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受益一生的60个心理学实验
24867600000015

第15章 学会自我调控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匹马,关键是,该放的时候要能放,该收的时候要能收。

经典实验:多等20分钟,你愿意吗

有这样一个经典的实验在心理学界被称为“延迟满足”实验。受试者是一些4岁左右的小孩子,研究人员给这些小孩子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多等20分钟再吃,就再多给他们一颗糖吃。有些孩子太过着急,马上把糖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却耐住性子,等了20分钟。在此期间他们不是闭眼不看糖块,就是做点别的事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最后,他们吃到了两颗糖。其实,任何孩子都将在软糖面前接受考验。分析孩子承受延迟满足的能力是这个实验的主要目的,所谓的延迟满足,就是愿意花费多一些时间等待自己需要的东西的到来。

当这些孩子到了上中学的年龄时,就会表现出更明显的差异。通过对这些孩子的父母及教师的访查后发现,耐得住性子的孩子适应性更强,他们富有冒险精神,且人见人爱,也很自信,是典型的独立少年;而那些耐不住性子的孩子则更可能变成孤僻、易受挫、固执的少年,他们往往在遭遇挫折后一蹶不振。

研究人员在此后的十几年间,继续追踪着当年那些孩子成长后的表现,研究发现,那些耐得住性子的孩子更容易成功,他们出色的学习成绩就印证了这一点。在后续的追踪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这类孩子在所从事的领域有着不俗的表现。

实验证明:个体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表现出适当控制和调节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能力称之为自我控制能力。这种能力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能力有助于一个人走向成功。

相关实验

A.野马因暴怒致死

实验原理:中医有言:怒伤肝。

实验主持人:吸血蝙蝠。

实验对象:野马。

实验过程及结果:

吸血蝙蝠在非洲草原上是一种不起眼的动物。它身体虽小,但很多动物的天敌就是它,就连体积超出它百倍的野马也常常成为它口中的牺牲品。这种蝙蝠嗜血而生,它常常依附在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攻击马腿,马腿被它的嘴撕裂后,它就开始了疯狂的嗜血之旅。无论野马做出怎样的努力,也无法摆脱吸血蝙蝠,直到蝙蝠吸饱吸足后才会满意地飞去。而野马常常在流血不止和暴怒中死去。在分析这一问题时,动物学家们一致认为吸血蝙蝠吸的血不足以置野马于死地,野马暴怒的性格才是致它死亡的罪魁祸首。

实验联想:

暴怒导致野马死亡,人因愤怒失去理智,不管面对什么事情,唯有冷静才能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

B.征服珠穆朗玛是这样的

实验原理:掌握自己是至关重要的。

实验主持人:埃德蒙·希拉里。

实验对象:埃德蒙·希拉里。

实验过程:

征服珠穆朗玛峰的新西兰人,他曾这样说:“如果连自己都不能很好地调控,何谈激发体内蕴藏的潜能,你的人生也将因此而难以改变。”可想而知登上世界第一峰的过程是有多么困难。在他之前,有很多登山者都失败了,更有甚者在这过程中丢了性命,但是,希拉里成功了。当记者问他征服世界第一峰的秘诀是什么时,希拉里回答道:“征服了自己,才能去征服其他。”

实验联想:

我们称埃德蒙·希拉里这种优秀的品质为意志力、自制力,其实,我们也可以达到埃德蒙·希拉里这样的境界,我们可以从一些自己曾经认为不可能的小事开始,在“磨炼法则”的作用下,通过不断的磨炼,使自己的自制力得到真正的增强。也只有通过反复不间断的训练,才能让我们变得更加从容不迫,形成一种习惯就是间接地培养自制力。

测测你自己:你自制力的程度是多少

1.你喜欢在站立的时候手抱双肩?

A.喜欢

B.不喜欢

2.你喜欢咬手指头吗?

A.有

B.没有

3.你是否总是在开会时喜欢不断变换坐姿,以求坐得更舒服吗?

A.是

B.不是

4.你在开会时是否总是握着一支香烟?

A.是

B.不是

5.你喜欢在站立的时候双手背后吗?

A.是

B.不是

6.当你和别人交谈或是在倾听别人说话时,你喜欢手指在桌面动来动去吗?

A.是

B.不是

7.当你出糗的时候,是否特别在意别人对你感觉?

A.是

B.不是

8.当你看到别人紧握双拳时,你是否会感到害怕?

A.怕

B.不怕

9.你是否总是在宴会上和自己熟悉的朋友聊天?

A.是

B.不是

10.当你谈话时:

A.你总是抑扬顿挫,眉飞色舞,手舞足蹈。

B.你感到有些紧张。

C.你把手轻轻地放在衣兜里。

测试结果:

在1~9题中,肯定回答得1分。第10题回答A得2分,B得1分,C得0分。

A.0~3分:不论遇到什么情况,你都表现出沉着、冷静的一面。从中看出你是一个沉着老练、极其自信、临危不乱、自制力很强的人。你能成功正是因为这种特质。

B.4~7分:表面上你表现得处乱不惊,但内心常常失去平静,高兴时,你就会毫无节制地夸夸其谈;不高兴时,你则会一言不发。你应该学习自我控制。

C.8~10分:你是一个不冷静的人,因此你必须主动积极。也许你对你的小毛病不以为然,但在别人眼里却很刺眼。所以你必须学会克制自己。

小贴士:如何提高自制力

增进生理和心理健康,自制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能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的人,身心都不会健康的。想要提高自制力,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得到增强。

转移注意法:在遇到不好的事情时,可以干点别的事情,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如俄国着名作家屠格涅夫劝人在吵架将要发生时,必须把舌头在嘴里转上10个圈。

心理暗示法:如林则徐用“制怒”条幅自控;苏轼以“忍小忿而就大谋”的词句自勉,以使自己在遇到负面刺激时,保持良好的心境。

回避刺激法:当遇到别人恶意刺激,自己感觉已经不能控制的时候,应竭力回避,以此避免发生肢体冲突。

合理发泄法:在情绪波动的时候,画画和听音乐可以很好地宣泄自己的情绪。

积极补偿法:遇到让你愤怒的人和事,去做你喜欢做的事,让你的注意力全部投入。

反其道而行法: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故意和自己对着干。

自尊、自爱、自重的表现正是通过自制力这种意志力表现出来的,自制力会让我们遇事选择最佳方案,会让自己选择正确的道路继续前进。

小结

也许下面这个实验和上述内容有重复之嫌,但这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和中国的未来。

假如在你孩子面前有两盘巧克力,一盘里的巧克力多,而另一盘少。当你忍耐15分钟后,你就可以吃那盘多的巧克力,反之则只能得到少的那盘。

你的孩子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屈斯克利是澳大利亚心理专家,他曾对儿童自制力做了一个上述的实验。在某次国际心理大会上,屈斯克利说,只有20%的中国孩子选择等待,而多达66%的澳大利亚孩子会选择等待。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孩子的耐性较澳大利亚孩子而言差了很多。

从1997年开始,屈斯克利和辽宁师范大学合作进行这项名为“儿童自我延迟满足”的实验。这项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观察人们为了长远利益放弃短期利益,这种表现是自制力的重要组成部分。3~4岁的中国儿童在该项实验中,表现出耐性差的一面,等不了几分钟就要吃巧克力。

不知道你看完这些后有何感想?作为父母有什么想法?但愿中国父母读完这个故事后对孩子少一分溺爱,对他们多一分教育和对自制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