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明的交易员曾经说过“要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制定不同的交易策略”,工作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制定不同的共组策略。但由于我们强烈的执着,以至于无法紧密地跟随环境的变化而做出反应。
所以,作为刚入职的新人,要学会放下自我,适应当前的工作环境。
第三,脚踏实地,勤劳付出。
初入职场的人,对每一个与自己发生工作关系的同事,要保持一种尊敬的态度;对每一个或大或小的工作任务,都要全力以赴地完成,“搏狮用全力,搏兔也用全力”,不轻视每一个锻炼的机会,任劳任怨。
一段时间之后,别的同事对你的态度将会逐渐好起来。
第四,和大家一起吃饭。
独木不成林,职场中要善于找到能跟自己谈得来的人,这种人将会大大缩近自己与公司的距离,而且对公司的一些规章、制度、文化、薪酬也能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但面对众多的同事,如何才能找到谈得来的人,却需要一些技巧。
首先要主动接触公司的同事,例如,午饭时主动去和大家坐在一起,有问题多请示、多汇报,待人诚恳、热情大方、善良得体,但要切记不要乱说话,不要多说话,不要瞎掺和。
不久之后,和你谈得来的人将自动出现。
第五,边干边学,急用先学。
尽管在学校中、在以前的工作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知识和经验,但许多可能没有用,当前的工作需要新的知识、新的技巧。这时,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边干边学,什么东西急着用就先把它给学会了。
“学习、学习、再学习”,这个咒语实际上适用于所有人,它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且是应该在工作和生活中真正身体力行的。只有在工作中将学习身体力行的人才能够最终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否则,就必将被时代淘汰。
多次成为华人首富的李嘉诚因为家境贫寒,上到初中就被迫失学。15岁时父亲去世,他从此负担起整个家庭的生计。尽管他工作非常辛苦,但他知道,如果没有知识,没有学问,他将来就不可能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幸福。
于是,他白天当推销员,晚上上夜校。他到废品收购站去买别人废弃的旧教材,用旧报纸练字,利用各种方式疯狂地学习知识。
由于辍学早,李嘉诚青年时基本没受过正式教育,尤其是英语,连26个英文字母都没学全,但他深知在香港做生意,不学好英语,将很难有大出息。经过极为刻苦地学习,他的英语水平甚至比普通的大学生还要高。20世纪50年代他做塑胶花生意时,订阅了好几种全世界最新的全英文塑胶杂志,以便能够掌握最新形势。一次,在外国杂志中,他留意到一部制造塑胶樽的机器,但从外国订制太贵了,于是他凭着自学的英文研制了这部机器,这成为他早年非常得意的事情之一。他又靠着自己当时还很不流利的英文,和外国人做生意,打开了国际市场。短短几年的时间,他就成了享誉东南亚的“塑胶大王”了。
现在,年届高龄的李嘉诚仍然坚持学习,当别人向他请教如何决策时,他说:“你自己应该知识面广,同时一定要虚心,多听专家的意见。自己作为一家公司的最后决策者,一定要对行业有相当深的了解,不然的话,你的判断力一定会出错。”从一个街头推销员到今天举足轻重的商业领袖,李嘉诚热爱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效法。
第六,找准自己的定位。
对一个新人来说,自己的学历、知识结构、工作经验、职业技能所形成的综合能力,在当前的工作环境中到底能够做什么,最适合做什么,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在团队中,每一个人都要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这样在合作中大家各自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团队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评估自己的综合能力,正是要在这个团体中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找准自己的定位。
这个过程不能急。
第七,坚持不懈与一鸣惊人。
对真正有能力的人,在没有用业绩证明自己之前,被人轻看、小瞧不但是人之常情,而且反倒是一种幸运。因为一旦你一鸣惊人,在工作中做出巨大的成绩,以前别人的轻看和巨大的成绩之间的差距越大,别人的心灵震撼就越大,相应地,你的威望就越高。
但在一鸣惊人之前,我们要在选定的目标上,持之以恒地走下去,克服急躁、冒进、妄图在短期内发大财的心理障碍。
魏武帝曹操刚入职场(官场)的经历很值得现在的人们深思。
太学刚毕业的曹操,20岁不到,先是出门“壮游”了一番,归来写了一篇针砭时弊的壮游报告,想上书给朝廷,却被祖父曹腾拦截下来。曹腾既喜且惧,喜的是孙子小小年纪就胸怀天下、见识过人,很有封侯拜相的潜质;惧的是这孩子如此莽撞,冒冒失失,恐怕要给家人带来祸患。
刚满20岁,曹操被举为孝廉,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公安局副局长),主管地方治安工作,正式跨进东汉官场仕途。此时的东汉朝廷,宦官当道,他们的族人在各郡国横行无忌,与之相对应的是标榜名节的“党人”,两派的斗争非常尖锐,政治十分黑暗。
就在正式入职前后,为了增加自己的知名度,同时也为了向党人示好,曹操请当时的人物评价大师对自己进行品评。太尉乔玄对他说:“天下即将大乱,命世之才主能济世,将来安天下之人非你莫属。”另一位大师许劭也信誓旦旦地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两个特别的品评一传出去,曹操顿时声名鹊起。
入职后,曹操雷厉风行。他找来能工巧匠,把破破烂烂的办公楼装饰一新,又让人赶制出许多五色棒(一种刑具)悬挂在衙门两侧,以震慑境内的豪强无赖。为了把豪强无赖从普通民众中筛选出来,他又在街巷紧要处张贴告示:“各等人家,无论老幼,一律严禁夜行。凡有犯者,不论豪强,皆棒杀之。”
虽然前期工作做得到位,曹操也显示了自己坚决打击犯罪的决心,但一个地区长期形成的积习不是你喊喊口号、贴贴标语、做做样子就能改掉的。曹操的下属们战斗在第一线,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谁能抓谁不能抓,谁能得罪谁不能得罪,全都一清二楚,所以尽管曹操弄得动静挺大,可是数月来,市井街面上一如往昔,虽然没有人来告状,但各种犯罪活动没个消停。曹操决定亲自出马,办一件大案来立威。
曹操带领人马在富人区白马寺附近巡视时,有人强抢民女,他立即下令抓捕。手下人报告说行凶的人是当今天子汉灵帝面前的红人,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曹操态度强硬:“不管是谁,一律带走。”这条大新闻马上引来了众多的围观者,审讯时,蹇图十分嚣张,喝问曹操“知罪否”。曹操命令“开打”。一时棍棒相加,不一会儿,蹇图一命呜呼。这个消息震动朝野,平日里横行霸道的权贵们纷纷开始收敛。于是,刚入职场的曹操成为“天堂”里为穷人执政的降魔剑,令洛阳北部太监贵戚们无比愤恨。
小小北部尉棒杀了皇帝身过大红人的叔父,汉灵帝很没辙:一边是蹇图的侄子蹇硕,一边是曹操的祖父曹腾,还有曹操的父亲朝官曹嵩,两边都是自己的红人。他不能容忍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在自己眼皮底下掐架。于是,汉灵帝玩起了躲猫猫,不接见、不表态,往死里拖。事情最终以曹家赔偿蹇家20万钱的代价得到了解决。
而那些平日里耀武扬威惯了的豪强权贵们则恨透了曹操,他们通过各种关系向汉灵帝进谗言,希望把他调离。昏聩的汉灵帝听了这些人的话,将曹操调到了远离洛阳的顿丘当了县令。而当时的顿丘毗邻濮阳,地处黄河主道(东汉时期),濮水沿岸,自然灾害不断,黄河水一来,淹没良田数千,黄河水退去,原本田地标示全无。就这样,高调入职的曹操,还没折腾几天,就遭遇了第一个挫折。
曹操初入职场,雷厉风行,颇有一番西汉酷吏的作风。这种举止虽然令曹嵩气得半死(要他出钱,出了娄子还得他顶着),却在洛阳赢得了民心,而且在党人群体中获得如潮好评。他们似乎已经忽略曹操的出身,把曹操当作自己阵营中的人,纷纷盛赞曹操此举。甚至连曹腾和曹嵩一起夸:虎父无犬子,强祖无弱孙。
而汉灵帝在昏庸中也有几分知人之明,曹操的杀伐决断、不避权贵的行事风格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黄巾起义爆发后,汉灵帝将汉军最后一支精锐部队交给曹操统率,大概就是在这时候埋下的伏笔。
幸福随身听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唯以求真的态度作塌实的功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
——李大钊〡北大教授、著名学者、****创始人之一
5.隐居在工作里
在繁忙的城市里生活着,日复一日,你有没有起过隐居山林的念头?
现代都市中,究竟有多少人想要去隐居?据某周刊曾经进行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参与调查1700多人中,20岁至40岁之间的青年人占据了调查样本的大部分,这些人大多居住在城市中。统计结果,竟然有83%的人有过隐居的念头。
说实话,我以前时常生起这个念头,在城市里,快乐的日子总是很少,巨大的工作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糟糕的生态环境令人感到窒息,总想找到一个山清水秀、没有很大的压力、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能够睡到自然醒的地方隐居起来。
有一些人已经将这个念头变成了现实。
小王老家在湖北,在深圳打拼多年,今年28岁。虽然还没到而立之年,但面对深圳,面对自己的人生,他已经有了决定。在2013年的年末,他迈出了实现自己梦想的一步——前往位于河源的山庄隐居。
小王是通过网上认识到的朋友找到隐居地的,说有人租了几百亩的土地,建了一个山庄,并且还盖了些房子,可以接受像他们这样的愿意到自然环境中生活的人们。对城市生活充满了厌离心的小王没有太多的犹豫就背上了行囊。
有人会说小王还没有结婚成家,可以毫无顾忌地入山隐居,等他成了家可能想法就变了。但成家之后,一家人隐居的事情也时常见诸报端。
三年前,刘先生与妻子偶然来到了河南北部的太行山区里,望着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感叹:“这里好美,我们以后就在这儿待下去吧!”两人顿时就不想再回到城市里,归隐的念头再也遏制不住了。
于是,伉俪二人放弃了在郑州的城市生活,在这片山谷之中安家了。
在这里,他们向当地人购买了一小块地,还自己搭建起了农家小院。农家小院背靠大山,面朝小河,颇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感觉。小院的位置比较偏僻,最近的邻居,也在数百米之外。
“一切都是自己搭建的,房子、窑洞和小院等。”刘先生说,在过去的三年中,为了能够在山村之中自食其力,自己主动学会了很多手艺,这一切,都是在城市生活之中不可能体验到的。至于自己无法制造出来的日常生活用品,刘先生和太太就会乘坐着摩托车,驱车10多分钟,来到附近的集镇上购买。
像小王和刘先生夫妇这样的隐居生活,令人羡慕,但也只能是羡慕而已,城市里虽然有种种不如意的地方,但也有太多让人放不下的东西,隐居深山,实在是一个奢侈的选择。正因如此,有隐居念头的人虽多,但真正能够将隐居实践的人,其实很少。就好比小王,他原本想多找几个人结伴前往,但是很多原本在聊天中对隐居表现得很热衷的人,却总推说要过一阵再去,甚至有人在考虑之后说,要到退休之后才会去隐居。
隐居深山的另一个挑战是经济的压力,与城市相比深山之中虽然花费较低,但花钱的地方也不少,关键是固定的收入没有了,这时如果没有开源的方法,很容易坐吃山空。好比刘先生夫妇,三年隐居后,他们的积蓄也渐渐耗尽,所以,2012年10月开始,他们在自己的农家小院中辟出一角,开设了一个小小的饭店,除了这个小饭店,他们还计划着,在附近的山上打几口窑洞,将来开设山中的窑洞旅馆。
因此,对大部分人来说,隐居山林,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梦想,面对现实,只能做一个好龙的叶公而已。
其实,隐居何必限于山林?山林隐居固然能够强制性地将自己与红尘割裂开来,摆脱许多世间的烦恼,但人也失去了磨炼的机会,失去了在团体中提升自己的机会,这对许多人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个福音。对有志于修行,提升自己的人来说,红尘中、工作中才是最好的道场,只有面对世间一个个令人纠结的十字路口,才彰显出选择的重要,才能一步步地提升自己、净化自己。
隐居在工作中,是一种真正的心地功夫。在浮躁、冷漠的工作环境里,你若每天怀着爱心,你身边的环境就不再浮躁、冷漠,而是跟你一样变得冷静、喜乐;在复杂的人际关系面前,你若不卑不亢,以智慧来面对一个个坎儿,采取最恰当的策略,你的人际关系立马变得非常顺畅,以前的阻力将变成推力,推着你走向一个个新的征程;在巨大的工作压力面前,你若迎难而上,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不了多久,你会惊奇地发现你已经改正了许多缺点,成了一个与以前的自己截然不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