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体验式教学:让思政课活起来
24964200000002

第2章 引言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研究的背景

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是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它承担着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对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志也曾经指出:“青年学生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

党中央和教育部也非常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开放以来曾先后三次进行了改革。自2006年开始实施05方案以来,学界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尤其对“教材”体系如何转化为“教学”体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给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提供了方法论依据,具有相当价值。但是方案实施以来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却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教学内容往往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脱离,远离了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导致学生与教师及教学内容脱节,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机械式的活动,缺乏生命的韵律和色彩,师生间很难产生思维的碰撞;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缺乏实践性,因为已有的研究对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方面,并没有严格从具体的实际出发,虽强调“实践”,但并未指向“实践”,更多的是从普遍性、一般性问题出发,导致教学的实效性不明显。

而体验式教学就是一种能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教学方法,它打破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像“一壶煮不开的水”的局面,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真正成为“大学生喜爱,真心受益的课程”。因为,体验可以说是作为生命的直接存在方式,伴随生命的始终。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生命的成长为教育出发点的,因此,体验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也就呼之欲出。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只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的真切感受与内心认同,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帮助大学生实现生命的成长,完善个体精神世界,才是有效的教学。所以,本书认为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较好选择。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思政课教师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进行大胆改革,探索出通过创设情境、启动体验—设计问题、激活体验—交流感悟、升华体验—评价反思、践行体验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改变知、情、意、行相脱节的现象,完成了从知到信(内化)、从信到行的转化,从而使教学过程在学生主动、积极的体验中,生动、活泼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基于此,笔者编著了这本《体验式教学让思政课活起来》。期望本书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活起来,把它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其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的研究顺应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发展要求与方向,有利于扩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丰富了教学理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更加强化了对个人的发展和完善、为受教育者服务的要求,逐步实现由传统的社会本位思维向个体本位思维的转变。体验是与人的生命直接统一的,它伴随于人生命的始终,因此体验所蕴含的情感性、主体性等特征,使其必然地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展的方向。体验式教学的探究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学科的发展,是对已有规律的进一步拓展和具体化,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

其二,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的研究是对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一种尝试,是一种对原有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理论都不具有永恒的真理性,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和效果也是相对的。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的需要,而社会实践又是变化发展的。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原有理论中的一些内容就会逐渐失去应有的指导作用,因此新的实践就会提出创立新理论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本身是一个不断创新的结果,过去我们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单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受教育者只不过是其中的工具和手段。今天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为社会发展服务,更要为受教育者本身服务,受教育者是教育的目的,而不是手段。因此,从过去的灌输法到现在的体验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理论创新中不断开拓了自己发展的道路,赋予了自己强大的生命力。

(二)现实意义

其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体验式教学有利于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体验式教学的实施是根据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品质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引导大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通过真实的体验内化道德认知、思想品质,然后将体验到的道德认知和思想品质外化为自觉的行动指南,从而达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形成良好道德品质,这能够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其二,体验式教学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共同体验,达到情感的共鸣,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魅力,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实现教学相长的需要。

三、国内外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的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教学模式是教育思想与教学规律的反映,是将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等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国内学者进行了很多研究。如灌启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等等。学者吴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归纳为四类:第一类是着重于认知发展的教学模式,如专题式教学模式、案例解构式教学模式、团队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模式、灌启式教学模式。第二类是着重于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如主体间性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模式、互动性教学模式、综合性教学模式、立体化教学模式。第三类是着重于技能训练以及行为形成的教学模式,如开放式教学模式。第四类是着重于整体优化的教学模式,如“三创”教学模式、“三课一体”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要研究分析社会热点;要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总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朝着“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为主体等方向发展。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体验式教学的研究现状。

在我国,体验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中走进我国教育研究和实践的视域的,当前学术界关于体验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体验式教学、体验式学习以及体验式德育等方面。对于思想政治课体验式教学的研究,著作方面有:学者范树成在《德育过程论》一书对体验的生成机制、体验的实现平台进行了研究;学者刘惊铎在《道德体验论》一书对中西方文化中有关体验的思想进行了梳理,对体验进行了界定,并对道德体验的具体操作方法进行了各种实践与探索等等。学术论文方面的研究较多,但主要集中在中小学的思想政治课中运用体验式教学。如华中师范大学罗明的硕士学位论文《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及运用》、福建师范大学杨秀珍的硕士学位论文《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初探》、东北师范大学罗瑞长的硕士学位论文《高中思想政治课体验式教学应用策略研究》、零东智,宋强玲的《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探析》、中南大学范清义的硕士学位论文《大学生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李放韬的硕士学位论文《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体验教育》等。前人的这些著作和研究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经验。

(二)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国外尽管没有像我国这样明确地设置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但是针对青年学生进行相关的公民教育、道德教育以及政治教育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具有的重要教育任务。而把体验所内涵的理念和要求运用到这些教育中,以便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的,在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却有较久的历史,在教育过程中蕴含体验的思想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国外,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有着体验教育的传统,十分注重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少教育家的思想中都有浓浓的体验之意。如杜威提出的“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具有浓厚的体验色彩,他认为“不论对于学习者个人或者对于社会来说,教育为实现其目的,必须从经验及始终是个人实际的生活经验出发。”学习者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学会运用、尝试和改造,必须去“做”,知识和经验都是由“做”得来的。皮亚杰认为,学习的结果是在经验顺化与经验同化之间的平衡状态中产生,说明了体验对学习者的重要作用。人本主义学者罗杰斯的“意义学习”理论认为,意义学习的首要要素是学习需要个体的参与,即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都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现代学者把对体验引申到各个学科,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等方面来阐发,从而形成了关于体验教育的完整理论体系。如美国学者大卫·库伯的《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体验学习的知识观、发展观以及评价观,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框架。

在具体教育实践上,国外发达国家更是切实地推行体验教育的理念。如美国高校把思想教育贯穿于管理、服务之中,让学生在接受管理和享受服务的同时,不自觉地发现并认同其中的价值观,在无形之中接受了教育,这就是一种体验的教育方式。在美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道德认知、养成行为习惯已成为社会各界的一种共识。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道德践履,非常注重在社会实践中、在个体体验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四、本书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本书的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本书写作中,作者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大量的文献资料,包括对大量专著、期刊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以及权威性网络资料的收集整理(如中国期刊网),收集内容包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的定义、理论基础等重要理论文献,通过提炼、汲取精华,并以作者先进的观点作为本书的参考依据。

2.比较法

比较法是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体验式教学与其它教学模式进行比较,找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确定体验式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比较中找出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为体验式教学的实施提供指导。

3.访谈法

访谈法是事先拟订好访谈提纲,尽量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通过访谈的形式与学生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课教师进行交流。通过这种形式就有关体验式教学的内容进行访谈,并根据被访谈者的回答进行整理。

4.实际探究法

在研究过程中,作者通过旁听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课,并且走上讲台,亲身体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在实际课堂中思考体验式教学的具体方法,更具实效性。

(二)本书的创新之处

有关体验式德育或者思想政治教育的体验教学的研究多集中于中小学阶段,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的研究则相对少很多。然而体验式教学在高校的思政理论课中的运用同样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当前高校并不是完全不存在体验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多的教育原则和方法都蕴含着浓浓的体验式特征,只不过学术界的研究还是较为分散的,而且提出的实施过程也比较空洞。这就使得本选题一方面具有较好的现实应用基础,另一方面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本书的创新之一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体验式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体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不是简单地把它看做一个方法,更是一种理念,一种模式。本书的创新之二是作者试图通过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反映,探索符合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体验式教学。在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具体方法上,力求切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具体的教学条件,提出可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