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绿色生活手册
24892000000210

第210章 动静相宜寿自高

历代寿星中,有许多一生劳作的农民,也有许多每日静坐的高僧。那么,长寿之道到底是在于运动还是静养呢?

大象在野外生活,可活200岁,而关在动物园的大象,则活不到80岁;野兔可活15年,而家兔只能活4~5年。可见,野生动物经常东奔西跑,体质锻炼得好,因此活得久。如动物一样,常作适当运动的人,身体强健,生病少,寿命也长。《吕氏春秋》中说得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讲的更明确生命在于运动。

然而,并非所有的运动都有益人体健康。剧烈的运动往往会破坏人体内外生理的平衡,加速机体某些器官的“磨损”和一些生理功能的失调,导致人的生命进程缩短,出现早衰和早逝。据报道,国外一家保险公司曾对5000名运动员作过健康监测,结果表明,不少运动员50岁左右就患了心脏病。多数人的寿命不及普通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运动剧烈且过度。

与之相反,那些终生很少作激烈运动的人,如作家、书法家、画家和科学家等,活到八九十岁者却不乏其人。自古以来,和尚、道士大多健康长寿,这与他们经常坐禅入静不无关系。在动物界,被视为长寿象征的“龟”与“鹤”,也是从不作剧烈运动的,它们都是不爱剧烈运动的动物。由此可见,静养也是可以长寿的。

现代医学认为,闭目养神是人体的一种“健康充电”。精神上的完全放松,导致体内一系列生理性的改变:脑电波稳定而有节律,能量消耗减少,心跳、呼吸频率减慢,肌肉的紧张度和氧消耗降低,微循环得到改善,脑血流量增加,血压下降。

静默养神应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进行。重要的是要做到静默,双目微闭,全身肌肉极度放松。静默熟练后就可达到一种忘我入化、天人合一的境界。还应注意防寒避风保暖防暑。时间每次以15~30分钟为宜,一天进行2~4次。如能长期坚持下去,必有防病益寿之功效。

然而,静养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不运动。所谓“静”,应该理解为“养心”。我国最早的医书《内经》要求人们“意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显然也提倡生命在于“静养”,在于“养h:心”。古人云精神内守,病安何来,其意也是强调“养心”,并不是要人们不运动。

总之,养生保健的“静”与“动”既对立又统一,不可把两者迥然分开,要动静并重,不可偏颇,心神以静为宜,躯体以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