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绿色生活手册
24892000000215

第215章 长寿四要

美国老年学家约翰·罗维说迄今我们只是十分关注老年疾病,但在研究如何使人活得更好方面,却做得很少。人的寿命固然有遗传因素在起作用,但长寿之道更多的不是取决于我们是怎样的人,而是取决于我们怎样生活——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运动,我们吃些什么,以及我们怎样调适我们的心理状态。因此,只有依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健康长寿地活到百岁。博采百岁老人长寿经验,可以归纳成以下4个方面。

一要想得开

想得开是指善于排解。人的一生难免会有喜怒哀乐、生离死别,要学会正确对待已经发生的种种心理冲突,并采取有效方法,从复杂的忧郁中走出来。例如悲痛烦恼时去公园走走,听听音乐,看看书报,做些体力活动,有助于减轻心灵创伤,以冲淡不快情绪的悲伤心情;向亲友或可信赖的朋友诉说,让不快情绪发泄出来,不让怒气积压在心中等。

良好的情绪靠自己主动去寻求。现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经历了不同时代,回忆往昔,都能感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国家不强,哪有老年人的幸福。老年人言传、身教,以老有所为的责任感教育后代,把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看成是一项社会责任。这样,就感到晚年生活丰富而充满乐趣,不至于产生失落感。老年人患病是常事,只要顺应自然,正确对待生老病死,就能处之泰然。

二要睡得着

睡得着,是指睡眠充足,不熬夜,起居有规律。当今社会信息万变,知识爆炸,人们处在剧烈的竞争中,工作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接踵而来的疲劳也就容易发生。有专家指出,疲劳,特别是脑力疲劳,是现在和下一个世纪危害人体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比较重视身体休息,而忽视脑力疲劳,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同样会导致劳累过度而危及生命。因此,预防和消除脑力疲劳,显得尤为重要。

不管工作多忙,任务多重,无论如何要给自己留出一定的“喘息”时间,培养一项业余爱好。在连续一星期的紧张工作、学习后,最好能在周末娱乐一天。尤为重要的是,睡眠要充足,不能熬夜。因为“健康的体魄也需要来自睡眠”,没有睡眠就没有健康。

三要吃得下

决定生命后期生理性或功能衰老的程度,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营养状态,而不是生存的年龄。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素,因此,合理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达到平衡膳食的目的。增加大豆制品的摄入量,稳定粮食的摄入量,保持“五谷为养”的优良传统,保证蔬菜总量每天摄入500克左右。调整膳食结构,防止营养不足和脂肪过多,避免重蹈西方国家覆辙,防止和控制肥胖、高血压病、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等富裕型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坚持“五减五多”的原则。所谓“五减”即减重、减盐、减脂、减烟、减酒;“五多”是指多蔬菜、多水果、多纤维素、多活动、多锻炼。

四要走得动

体育锻炼对中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因为中老年人好静不好动,这是导致肥胖、心血管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体育锻炼贵在坚持,贵在适度。对待体育锻炼,有两种情况当注意:一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空做做,忙了不做,想到参加,不想到不参加。另一种要么不做,一做就是满头大汗,气喘、心跳。这两种情况都对健康不利。正确的态度是把体育锻炼当作一日生活必修课,这是因为长期坚持锻炼,可改变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使心脏冠状动脉管腔舒展,增加心肌供血,又能使高密度脂蛋白升高,低密度脂蛋白相对减少,三酰甘油(甘油三酯)明显降低,体脂相对减少,腰围缩小。经常锻炼,血液总容量可增加10%或更多,遇到紧张时血压不至于因此升高,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危险性。此外,体育锻炼还能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性疾病发生。至于体育锻炼的项目不必强求,可因人而异,广播操、练功十八法、太极拳、气功、健身跑、登楼、球类等均可,但有一条必须牢记,就是运动量要适度,以锻炼完毕,冬天自觉全身暖和,夏日微微出汗,不觉得心跳为度。进入老年期后,更应保持适当的体育活动,使生命之树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