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执行重在到位
24741800000013

第13章 执行到位的三大检验标准(2)

企业永远需要这样的员工:他们有很强的执行能力,并且在执行中不打折扣、不讲价钱。许多管理者在谈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员工时,都特别强调要有全力以赴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正如一位经理所说:“我们所急需的人才,是意志坚定,工作起来全力以赴,有进取精神的人。我发现,最能干的大体是那些天资一般,没有受过高级教育的人,他们拥有全力以赴的做事态度和永远进取的工作精神。做事全力以赴的人获得成功的概率大约占到九成,剩下一成的成功者靠的是天资过人。”

世界上存在三种人:第一种是试试看的人,他们从不尽力去做好任何一件事,总是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别人的成功。不知道他们把激情和干劲遗忘在什么地方了。或者说他们从来就没有过激情和干劲。这种人永远不可能获得什么成功。即使成功的机会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会视而不见,他们有的只是犹疑和抱怨。

第二种是尽力而为的人。尽力而为已经难能可贵了,但他们总是有所保留。那保留下来的看似很少,却是很重要的。面对一项工作和任务,当我们说“尽力而为”时,实际上已经不可能期望会有什么出色的表现了。

最后一种是全力以赴的人。全力以赴意味着不惜一切代价,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全力以赴意味着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和艰辛。但成功只偏爱全力以赴的人。全力以赴的工作态度让我们对工作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保持始终如一的激情,它让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怎么样才能得到,以及为什么自己一定能得到。

工作中最令人激动的力量就是“全力以赴”,它是推动企业进步的真正动力源泉。“全力以赴”是比“自动自发”更具有内心力量的敬业精神,在“全力以赴”精神状态下工作的员工,能以200%的工作态度投入工作,对出色完成工作有一种使命感。

“全力以赴”是一种心态、是一种内涵、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智慧和习惯。“生活中有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说,“不管是最伟大的道德家,还是最普通的老百姓,都要遵循这一准则,无论世事如何变化,也要坚持这一信念。它就是,在充分考虑到自己的能力和外部条件的前提下,进行各种尝试,找到最适合自己做的工作,然后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做下去。”如果没有全力以赴的行动,你的工作永远也不会到位,你永远也不能够从工作中得到锻炼,永远也不会成长。

※一分钟也不要拖延

在工作中,延迟的执行也是一种失败。老板今天要结果,你明天才能完成。即使你能把任务完成得很漂亮,可你觉得老板会满意吗?要知道,晚一分钟完成任务,就是执行不力。

有些员工喜欢被动接受任务,把工作往后拖延,甚至凡事拖拉,而他们通常也是制造借口与托词的专家。他们擅长找出成千上万个理由来辩解为什么事情无法完成,而对事情应该完成的理由想得少之又少。殊不知,许多简单的事情因此变得复杂,许多本可成功的事情因此变得毫无希望。

对每一个渴望较强执行力的人来说,拖延是最具破坏性的,是一种危险的恶习。一旦遇事开始推脱,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以至于很多工作根本无法开展。更重要的是,拖延会不知不觉地消耗我们的生命!

避免拖延的唯一方法就是“现在就做”。

许多人做事总喜欢等到所有的条件都具备了再行动,孰不知,良好的条件是等不来的,工作中很少有万事俱备的时候。我们不太可能等到外部条件都完善了再开始工作,但就是在这种既定的环境中,就是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同样可以把事情做到极致!行动可以创造有利条件。只要做起来,哪怕很小的事,哪怕只做了五分钟,也是一个好的开端,能带动我们着手做好更多的事情。

人最容易也最经常拖延那些需长时间才能显现出结果的事情,因此不论事情大小,都不要放任自己无限期地拖延。拟订一个完成工作任务的期限,给自己加压,并让身边的人都知道我们的期限,让他们监督我们如期完成。

在优秀的企业中,上级向下属指派工作,都会对执行者提出完成任务的时间期限;员工接到任务后,在限定的时间内一定要汇报工作结果或承办情况。

萧晓是北京一家公司的一名职员,他的外号叫“行动滑板”。因为他无论做什么,一旦接手,就会立刻去做,并用极快的速度完成。后来萧晓被调入了销售部。有一次,公司下达了一项任务:必须完成本年度500万元的销售额。

销售部经理认为这个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私下里他开始怨天尤人,并认为老板对他太苛刻。只有萧晓一个人在拼命地工作,到离年终还有1个月的时候,萧晓已经完成了自己的销售额。但是其他人没有萧晓做得好,他们只完成了目标的50%。

经理主动提出了辞职,萧晓被任命为新的销售部经理。萧晓在上任后依然忘我地工作。他的行为感动了其他人,在年底的最后一天,他们竟然完成了剩下的50%。

无论做什么工作,当领导分配给你某项任务后,就应抓住工作的实质,当机立断,立即行动,一分钟也不要拖延,直奔目标。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如果遭遇了阻碍,你要做的也不应是坐以待毙,而是行动、行动、再行动!这才是真正的执行精神!

的确,立即行动有时很难,尤其在面临一件很不愉快的工作或很复杂的工作时,常常会有一种不知从何下手的困惑。但你不应选择拖延作为逃避的方式,如果觉得工作很复杂,可以运用“切香肠”的技巧来解决。所谓“切香肠”的技巧,就是不要一次性吃完整条香肠,而是把它切成小片,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品尝。同样的道理也可以用在工作上:先把工作分成几个小部分,分别列在纸上,然后把每一部分再细分为几个步骤,使得每一个步骤都可在短时间之内完成。

例如,你已经拖延很久不去打一个你应该但可能会令你不愉快的电话。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采用分段实施法:

(一)查出电话号码,并且记下来。

(二)定出一个打通这个电话的时间。

(三)找出一些相关资料,看看这个电话到底与什么有关,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四)在心里想好自己要说些什么。

(五)打通这个电话。

你在规定的期限里只完成一小段的任务,不要去想整体的难度。这样你会发现工作完成的速度大大超出了你预计的速度,你也会发现,工作比你原来想象的要容易得多了。而且,做不愉快的工作常常能得到愉快的结果。也就是说,至少在工作完成时你有一种奇妙的满足感。你可以轻松地说“我已打完了那个难以应付的电话”或“计划已经完成了”。

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开始一个新的步骤时,不到完成,绝不离开工作区域。如果一定要中断的话,最好是在工作告一段落时。

有时,你拖延一项工作,并不是因为整个工作会让你感到不快,仅仅是因为你讨厌其中的一部分。如果是这种情况,就应该先做你讨厌的那部分。

“绝不拖延,立即行动!”这句话是最惊人的自动启动器。任何时刻,当你感到拖延的恶习正悄悄地向你靠近,或当此恶习已迅速缠上你,使你动弹不得时,你都需要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

结果:执行要到位,关键看结果

执行的目的就是取得一个好的结果。没有结果,执行就是一纸空文、一张废纸,更谈不上执行到位。

因此,员工要时刻树立结果意识,不具备结果意识的员工是不受欢迎的。当你有了结果意识,能更好地胜任工作,会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敢于直面问题,处理好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执行不能到位,结果必定“缺位”

执行不能到位,结果必定“缺位”。一项工作,只有落实了所有的细节,达到甚至超过了预期目标,出现了最终的理想结果,才能说明你是一个一流的执行者,是一名优秀员工。也就是说,优秀员工永远是直接对结果负责的,结果才是他关注的根本所在。至于过程,只不过是实现结果的必然途径。

在这一点上,优秀员工与末流员工是不一样的。末流员工常常会表现得吊儿郎当、不求上进,不是磨洋工,就是工作打折扣,总希望自己少付出一点,多得到一点,结果他们往往会成为麻烦“生产商”,让企业和上级头痛不已。

格里·富斯特是一位著名演说家。他发现自己成功的最重要一点,就是让听众及时见到他本人和他的演讲材料。为此,他专门雇用了一个人负责寄送材料。

某一次,他出差去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在转机的时候,他给助手琳达打了个电话,询问资料是否已经安排妥当了。琳达说:“放心吧,六天前我就已经把材料都寄过去了。”富斯特追问:“他们收到了没有?”琳达说:“快递公司说他们保证两天后送到。”

结果,等富斯特到了会场,发现他的材料并没有递送过来,为此,他迫不得已将那些重要的话题往后挪,直到送来了材料。

数年以后,富斯特再次前往该地参加会议,转机的时候,他想到之前的经历,不禁心有余悸,于是拨通了现任助手艾米的电话:“我的材料寄到了吗?”艾米回答:“会议负责人说三天前就已经到了。他们告诉我听众比预计的多了400人,为此我又多寄了600份材料,这些材料也已经到了。”

“还有,他们问我要不要在演讲之前把资料散发下去,他们说您喜欢这样做,不过我不太确定,如果您不同意这样做,我这里有他们的电话,您可以记下来,随时跟他们联系,提前告诉他们。”

艾米的这一番话,让富斯特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如果说现任的助手艾米属于优秀员工,无疑琳达就是个末流员工。从表面上看,琳达也是完成了布置给她的任务——联系了快递公司,把材料寄了出去,还提前了几天,预留了一定的弹性空间。但细细品来,不难看出,她的工作存在着一个很大的漏洞,就是没有确认结果,不知道对方是否收到了她寄出去的材料。就是这个疏忽,让她的演说家上司陷入了很被动的境地,不得不改变原计划。

而艾米,绝对称得上是一位负责任的优秀员工。她处处把关,通过一环扣一环的努力,让整个工作不留死角,追踪了每一个细节。

一流的执行力,产生一流的结果。工作到不到位,要看有没有结果。“行百里者半九十”,没有最终的结果,就不算完成了任务,就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工作到位。工作留下了尾巴,剩下了残局,还需要别人为你殿后,帮你收拾,那么,对于企业和其他员工来说,你就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麻烦”。

成为优秀员工,肯定是需要条件的。身为员工,工作的核心就是执行任务,在执行过程中,你千万不能像琳达一样,只看过程,不问结果,给企业或别人添麻烦,你应该多学习继任者艾米,不但要认真面对整个过程,更要对事情的所有结果负责,对每一个细节的结果都要进行确认。

所谓“计划不如变化”,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偶发的意外事件。优秀员工与末流员工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会根据事情的变化情况,及时、迅速地查明原因,并提出解决或补救方案,以确保所有的细节都能够万无一失。

※做好了,才算做到了

我们都说执行要到位,什么叫到位?表现在工作中,就是不但要做,更要做好,做出结果来。因此,你一定要明白,“做了”不代表“完成任务”,更不代表“有结果”,动手去做只是完成任务的必要条件,而完成任务也只是实现结果的一个过程。千万不要觉得完成任务就算是尽职尽责,可以万事大吉了。

很多员工通常犯这样的错误:在干工作时,只是满足于“做”了,却不重视结果。表面看起来,整天在付出、在努力、在忙,但是这种忙,却是穷忙、瞎忙,结果是碌碌无为。

比如,老板让你给客户打个电话,你说:“打了,可是对方没有人接。”你认为自己已经完成领导交代下来的任务,但是这样的“做”有什么意义呢?“做了”就够了吗?

“做好”才是做事追求的目标。那么“做好”的标准是什么?是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在谋划事情时,不仅要明白为什么做,怎么做,还要弄清做好这件事的基本要求,达到的目的。有些事情,虽然“做了”,但是在“做”的过程中,敷衍了事,不讲求质量,事是“做”了,但与做事的初衷、预期的目标相差甚远。有的事情,在“做了”的同时,就已经埋下了隐患;有的事情,“做”是“做了”,但是在“做了”的同时,引发了新的矛盾,影响了和谐。如此“做了”是没做到位。

“做了”与“做好”,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有本质区别。前者只是走过场乃至是糊弄人,后者却意味着对组织的目标负责、对工作的品质负责。一个人是不是执行力强,关键就看他是重视“做了”还是重视“做好”;一个组织抓执行是看它能不能把管理的重心放到“做好”两个字上。对于一个负责任的人来说,“做好”才是“做了”。我们看看希尔顿的服务生是如何做的:

有一次,一位出差的经理前来投宿,服务生检查了一下电脑,发现所有的房间都已经订出,于是礼貌地说:“很抱歉,先生,我们的房间已经全部订出,但是我们附近还有几家档次不错的饭店,要不要我帮你联系看看。”

然后,就有服务生过来引领该经理到一边的雅座去喝杯咖啡,一会儿外出的服务生过来说:“我们后面的大酒店里还有几个空房,档次跟我们是一样的,价格上还便宜30美元,服务也不错,您要不要现在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