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智者大师传奇
24687600000017

第17章 一语成谶

智顗再见陈顼,便是王固真正的要引荐两人相识了。

而不巧的是,这个时候,徐陵却正好带着好友沈君理前来智顗的住处拜访。

这位沈君理,完全是因为好友徐陵的极力劝说,那日才去了瓦官寺。

徐陵对沈君理说:“光州大苏山来的智顗是梁朝陈起祖之子。在江陵时,你父亲与我,还有智顗的父亲陈起祖,同朝为官,效忠粱元帝。都是当年与高祖陈霸先共过事的挚友。我到瓦官寺去看望故友之子,与智顗一见面,这才知道他是比他父亲更为优秀的经世之才。你与江陵同样有地缘,于是特地请你来去见见智顗。”

沈君理一直尊徐陵为长,亦知他眼光不会看错,于是答应前往听法。哪知这一听,便心有牵绊,不忍割舍,定要结识智顗。

路上,沈君理终于忍不住好奇地问徐陵:“您为何要对他这般敬重?他不过三十年纪,而您是两朝重臣,当世文豪,他真的值得您这般以礼相待吗?”

徐陵捻着自己的胡须,一脸沧桑地看着沈君理说:“我生在动荡的乱世之中,命运捉弄我不说,还沦为阶下囚,失去自由。亲眼看见人们流血死亡。亲耳听到人们痛哭失声。我常想,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不能相互信赖、互相关爱、和乐共存呢?尧、舜、许由、老子、孔子等圣贤是人子,夏桀、殷纣、周幽王等无德君主也是人子。梁武帝维持佛都五十年太平是人子,烧毁佛都的侯景也是人子;我于是很努力地想找出人间一线希望。绝望之际,现在只能靠舞文弄墨来发泄自身的感慨。”

沈君理惊愕地问道:“不,您的文章劝人济世,不比佛经的作用小,怎能是无呢?”

徐陵摇摇头道:“我知道你会问我,为什么如此崇拜智顗。我涉猎不少古文、佛典,也与一些高僧有交往,本以为对佛理有相当了解。但自从在****上见到智顗后,就完被他的禅修所吸引。真没想到,他年纪轻轻的,对佛法竟有如此高深的见解。在他的口中,那些枯燥无味的佛经,经他一讲,就好像重新注入了生命,顿时觉得佛国近在身边。当天晚上我兴奋得无法入眠,沉沉睡去后,又做了个奇怪的梦。”

沈君理好奇道:“什么梦?”

徐陵道:“梦见佛祖释迦牟尼出现在眼前,对我说智顗法师是夙世因缘,这世来传扬大乘佛法,弘扬经典,要我一心护持他。我醒后一阵兴奋,你倒是和我说说,这梦到底真否?”

沈君理早就一脸错愕,自问:“原来真的这样神奇?”

两人相互交流间,马车停了在智顗的门口,在门口竟巧遇了也来见智顗的安成王。

今天的安成王穿着没有智顗初见他时的华贵,一身白衣白鞋,头上束发无玉冠修饰,手拿一柄折扇,素衣在身,竟还是不一般的精神和风韵。

徐陵见到便服出行的安成王先是一愣,随即下车与其拱手行礼:“原来是王爷驾临,幸会幸会。”

安成王没有文人的酸腐,还礼只问:“徐大人也来此听法?”

徐陵看了看智顗,呵呵一笑:“自然,不知王爷是否与智顗大师早约?若没有,是否可让下官同听?”

这两人,在旁人看来,便是打着哈哈,前一阵徐陵于朝堂上弹劾安成王,如今看来,他们自己并未心存芥蒂。可是,旁人又哪里知道他们各自真实的内心。

安成王任何时候都是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深不可测地让人琢磨不透。让人有一种压抑、紧张感,这也是智顗说陈顼非池中之物的原因。

前几日早朝时,皇上刚封他为太傅,智顗知道,早晚有一天,安成王定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来。

今日的智顗,总是带着微笑,在两班人马之间周旋。

大家一起品茶,智顗便问徐陵感受如何,请他作诗一首。徐陵不敢推迟,随即就着旁边的纸墨笔砚挥手提笔写诗。诗做完,智顗立马将诗稿传阅,首先问安成王觉得这诗如何。

哪知安成王将诗中意境一眼看穿,徐陵在内心暗暗佩服洞若观火的洞察力。

实则上,在此之前,智顗命人悄悄给安成王传递小纸条一张,上书:“还请安成王今日做回原来自己。”

安成王明白,智顗这是在教他如何与徐陵友好相处。

徐陵向来喜爱有才之人,他本就是大文豪,他害怕别人的超越,而害怕没有能理解他的知己。

慢慢地,几人最终聊到禅法上来了。

沈君理先问:“智顗大师,觉得如何修禅才好?”

智顗说:“先得有禅心。”

徐陵便问:“何为禅心?”

智顗喝完面前的一杯水,举起空杯说:“禅心乃空,无怨、无悔、无争、无斗、无心、无我、无你、无它,甚至一切都是虚无。”

沈君理笑道:“智顗大师,莫要逗我们大家了,那茶水并非没有,而是进了你的肚子。”

智顗摇摇头,道:“这便是修禅,让你慢慢体会,你刚才所体会到的,本来都不存在。”

沈君理顿了一下:“额,这是为何?那不是说我的妻子是假的,我的孩子是假的,我的家业是假的,甚至我个人都是假的?”

智顗道:“空不等于假,只是教你看破。如此这般,妻与子不再是负担,家业都是浮云,你自己便已经修成了禅法。”

沈君理突觉明白了大道理,顿悟了一切,对智顗投去钦佩的目光,心中激动不已。

听智顗讲法,事事不再累人,高深的佛法都能很自然的融会贯通。

智顗道:“禅为一举一动,行走时可以参禅,坐卧时也可参禅,鸟虫草木,一草一叶都有无穷般若在心中。”

人问:“人为什么有善恶之分?”

智顗答:“人无善恶,善恶在自己心中。”

又道:“欺骗父母出门在外生活安乐,是为了使父母安心。”

人问:“又为什么有美丑之分?”

智顗答:“物无美丑,相由心生。”

又道:“美男子娶丑女子,也有因爱而娶之。”

再问:“世上为何有这么多遗憾?”

智顗答:“婆娑世界里,给你再多幸福你也不会满足,既然快乐永远不能得到满足,为何还要在遗憾的世界里遗憾。”

佛把世间万物分为十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为六道众生。

六道众生要经历因果轮回,从中体验痛苦,在体验痛苦的过程中,只有参透生命的真谛,才能得到永生。

信佛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开自己心结的过程,也是看破红尘的过程。禅法就在这其中运转,生自人心,庇佑人心。

安成王问:“信佛是迷信吗?上天真有佛祖观世音?”

智顗道:“对于人生中所遇的一切人、事、物,要明白其本身都是虚幻而空无的,是一个从自己内心中所见的幻象世界,所以不用执著于去拥有它,这样才可以保持我们的平常心。”

又道:“也就是说不加我们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的念头,才是我们的真正的心念。再通俗点讲,也就是佛教导我们碰到一切事不要太执著,有时候静下心来反而能得到正确的观点。”

佛理推崇“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命由己造,福自己求,业是自己造,必有自己解,佛祖可以教导你不造业,但不会替你解决孽瘴,这些正是佛教破除迷信的有力的证据。命虽有天定,但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正是“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安成王道:“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原来是这个道理。”

智顗点头道:“便是这般道理。”

这次交谈,对改变着安成王和徐陵的关系起到了很好的沟通桥梁的作用。

没想到,这种因果很快就应验了。

废帝陈伯宗在位的最后几月,宫中屡事端,一名宫女只因摔坏了他心爱的砚台,被失手打死。此事在宫内引起不小的恐慌。其宠妃魏氏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相反却认为这能给宫中那些不知规矩的佣人们一个警醒,让他们知道整个国家都是他陈家的,由不得别人说三道四。

哪知,这事尚未平息,陈伯宗又整日在后宫大行****之事,不理朝政,不仅惹得后宫鸡犬不宁,朝野上下也闹得沸沸扬扬。为此,刚正的徐陵去面谏皇帝,却遭粗暴地呵斥。

公元570年,智顗对安成王陈顼预言成为现实,辅佐陈伯宗的陈顼以宣太后的名义宣读陈文帝的遗诏,废陈伯宗为临海王,自己做了陈朝皇帝,史称陈宣帝,改年号太建。

诏曰:“夫圣人受命,王者中兴,并由懿德,方作元后。高祖武皇帝揖拜尧图,经纶禹迹,配天之业,光辰象而利贞,格地之功,侔川岳而长远。世祖文皇帝体上圣之姿,当下武之运,筑宫示俭,所务唯德,定鼎初基,厥谋斯在。朕以寡薄,才非圣贤,夙荷前规,方传景祚。虽复亲承训诲,志守籓维,咏季子之高风,思城阳之远托,自元储绍国,正位君临,无道非几,伫闻刑措。岂图王室不造,频谋乱阶,天步艰难,将倾宝历,仰惟嘉命,爰集朕躬。我心贞确,坚誓苍昊,而群辟启请,相喧渭桥,文母尊严,悬心长乐,对扬玺绂,非止殷汤之三辞,履涉春冬,何但代王之五让。今便肃奉天策,钦承介圭。若据沧溟,逾增兢业。思所以云行雨施,品物咸亨,当与黔黎,普同斯庆。可改光大三年为太建元年。大赦天下。在位文武赐位一阶,孝悌力田及为父后者赐爵一级,异等殊才,并加策序。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人赐谷五斛。”

陈伯宗被废帝,可以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徐陵由于在陈顼罢黜废帝陈伯宗,扶陈宣帝登基有功,被封为建昌县侯,先后担任过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等职。每次受封时,他都坚辞不受,宣帝为之动容。

后来,朝廷出兵北伐,决定统帅人选时,也是徐陵一言九鼎,否定了许多人推举的淳于量,竭力推荐名将吴明彻挂帅。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由此,宣帝曾多次称赞他独具慧眼、知人善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