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岳飞的故事
23957400000004

第4章 韩家佃户

岳飞被迫走出家门,挣钱养老婆、孩子、老爸、老娘。封建时代,往往因为婚姻的负累可以致使全家走上“欠债还息终生奴”的困苦道路。而岳飞也正在向这条唯一的“出路”大步走去。

韩琦,史书上对他尽是溢美之词,富贵得不得了,把一个老头子简直捧成了一朵大红花,幸亏在这朵大红花的屁股上还嵌着一根狗尾巴草,才得以让我们看清他,戳穿他。

韩琦出身名门,父荫子泽。用现在的话说是有个好老子胜过有个好脑子,确实如此,“猪脑将相门”,一点不假。这个在中央做过大官和三届******总理的老匹夫,为了显赫门楣,大造厅堂。竟然给自己建了一个“昼锦堂”的“死亡庙”,希望世人膜拜他,他不知道只要韩氏家门一倒,立刻就给你砸碎。白天(昼)还想发光(錦),反倒是地狱门前有烧烙铁的火炉在发光。

总之,韩府里外皆透出一股富贵的腥膻之气。

岳飞去韩府做“佃客”(租种土地的客户)的时候,正是韩琦的孙子与重孙子在光华迷幻的政治舞台上张牙舞爪、行恶作态的时候。

他租种了韩府的土地,“寒耕热耘,沾体涂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这是宋史中的原话。寒冷的时候耕地、炎热的时候播种,全身都被泥土包裹了,星星还没落就出去劳动,星星都已经出来了还没有得到休息,苦不堪言。但是韩府这一伙吸血鬼却贪婪得像阎王,不要你命不散伙。

租种富裕人家的土地,基本上是没有自由的,因为有干不完的活。再有就是残酷的高利贷剥削,佃客们往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而“富人敢于专杀”,甚至以杀为乐,简直惨绝人寰,没有人性。

政权腐败,贪污成风,土地集中,民不聊生。不管怎么坏,都要坏到农民头上,都要加在农民头上。农民背负着最深重的苦难。但是当我们看到赵佶这样昏庸至极的皇帝还写首不错的诗追怀美好,比喻现实的时候,我们或许会被他的催泪诗词感动。但是亿万的劳动人民的血汗还比不上几首故作雕琢的诗词吗?

岳飞是人不是神,他也知道累。没办法,他不干,家里的老小就要喝西北风。

有一天,韩府里来了一伙抢劫的流氓,领头的叫张超,百十号人,气势凛凛。韩府的老爷们猝不及防,乱成一团。没有想到的是张超尚且没有把刀从刀鞘里拔出来,岳飞骑在院墙上开弓一箭就射穿了他的咽喉,不幸的张超立刻飞奔到阎王驾下侍候。可怜的小喽罗们没有抢到什么东西,反倒是逃跑的逃跑,被抓的被抓。

岳飞可以说是立下了头等功,韩府里的老爷们开始对他有些刮目相看。但是时间不长,岳飞就离职了。

据推想,当时的岳飞并没有因为解救韩府而受到真正的礼遇。韩府里的老爷大概是粗傲地给了他一点钱,坚峻的性格使岳飞不愿意吃韩府的“嗟来之食”,他正好用这些钱还了韩府的高利贷。再有,便是岳飞的锋芒微露,韩府的看门狗们因为保护不周受到了老爷的痛斥,对岳飞怀恨在心,时不时地找机会排挤他,欺负他,设法把他弄出韩府。

之后,岳飞在相州的一个镇上做了一名巡警。干这个也没什么前途,纯粹浪费青春。另外一点是,岳飞在韩府里的所见所闻与自己在贫苦底层生活时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自小便很有骨气的岳飞再也不能忍受这种生活。最终,岳飞因喝酒闹事被炒鱿鱼,连巡警也干不成了。

万般无奈之下,加之时间长了,岳飞想家人想得厉害,只能狼狈回家了。

岳飞回家以后,父亲岳和仍不让岳飞为家事操心,他鼓励岳飞说,男儿志在四方,你不应该守在家里,应到外面闯荡事业。现在我听说国家正在招兵买马,要攻打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这正是你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时候。岳飞听后,觉得父亲的想法和自己的一致,于是决定投军从戎。

新婚一年的岳飞,虽然万分依恋温柔贤淑的妻子和鬓(bin)发苍苍的父母,但仍毅然同他们告别,到外面寻找为国出力的道路。这一年他还不足二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