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受益一生的60个心理学实验
24867600000012

第12章 高度由态度决定

——只要勇于尝试,谁都可能成为万众瞩目之人。

经典实验:灰姑娘的蜕变之路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于1968年在一所名叫奥克的乡村小学里进行了一个“预测未来发展”的实验。他们将学校里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叫到一个教室里,对他们做了语言能力相关的“智商测试”,测试结束后,他们选出名单中20%的学生,告诉老师们说:这些孩子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比起其他学生,这些孩子将更有出息,并要求老师保守这个秘密。罗森塔尔在8个月后对这所小学进行了回访调查,他惊奇地发现,当初他们挑选出的那20%的学生,如今表现出了惊人的求知欲、活泼开朗的性格以及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他们的成绩得到大幅提升!

这是真的吗?其实,罗森塔给学校老师的那份名单上,那些学生的名字是他们随手圈出来的,换言之,任何人都可能成为这些“天才”学生。

但为什么这些学生的成绩真的大幅提升了?原来,老师们相信了罗森塔尔的话,对这些孩子寄予厚望,即使这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接受知识慢、领悟能力差的情况,老师们依然坚信是孩子的潜能没有完全被激发出来,对此,老师们投入了更大的教学热情在这些孩子们身上,并且对这些孩子加以鼓励;孩子们因为老师的鼓励,在自信心方面也得到了增强,因此成绩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这就是罗森塔尔他们想在实验中验证的“皮格马列翁”效应。

我们从这个实验中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你对他人的期望会间接地产生巨大的效果,当我们对别人寄予厚望时,那么别人就可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前行。同理,如果我们就像拳王阿里那样充满自信,即便是遭遇挫折,也明确地告诉自己:我的能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重拾信心,像男人那样去战斗,那么你会发现“丑小鸭”也能蜕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相关实验

A.“意念”杀死了小白鼠

实验原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实验主持人:美国心理学家克拉特。

实验对象:小白鼠。

实验过程及结果:

克拉特将一只小白鼠放进了一个装满水的水池中心。虽然这个水池很大,但以小白鼠的游泳能力依然可以游出来。落入水中的小白鼠没有急于游动,它一边转圈,一边发出“吱吱吱”的叫声。原来,小白鼠是在利用胡须测定方位。它的叫声传到水池边沿,声波又反射回来,这样小白鼠就会知道自己和水池边的距离是多少。只见小白鼠转了几圈后,不紧不慢地向自己预先选定的方向游去,最后顺利到达水池边沿。克拉特试验了几次,小白鼠都成功上岸。

接着,克拉特又将一只剪去胡须的小白鼠放进水池里。尽管小白鼠同样在水里转着圈,但因为没有了胡须“探测器”,自己无法收到波声。小白鼠计算不出自己和水池边的距离,所以放弃了希望。几分钟后这只被剪去胡须的小白鼠溺死在水池中。因此克拉特得出结论,动物往往会在无望的情况下强行结束自己的生命,即“意念自杀”。其实真正杀死这只小白鼠的凶手就是它自己,它是被“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游出去”的意念“淹死”的。

实验联想:

人生在世,难免遭遇挫折和逆境。逆境也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谁也无法逃脱。有位名人说得好:“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因此,不管我们面对的困苦有多大,都不要轻易地放弃自己的雄心壮志。

B.对自己说我可以

实验原理:你的选择,决定了你的结果。

实验主持人:美国某位行为心理学家。

实验对象:普通学生。

实验过程及结果:

心理学家将身体状况基本相同的学生分成三组,让他们用不同的投篮技巧进行训练:第一组学生坚持在20天内每天都进行投篮练习,并把第一天的成绩和最后一天的成绩记录下来。在他们进行练习的过程中,不对自己提出任何要求,顺其自然。第二组学生也记录下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成绩,但在此期间他们没有练习投篮。第三组学生记录下第一天的投篮成绩,然后他们每天花20分钟的时间进行意念投篮训练,如果在想象中他们遇到投篮不进的情况,他们会纠正自己的投篮错误动作,并对自己说:我一定能投中更多的球。结果令人吃惊:第二组因为没有进行相关训练,成绩没有任何提高;第一组的投篮成功率增加了24%;第三组则增加了46%!

实验联想:

英国的一些社会学家对上万人的成功原因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因素中,80%看态度;只有7%取决于运气、机遇、天赋等客观因素。基于这个答案,他们给出的结论是:态度决定一切!信念因期望而产生;态度因信念而产生;行为因态度而产生;结果因行为而产生。

测测你自己:我必须要做到

很多企业经常对员工做一些强化培训练习,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师经常会教员工们做这样一个小游戏:当员工们都在聆听音乐的时候,培训师会给每个员工发一支笔和一张纸。这时,培训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圈,并在该圈内写出三个字:我无法……然后,培训师对每个员工提出要求,在自己画出的圆圈中至少写出三句“我无法做到的……我无法实现的……我无法完成的……”大声读出来,让自己和周围的同伴都听到。写好以后,员工们按照培训师的要求读了起来,有63%的人表示:这些话让我们越来越感到沮丧……伴随着苍凉的音乐,我们越发感到迷茫。

就在这时,培训师要求每个员工将“我无法”三个字划掉,换成“我不要”的形式读出来。于是,员工们又开始了:我不要……结果,大家发现自己的“我不要……”引发了很多的“我无法……”

培训师在这个时候又要求员工们将“我不要”换成“我一定要”的形式读出来。此时此刻大家才明白了培训师的用意,他们大声地读道:

“我一定要……我一定要……我一定要……”

大家因为这个积极的信号越读越振奋,越读越有动力,在悠然响起的歌声里,一种想要完成自己梦想的感觉油然而生--原来我们的心态是可以修改的!

小贴士:皮格马列翁和他的幸福生活

萧伯纳是英国着名剧作家,他曾根据希腊神话故事写过一部名为《皮格马列翁》的喜剧。擅长雕刻的皮格马列翁是这个故事中的主角,虽然他贵为塞浦路斯的国王,但他因为孤僻的性格总是喜欢一个人独处。皮格马列翁平时就用雕刻来打发时间。

一个人的生活是无趣的,有一天,他突发奇想,用珍贵的象牙精心雕刻了一位风姿绰约的“姑娘”。当他完成这个作品后,他赫然发现,这不就是自己心中的女神吗?皮格马列翁居然爱上了这个出于己手的作品,并且以“加勒提亚”来命名她。

皮格马列翁每天都在抚摸着、拥抱着、亲吻着他心爱的加勒提亚,他将自己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加勒提亚身上,幻想着有一天,能够娶她为妻。

终于,爱神维纳斯被皮格马列翁诚挚的情意所感动,这位象牙美女被维纳斯赋予鲜活的生命,皮格马列翁终于梦想成真。欣喜若狂的皮格马列翁与梦中情人结为夫妻,后来,他们的女儿帕福斯出生了,为了纪念这对传奇夫妻,塞浦路斯人民以“帕福斯”命名南部海岸的一座城市。

这就是着名的“皮格马列翁自我预言实现”的故事。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是人类有别于动物的地方。来自老师、父母的鼓励、爱和期望,会使我们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从而获得异乎寻常的进步。

你身边的人经常鼓励和赞扬你吗?如果少有的话,那就从自己做起吧。

小结

拳王阿里在每次上场比赛前,都会对镜子里的自己大声呐喊:“我是最棒的!我可以击败任何对手,因为我是最棒的!”当时,别人都认为阿里疯了,更有甚者认为阿里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疯子。但是,阿里用自己不断的胜利对人们的嘲笑予以还击,最终成功登上了拳王的宝座。

其实,在每个人心里都有两扇叫“我能行”和“我不行”的大门。在“我能行”大门中的人,个个都充满了自信,对自己期望的事物总是跃跃欲试,他们不畏困难,总是能微笑前行,最终到达梦想的彼岸;在“我不行”大门中的人,个个垂头丧气,一旦遭遇挫折,他们就认为自己跌入了万丈深渊,永无翻身之日。

让我们向拳王阿里学习,做自己生活中所向披靡的王者,相信自己一定可以,一定能行。其实,你没有必要把事情想得那么难,只要你说“行”,你就一定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