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传戒正范
24402100000004

第4章

(○五逆中弑父居第一。弑母居第二△六逆中弑父居第二。弑母居第三)。

第二汝曾弑父否(如前實答)。

第三汝曾弑母否(如前實答)。

(人有三父八母。必是生身者。方名逆罪。餘雖非逆。亦並攝在殺惡中問)。

第四汝曾弑和尚否(如前實答 此問惟七逆所攝。五逆六逆中無)。

(△六逆中弑阿闍黎居第四)。

第五汝曾弑阿闍黎否(如前實答)。

(此中如上所明五種阿闍黎。更有五戒阿闍黎。如於在家時曾受八關齋戒者。則有八戒阿闍黎。隨彼曾受何戒。則問何等阿闍黎)。

(○五逆中破羯磨轉法輪僧居第四△六逆中破羯磨轉法輪僧居第五)。

第六汝曾破羯磨轉法輪僧否(如前實答)。

(此一問中。有二種。一謂破僧倫。二謂破羯磨僧。有處云破和合僧。其云和合僧者。乃總攝斯二種。以破則不和。和則不破。今言破者。謂乖背六和之道也。佛言。破和合僧有二。一妄語。二相似語。或羯磨。或行籌。若破僧倫下至九人。一人自稱作佛。必要男子方能。界內界外盡可破壞。其所破者。是俗諦僧。局在南閻浮提。犯逆罪偷蘭遮不可懺 若破羯磨僧。下至八人。不自稱作佛。女人亦能。要在界內別作羯磨布薩。其所破者。亦破第一義諦僧。通三天下。犯非逆罪偷蘭遮可懺。然云破僧倫。亦提婆達多事。今無此罪。其破羯磨僧者。容或有之)。

(○五逆中弑阿羅漢居第三△六逆中弑阿羅漢居第六)。

第七汝曾弑阿羅漢否(如前實答)。

此(六五七)逆既無。更有十惡今當問汝(鳴尺一下云)。

第一汝曾殺害同類中男女等命否(如前實答)。

汝曾殺害異類中一切畜生物命否(如前實答)。

(此中審者。若在家時。曾斷人命。有干國禁。關係法門等重事者。應須遮之。然此問中必須詳究其致。勿忽草草。下盜惡重者以類此。若斷畜生命等。但須殷重悔過。不類遮障 若出家已。雖未受戒。然於行殺。必不可為。若斷人命。定當遮擯。若斷畜生命。令作懺悔 若在家出家。於受戒後有犯此條。則攝四根本中分別輕重。問。殺之輕重。既攝四根本中。此處何繁別審。答。為足成十惡故。為不亂法數故。若總攝四根本中問。則十惡法數既缺。而未受戒者。更置之何問)。

第二汝曾盜取世俗一切有主物否(有無實答)。

汝曾盜佛法僧三寶財物否(有無實答)。

(此中審者。若未出家。同黨劫盜官民等重物者。此則國法難容。佛律不收。若盜取三寶物者。準善生經七種戒障中。盜現前僧物。亦當遮之 若出家來未受戒時。盜取世俗有主重物。及三寶一切等物者。是不畏王法。不信因果。不怖地獄。非真道器。亦應當遮。 若在家出家。受戒後有此事者。攝後四根本中)。

第三汝曾於六親男女。及非親男女邊行婬否(有無實答)。

汝曾破他梵行。污清淨僧伽藍否(有無實答)。

(此中審者。若未出家時。於父六親謂伯叔兄弟子孫。母六親謂姑姨姊妹女孫等邊行婬。或破淨行比丘尼戒。此二準善生經七種戒障中。於六親所行婬。污比丘尼。應當遮之 若出家已。雖未受戒。然於此事必不可為。或從親與非親邊。一切男女行此不淨。乃至污僧伽藍者。亦當遮之 若在家出家。受戒後有此不淨事者。攝後四根本中)。

第四汝曾妄言自稱得禪。得定得通否(有無實答)。

汝剃髮後共僧住止。自未受戒。詐稱比丘。與眾僧一處同布薩。同羯磨。同利養。受人恭敬禮拜否(有無實答)。

(此中審者。若未出家時。妄言悟道。欺誑賢聖。輕視沙門。今雖出家。非真實法器。亦難受戒。理應遮之 若已出家。未沾戒品。詐稱比丘。同眾布薩羯磨。均享利養。未曾悟道。妄言悟道。若但一次。或可開除。若恒常欺誑一切者。亦遮擯之 若在家出家。受戒後。犯此事者。攝後四根本中)。

第五汝曾傳送是非。挑唆彼此。離間恩愛損他產業。令人愁苦不得安樂否(有無實答)。

汝剃髮後。與眾同居。曾鬥搆兩頭。令上下不和否(有無實答)。

(此中審者。若在家時。曾作離間鬥搆等語。有干人命。令彼抱怨終身。負屈無伸者。宜當遮之。若能改徃知非。生大慚愧。苦切哀懇。亦可容受 若出家已。無論向彼道俗。作此兩舌語。令他不和。有係人命身家者。亦當遮之。必須至誠懇責。去其惡習。更不復作者。方可許受)。

第六汝曾忤慢一切。毀呰上下。出言麤獷。令人受辱懷惱否(有無實答)。

(此中審者。無論在家出家時。凡作此惡口語者。當以方便開導。苦切勸勉。令彼知非改過。能恒起慈忍心。更不作惡口業者。方許受戒)。

第七汝曾虗架言辭。巧用文字。背真逆理。以無德者。莊飾有德。於有德者。貶斥無德。誑惑他人。令彼失於正智。增長邪見否(有無實答)。

(此中審者。無論在家出家。受戒與未受戒。曾作此等喪德敗倫。干係國政。有礙法門者。不得受戒。以護世諦譏訶。保全僧倫尊德故。若能誓不更作。苦心進道者。似可容之受戒)。

第八汝曾於順情境上。種種樂著。心無厭捨。但欲己得。不顧損他。毫無惠濟。喪失仁慈。乃至不供父母師長上下眷屬否(有無實答)。

(此中審者。凡出家人。必先空諸所有。息滅攀緣。苟或貪得無厭。難滿難養。則塵累覊縻。於道懸絕。但今法末。僧多同俗。己業不辦。溺於世緣。故先令其慚愧知足。然後持戒可保。且戒乃正順解脫之本。倘於諸境不能解脫者。而於白業何從。故不可易與之受戒。令洗前心。庶植道種)。

第九汝曾於違情境上多起忿恚。瞋惱自他。詛呪神明。怨黷天地。罵詈父母師長否(有無實答)。

(比中審者。凡出家人。必須攝護自心。多修忍度。縱有違情境界。當自折伏。一有逆境現前。便鼓蕩瞋火。或詛呪神明。或怨黷天地。乃至罵詈父母師長。俗諦中人。尚犯刑禁出家修道。豈得容此無知瞋惱之事乎。故須鞫問)。

第十汝曾親近邪師。從習邪教。宣卷唱偈。觀指聞香。謬解諦理。盲引諸人為師為弟。自陷陷人否(有無實答)。

(此中審者。凡是出家之人。先須明識四諦四果。後依八正道中修行。方能遠離邪僻虛偽之法。若邪見不除。淨戒難受。設受戒已。恐作破內外道。故於未受戒前。更加審察。若有其人。必用惡辢鉗錘。拔斷邪根。令堅正信。然後與之授受。如猶豫兩楹。信力不定者。仍須遮之。以保重法門。選釋正信。邇來愚邪熾盛。尤宜嚴審)。

善男子。七逆十惡既無。四種根本應問。

(若審第三四兩種。方問四根本。如下文所言 若審第一二兩種。不必用此。及下文殺盜婬妄四戒。即結云)。

善男子。上來所問戒障十惡。既無犯者名為淨器。作禮而起(引禮令一拜起已出壇。又呼第二班進)。

第一殺戒有犯否(有無實答)。

(此中若斷同類命者。名破根本。不容再受。若殺而命不斷者。準律治之。不名破根本。若故斷異類命者。令作應懺突吉羅悔過。若斷而未死。亦突吉羅罪。若心無殺機。倐爾誤傷者。作責心突吉羅悔過。後莫更作 若在家時。受菩薩優婆塞六重二十八輕戒者。不論同類非同類。凡起瞋惡之心斷彼命者。皆名破根本。廣如大乘十二門分別玄義說)。

第二盜戒有犯否(有無實答)。

(此中若盜五錢。名破根本。不容再受。若減五錢。乃至一錢者。令作應懺突吉羅悔過。若盜過五錢。按錢定罪。俱難容懺。廣如大乘十二門分別玄義中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