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隔宿審懺者。入初夜分。於羯磨堂中敷一座。供以香花。復於正座後。側設一案。俟書記謄錄人事。必使燈燭輝煌。光明如晝。香煙馥郁。篆葢若雲。藉斯勝境莊嚴。能令人心悚惕。自然往愆無覆。諸過露呈。於作法時。設有白衣和溷雜入。其為引禮者。當以方便却去。令生歡喜。
(至時鳴椎。集諸求戒者。其請羯磨師儀範。如常。師至堂禮佛陞座已。拈香舉香讚舉)。
引禮云。
上香 迎請者出班。作禮三拜 復位 合掌 汝等隨我音聲。一齊朗誦大悲神呪。仗此呪力潔淨壇場。遠諸魔障。
(誦呪之時。切莫緘口偷安。須知人人各有壇場。各有魔障。若不至誠朗誦。則反增其過矣。誦呪畢。舉)。
南無甘露王菩薩摩訶薩(三稱)
引禮云。
善男子等。一齊向上排班 聞磬聲作禮三拜 長跪 合掌 諦聽言音。莫餘思覺。今者和尚。差我等嚴淨法堂。焚香敷座。恭請(某)律師。為汝眾等作審罪懺悔阿闍黎。梵語阿闍黎。此云軌範。亦云正行。軌範者。謂能軌範後學。可儀可法。以修行故。正行者。謂能糾正弟子。直心直行。以趣真故。浣凡軀而成道器。芟愛草以發心華。皆繇此師如律開導。依法懺悔。若無此師淨滌三業。助顯正因。則佛法大海。望洋而退。幸今值遇。似病逢醫。是故至誠。慇勤伸請。請師之語。汝合自陳。恐汝未能。我今教汝。各稱法名(眾齊稱名)。其餘言詞。皆隨我道。
大德。一心念。我弟子(某甲)等。今請大德為審罪懺悔阿闍黎。願大德為我作審罪懺悔阿闍黎。我依大德故得如法懺悔。慈愍故(如是三請已。三叩首)。
師撫尺云。
夫性體圓明。本無生滅。情塵覆蔽。乃有聖凡。是故急須早覺。得以乘時進修。但入道初門。在乎翻染成淨。若染心未斷。惡業從生。淨念現前。梵行乃立。我今臨堂。為爾等懺悔三業。正是翻染成淨之法。蓋四洲六道。惟南閻浮提人道最勝。質近佛階。易於修進。幸今得預勝倫。庶幾高超有地。竊恐汝等從生以來。於諸有中。或作不善深厚業因。既障出世大道。復乖受戒勝緣。必須淨滌瑠璃瓶。方堪盛貯獅子乳。此時懺悔堂前。如杲日麗天。形影莫匿。明鏡當臺。目眉全彰。汝等各各刳心瀝膽。改往從新。可於我前。一一傾誠吐露。若知罪含羞。緘口隱覆者。縱受亦不得戒。何也。繇染淨相參。罪福襍糅。於道無益。趣證何從。所言懺悔者。務要具大信力。生大慚愧。故涅槃經云。有二白法。能救眾生。一慚。二愧。慚者內自羞耻。愧者發露向人。襍阿含經云。世間若無慚愧二法。違越清淨道。向生老病死。是故應生慚愧。深信業果。汝等今則初入律門。不知戒障名相。名相不知。與不問等。故我先遵經律。為汝等分別指陳。汝等一一諦聽諦思。覺察有無。少頃。次第出班。如實發露(鳴尺一下)。所言戒障者。即汝眾人。從昔以來意根憶持。
五逆。十惡。極重罪業是(此審第一種人之總標。於下釋義文中。取有圖號數。合此總標文用)。六逆。十惡。極重罪業是(此審第二種人之總標。於下釋義文中。取有尖號數。合此總標文用)。七逆。十惡。及四種根本重罪是(此審三四兩種人之總標。於下釋義之中順文總用。不合號數)。
若有一一犯者。名曰戒障。此乃律制禁遮。不允受戒。縱有因緣許其拔濟。仍分機教以應懺門。若是利根上智者。必要深修禪定發本慧照。觀身心如幻。能所俱空。了自性真常。諸法不實。一念相應。契如如理。證入無生。此攝慧門為理懺也。非謂塵勞暫歇。便云登解脫場。業性未空。即號入寂滅海。必須理觀精瑩。實證無生。方得罪花凋謝。若中下機者。必遵大乘方等。熏修懺法。觀三輪體空。息六塵緣影。尅期進道。一七二七。乃至月年。求見好相。若不見好相。更加苦到。倍增懇誠。或盡其形壽。必以見相為期。此攝定門為事理懺也。非謂身禮心散。應事彰名。豈以數日微善。而免極惡重業。所言(五六七)逆者。逆謂不順於理。背恩忘德。反加違害。世出世間。法皆難逭。
(下文乃順列七逆。若審五逆六逆。別取圓尖號數合用之)。
第一出佛身血(○五逆中此居第五△六逆中此居第一)。佛者。乃天中之天。聖中之聖。萬德莊嚴。十號具足。無量劫來為眾生故。修行所證無上妙法。慈悲喜捨普濟含情。而令三界九有同成覺道。四生六趣永絕輪迴。是則須彌可傾。大海可竭。法王恩重。窮劫難酬。若不知恩報德頂戴供養。而反加逆害出佛身血。則罪莫可救。是故佛言。出佛身血名為戒障。此逆準諸經律。通云提婆達多以惡心故。擲石害佛。迸其小片傷佛足指。今相好久已潛輝。懺悔仍存舊問。設有瞋惡心生。毀壞一切佛像。及佛舍利寶塔。併諸大乘經典。罪則同科。亦名極惡。
第二弑父 第三弑母(○五逆中此居第一第二△六逆中此居第二第三)
弑者。謂以下殺上故。父母者乃子之所天。理當竭力孝順不違其意。冬溫夏清。昏定晨省。奉養無方。服勞靡間。聊盡人子之道。少酬生育之恩。豈宜反用惡心瞋心妄加弑害。地藏經云。若有眾生不孝父母。或至弑害。當墮無間地獄。是故佛言。弑父弑母名為戒障。第四弑和尚(五逆六逆中皆無此問)。和尚者。此云力生。謂三乘道力。五分法身。皆藉此師威德而生。即得戒之本師也。且於世間父母。惟生色身。恩尚無窮。況乎出世父母。令生戒體。其恩何極。所以佛制弟子侍和尚法。律甚嚴詳。蓋繇和尚之恩。至深至廣。應當如律承事。而反加瞋心惡心弑害者。是故佛言。弑和尚名為戒障。第五弑阿闍黎。梵語阿闍黎。此云軌範。準律所制。具有五種。皆能軌範後學。糾正修行故。一剃髮阿闍黎能令脫俗離塵。厭苦趣於淨樂故。二羯磨阿闍黎。能令清淨道器。感發戒體故。三教授阿闍黎。能令變化粗浮。威儀整肅故。四依止阿闍黎。能令毗尼通達。善於開遮故(乃至依止一宿者是)。五授經阿闍黎。能令聞熏般若。思修悟入故(乃受受一句經)。此五種阿闍黎。皆有如上恩德。誠出世之良導。真慧命之知識。縱使身心竭力以奉餘年。法乳之恩猶未寸報。況反加瞋心惡心而行弑害者。是故佛言。弑阿闍黎名為戒障。
(於七逆中用此文 若明六逆中第四者。可用向下之文。以事義不同。故別列一科)。
第四弑阿闍黎。梵語阿闍黎。此云軌範。今所問者。非謂受戒之羯磨教授二阿闍黎。亦非受戒後之依止阿闍黎也。謂是汝等初始剃髮。及授經二種阿闍黎也。然此二種阿闍黎。能令汝等出情愛之深坑。親近三寶。聞離欲之妙法。了悟一真。如此恩德。不懷上報。反以瞋心惡心而加弑害者。是故佛言。弑阿闍黎名為戒障。
第六破羯磨轉法輪僧(○五逆中此居第五△六逆中此居第五)
羯磨者。謂諸清淨比丘。一界依棲。六和水乳。同一布薩。同一羯磨。名轉淨戒法輪。若隨方攝化應緣接物。宣演教觀如說修行。名轉定慧法輪。斯皆出塵道侶。濟世智人。司持三學。為法門之梁棟。化利羣生。作苦海之舟航。世間若無僧寶。佛法何以弘通。慧命其誰克紹。繇斯毗尼住而正法久住。故令人天增盛。惡趣消除。設使不知歸敬請益。反以惡心瞋心而破壞者。是故佛言。破羯磨轉法輪僧。名為戒障。
第七弑阿羅漢(○五逆中此居第三△六逆中此居第六)
阿羅漢者。善超諸有。果證無生。說法開萬有迷癡。赴緣植眾生福慧。能令現前護益。報享當來。不起敬仰難遭之心。反加瞋惡弑害之毒。是故佛言。弑阿羅漢名為戒障。此乃(五六七)逆之名義也(鳴尺一下)。
所言十惡者。惡即不善。繇眾生迷真逐妄。計度識情。觸境乖違。動止纏縛。於三業中造十惡罪。集因深厚能招當來苦報故。
第一殺惡
殺者。謂自殺。亦教他殺。一切眾生。皆以識息煖三為其命根。此三不散。謂之命存。此三若離。謂之命斷。若於同類眾生中。或因怨讐結恨以行殺。若於異類眾生中。或因貪味頤養以行殺。如此傷慈興害。而故斷眾生物命者。則非合上聖濟生之德。有損自己同體之仁。是故名為第一殺惡。
第二盜惡
盜者。謂竊取他人財物。蓋人世資生之緣。名為外命。然此財物有居家出家之不同。居家物者。或是父母宗親。或是檀護相知。及以非親非識等。凡是他物。屬於有主者。俱不得盜取。出家物者。或是佛法物。或是眾僧物。佛法物者。謂雕刻香像。繪塑金容。印造藏典。書寫經文。其中一切莊嚴等物是。眾僧物者。準南山事鈔。類分四種。一常住常住物。謂眾僧厨庫寺舍。一切花果樹木。園林僕畜等。不通餘界。但得受用。不聽分賣。故重言常住常住。二十方常住物。如供僧常食。體通十方。隨時受用。唯局木處。三現前僧物。謂僧得施之物。唯施此處現前。不通十方僧故。四十方現前僧物。如亡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等。五眾輕物。雖十方現前。各有其分。若羯磨分畢。後來絕望。須知三寶財物。皆出信施。彼求當來樂報。故植今世福田。因果一錯。業果歸身。況復竊取以為己有。是故名為第二盜惡。
第三婬惡
婬者。謂婬泆。乃世間最猥媟事。然一切眾生輪迴生死。此為根本。或於六親男女。及非親男女邊而行不淨。或破他梵行。乃至污僧伽藍。或侵淩貞潔。玷彼清名。繇斯自墮無間。備嬰諸苦。是故名為第三婬惡。
第四妄語惡
妄語者。謂搆造虗言。欲人取信。然妄語有大小之別。大妄語者。謂未得言得。未證言證。以貪圖名利。顯異惑眾。故成大妄語也。小妄語者。謂不見言見。見言不見。聞言不聞。不聞言聞。以慢習矯詐。輕侮前人。則成小妄語也。如此自欺欺他。諂曲不直。是故名為第四妄語惡。
第五兩舌惡
兩舌者。謂宣傳彼此。鬥搆是非。或因懷隙報私。或因障他勝己。則與兩處挑唆。明譽暗害。使其上下乖諍。離間親緣。怨無控訴。自德全虧。是故名為第五兩舌惡。
第六惡口惡
惡口者。謂出言麤獷。取辱於人。或因貪欲不遂。或因戲謔生瞋。晦昧綱常。喪失倫理。尊卑不遜。任意毀呰。觸他不樂。快暢自心。是故名為第六惡口惡。
第七綺語惡
綺語者。謂乖真背理。巧飾言辭。或因矜己才能。隨情衒惑。或因壞他名德。逞口鼓簧。令人視聽。增其情識。蕩其心志。是故名為第七綺語惡。
第八貪欲惡
貪欲者。謂適意愛染。念無休息。居家者則以功名富貴。巧計恣求。出家者。則以利養名聞。自甘邪命。於順情境上取足無期。聞惠濟則悋於秋毫。見樂著則黏於膠漆。種種追求。不畏業苦。是故名為第八貪欲惡。
第九瞋恚惡
瞋恚者。謂事與心乖。縱恣惡性。或因居家名利財產。求而不遂。起諸恚恨。或於出家四事資緣。難從希望。便發瞋心。經云。菩薩起一瞋心。即開百萬種障門。是故名為第九瞋恚惡。
第十邪見惡
邪見者。謂愚癡無正慧。知見多偏僻。繇不了苦集滅道四諦之法。而妄計有無常斷之見。撥無染淨因果。毀滅出世善根。正信灰然。邪心熾盛。如此方天主白蓮。無為觀指聞香等教。自盲盲人。皆墮坑塹。生則華報王刑。死則果嬰地獄。千佛出世不通懺悔。是故名為第十邪見惡。此乃十惡之名義也。
(若審第一二兩種求戒者。不必問下四種根本。直接後文云。善男子等。今既普聽我語云云。若審第三四兩種求戒者。當問四根本。 鳴尺云)。
所言四種根本者。汝等或於居家時。曾受優婆塞之五戒。及菩薩六重二十八輕戒。或於剃髮後。曾受五支淨戒。但其中前之殺盜婬及大妄語四種禁戒者。乃是沙彌十戒。比丘具足戒。菩薩三聚大戒之根本。若授受之後。不固守持。隨犯一戒。更不得再受十戒具足戒。并菩薩大戒。然此殺盜婬妄之罪。較前十惡中之殺盜婬妄。苦報倍更增劇。以破佛淨戒故。(鳴尺云)。
善男子等。今既普聽我語。各各了知。如上諸惡業中隨有所犯。向我傾心吐露。纖毫不得覆隱。若少有瑕疵。仍是戒障。譬如洗浣故衣。必要本體潔白。垢膩盡淨。方堪受新染色。我今逐一問汝。汝等次第出班。一一實答(鳴尺一下)。
引禮云。
諸善男子。一齊起立。聞磬聲作禮三拜 分班兩立。
(若眾多者。令三人一齊發露。少則一人次第發露其為師者勿以久坐生疲。應事忽略。必也誨人不倦。慈教諄諄。其為引禮者。既輔法門。為人加已。亦勿辭勞。眾分立竟。先從首班。三人向師一行立定)。
引禮云。
善男子。聞磬聲作禮三拜(若眾多一拜亦可)長跪 合掌汝等三業至誠。隨我音聲。稱。
南無十方常住三寶(三稱)各稱自己法名(稱已)。
師撫尺云。
善男子。我今先問汝。
五逆戒障。次問汝十惡重業(審第一種問此)。六逆戒障。次問汝十惡重業(審第二種問此)。七逆戒障。次問汝十惡重業。及四種根本(審第三四兩種問此)。
(下文總列七逆。若審五逆六逆者。照上圓尖號用之)。
(○五逆中出佛身血居第五△六逆中出佛身血居第一) 鳴尺云。
第一汝曾出佛身血否。
(有則言有。無則言無。傍人不得教答有無。由恐臨問不知是以前來一一詳細指示。今當自言。不須教答。下皆同此)。
善男子。當知釋迦如來。正法千年已過。像法千年亦過。此乃末法萬年時。又過六百餘年矣。雖無出佛身血者。然有雕繪鑄塑之聖容。及佛舍利之塔廟。大乘實相般若。了義圓頓經文。曾以瞋心惡心而毀壞者。則與此罪同科。汝曾有否(有無如實再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