就这样僵持着。

岳飞接到董先的报告后,担心董先人少吃亏,便率领大军回师接应。李成此时攻也不是,退也不是,正不知如何决断时,突然远远地看见了岳家军的大旗,大队阵容整齐的人马正向这边赶来。他知道自己又被岳飞算计了,嚣张的气势顿然消失,急忙调转马头,率队逃跑。

岳飞亲自指挥大军渡河追击,在三十里的追击线上,打得李成溃不成军。岳家军活捉伪齐将官数人,俘获伪齐士兵数千人,这就是著名的牛蹄山大战。

捷报送到临安,宋高宗提升岳飞为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