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认真
23957800000029

第29章 死搬“教条”害死人

认真需要权衡。动辄以所谓“规定”为借口,死搬教条,实则损害了公司利益的人,绝对不是真正认真工作的人。

曾在一本美国杂志上看见过一篇报道:

一个叫贝瑞尔的人,准备到一家银行的分行兑现一张100美元的支票,他想停车时,被一名女职员阻止了:

“您是否要在银行完成一项交易?”

“是的,我兑现一张支票。”贝瑞尔说。

“对不起,我们不认为兑现支票是交易。您不能停车。”

“你是说如果存钱的话就算交易,提钱就不算吗?”贝瑞尔惊讶地问。

“没错!”女职员坚定地说。

“可是我经常来这家银行,我是这里的大客户!”

女职员还是不以为然地看了贝瑞尔一眼说:“这是我们的规定。谁也不能违反。”

无论贝瑞尔怎么解释,都无济于事。

第二天,贝瑞尔撤掉自己在这家银行的账户,转到其他银行开户了。他的帐户里有200多万美元。

这个女职员可谓相当认真,她可能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肯定都会是类似的情形。她每天在停车场里不知道要问多少人同样的问题:“您是否要在银行完成一项交易?”她每天不知道和多少人争论关于兑现支票是否是交易的问题。

我们能不认为她真的很辛苦吗?但是,很遗憾,我们很难说她是在为公司作奉献,因为她的观点从道理上说不通,让客户实在无法接受,最后让客户撤销了自己的账户。结果每天的努力、辛苦反倒给公司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看来,衡量一个人是否在认真工作,并非完全看他是否彻底执行了公司的规定或者叫制度,也不能简单地看他累不累、苦不苦,我们更要看他在立足本职的基础上所作出的贡献。真正懂得为公司作贡献的人,除了认真执行公司的规章制度,还要有对工作的敏感度,要有一定的鉴别力才行,而不是一味的死搬教条,损害公司利益。

认真执行制度当然不会有错,但是你必须理解制度的核心要求,否则,你就有可能像上面故事中那位女职员一样,“认真办了坏事”。

有一位叫田鹏的人曾经在他的著作里讲述过一段真实往事,也许对我们理解“如何才算认真执行制度、而非死搬教条”有所启示。

8年前,我在燕山A酒店的大堂酒吧消费时,因为对方的服务问题与当时的服务生发生了口角,看到对方越来越无礼的态度,我也有些不理智了。于是我用自损形象做代价,希望也让对方难堪——我脱下右脚的皮鞋,将右脚放到了旁边的椅子上,并大肆叫骂,宣称对方可以叫来保安把我“抬出去”或者“打出去。”

从制度角度讲,当酒店发现客人当众滋事时,当然可以找来保安解决这样的问题。可是当时,如果在燕山A酒店的大堂里,用这样的方法解决问题,我相信酒店的声誉会受到损害,因为毕竟是对方首先在服务上出现问题,并且强词夺理。

此时,张小姐走了过来(我是从她的胸卡上知道她姓张的)。我生气地说:“你一娘们儿来了也没用,把保安叫来才能解决问题。”面对如此不礼貌的语言,张小姐仍然保持着灿烂的微笑说:“您误会了。”并一边帮我倒茶水,一边说:“对不起,让您生气了。”

我当时开始感觉有点惭愧了,就算没有她后面所说的话,我也会把脚放下来,并穿上皮鞋,然而她后面的话让我更加感动,她说:“先生,我相信您并不习惯在公开场合保持这样的坐姿……”在那一刻,我瞬间恢复了习惯的坐姿。

我惊诧于面前这位张小姐在处理此类问题时所保持的良好修养,她看上去显得并不那样老练,然而她处理问题却是那样的巧妙,于是我要求她拿来两张纸,将刚才所发生的一切写上,并做了如下分析:

(1)如果没有张小姐巧妙地处理,客人粗野的姿态同样会影响酒店的形象;

(2)用类似张小姐的方法解决问题,对于酒店而言,成本最低,效果最好;

(3)如果酒店多一些张小姐一样的管理者,或许最初就不会发生不愉快了。

这里还需要再补充说明一点,一段时间之后,我再一次去燕山A酒店时,在大堂的酒吧里没有找到张小姐,几经打听才发现:她升职了。在得知这与我的那封表扬信不无关系后,我感到非常高兴。

想一想,如果仅仅从表面上去遵守制度,也就是张小姐真的找来保安处理这件事情,当然也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她是在认真工作,而且易于推卸自己的责任,但是那样做的话,她会实现自己的进步吗?会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吗……显然这一类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了解维护大堂秩序的相关制度,并理解其制定的初衷——让客户更满意,让客户更舒适……只有正确地理解了制度的核心要求,才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是采取简单的、貌似符合制度要求的死搬“教条”的行动,也才能让自己的认真与努力不至于得到与制定制度初衷相悖的结果。

任何制度和流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制定者的局限性。伴随着企业和自身的进步,必须对曾经制定的制度进行调整。不断改善制度流程的关键是:反复对制定制度的初衷也就是所要创造的价值和所要维护的利益进行确认。不要假借认真执行制度作为逃避思考、逃避责任、拒绝进步的借口。因为这样做自己所能够获得的,永远不会比改善制度所获得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