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朱元璋传
24896000000033

第33章 唯我独尊 自大妄为之

元朝结束了,那么新的统治者统治得如何呢?从一些小事我们就能知道朱元璋的本领了。传说,有一个高僧名叫来复,字见心。高高的个子,圆圆的脸盘,浓黑的虬须环绕下巴。此人先后主持过宁波天宁寺,杭州灵隐寺等名刹。朱元璋慕名召见,赐酒赐饭,说佛谈禅,倍极亲切。来复非常感动,席间以诗答谢:

淇园花语晚吹香,手挽袈裟近御床。阙下采云移雉尾,座中红旗动龙光。

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碗醍醐出上方。稠叠滥承天上赐,自惭无德颂陶唐。

朱元璋接过诗稿,边读边琢磨。先是感到“无德”二字很刺耳,又觉得来复剃去头发,却保留一撮大胡子,修饰奇异,是对佛门的大不敬,不由心下衔恨。不料,越往下琢磨,越觉得可疑。突然,他怒拍几案,一声断喝:

“来人,给我把见心拿下!”

见心赶紧从椅子上站起来,双手合十问道:“皇上,小僧并无过错,不知为何要拿下?”

“嘿嘿!你不但过错弥天,而且罪责难容!”

“小僧不明白一一阿弥陀佛!”见心凛然不惧。

“混账东西!”朱元璋怒骂起来,“罪孽昭彰,还敢狡辩,足见是一个足秤足色的奸僧!我问你:你所写‘殊域’中的殊字,分明是骂朕的姓是‘歹朱’:‘无德颂陶唐’,是诬朕无德,故而不能像颂扬陶唐氏帝尧那样来颂扬我。哼!你的奸谋虽然狡诈,能蒙过朕的一双明目吗?”

俗话说,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见心遇上了如此“精明”的皇帝,即便满身是口,也难以辩解。索性闭上双眼,不再言语。

“怎么,理屈了吧?”

“阿弥陀佛。”

“来人,把这奸僧拉出去砍了!”

可怜的出家人,做梦也想不到,千里迢迢来到京师,竟无端成了恶毒咒骂皇帝的罪犯。他玉箸双垂,没有喊一声冤枉,就在皇帝的屠刀下,急匆匆地去了佛国!

有一个叫张尚礼的监察御史,因为病弱瘦小,面貌丑陋,人称“鬼脸张”。一日诗兴勃发,随口吟了一首《富怨》:

庭宇沉沉昼漏清,闲门春草共愁生。梦中正得君王宠,却被黄鹂叫一声。

谁知,这首春愁悠远、构思巧妙的小诗,却被无孔不入的告密者禀告了朱元璋。

朱元璋一向标榜自己不爱女色,所以十分厌恶臣下关注宫闱的事。这首诗,不但关注了,而且描摹的真切传神,不由拍案而起:

“哼!张尚礼那厮,竟连一点礼仪都不懂,后宫的事,岂是他可以随便置喙的。给我阉了让他也尝尝‘闲门春草共愁生’的滋味!”

区区二十八个字的闲吟,张尚礼不仅搭上了生殖器,而且由于下体感染,半个月后,连一条小命也搭了进去。

佥,事陈养浩所写的诗中,有“城南有嫠妇,夜夜哭征夫”句。朱元璋认为写军人家属夜哭,是蓄谋动摇军心,命令捆起来,投入水中淹死了。

苏州才子高启的命运,更加令人感叹唏嘘。高启被征召修纂《元史》,完稿后供职翰林院!并做诸王的老师。后来又擢升户部侍郎。他的诗作中,有一首《题宫女图》,其中有这样两句:

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

高启的诗跟张尚礼的“七绝”,可谓是异曲同工,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张诗人不过写宫人的寂寞闲愁,高启写的却是夜深犬吠。吠什么?显然吠的是外人。这就有涉宫廷秽乱了。

朱元璋得知后,十分生气,但考虑到一个时期以来,连续杀了许多因为写诗、奏本获罪的人,为了不落个戕害斯文、滥杀儒士的恶名,他未动杀伐,只把高启撵回了苏州老家。

高启正庆幸因祸得福,从此可以优游乡里,安度余生。谁知祸不单行,厄运又来光顾他。

苏州知府魏观,是个虔诚的孔孟之徒,处处以明教化、正风俗为己任,特别礼重当地的文人学士。结果,引起了武将们的不满。恰好,魏观正在修葺张士诚的府第作为苏州衙门,并疏浚城中锦帆泾,以利舟船,并壮观瞻。武将们便趁机参他“开霸主之泾,兴灭王之迹。”结果,魏观被就地处死。

不幸的是,重修张士诚府第的《上梁文》,乃是魏观请高启所作。朱元璋得知后,便引发了对高启的旧恨。一审查文章,里面有“虎踞龙蟠”字样。他认为,这四个字只能用在皇上坐龙墩的地方,岂可用到区区苏州一隅?立刻降旨,将高启锁拿进京。

高启反复自省,自信于心无愧。一路上,饮食如常,不断吟咏。

枫桥北望草斑斑,十去行人九不还……

自知清澈原无愧,盍倩长江鉴此心!

准备到了京城面见皇帝时,以理相辩。孰料,到京后关押了几天,未加审问便被腰斩了。

朱元璋知道,如果当面审问,倔犟的苏州才子会让他丢尽脸面,于是,来了个不问而斩。高启死时年方三十九岁!他的弟子吕勉悲愤至极,毅然迁居应天城外,埋头种田,绝口不谈诗书文章。直到几十年后,明成祖永乐年间,他才将老师高启的文稿刊刻传世。

随着朱元璋的疑心越来越重,大明朝的文字禁忌也愈来愈多。不限于盗、贼、秃、僧等一部分字眼,而且成了一大片。礼部明文规定,禁止小民使用如下字眼和称谓:天、国、君、臣、圣、神、尧、舜、禹,汤、文、武、周、秦、汉、唐、晋、太祖、太孙、圣孙、龙孙,皇孙、王孙、太叔、太兄、太弟、太师、太傅、太保,大夫、待诏、博士、太医、太监、大官、郎中等。人们历来习惯称医生为太医、大夫或郎中,规定一律改称医士、医人或医者。梳头理发人习惯称待诏,一律改称梳篦人或整容人。官员之家的守门人——火者,只许称阍者,不许称太监。官宦及百姓之家,不得用龙虎等字。

高启为魏观写的《上梁文》所以犯了死罪,就是因为用了“龙蟠虎踞”几个字。大功臣冯国用的儿子都督冯诚,镇守云南大理,见那里形势壮观,自己撰了一副楹联:

两关虎踞通沧海,双塔飞龙上碧霄。

由于犯了“龙”,“虎”讳,被人密报到京城,朱元璋立刻遣校尉远去云南,穿上铁尖鞋,将冯诚活活踢死。

不仅写诗作文、说活用语要避讳,绘画同样有禁忌。因为参不透朱皇帝的心理,白白丢掉了性命的画家,也大有人在。

朱元璋为了将历代功臣事迹,以及帮助他夺取天下的将士们的丰功伟绩,绘成挂图,特意征召各地名画家会集京城。他先让画家每人绘一幅样稿呈览。名画家赵原善艺高胆大,笔法恣肆粗犷。朱元璋怀疑他心存轻蔑,降旨将他处死了。

有一个叫周玄素的画家,画艺极高,城府特深,靠随机应变保住了性命。

有一天,朱元璋命他在宫殿的墙壁上绘一幅“天下江山图”。这是一件极容易触动皇帝忌讳的事。周玄素跪在地上叩头说道:

“臣未曾遍历九州,贸然奉诏,必然有失逼真。请陛下首先创一个规模大势,臣然后稍作润色,庶几不会走样亵渎。”朱元璋觉得这人狡猾,就想再做试探。于是,他拿起笔,润饱墨,慢笔勾画,快笔皴擦。不到半个时辰,一幅草图出现在八尺长绢上。然后放下笔,退后几步,一边点头欣赏,一边对周玄素说道:

“草图已绘出,尔为朕润色之。”

周玄素急忙跪下说道:“陛下江山已定,铁打钢铸,岂可动摇?小人岂敢染指!”

没有抓到周画家的把柄,朱元璋虽然有些失落,但这吉利话却使他心里很舒坦,遂一笑作罢。

朱元璋不仅爱听谀辞和吉利话,还要求天下臣民,凡是与皇上有关的一切事物,都必须加倍珍惜。皇家印制的钞票和皇历,都不得任意毁坏,否则将处以重刑。在屡有人犯禁遭难的同时,京城却有一位顾姓老者,靠机智保住了性命。

这位老人因为家里贫穷,买不起窗户纸,便捡来一本旧皇历糊了窗户。谁知这样一件小事,告密邀功的人也没有放过。听到自己的“案子”已经被告发,顾老人赶忙去向一位老吏求教。

当天夜里,他就被捕了。

第二天,朱元璋亲自审问。他声色俱厉地问道:“顾老头,你是用皇历糊窗户吗?”

“正是。”

“难道你不知道,皇历是朝廷颁赐的圣物吗?”

“小人知道。”

“既然知道,为何不知珍惜?哼,知法犯法,你的胆量不小呀!”朱元璋虎起了脸。

“万岁爷饶命!”老者急忙恳求,“小人是不得已而为之呀。”

“哦,那是为什么?”

“启禀万岁爷:小的新娶了一房儿媳妇,因为日子择得不好,不知冲撞了哪路神仙。媳妇一进门,便忽发狂疾,药石不灵,太医……不,医者们束手无策。占卦的说,用皇家之物镇一镇便好。小的家境贫寒,哪有皇家之物。想来想去,皇历出自内府,便用来糊在窗户上。说也真灵,当天媳妇的病就见轻,三天后全好了。”

“真是这样吗?”

“小人不敢有半句谎言。”

“你儿媳妇的病好了,朕也替你高兴。”

“是呢,街坊们无人不说皇上颁发的皇历,赛过灵符呢。”

“哈哈!”朱元璋笑了起来,“想不到,朕的皇历还能为百姓避祸造福——好哇!”

谁能让朱元璋高兴,谁就可以因祸得福。顾老人非但没有获罪,还被赐予一桌皇家的酒饭。酒足饭饱之后,客客气气放他走了。

金口玉言,手握生杀大权的皇帝,是要尔的狗命,还是网开一面,完全取决于他的喜恶。朱元璋认为,学问生异,智慧养奸。因此,对待读书人始终怀有戒心。侮辱摧残之外,动辄杀戮,手段之残忍,可谓是前无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