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帝国瑰色
24906700000008

第8章 相见欢 南唐情迷和后主李煜的爱情往事

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10年前(公元954年),司徒周宗19岁的女儿周娥皇出嫁了,夫君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18岁的李从嘉。

周宗的次女周女英当时只有5岁,睁着清澈明亮的大眼睛看着热闹的婚礼,而且还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姐夫李从嘉看。

爱情是多少美妙,又是多么爱捉弄人啊!也许,千百次的等待才让一对有情人在层层轮回和茫茫人海中相遇,而短暂的惊鸿一瞥就能让爱情在有情人心中生根发芽。年幼的周女英那时可能还不知道什么叫爱情,但隐约认定李从嘉必将是自己生命中意义非凡的人物。那俊朗的外表、文雅的气质,一举手一投足都对周女英有着极大的诱惑。可惜,“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13岁的年龄差距让李从嘉成了周女英的姐夫,让周女英以一个不被注意的年幼女宾身份参加了李从嘉的婚礼。那份美好的感情注定只能埋藏在心底。

当年的李从嘉还没有注意到周女英明亮热烈的目光。他有自己的烦心事。

作为南唐排名第六的皇子,李从嘉是个离皇位很近却又无缘的孩子。尴尬的地位让李从嘉必须小心谨慎,防范说不定来自哪个角落的明枪暗箭。李从嘉最大的威胁来自于长兄、太子李弘冀。李弘冀文武全才又性格强硬,一心要振兴南唐,毫不犹豫地铲除任何存在的或潜在的障碍。即便是骨肉同胞也在他的猜忌防范范围之内。李弘冀的叔父、齐王李景遂和李弘冀政见不合,加上中主李璟曾立有“兄终弟及”的誓言并一度将政务交由齐王处理,李弘冀竟然派人将叔父毒死。李从嘉出众的外表,自然引起了李弘冀的“特别注意”。于是,李从嘉走上了一条潇洒隐逸不问世事的退隐之路。他自号钟隐,又取名莲峰居士,闲云野鹤醉卧花间,清醒时全副精力钻研经籍文章。

李从嘉的醉心诗文虽然有避祸的原因在里面,但却非常适合他。李从嘉从小在文学上就表现出了很高的天赋,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尤其是写得一手好词,赢得了朝野大臣出自内心的一致赞誉。一次,李从嘉拿到一幅他人所画的《春江钓叟图》,被渔父隐逸的生活画面所吸引,在画上题了两首《渔父》词。一首是:“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第二首是:“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浪花、桃李和美酒是我的朋友,它们一起构成了我的春日生活,随我在江河波涛中四处漂流。这是隐士李从嘉的生活,引领了两宋无数文人骚客跟随其后,构成了绵延悠长的歌颂渔翁隐士生活的文化传统。渔人和渔人歌成了后世隐逸的代名词。李从嘉不经意间开创了一个文学流派。在放声歌唱隐士生活的同时,他的才华也展现无余。

周娥皇就在此时进入了李从嘉的隐逸生活,让孤独漂泊的李从嘉欣喜地看到扑面而来的美景。妻子周娥皇不仅美貌,而且精通书史,是丈夫李从嘉作品的热心读者和崇拜者。她很快进入了李从嘉自我流浪的精神世界。更美妙的是,周娥皇善歌舞,尤其擅长琵琶。中主李璟办寿时,周娥皇曾表演了一支美轮美奂的琵琶曲。李璟惊叹之余,赏赐给她一把烧槽琵琶。至于采戏弈棋等游戏,周娥皇也深谙其道,时常陪伴丈夫嬉戏玩耍。于是,李从嘉新作出炉,周娥皇是第一个读者,不仅欣赏而且还配曲弹奏,曲到情深意浓处还伴有歌舞。李从嘉感到由衷的高兴,美酒歌舞爱妻,兴趣享受知音,孤独和落寞已经绝尘而去。上天赐予了自己一个貌美如花的妻子,赐予自己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还能奢望什么呢?

管他朝堂掀起滔天巨浪,管他权力风云变幻,只要能和心爱的人诗文唱和双宿双栖,此生足矣。

命运便是这般奇特,越是你不想要的东西往往越要硬塞给你。

李从嘉的大哥、太子李弘冀在谋杀亲叔叔、齐王李景遂后,被强大的心理压力击垮了。骨肉相残的道德谴责让李弘冀精神分裂,常常看到死去的李景遂变成狰狞的恶鬼纠缠自己。最终,不堪精神压力的折磨,不治身亡,变成了宗庙牌位上的“文献太子”。李从嘉的命运由此发生了重大转折。李璟的二儿子、三儿子、四儿子和五儿子此时都已死去,六子李从嘉成了李璟最大的儿子。毫无悬念,李从嘉很快就被李璟立为太子。从此,李从嘉不得不告别无忧无虑的隐逸世界,不甘不愿地回到现实中来。

公元961年6月,南唐中主李璟去世。太子李从嘉即位,改名李煜,就是大名鼎鼎的南唐后主。

周娥皇在和丈夫度过 7 年夫唱妇随的快乐生活后,成为南唐皇后。

从没想过当皇帝的李煜坐上了龙椅,可他的心始终没有坐上去。李煜单纯善良恬静,是个温存的丈夫,一位优秀的渔翁、花农、文人、画家和艺术事业的慷慨支持者,可偏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他压根就不会治国。即位之后,李煜没关心过国事,关心的还是谱词度曲,每日依然过着风流潇洒的生活。皇帝身份给予他的,就是能够把日子过得更潇洒风光、更飘逸安乐。春天来了,李煜就将殿上的梁栋窗壁、柱拱阶砌,都装成隔筒,密密麻麻插满各种花枝,称之为“锦洞天”。他让妃嫔们都绾高髻,鬓上插满鲜花,在“锦洞天”内饮酒作乐。李煜最爱的还是周皇后,史载周皇后“宠嬖专房,创为高髻纤裳及首翘鬓朶之妆,人皆效之”。一个冬夜里,李煜、周娥皇夫妻俩又是一场歌舞酣醉。皇后举杯请李煜起舞。疲倦的李煜说:“如果你能创出新曲来,我就和你共舞。”李煜是风流天子,日夜歌舞,哪有他没有听过的曲子。不想,周娥皇马上命人摆好纸墨,喉无滞音,笔无停思,瞬间谱成了一首新曲。原来周娥皇重新考证编排了“霓裳羽衣曲”,让这个失传的曲子重现南唐宫廷。欣喜的李煜高兴地应诺与爱妻醉舞一曲。郎情妾意,好一对恩爱夫妻。

李煜著名的《一斛珠》就写于此时,专门写娇妻周娥皇的情态:

晓妆初过,

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

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

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

杯深旋被香绣床斜凭娇

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千年以后,我们还能清晰地看到南唐宫廷中那个早晨。晨曦透过纱窗,照在正在化妆的周娥皇身上。李煜慵懒地半躺在榻上,欣赏着爱妻的容颜,深吸着爱妻的体香。只见周娥皇用混合沉香、檀香、紫丁香、梨汁做成的绛红色的稠稠的浓汁轻轻画眉、点口红。她的动作是那么轻巧、那么熟练,可李煜还是生怕爱妻太用力地涂,伤了樱桃小嘴;他又觉得爱妻的整体妆容已经很漂亮了,那口红不要很多,少许沾起一些点一下就够了。越看越觉得妻子美,李煜恍惚间看到妻子微微张开嘴巴,在说些什么,可他只留心爱妻的嘴唇和微露的舌头,根本没听见她说的是什么,只觉得那声音仿佛是一曲清歌,缠绵婉转。还没听够,周娥皇的樱桃小嘴猛地合上了,嘴角撅了起来。原来,周娥皇是在向李煜讨酒喝。李煜赶紧给妻子斟了一杯酒,递过去。周娥皇喝得高兴,杯子一晃,酒就溅出来了,美酒溅出来沾染了衣裳。本来的红袖被酒打湿,变成了深红色。

这么一闹,周娥皇斜靠在绣床上,撒起娇来,怪李煜傻乎乎的样子逗笑了自己,害得自己洒了酒。李煜不恼反喜,继续傻呵呵地看着皇后。只见周娥皇含一粒槟榔在嘴里嚼,李煜凑过去,想和妻子共嚼一个槟榔。周娥皇笑着把槟榔向李煜吐去。这就是“笑向檀郎唾”。檀郎,是中国古代美男子潘安的小名,这里代指爱人。而这里的“红茸”,一般理解为槟榔,也有人说是红色茸线做的垫子或者毯子。按照这第二种理解,当时周娥皇亲昵地拿起床上的垫子或者毯子朝李煜砸去,很像现在的小夫妻在床上戏耍。

戏耍归戏耍,男欢女爱归男欢女爱,国家还是要治理的。李煜的问题在于他当皇帝只要享受的一面,不愿意承担治理国家的责任。李煜的爱好太多,音律、书画、游乐,还有周娥皇,他都喜欢。很自然的,南唐的政事被荒废了。监察御史张宪言辞恳切地进谏,请李煜以国事为重。李煜根本听不进去。好在他并非暴君,也知道张宪是为了自己好,赏赐他帛30匹,以表彰他尽职劝谏。明白归明白,赏赐归赏赐,李煜就是本性不改。

花前月下、细柳池边,李煜、周娥皇享受着幸福的甜蜜,羡煞旁人。

羞答答的爱情

美中不足的是,周娥皇身体不太好。拥抱幸福仅3年,周娥皇就生病卧床了,病情还很严重。周家派人进宫探视,派来的人就是皇后的妹妹:周女英。周皇后在瑶光殿养病,周女英就被安排住在瑶光殿的画堂里。

周家派周女英来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李煜母后很喜爱这个小姑娘。时光流逝,当年混沌未开的小女孩已出落成15岁的婀娜少女。周女英身上有少女一切的优点:青春可爱,活泼开朗,纯真善良,而且出落得亭亭玉立,就像一朵洁白的莲花被一阵风吹入了南唐宫廷,飘入了李煜因为皇后病重而被阴郁笼罩的心里。

一个闷热的午后,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午睡的李煜索性身着便装,来瑶光殿看望皇后。经过画室,李煜决定先去看看小姨子。

在这个令人昏昏沉沉的午后,明媚的阳光铺满画室,宫女们各安其位打着瞌睡,室内一片寂静。周女英午睡未醒。李煜径直走入画堂,平静地来到周女英的床前,悄悄掀起泛着亮光的竹帘,向里观望。一个小仙女沐浴着午间的阳光,静静地躺在席子上,发出均匀的呼吸声。李煜能够闻到少女身上特有的芳香,香气袭来,让李煜感到浑身舒畅,仿佛整间画室都在飘荡,竹帘摇曳透发出竹海荡漾的清香。周女英在梦中,不知梦见了什么,盈盈的笑容在她脸上逐渐绽放开来。李煜从这笑容中联想到了无限的情意。他很想触摸周女英那散发香味的绣衣,抚摸她那红扑扑的脸蛋,但最终还是收回了悄悄伸出的手。李煜端详了周女英一会,静悄悄地离开了,就像他静悄悄地到来一样。

下午,周女英收到了一个宫女传递来的皇上的一封词笺。她略为惊讶后,拆开了,里面是一首《菩萨蛮》:

蓬莱院闭天台女,

画堂昼寝无人语。

抛枕翠云光,

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

恨觉银屏梦。

脸慢笑盈盈,

相看无限情。

越往后看,周女英的胸口起伏得越厉害。红晕不可遏制地爬上了她的脸颊。这分明是一封情书!周女英仿佛能看到姐夫李煜在写这首词时兴奋起伏的内心——正如她手捧这首词的心境。她完全明白了李煜的心意,尤其是最后那一句“相看无限情”。朦朦胧胧中,10年前种在小女孩心中懵懂的情愫开始枝繁叶茂。

送信的宫女看周女英把词读完,附耳告诉她:“皇上今天晚上在御苑红罗小亭等着你。”

短短的一句口信,让周女英的下午变得漫长无比。

月亮终于爬上了柳梢头,这是一个飘着花香的夜晚,月光朦胧,万籁俱寂。周女英在送信宫女的引导下,蹑手蹑脚地走出画堂,匆匆向御苑走去。脚下的金缕鞋在石板上发出有规律的响声,敲得周女英心惊肉跳,生怕它破坏了幽会机会,于是索性脱下金缕鞋,提在手里,小脚尽量轻地踏着石板,奔向目的地。走近建筑在御苑花丛之中的红罗小亭,周女英发现整个亭子罩以红罗,装饰着玳瑁象牙,雕镂得极其华丽;亭内有一榻,榻上铺着鸳绮鹤绫,锦簇珠光,生辉焕彩。美中不足的是,亭子面积狭小,只可容两人休息。周女英看到金碧辉煌的榻上放着床上用品,顿时面红耳赤,呆立着不知如何是好。

突然,一个男人悄然从红罗里面快速出来,从后面抱住了周女英。周女英回头一看,正是李煜!李煜正含情脉脉地看着她。周女英害羞得低下头去,身体禁不住微微发抖??

缠绵一晚,李煜写下了《菩萨蛮》来追记红罗小亭的美妙时光:

花明月暗笼轻雾,

今宵好向郎边去。

刬袜步香阶,

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

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

教郎恣意怜。

李煜传神地道出了周女英既爱又羞且怕的心理。一句“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对情场之中的男子具有百分之百的杀伤力。

许多人可能会为李煜和周女英的行为不齿,痛恨李煜对妻子周娥皇的不忠。昨日还与妻子恩爱难分,今天就把感情投注给了另一个女人。李煜做得是不是太过分了呢?

不被祝福

周女英在宫中待了好几日后,姐姐周娥皇偶尔透过褰幔看到了妹妹。她吃惊地问:“妹妹,你什么时候来的?”周女英年纪尚小,不知避嫌,如实回答:“我来了好几天了。”

什么都不用解释了,周皇后立刻明白了。她感到一阵阵心痛,撇下妹妹,愤怒地面朝床里,避不见外人。

李煜内疚万分,朝夕相伴左右。他尽其所能地照顾妻子,亲自张罗妻子病中的所有饮食,亲口品尝妻子的汤药,确定没有问题、温度合适后再一勺勺地喂给妻子喝。周娥皇卧床多月,转眼到了冬天。李煜在寒冷的冬夜也坚持守护在周娥皇身边,倦极了就和衣而卧,衣不解带。不幸的是,李煜和周娥皇生的次子李仲宣夭折了。幼子的死让本来就病重的周娥皇病情急剧加重。她自知人生将尽,留下遗言说:“婢子多幸,托质君门,冒宠乘华,凡十载矣。女子之荣,莫过于此。所不足者,子殇身殁,无以报德。”(这是官方史书公布的遗言,里面没有对李煜的抱怨之情,反而充满知足之心。只是不知这遗言是真是假。)周娥皇要求将中主李璟赐给自己的烧槽琵琶陪葬。最后,周皇后支撑着病体,自己沐浴更衣上妆,更是亲手将含玉放进嘴里,安然等待死亡的降临。公元964年,周娥皇病逝于瑶光殿,年仅29岁。她和李煜做了10年夫妻。

李煜将妻子葬在懿陵。他悲伤地亲自刻了墓石,还将妻子喜欢的金宝、琵琶陪葬。李煜还以“鳏夫煜”的名义,写了一篇极其酸楚的《昭惠周后诔》悼念亡妻。全文上千字,四字一句,仅有几句是六字、七字对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读者无不被文章情感真挚、哀泪涟涟的风格所打动。悼文一共13次“呜呼哀哉”,李煜“抆血抚榇,邀子何所”,“吊孤影兮孰我哀?私自怜兮痛无极”,最后以“呜呼哀哉”的悲叹结束全文。这篇悼文是李煜留世作品中最长的,也是感情最悲、最直露的一篇。

李煜虽然之前对爱妻周娥皇有过背叛行为,但他对周娥皇的爱是一贯的,始终没有变。这个世界上,有一些男人天生多情。现在我们知道,李煜不幸就是那样多情的人。他在心底永远给周娥皇留着一席之地的同时,接纳了周女英。

李煜永远生活在超越世俗的精神世界,所以他能为艺术舍弃江山,也能“反世俗”地同时接受两个女子。理解这一点,我们就基本能够理解李煜了。

发妻周娥皇死后四年,李煜才和周女英正式结婚。

这期间,李煜和周女英如胶似漆地生活在后宫中。为什么要拖延四年才结婚呢?因为周娥皇死后一年,李煜的母后钟氏去世,李煜按礼要守孝3年。

在李煜正式迎娶周女英之前,北方的宋太祖赵匡胤曾经派人来提亲,希望李煜能够迎娶宋朝女子。当时的形势是,崛起的北宋在对南唐战争中节节胜利,南唐不得不臣服北宋。现在宋太祖欣赏李煜,希望唐宋和亲,南唐大臣们都希望能促成此事,保境安民。李煜也深知此事重要,但身为风流天子的他岂能舍弃爱情、背叛周女英而和来自北方的女子同床共枕呢?因而,李煜拒绝了和亲。说到底,在李煜心里,江山社稷远不如风流爱情重要。

李煜和周女英的爱情在盛大婚礼中修成正果。婚礼后的第二天,李煜大宴群臣。皇帝结婚,做大臣的肯定要写文章贺喜,写不出来起码也得说几句祝福的话。可群臣对李煜的第二次娶后都心怀不满。李煜拒绝北宋和亲,是一错;结婚前,李煜已经和周女英在宫廷中过了4年夫妻生活,还流传出“手提金缕鞋”之类闻名遐迩的多情诗句,又是一错。因此,群臣都不情不愿地参加宴会。在宴会上,众人不写贺词不行,只好说些怪腔怪调的话,与其说是恭贺不如说是讽刺。李煜也不在意。

由于李煜娶了周家两姐妹为后,历史上称周娥皇为大周后,周女英为小周后,以示区别。

婚后,李煜和小周后一头扎进了莺歌燕舞的后宫。“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小周后能歌善舞,能像大周后那样和李煜夫唱妇随。同时,小周后在追求精致生活方面,更胜一筹。周女英偏爱青碧色,所穿衣装均为青碧色,飘飘然有清新脱俗的气质。后宫便以此为时尚,都效仿小周后的青碧色衣裳。宫女们嫌民间所染的青碧色不纯正,亲自动手染绢帛。据说有一个宫女染绢的时候,夜间晒在室外忘记收回。绢暴露空中一夜,被露水所沾湿,第二天颜色分外鲜明,赢得普遍赞誉。妃嫔宫女,都用此法染衣,号为“天水碧”。周女英又好焚香,常常垂帘焚香,坐在满殿氤氲芬芳中,外人望去烟雾萦绕中隐约端坐着一位仙女。焚香有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古代宫廷是木结构的,帷帐纱帘很多,晚上睡觉时在殿中焚香有失火的危险。小周后就发明了“蒸香”:用鹅梨蒸沉香,不仅大大降低了火灾危险,还让香气夹杂着沁人心脾的清甜。沉香混着热气,弥漫在宫廷中,小周后名其为“帐中香”。

李煜在生活如此精致的妻子的带动下,也搞起了“小发明”。他将茶油花子制成各种形状的花饼,令宫嫔淡妆素服,缕金于面,用花饼施于额上,取名“北苑妆”。北苑妆的特点就是朴素,李煜创立后,嫔妃宫女纷纷去了浓妆艳抹,用花饼打扮,穿起朴素的青碧装,反而别具风韵。李煜还喜欢搜集各国的食材,利用中国菜的烹饪方法制作新的菜肴。他一共研制了数十种新菜,都清新芳香。在此基础上,李煜整顿了南唐宫廷御膳,把每道菜都取了名,刊入食谱,取名“内香筵”。他把这个当做自己的“重要政绩”,常常备下盛筵召宗室大臣入宫品尝。

李煜与小周后就这么一个做花饼做菜,一个染衣服蒸香,还很乐意与外人分享成果,生活得相当潇洒。

当爱已成往事

李煜夫妻生活在世俗之外,可世俗社会的残酷不会放过他们。

李煜生活的五代十国战乱频繁,是个“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耳”的年代。弱肉强食是这个年代的运行法则,李煜注定不适应这残酷的丛林法则。在北方,篡夺了后周帝国的赵匡胤建立了北宋,以翦灭群雄统一全国为目标。宋军不断侵略蚕食南唐领土,对南唐形成战略压迫之势。南唐则积贫积弱,在李煜即位时即已奉宋正朔,向宋朝进贡,在江南苟安。李煜在宫廷逍遥的时候,赵匡胤正一个个消灭割据王朝,渐渐把刀子架到了南唐身上。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赵匡胤屡次命令李煜北上,想在汴梁安排李煜做寓公,和平吞并南唐。李煜当然是推辞不去,可也不做任何应变准备。赵匡胤软的不行来硬的,集结大军南下总攻。第二年,金陵城破,李煜不得不肉袒出降,被押到汴梁做了违命侯。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境遇的改变,让李煜从精神的天堂直线堕入现实,终于开眼看到了宫墙外沦落的南唐江山,看到了生活中应有的一面。“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李煜毕竟是风流天子,即便在被俘北上的时候,还有歌伎舞女唱着离歌送别。李煜唯有流泪,面对往日的宫娥舞女,失去了才知道珍惜,为什么身在福中的时候,不知道珍惜呢?李煜也只能挥泪告别往日的逍遥生活了。

小周后和丈夫一起被俘,来到汴梁的违命侯府。小周后被封为郑国夫人。夫妻俩开始了长吁短叹的凄凉后半生。值得庆幸的是,两个相爱的人还能在一起。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往日的逍遥成了美好的回忆。好在李煜夫妻生命无忧,生活得相当安逸。赵匡胤对投降的各割据政权君主还是很优待的。等到宋太宗赵匡义即位后,情况就恶化了。赵匡义虽然加封李煜为陇西郡公,升了他一级封爵,却在暗中进行监视,对李煜下了杀心。

赵匡义要杀李煜,有两大原因。第一是风流天子李煜在亡国后,反而爱国忧民起来。李煜写过一首《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煜一改文风,发愁愁的不再是儿女情长,不再是风花雪月,而是国家和人民,是故国的江山社稷。如果他是皇帝,忧国忧民或者奋发图强,都没有问题,但现在作为寄人篱下的亡国之君,他的忧国忧民来得太不是时候,太晚了。这也恰恰是李煜的天真之处,虽然身陷现实之中,但还是没能看清楚现实,没学会说话办事。

南唐宫女庆奴,在金陵城破的时候隐身民间,后来做了宋军将领的妾侍。庆奴不忘旧主,给李煜写了封问候信。李煜本是多愁善感的人,见了庆奴的信,更加伤感,怀着满心的哀怨回了一封书信。信中有“此中日夕只以泪眼洗面”一句。这件事和这封信,都被暗中监视的密探报告了宋太宗。宋太宗看了“此中日夕只以泪眼洗面”这一句勃然大怒,认为李煜暗中联系旧人,心怀怨望。北宋王朝高官厚禄养着这些投降的君主,李煜竟然还和往日的宫女通信,心中对新政权不满,这怎么能不让小肚鸡肠的赵匡义愤怒呢?

第二是赵匡义看上了周女英,李煜就成了他的情敌。宋朝惯例,朝廷命妇常常入宫搞些“夫人外交”或者和皇室联络感情。这是不成文的规定,哪个命妇不去反而奇怪了。小周后也常常入宫。赵匡义登基后,小周后一入宫就是好几天,回到家后大哭大闹,打骂李煜。她骂得很难听,说李煜无能懦弱,声闻于外。是什么原因让恩爱夫妻反目呢?周女英入宫的那么多天里,又发生了什么呢?汴梁城里半公开的秘密是:赵匡义在周女英入宫的时候,多次强行奸污了小周后。小周后自然百般反抗,无奈柔弱的她怎么能敌得过赵匡义呢?宋朝有人画画记录了汴梁宫廷中不堪入目的场景:四五个宫女抓住周女英,托着她的身子,方便赵匡义行禽兽之举。如花似玉的周女英惨遭摧残后,回家把所有的委屈和愤怒都指向了丈夫。面对横遭凌辱的妻子,李煜只能长吁短叹。他本性就是柔弱的人,掌权的时候都没有碰过硬,现在寄人篱下更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难题了。

赵匡义对小周后越来越喜欢,恨不能长相厮守,李煜也就越来越成眼中钉肉中刺了。

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七夕,李煜42岁生日。

李煜和小周后苦中作乐,在庭院中自备薄酒,庆祝生日。

月色朦胧,微风泛起,李煜夫妻的心安静下来,感受着月夜的静谧和苍凉。酌了几杯酒后,被现实压迫得麻木的李煜又一次想起了江南往事,想起了以前的美景和歌舞。往年自己诞辰,群臣祝贺,宫中赐酒赐宴,酒筵是内香筵;歌舞响起,宫女们鱼贯而出,穿着天水碧的服装,化的是北苑妆。而如今,院子里只有李煜和小周后孤零零的二人,好似囚犯,只是监牢更大、枷锁无形而已。故国亡故、物是人非,巨大的心理落差让李煜心力交瘁,愁绪倾泻。他写下了一首《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写完后,李煜兴致很高,让小周后配曲唱出来。小周后不愿唱,挨不过李煜的再三要求,轻启朱唇将《虞美人》一字一字依谱循声唱了起来。歌声飘扬,让苦难中夫妻俩的思绪短暂回到了歌舞升平的往日。

突然,赵匡义的圣旨到了。他派人送来了祝贺李煜生日的御酒。李煜没有怀疑,谢恩喝下御酒。不多时,李煜的身体突然失去了控制,尤其是脑袋或俯或仰,好似织布梭子牵机一般不能停止。小周后哭着抱着他,看着丈夫痛苦的样子无能为力,哭喊着任凭热泪狂流。李煜脑袋越摇摆越快,然后渐渐慢下来,殷红的鲜血从耳鼻中涌出来,最后躺在爱妻的怀里不能动弹。原来,狠毒的赵匡义在御酒中下了“牵机毒”。

作为掩饰,赵匡义下诏追赠李煜为太师,追封吴王,并废朝三日。李煜被葬于洛阳北邙山。宋朝将李煜的葬礼办得很体面,一切按照程序进行,派人护丧,赐祭赐葬,礼节一点不差。可见,哀荣和生前的现实存在多大的差距。

一代文豪和风流天子就这么走了。后人没有不为李煜的悲惨结局惋惜的。李煜天资过人,又是帝王贵胄,原本可以有更好的结局,最起码可以自然死亡。李煜的悲剧是他自己造成的:他才华横溢,却没有用在权力斗争和列强争霸上,而花费在了花前月下和文字飞扬上。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柔弱无力,是个权力的门外汉,却肩负着带领南唐王朝在乱世中求生存、求发展的重任,不失败才怪。权力斗争的失败衍生出了李煜个人生活和命运的悲剧。权力是造成李煜和周女英悲剧的幕后黑手。

有一件小事可以说明李煜和小周后的政治幼稚程度。他们两人都崇信佛教,在境内大兴土木造寺庙浮屠。北宋为了消耗南唐国力,派披着袈裟的间谍来南唐宣讲佛法,成功鼓动李煜夫妇大修佛寺,大兴佛事,引导他俩在崇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据说,宋军兵临金陵城下。李煜首先想到的是请佛教“大师”来退敌,结果敌人没退,倒是空余了许多江南寺院,在烟雨中自生自灭。

命运的戏剧性突变,严重影响了李煜的文学创作。他前期的作品以儿女情长、春华秋实为主,风格柔靡;亡国之后,“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李煜作品题材和意境大为扩展,亡国之恨、人生深悟都入诗入词。在后期作品中,身陷囹圄的李煜,灵魂脱离了苦难的躯壳,吟诵着凄凉悲壮的文字,一路飞奔回江南大地,以磅礴的气势巡视着往日的疆土。他的灵魂和躯体一样,泪流满面。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这让李煜成了承前启后一代文豪。

小周后料理完丈夫的丧事后,赵匡义屡次催促她入宫。小周后拒绝多次后,在当年年底自杀身亡。

李煜长子李仲寓是他和大周后周娥皇所生。南唐亡国后,李仲寓跟着北迁汴梁,担任了北宋的右千牛卫大将军。父亲死后,李仲寓悲伤过度。赵匡义遣使劳问,丧事完成后赏赐汴梁城积珍坊住宅一处。过了几年,李仲寓主动说明家族人多口杂,向朝廷“讨官”,希望能到地方州县去谋个实职“养家”。可见,李仲寓比父亲李煜务实多了。赵匡义就任命他为郢州刺史。李仲寓居官没发生什么大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就死了,年仅37岁。

李仲寓的儿子李正言很早就夭折了,李煜从此绝嗣。

李煜死的时候,江南一带闻知死讯,很多人都哭了一场。听到李煜绝嗣后,南唐遗民又掀起了一场悼念浪潮。

阴差阳错

乳母客氏

魏四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