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21世纪中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24896800000021

第21章 渊博的学识是教师的生命源泉

江****同志指出:“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而要加快知识的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关键在人才,必须有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教育的要旨是培养创新人才,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自己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因此,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造就,就要靠创造性教育。创造性教育是综合性的教育,涉及的学科很多,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古人云:“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源”。胜任创新教育的教师,必然是治学严谨的教师,既掌握精深的本专业知识,又学习广博丰富的多学科知识,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还会自觉地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信息。这就是创造型教师所具有的创造性教育观、知识结构、个性特征、教学艺术和管理艺术。尤其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这是能否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关键之一。中学教师只有以创造型教师作为楷模和发展方向,才能适应社会需求,否则就会削弱自身的社会地位和特殊作用,甚至被社会淘汰。

(一)建构多元化的认知结构

知识经济时代,教师面对的是瞬息万变的知识创新局面,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所形成的学生的认知结构、智能结构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要。教师只有通过终身学习,才能使自己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计算机使用技能、教育理论素养、教师职业技能以及身心素质等方面适应时代的要求。

终身学习必须通过终身教育来完成。终身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通用型人才。从当前形势来看,在时间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加快;在空间上,整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各门学科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多。在这种形势下,知识面太窄是不行的,终身从事一门学科知识的教学是不可能的,具有“通才”型的教师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对选拔人才的高考制度实行了革新,采用了“3+X”的模式,中学教师特别是教“X”相关课程的教师,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一个教师不但要做本学科的“专家”,还要成为相关课程的“通才”。这就需要教师不断为自己“充电”,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除了精通本学科知识外,还应自觉地钻研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使自己成为一名多面手。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的优势,全方位收集信息,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改革上下工夫。课堂教学不但要有深度,更要有广度。教师要自然而灵活地运用相关学科知识或理论,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等发散思维能力,给学生广博的思维空间。

(二)更新教育观念,发展教育能力

教育思想的更新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创新人才”上,创造性人才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育思想中的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教师观、学生观等,使原来的专才教育转变为通才教育,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进行素质教育,变接受式教育为创新式教育,变知识再现型学生为知识发现型学生,变学生的适应型学习为创新型学习。如果不能转变教育思想中不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那些陈旧的思想和观念,培养“创新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进行素质教育,首要的最难的是观念的转变。目前,对实施素质教育,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模糊认识:有的把素质教育的实施片面地理解为应付上面的一种临时行为,混同为以往的教改,或是简单地理解为特长班、特长生、课外活动;在素质教育实施上持一种悲观情绪,认为受制于客观条件,无法抵制来自高考、社会、家长、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坚持惟分数论,排名次,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培养;重考试科目、考试内容,停开或少开非考试科目,如目前,有些学校受高考指挥棒“3+X”的诱导,加大语数外的课时数,减弱理化生、政史地的课时数,有些学校语数外的课时量(单科)超过“X”单科课时量的一倍多;重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加班加点,不注意教学效率和效益,如有些学校分重点班快慢班等,利用双休日加课,使学生无法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对于这些模糊认识,必须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教师在中学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开发和利用所有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弘扬中学生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师应该做到:一是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和欣赏每一名学生,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意见。受教育机会均等是国家法律规定的,要彻底纠正那种只重视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忽视对大多数学生进行教育的行为,真正树立起“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的新观念,为所有的学生打好生活、生产、生存、发展、创造、终身受益的能力基础。二是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的侧重点在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在启发、引导、点拨和解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提供机会,启发学生思维,让他们依靠自己的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三是要改进教学方法,以个性充分发展为重点,因材施教。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重视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策略,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变教师的教为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独立探索与解决问题。四是要构建新的课程结构。处理好知识传授与培养能力、培养素质的关系,要有利于学生随着社会需要的变化而实现知识的自我更新,把社会近期需要和长远需要结合起来,使课程对学生现在有用,将来更有用。要加强基础学科教学,给学生留有发展的更大的余地和空间;拓宽知识范围,扩大学生视野和知识面,以利于形成他们萌发新知识的生长点;适当扩大选修课程的比重,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进行选择。要突破以讲授为惟一途径,以书本、教材为惟一媒体的旧观念,树立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实践课都是培养学生的主渠道的新观念。五是要科学衡量教学质量标准。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要彻底改变那种单纯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衡量学习质量的行为,真正树立起以基础技能、基本知识、兴趣爱好、科学态度、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概括力为基础,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为衡量学力标准的观念。教学评价要从以分数高低转变到以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发展如何来衡量,要从为学生创设主动发展的环境、民主和谐的氛围,以德育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激发学生活力等等方面去评价教师。

(三)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发展科研能力加强教育科学研究,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向教育科学研究要质量,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体的中学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素质,努力向科研型教师转化,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认清形势

未来的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社会的现代化要求教育的现代化。而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必须重视教育科学研究,因为教育科学研究对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就如同科学技术对于发展经济的作用一样,也是第一生产力。目前,在中学教师中存在这样一种心理状态,认为中学教师的视野和能力有限,不能担当教育科研的任务,或者认为中学教师一般都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参加教育科研工作。也有一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上好课,教育科研是大学教师和教科院(所)研究人员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他们满足于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而不善于把自己和他人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和综合、抽象与概括,进而上升到理论高度。因而,多数教师只是凭着自己的经验进行教学和单纯传授现成知识为中心的经验型教师。与此同时,仍有不少学校和个人依然以教学经验的多少,作为判断教师水平高低的主要的或惟一的标准,做经验型教师俨然成为许多教师的追求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助长了教师注重知识传授的做法。总之,经验型教师重模仿而轻创新,重积累而轻发展,因而其多数只能成为机械传授现成书本知识的“教书先生”。

2.外引内联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当然不能关起门来办教育,外地的和外校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应该大胆地学习和引进,这样可使自己少走弯路,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但有些学校,盲目引进教育科研课题,外边的课题无论是否适合本学校的实际,都照搬硬套,总是跟在别人的后面行走,不是按自己的实际开展科学研究,其结果造成科研和工作两层皮。一所学校的教育科研,要有一个总体的规划,先要找准自己的方位,根据其培养目标,形成科学思路,然后按照科研规律开展研究。至于外边的课题哪些引进,哪些不引进,完全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取舍,需要引进的,引进后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去开展研究。切忌“饥不择食”,更不能认为外边的月亮都比自己的圆。

中学教师还应加强教育科研的同事间的合作,营造出一个互相激励、互相支持和互相帮助的科研氛围,学会用集体的智慧来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要加强与地方教研部门和地方高校之间的协作,通过他们的指导和帮助,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教研方向,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3.着重务实

科学研究本身就是科学,科学就容不得半点虚伪。但有些学校和教师不顾主客观条件,一味追逐课题的级别,能参与国家级的教育科研课题就不搞省级的,能参与省级的就不搞市级、县级、学校级的。他们追逐课题的级别不是根据工作需要,而是为了荣誉和评定职称等。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和推动工作,如果一所学校连应开设的课程都开不全,却偏要去搞一些国家级、省级的课题研究与实验,这对于搞好学校的教育教学益处不太大。因此,开展教育科研,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一定要务实。学校和个人的选题不是不能选择和参与那些正在搞的国家级省级课题,而要强调的是学校的科研要从本校实际出发。如果你那里连起码的环境和条件都不具备,却人为地去追逐课题级别,一定不会产生好的效果。

一个从实际出发的学校,必然迅速形成适合自身条件的、有特色的教育教学体系,并不断地上水平、上档次、出人才、出理论、出队伍、出经验。因此,他们把科研兴校作为办学的基本策略。采取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教育科研与培养合格教师、争做名优教师相结合的三全四结合的方式,让教师的科研“内驱力”永不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