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21世纪中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24896800000025

第25章 中学班级师生人际关系的新模式

(一)新型中学班级师生人际关系的特点我国中学班级师生人际关系(主要指班主任、科任教师与中学生的关系,以下同)由于受儒学思想“师道尊严”、“惟师独尊”的负面影响,至今还保留着浓厚的惟书、惟上、惟古、惟师的色彩,缺少民主精神,严重地妨碍了中学生人格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使中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和创造力等在窒息性氛围中泯灭,这与现代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思想和要求相违背,我们应构建新型的中学班级师生人际关系,其特点为:

1.尊重与信任

尊重是教师(指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以下同)科学施教的前提,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现代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在强调师生相互尊重的同时,更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要求把中学生作为具有独立人格、鲜明个性、自主自立的人来对待,指导他们在各种丰富多样的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发展。联合国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中就十分强调对儿童(广义儿童包括中学生)的尊重,提出了四条重要的原则:

一是儿童最佳利益原则。任何事情凡涉及儿童,就必须以儿童利益为重。

二是尊重儿童的尊严原则。任何人与儿童交往,都必须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

三是尊重儿童的观点和意见的原则。任何事情如果涉及到儿童本人,必须认真听取儿童的观点和意见。

四是无歧视性原则。不管儿童的社会背景如何,儿童的出身、贫富状况怎样,不论男孩还是女孩、正常儿童还是残疾儿童,都应得到尊重和平等对待,不应受到任何歧视和忽视。

在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过程中,不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与日常交往中,一要尊重中学生发表意见、建议和表达自己情感的权利与行为。鼓励中学生争鸣讨论、提出不同观点,允许中学生申诉和宣泄情感,接受中学生对教师的挑战或否定,解放中学生的头脑和嘴巴,不苛求整齐划一和异口同声等。

二要尊重中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利与行为。允许中学生有广泛而积极的兴趣、爱好,有不同的学习和交往等行为风格,不要凭借着教师自己的想像和追求任意塑造中学生,要站在中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进行施教,给中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内容和选择机会,尽可能地创造丰富多样的教育、教学、管理和交往的环境,供中学生自主选择。

三要尊重中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交往、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权利和行为。给中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和互相讨论交流的机会;给中学生充足的发展兴趣、爱好和特长的时间和机会;给中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和认识自然、社会的时间和机会;给中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

四要尊重中学生的创新权利和行为。给他们提供更充分的课内外创新的机会,鼓励他们勇于进行小制作、小发明。鼓励中学生大胆进行奇思妙想。鼓励他们在学习、交往、班级管理和文艺、体育、旅游与各种兴趣活动中进行创新。只要中学生能不断地超越别人和自己,教师都应以极大的热情予以关注和鼓励。

五要尊重中学生犯错误的权力和行为。犯错误是中学生应有的权力,中学生只有在不断地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才能成长和发展。中学生既有改正错误的义务,又有犯错误的权力。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教师只有尊重他们犯错误的权力,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宽容他们,心平气和地对待和教育引导他们,中学生的探究心理和行为、创新精神和能力、做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不断提升。中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过程。因此,现代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在中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应该宽容理解、共同分析、指导帮助、耐心等待,允许中学生有一个认识错误、体验感受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过程。

六要尊重所有中学生及其个体差异,面向全体。教师不能歧视后进生,应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参与、锻炼的机会和指导帮助。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和发展,把他们放在被遗忘的角落。可根据他们的实际,努力挖掘其优点,为其提供更多的力所能及地回答问题、发表意见、担任班干部、参加文体比赛活动和课外兴趣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受到良好教育,得到健全发展。

总之,教师对中学生的尊重是多方面的,要有服务意识,以中学生为中心,应创造适合中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而不应是塑造适合教育的中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只有如此,才是对中学生的最大尊重。要尊重中学生,就要理解中学生,教师应经常站在中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认识他们的身心年龄特征、家庭背景、社区环境、过去发展的基础和交友状况等,一切从中学生群体和个体的实际出发来设计和实施教育与管理。

信任是尊重的前提和基础,师生相互信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没有对学生的信任,就不可能有教师对中学生的尊重。当然也就不可能有现代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科学有效地实施。教师应该信任中学生,坚信他们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是具有独立思想和丰富情感的主体;是具有巨大创造潜能并愿意开发自己创造潜能的主体;是具有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潜能并愿意开发自己这些潜能的主体;是具有与教师、同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和相互友爱愿望的主体;是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竞争好胜、团结合作的主体;是具有自尊心、自信心、好奇心、自强心、求知欲、表现欲和集体荣誉感的主体。教师对中学生方方面面的信任,应该成为教师的信念并落实在对中学生的尊重和理解的行为中。

2.民主与平等

教育民主与平等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价值目标,没有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就没有真正的现代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师生关系的民主化要求教师:

一要遇事多同中学生双向沟通与交流,多采取讨论式、协商式、多样化的方式解决问题。允许中学生尝试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允许中学生充分发表不同的观点和保留自己的意见;反对教师权威主义、专断和强迫中学生。要以同中学生平等的人格与身份参与教育、教学和管理、交往活动,学会与中学生进行双向沟通和合作。教师要尊重中学生的思路,珍惜中学生思维和想像中的合理因素。对中学生提出的某些“怪”问题能延迟评价、不压抑、不嘲讽、分析引导,满腔热情地保护中学生创造性的幼芽。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交往的过程中,应给中学生充分的自由,鼓励中学生发问、怀疑,甚至反对教师的见解。在中学生的认识跟不上时,应多方设喻、巧妙引导、以理服人、耐心等待,决不能强制中学生盲目服从和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交往的观点与行为。

二要对那些不循规蹈矩甚至行为怪异的中学生或常犯错误的中学生持宽容理解的态度,不歧视、不厌弃,耐心引导,努力发现和保护其闪光点,要能够理解和接受这些中学生。总之,师生关系民主化,要求教师对待中学生要搞“群言堂”而不能搞“一言堂”,学会倾听中学生的心声,学会启发中学生敢于和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学会引导中学生进行有益的争鸣与讨论;要搞宽松式、和谐式、自由式,而不能搞强迫式、限制式、压抑式,不能对中学生约束过多,这也不行,那也不准。教师不以标准答案的代言人和真理的化身自居,动辄斥责和批评否定中学生,使中学生处处谨小慎微、诚惶诚恐,变成俯首贴耳的“小绵羊”,进而丧失人格尊严和学习、生活、交往、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平等是民主的前提,没有教师与中学生之间的平等,就不可能有师生之间的民主关系。因此,现代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平等相待中学生。教师与中学生之间在教育、教学与管理、交往的过程中地位是平等的、人格是平等的、尊严是平等的、权利是平等的。尽管中学生与教师在知识、能力、经验等方面存在差距,但这并不能否认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中学生之间存在着鲜明的个性差异,教师必须一视同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位中学生的个性特点,牢固树立教育是承认并追求差异的教育观,是个性化的教育观,不能歧视和忽视任何中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和贫困生。这一点也是师生关系平等化的基本要求。师生关系的平等应体现在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教育教学活动主体、班级管理主体、日常交往主体,是班集体一切活动中平等的一员,教师没有任何理由以权威自居,凌驾于中学生之上。

3.敬爱与关爱

没有教师对中学生的关心热爱和中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热爱,就没有真正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缺乏师生相互热爱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而教师对中学生的热爱是中学生对教师热爱尊敬的前提和原因,教师对中学生的热爱是激发中学生对教师敬爱的强大动力,在师生相互热爱中起主导作用。现代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特别重视和强调教师对中学生的无私的热爱。热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是教师教育力量的源泉。教师要热爱中学生,关心中学生的身心健康,重视中学生的各方面的成长,及时发现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惑并给予及时热情而正确的指导与帮助。教师要有为中学生无私奉献和主动全面服务的意识,对中学生抱以积极的合理的期望,相信中学生能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自我管理、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学会自我教育,让每一个中学生都昂起头来做人,挺起胸膛做事,自尊、自信、自强。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揭示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即爱的期待效应表明:教师积极的期待促进学生的发展,消极的期待会阻碍学生的成长。只有成为中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老师。教师不仅要做中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他们的益友。要勇于放下架子,做中学生的大朋友,把自己对中学生的热爱之情,渗透到与中学生共同活动的方方面面。让崇高的师爱伴随着中学生的学习、创造、交往和成长的全过程。正如浙江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陈颖老师所言:“学生年龄小,其成长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在不断磕碰中长大,所以,学生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正常的。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若大动肝火,大声训骂,所收到的效果微乎其微。相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疏而导之、注重感情交流,可让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疏’在于班主任应重视与学生交流与沟通,与学生交换意见,建立平等、友好、融洽的关系。找学生谈话时,要有朋友之心、父母之爱,不摆架子,不居高临下,先听学生说,然后自己发表意见。使自己的观点如丝丝春雨,沁人心脾。‘导’重在启发、引导,告诉学生不该这样做,而应该怎样做,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当学生取得成绩时,你投去赞赏的目光,他会产生成就感;当学生打瞌睡时,你走过去轻轻拍拍他(她),他(她)会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当看到学生乱扔纸屑时,你可以说:‘我们一起把纸屑捡起来好吗?’学生会感到自己做错了,改正乱扔纸屑的毛病;当学生偷懒不愿写作业时,你可以说:‘你的作业快做完了吧?因为,你一向总是按时完成作业的。’看到中学生因考试不好而伤心哭泣,可以这样说:‘别灰心,加把劲,下次肯定会取得好成绩。’当学生参加演出或什么比赛时,你可以说:‘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常常是班主任一句暖人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细小的举动,会使学生稚嫩变茁壮,懒惰变勤奋,软弱变坚强,消沉变进取,走向成功,臻于完善。”

(二)中学班级师生人际关系的构成与优化中学班级师生人际关系是指在中学班集体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交往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从心理关系构成的角度看,它包括师生认识关系、情感关系、意志关系、个性关系以及体现反映心理关系的行为关系。

1.良好的师生认识关系是形成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在班级师生人际交流的过程中,师生双方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对方以及认识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师生之间如果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平等信任、民主协商、彼此宽容、认识一致,就会产生相互接近的需要,从而相互吸引、相互依赖、相互悦纳,产生肯定性的双向亲热友好的情感。在建立良好的师生认识关系上教师特别要注意克服对学生的知觉偏见。由于教师原有的观念,以及从其他方面所获得的信息,使得教师经常对学生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并主观地把学生分成好、中、差等类型,对学生形成偏见,从而影响了教师客观地观察与解释中学生的行为,实事求是地判断他们的优点与缺点。此外,在人际知觉中,中学教师还容易发生将事件人格化的偏向。由于教师心目中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类型,就经常把错事和过失推在“差”生身上,歪曲他们的行为动机,使这些孩子经常充当“替罪羊”的角色,而那些教师的宠儿,却经常受到表扬与鼓励。这种情况,不仅影响师生的人际关系,也对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教师必须懂得你对学生的认识和态度,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所产生的作用是很大的,从而自觉地学习深入理解学生的技能,调整自己的态度,并引导全班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现代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和教育、教学观,以此来优化师生关系。

教师既是学生的良师,更应为学生的益友;既要教书,更要育人;既是学生的引路人,更是学生的服务者;既要严格要求学生,更要宽容理解学生;既要指导学生改正错误,更要允许学生常犯成长中合理性的错误;既要教育学生继承接受,更要要求和引导学生否定和创新;既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交往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即主导性作用,更要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现实的学习主体、自我管理主体、自我教育主体、自我发展主体和具有鲜明个性差异的主体。学生具有巨大的主体性潜能,教师要把开发学生潜能与学生自我开发相结合,重在学生自我开发。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交往过程中的主导性作用,如果脱离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就无法实现教育目标,提高活动效益。教师的主导性应体现在其对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主导作用上,千方百计地为学生主体的完善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个性化地成长;教师既要为学生提出一般性的统一要求,更要向学生提出个性化要求;既要强化纪律教育,更要注重营造宽松、和谐、民主、自由的班级氛围;既要强调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向老师学习,更要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向学生学习;既要强调师生交往中学生主动亲近、接近老师,更要注重师生交往中老师主动亲近、接近学生;既要重视教学生可持续发展,更要注重教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修养;既要言传,更要身教等。除此之外,现代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还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成才观和学习观。学生既要把老师看成教育者、管理者和为人师表的榜样楷模,又要把老师当成自己的父母长辈和朋友知己;既要服从接受老师正确的要求教育和指导管理,又要敢于与老师讨论交流和发表不同意见,自己管理自己;既要接受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服务,又要为班集体服务尽责,帮助老师和同学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既要把老师看成导演,接受老师的指导,又要把自己看成演员,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主交往,做到眼勤、手勤、嘴勤、腿勤和脑勤,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交给的任务;既要向老师学知识、学道理,又要向老师学方法、学能力、学做人。学生要有自信心,经常说“我能行”;要有自主心,经常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要有自强心,经常说“让我来试试”;

要有爱心,经常说“让我来帮助你”;要有责任心,经常说“这件事情我来做”;要有恒心,经常做到“今日事,今日毕”;要有合作心,经常说“让他们一起来做吧”等。

2.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是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纽带和催化剂。在班级师生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师生双方互相欣赏、互相肯定、相互开心、相互赞扬、情感共鸣、心悦诚服尤其重要,对于中学生来说,良好师生人际关系的建立,情感因素的重要作用胜于理智认识的因素,以情动人更为重要。情感关系是推动良好师生关系形成的重要动力,中学生是情感发生主体,是依情而行的主体。中学生的情感发展还不成熟,波动性大,对周围的反应很敏感,情感也比较脆弱,他们需要情感上的引路人、抚慰者、倾诉者、理解者、共鸣者、分享和分担者,他们接受教育、辅导、说教、要求的前提是首先考虑教师对待他和周围人与事的态度和情感。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积极丰富的情感生活,中学生的学习交往活动是痛苦的、低效益的、不持久的和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

同样,教师缺乏情感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交往活动,也是苍白无力的、失败的和痛苦的。因此,现代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特别重视爱生教育、情感投入教育、欣赏教育、表扬教育、成功教育、愉快教育、情绪指导教育、和谐教育、体验感受教育、微笑教育、宽容教育、尊重学生人格与权利教育等,以此来优化师生的情感关系。以情动人应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和管理、交往始终,当中学生感情受到伤害时,诸如被人误解、被人嘲弄、被人打击时,教师应主持正义、查明情况、澄清事实、抚慰学生;当中学生犯了错误、违规违纪、做了错事时,教师应理解学生、宽容学生、体谅学生,与学生主动沟通,让学生倾诉原因和释放焦虑与压力,缓解心中的痛苦和矛盾,与学生共同分析原因,协商改正进步的对策;当中学生取得成绩和进步或做了好人好事的时候,教师要表现出热情关注和表示祝贺,并适当及时地予以表扬和宣传;当中学生课余活动时,老师应主动积极地参与他们的活动,与他们一起闲谈、娱乐和运动,观察中学生、欣赏中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充分进行情感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同中学生进行知识信息交流,还要重视情感信息的有效交流,教师要用协商口吻鼓励中学生思考问题和发表意见,进行争鸣讨论,要用温和的态度和鼓动性、欣赏性的语言与眼神与中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在班级各项活动中,教师要解放中学生的大脑和言行,尊重他们的自主选择与活动,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和自我管理,充分表达教师对中学生的理解、信任、尊重之情;在各种总结评优和写操行评语的时候,教师应引导中学生自评和互评,可与中学生协商操行评语,努力发现学生优点,明确教师对中学生的期望和其努力的方向,充分表达出教师对中学生的关注和重视之情;当中学生的生日和喜欢的节日来临的时候,当班集体取得进步和荣誉的时候,教师应主动及时地祝贺和分享他们的快乐。总之,应该让中学生学会爱人,并接受别人的爱。

3.良好的师生意志关系是形成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的保证条件。中学生的意志比较脆弱,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交往过程中,仅有教师的高意志水平是不够的,教师要关注和重视对中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和磨砺,使其逐步学会与教师的意志力相互协调。没有师生意志关系的高水平的协调,教育、教学和管理、交往的行为就不能持久有效,教育促进中学生发展的目标就不能实现。意志力表现为自信、果断、坚持和勇于克服困难、屡败屡战。现代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承认师生双方意志力是师生双边活动和一切行为的重要动力。强调挫折教育、自信教育、成功教育和自主教育、闪光点教育、鼓励激励教育等,以此来优化师生意志关系。当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及时进行耐心而具体的诊断和指导,可进行观察训练、学法指导、分类指导、提供感性材料等或降低要求,努力使中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当中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有困难时,教师要及时予以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可帮助其克服胆怯和自卑心理,教给其人际交往的礼貌和技能,提供相应的范例和榜样;当中学生在校内外的活动中做了错事或失败时,教师要善于挖掘其行为中的闪光点,使其增强改正错误、战胜自我、战胜困难的自信和勇气,如当中学生回答问题但回答错了的时候,教师可挖掘出其积极思考、勇于表达自己想法的优点。例如,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在上语文课时,一个同学举手发言,把“齐桓公”的“桓”字读成了“恒”字,同学们哄堂大笑。可是,他却平静地说:你能大胆地发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很好,说明你在动脑筋思考。因为“桓”与“恒”很相似,使你产生了联系,只要你今后能仔细观察,就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了。再如,广东省东莞实验中学章剑和老师讲课中治“结巴”的真实故事:第一次到初三班上课,章老师请主动举手的莫小蔓同学朗读一段课文。她读得很流利。可是读到‘不忍伤害她稚嫩的心’前半句时,她突然停止了。同学们惊异,章老师也莫名其妙,‘怎么不读了?’‘老师,我读不下去了。’她满脸难堪。‘老师,她有点结巴,不要让她读了’,同桌的同学为她说情。章老师寻思着:前面读得很顺畅,怎么到此就读不下去呢?结巴?不可能!这可能是心理因素所致。一定要帮助她读下去!‘你刚才读得挺好,你不可能是结巴。来,咱们继续读:稚嫩的心。’章老师领着她读。她很认真地跟着读,嘴巴张得大大的,就是发不出声音,‘你一定能读出来。再跟着老师读……’章老师不断鼓励她。‘稚嫩的心、稚嫩的心……’每一停顿章老师就带领全班同学鼓一次掌。她信心越来越足,越读越快,越读越棒。

课后,章老师与莫小蔓同学单独交谈,找‘结巴’的潜在原因,她告诉章老师,一些同学夸她声音圆润饱满,既洪亮又好听,就像中央电视台的名牌播音员,都喜欢听她读书。她心里乐滋滋的,于是每次都想表现得更好。可一碰上陌生的字就出现了越想读好越读不出来的局面,即使读出来也是结结巴巴。可见,这位同学的‘结巴’是由心理紧张造成的语言障碍。这时,如果老师不能正确判断,不及时对她进行心理调控,不帮助她克服心理障碍,那么久而久之她就有可能发展为真正的结巴。因此,老师能否察言观色、前后联系,并应用相应的心理学知识,适时给予学生帮助与鼓励,这是学生能否跨越障碍、达到成功的关键。由此,联系到实施现代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中的其他成功实例,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善于辩证地挖掘中学生身上和行为中的闪光点对于学生增强自信和克服困难与改正错误和缺点的勇气是非常重要的;当中学生在学习、交往和生活中力所能及的时候,教师应放手让中学生自主、自为、自治,绝不要求全责备、因噎废食和包办代替,剥夺中学生自我磨炼的宝贵时机;另外教师还应经常组织中学生开展体育游艺比赛、远足旅游和冬夏令营活动,开展诸如“失败了再干”、“失败是成功之母”、“学习需要坚强的意志力”、“下次成功者是我”、“我能行”等主题班会和研讨会或心理辅导活动。

4.良好的师生个性相容关系和行为互动一致关系是良好的师生的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个性相容、行为互动一致,是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现代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强调教师要尊重中学生人格,尊重中学生的合法权益,发展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提倡个性教育、特长教育、民主教育、师生双向沟通教育、师生共同活动参与教育等,以此促进师生个性相容,行为一致。

从垂直关系的角度看,中学班级师生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与中学生的人际关系、班主任与中学生的人际关系、科任教师与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和其他教师、职员与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其中最主要的班级师生人际关系是班主任与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和科任教师与中学生的人际关系。班主任应努力搞好与科任教师的沟通联系,协调好科任教师与本班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扮演好学生与科任教师联系沟通的桥梁角色。要把班级中学生的基本情况通报给科任教师,让科任教师心中有数;要主动征求和采纳科任教师对本班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明确科任教师亦是本班重要的管理者的观念,增强科任教师参与本班管理的角色意识,充分利用科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易于把课堂教书育人和组织教学管理育人相结合的优势;要主动与科任教师协商双方协作的目标范围、内容、方法和途径,以便形成共识,行为一致;要积极配合科任教师的教研、教改和课堂管理工作,帮助科任教师获得成功并祝贺和分享其快乐;要教育本班中学生尊重、尊敬科任教师,热爱学习,自觉维护科任教师的声誉;要及时了解科任教师对本班中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和中学生对科任教师教学情况的反映,做好沟通反馈工作,以利于双方发扬光大和不断完善;要与科任教师共同搞好与各学科有关的课外科技活动、教育活动、社会活动,发挥其指导作用,让科任教师有充分接近学生的机会,有显露自己才华和特长的机会,塑造并推销好其形象,让学生对科任教师产生可亲可敬的心理;要邀请科任教师参加班会、节日联欢等活动,开展尊师活动和在“教师节”等节日的慰问活动,以利于师生情感沟通与升华。

(三)教师要主动与中学生搞好关系

在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以下简称教师)与中学生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教师积极主动地与中学生沟通交往,会产生奇妙的教师主动效应。所谓师生关系中的教师主动效应,是指师生在教育、教学和日常人际交往中,教师主动积极地同学生交往交流,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亲近性和意志性的心理效应。

1.原因。主动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师生交往中,教师一般处于主动和主导地位,学生则处于相对被动和受导地位。学生步入学校就渴望追求一种良好的人际环境,特别是师生关系。因而,学生始终存在着渴望与老师交朋友的心理。然而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如教师地位以及学生学习成绩差、性格内向、在班级地位低、自卑感重等因素,使学生产生了望师却步的心理和行为。教师的主动行为可使学生消除顾虑,增强信心,产生意外惊喜、加倍报偿和“受宠若惊”、积极应和的心理效应。

2.要求。教师主动性的表现和要求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在思想教育过程中要做学生的“热心人”。主动细心地观察、了解、理解、谅解学生的思想变化,主动与学生双向交流思想认识,主动为学生提供榜样,主动针对社会和学生实际为学生提出思考的问题,主动参与学生的参观、讨论和劳动等活动,主动宣传和表扬学生的成绩,主动家访等。第二,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学生的“知心人”。主动给学生辅导和批改作业,主动关心和答疑,主动介绍学习方法和技巧,主动推荐书籍资料,主动参加、辅导和支持学生的学习竞赛活动和课外学习活动,主动向外推荐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行为等。第三,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学生的“知己人”。主动同学生寒暄问好,主动参加学生的娱乐交际活动,主动为学生排忧解难,主动向学生压担子等。

3.作用。教师主动效应可概括为四点:第一,消除师生沟通障碍。教师主动关心和交往中学生,可以满足中学生受重视心理,使中学生获得力量感以增强做人和学习的信心,消除自卑感以激活主动与老师交流亲近的心理;可以增加教师心灵的透明度以消除从前不为老师觉察的中学生对老师的误解和偏见,增加中学生对老师的了解、理解、谅解、支持、合作和信任,从而打开心灵、畅所欲言;可以创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气氛,以有利于师生在教育、教学、学习、生活、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信息的双向交流、及时反馈、共同参与、有的放矢、切磋共进,激发出交流交往的积极性。第二,融洽师生感情。师生情感在学生情感系统中处于核心和主导的地位。而情感是在交往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何况老师又处在师生交往的主导地位,就更是如此。尊重是情感融洽的前提。所以,只要教师多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关心和重视学生,就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亲近老师的心理和情感共鸣。信任是情感融洽的保证。教师主动给学生压担子、委任务,器重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质疑答疑,本身就把信任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就会以真诚信任回报老师,从而密切师生感情。第三,激活学生思维。教师主动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就会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从而使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和交往,乐于思考生活、思考人生、思考学业。教师主动、师生情感融洽,晕轮心理就会使学生对老师的言行教诲备感兴趣,亲师内化。现实中中学生往往对所喜爱老师的课重视爱学;对所喜爱老师的话重视爱听。第四,增强学生意志。学生意志是在克服矛盾、战胜自己的过程中增强的。勇气是意志增强的向导。由于教师主动关心帮助和鼓励学生,他们就会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孤独感,获得来自教师方面坚强的后盾力量,产生齐心战胜困难的勇气。总之,教师主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是一个感情投资的过程,只要全面、系统、持之以恒地努力,就会收到奇妙的主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