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体验式教学:让思政课活起来
24964200000007

第7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的实施(2)

六、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体验式教学的操作过程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体验式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及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所以思政课体验式教学强调“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等活动,思政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不同,设计和开展各种不同的教学形式,切实提高教学实效性。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作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操作过程大体是:创设情境、启动体验—设计问题、激活体验—交流感悟、升华体验—评价反思、践行体验。

(一)创设情境、启动体验

人的情感总是由一定的情境刺激所引起的,实施体验式教学,关键是教师要用“心”去创设有意义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可感知的环境中去体验和感悟。创设情境虽然是虚拟的,但通过语言文字描述或是多媒体播放的图片、课件、视频等,让学生借助以往的经验,在头脑中想象,把自己放入其中去感悟。教学中我们主要通过录像、案例分析等方式把学生引入设定情景中,亲临体验,感悟教学内容。如: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思政课教师在讲授《概论课》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专题时,播放《2012世界末日》视频,把学生设定成2012年正在度假的一家人中的某个角色,亲历2012世界末日。通过亲临体验,让学生谈2012世界末日带给你哪些感悟?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设计问题、激活体验

古希腊普鲁塔戈在3000年前就说:“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烧。我们思政课教师通过开展课堂讨论、演讲、辩论赛、主题宣讲等主题活动,为学生搭建体验平台、点燃学生的激情、激活学生的思维。比如,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思政课教师在教授《思品课》“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专题时,我们采用课堂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思考人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人生应该怎样生活?通过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追问,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讲授《概论课》科学发展观专题时,我们开展“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主题演讲,学生积极踊跃报名,162名同学经过12场精彩预赛、复赛、决赛,不仅亲身对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有了深入学习,而且又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

(三)交流感悟、升华体验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棱利在19世纪就提出了“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她形象地解释: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住了;做了,很自然地就理解了。对学生来说,学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体验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在思政课教学中,我们通过小品、模拟法庭、课前5分钟时事宣讲、大学生说法、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思政课内容,做到“做中学”、“学中做”,甚至达到能“教别人”。比如: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思政课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专题时,我们搞了角色扮演。以班级为单位,每组8~10人,学生全员参加。通过学生身临其境地再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进一步掌握******思想,进一步认清党的理论的正确性,进一步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既加强了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继承爱国传统,又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美好大学生活,升华了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每学期实践教学总结汇报会时都搞角色扮演红色专场,每一场都堪称学生精品活动。

课前5分钟时事宣讲达到了“教别人”的良好效果,每次课的课前留出约5分钟时间,每班2名同学就国内国际热点问题进行宣讲,这既督促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又通过这个过程敦促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深入体验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这个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分享的过程又是相互教育的过程。一个学期下来,每位同学都能轮流一遍,学生反映的效果真不错。

(四)评价反思、践行体验

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传习录》中说“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所以教师觉得有必要通过学生亲自体验去解决的问题,不妨将课堂搬到社会生活中去,通过走访社会,目睹社会现象,间接体验真实的社会问题,运用所学的理论去分析社会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调查一般可结合某一时期具体的社会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思考,通过自己的调查与观察,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在调查的过程中体验、探究和解决问题。调查结束后,教师要帮助学生迅速处理材料及数据,进行分析论证,还要将调查的情况进行总结交流,要让不同观点和见解进行碰撞,最后做出调查报告。

在思政课教学中,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思政课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充分利用“五一”、“十一”长假或周末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或论文;寒暑假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撰写实践调查报告,调研报告连年荣获辽宁省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优秀成果奖,学生们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既体验了生活、又服务了社会;先后到兴城四家村、辽沈战役纪念馆、葫芦岛市福利院、特教学校、广发证券等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参观考察,学生们走出校园开阔了视野,更好地了解了社会、认识了国情、增长了才干、锻炼了毅力、培养了品格。这就为加深对《概论课》理论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七、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具体方法

方法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为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手段或方式。体验式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中,离不开具体的方法,这些具体的方法就是实现体验式教学目标的具体方式和手段。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应用的不同载体,可以把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大致分为课堂上的方法和课堂外的方法。这几种方法是相互补充,相互交融,共同起作用的。

(一)课堂体验的主要方法

1.情境体验法

情境体验的方法就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和目标,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有效地创设一种能够使大学生达到身临其境或心临其境的感觉,让大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体验情感,进而以内省来达到自我教育和完善个性的过程。

情境体验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在课堂中运用的重要方法。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创设情境,第二步:融入情境。

首先,创设情境。体验的对象不是脱离现实生活而存在的,而是处在一定的关系与情境之中,我们不能把体验的对象从周围世界中分离出来。课堂体验的对象和形式是多样的,但成功的体验一定是贴近生活的。主体的体验离不开外界因素的诱发,体验式教学最重要的诱发因素在于教师创建一定的课堂情景。情境是指教学内容得以存在、运动和运用的背景环境。创设情境是教师根据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已有的经验、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可接触到的素材以及教材等课程资源进行选择、开发,并与学生可能的活动相结合,尽量重新组合,安排其呈现方式和呈现途径,以使教学过程能顺利进行。教学中真正能震撼学生心灵的体验,都是基于生活化的情景,而不是教师凭空创设的、脱离生活的说教。事实表明,适当的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学习兴趣、探究欲望,学习效果就好;反之,在厌倦等负面情绪的体验中,学习效果就差。因此,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十分重要,任何学习的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创设情境的目的就在于激发学生的正向情绪体验,促进学习的有效性。

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其一,可以从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来截取情境。生活每天都在上演,其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可以拿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用,如在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这一节,可以把关于婚姻法2010年的修订作为学习婚姻家庭法律的一个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去体验婚姻法的与时俱进。其二,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烘托渲染,创设情境,使学生获得如临其境的氛围。比如在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时,可以播放电影《建党伟业》,让学生更直观地置身于当时的情境中,体验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其三,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某一角色,亲身体验他人在这种情景下的情感态度,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难处和选择。如在学习法律常识时,可以通过在课堂上举办模拟法庭,让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律师、原告、被告等,事后,让他们说出各自的体会,这样让学生亲自感受法律的权威、公正意识、公民道德等。这样的教育比说教更加真切,更加深刻。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创设教学情境是为了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学情境的创设既要生动、丰富,又要体现和还原知识产生的背景,即能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打通,并能够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情绪体验。既要避免有情境无体验的情况,也要避免情境与学习的不相关性。第二,避免情境创设的滥用。在情境中,通过体验来学习的确具有传统学习所没有的优点,但是并非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需要在情境中体验一番。因此不能盲目地滥用情境,认为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就一定能够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体验式教学不是只要情境,不要讲授。任何知识的学习离不开教师对于知识的讲授。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并不是要求时时要体验,事事要体验。所以在运用情境体验法时,教师要注意适时运用,不能将情境创设滥用,将体验滥用。第三,坚持师生互动合作。在情境创设中,教师只是扮演组织者、引导者等角色,应该坚持促进学生自主体验的原则,并争取和学生共同体验、分享体验,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交流的体验氛围。总之,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教材的内容、自己的素质、风格以及教学条件出发,灵活、艺术性地创设情境,从而能诱导学生有感有悟,从中获取新的认知。

其次,融入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创设情景之后,应该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所创设的情境中去。融入情境是指在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通过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用眼观察、用口表达、用耳倾听、用脑思考、用心体会,全身心地投入,以自己的方式来思考、分析、研讨情境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自主融入所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的一个重要阶段。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认知水平不尽相同,所以在情境中体验的方式和程度也有所差异,大学生融入情境中体验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在情境中直接体验和通过情景间接体验。同样的情景对有些人而言是亲身经历过的,对另一些人而言则没有经历过,如党员学生经历过入党时庄严的宣誓,再次回忆起此时此景,毋庸置疑,感悟会特别深刻,这就是一种在情境中直接体验;如果学生没有经历过这种场景,只能借助别人的表达和自己的想象来领悟,这是通过情境间接体验的过程。一般来说,直接体验比间接体验要更加深入内心,更能引起共鸣。无论是哪种体验,都离不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情境中引导。教师在引导学生真正融入教学情境中应该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接近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经验,如不同专业学生的情况、不同年级学生的情况等,尽量让更多学生获得直接体验,使学生易于融入其中。

2.互动交流体验法

互动是杜威从达尔文生物学那里所获得的一个重要启示。杜威注意到有机体与其环境之间的“互动”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意义,“互动是自然存在的普遍特性”。交流即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对话、经验共享和心灵沟通。在所有的生命活动中,在生命个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中都离不开互动交流。脱离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生命就会失去意义,如果教育脱离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育也就失去了本身的价值。学生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形成不是靠知识的学习就能获得的,这种观念的养成需要在人与人的互动交流中,经过思维的碰撞、激荡、交融,才能刻骨铭心地内化为个人的品质。在学习过程中,大学生主体的体验存在差异,存在主观性和狭隘性,所以每个人的认知与发现总是有限的。因此,在课堂上开展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对每个人所习得的道德知识和学习经验的交流,也能让每个人能感受到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以避免自己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同时个人通过向他人表达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反思与完善自己的认知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互动交流体验法是体验式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重要方法。

体验式教学课堂上的互动交流是无处不在的。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获得的体会,都应该拿来与师生共同分享,在交流中,深化体验,避免偏激。互动交流体验法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具体的方法。

(1)交流合作法。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采用大班教学,少则八九十人,多则二三百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照顾到所有学生,很难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大多时间只能被动地记笔记,缺少表达思想和提出疑问的机会。在这种大班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大多只能完成教学任务,不能因材施教,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接触的机会非常少,学生成了教学活动的旁观者,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很大的限制。体验式教学的课堂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注重学生的参与、注重思想的沟通和交流。交流合作法是在目前大班制教学状态下实现体验式教学的具体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在课堂学习中小组成员相互交流思想,相互学习,各小组可以相互竞争,共同进步。如在学习《******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关于******思想的知识,教师可以把学生进行分组,对于******的政治思想、军事思想、文学作品等进行分组学习,在组内进行交流,然后派出代表分享小组思想的成果。这种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学习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也养成了同学之间即互相学习又公平竞争的意识。在交流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活动以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合作与交流活动中,生生、师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使学生在交往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多渠道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交流合作能促进学生彼此间就各自的发现、体验进行交流,学生也可以再一次梳理自己的感受,丰富和完善个人体验,同时也有利于他们进行相互借鉴和启发,从而更全面深入地进行体验。

(2)课堂讨论法。课堂讨论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获得某种真知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的方法。其优点在于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判断、独立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说过:若没有讨论,没有争论,就没有创造性的成就出现。讨论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有利于促进生生间、师生间情感沟通、信息交流的活动形式,其目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平等意识、民主意识;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积极思考,敢于开口,并获得自身体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中讨论法的实施,是在体验中讨论,在讨论中体验。学生在讨论中形成心理共鸣、思维共振;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实现由情感体验向理性思考的转化,最后沉淀为学生的人格。

在运用讨论法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讨论主题的选定上,要把握四个适度原则:第一是效度,即安排的讨论主题要切合课堂教学内容,不偏离德育原则;第二是难度,即讨论的主题要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既不能太难使学生无话可说,也不要太简单使学生不屑于说;第三是新颖度,即讨论的主题要新颖不落俗套,让学生跃跃欲试,对于一些司空见惯而又有讨论价值的主题,比如诚信,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先做一下包装,或逆向思考,或附加故事,或设置对立面;第四是热度,即要求讨论的主题是社会热点问题,或是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从药家鑫事件看道德和正义。其次,在讨论的角色定位上,要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即让学生广泛参与到讨论中来,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形式等,调动每一个同学的积极性,让每个主体都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参与者和当事人。最后,在讨论的过程上,教师要对讨论的各个环节做好引导,整个课堂讨论的流程为“讨论—分析—总结”,学生先进行观点交流,小组内各人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分别表达出来,教师在整个讨论的过程中,应巡回指导、参与讨论、鼓励表扬。在激烈的讨论之后,学生获得了真实的体验和理性的思考,教师应给予分析和总结,升华讨论成果,避免偏激思想。

(3)课堂辩论法。辩论式课堂教学是一种强调综合素质的较量,是融合知识、语言、思维、心理等多方面素质为一体的综合素质的展示。辩论课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多种综合能力,辩论不仅要涉及课本中的理论,而且还要涉及各门人文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这就需要参与辩论的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来收集信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学生经过精心准备所需素材,在辩论中各抒己见,有理有据地发表自己坚持的观点,在针锋相对的辩论中明辨是非曲直,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还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创新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辩论法教学,教师要注意辩题的选择,既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时机,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知能力来确定。选好适宜的辩题,教师要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多种途径自行寻找相关资料,为开展课堂辩论做好准备。教师在辩论过程中要加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让学生在辩论中感受思维的碰撞、智慧的交锋、情感的激荡,互相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在彼此的帮助和影响中构建新知识,做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充分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达到认识上的深化扩展,获得强烈的、震撼的情感体验,感受生命意蕴的张扬。

3.生命叙事体验法

朱小曼指出:“所谓生命叙事是指叙事主体表达自己的生命故事;生命故事是指叙事主体在生命成长中所形成的对生活和生命的感受、经验、体验和追求。它包括叙事主体自己的生命经历、生活经验、生命体验和生命追求和自己对他人的生命经历、经验、体验与追求的感悟等。”这里所说的叙事主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可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可以是任何一位学生。

在体验式教学的课堂上,进行生命叙事是表达个人真实体验,传递生命经历和观点,将自己和周围的人带入一种德性境界的方法。叙事主体在进行生命叙事时,一定是饱含情感的讲述,无论是回忆起过去,还是宣泄现实,还是展望未来;无论是真实的经历,还是所见所闻,还是心中的梦想,一定有真实的情感体验流淌其中。在体验式教学的课堂上,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愿意彼此敞开心扉,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故事讲给对方听,与对方分享。这样的体验式课堂,一定是充满情感、富有实效性的成功课堂。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的课堂上,运用生命叙事法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营造一种平等、宽容、轻松的课堂环境。在体验的课堂上通过生命叙事法进行教育,没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分,只有表达者和感受者。每个人的内心感觉应该是平等的。生命叙事内容的表达是自愿、自由选择的,生命故事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因为表达者所讲述的都是对自己或他人生命故事的真实感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教师可以真诚地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也可以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生命故事。例如,作者在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时,关于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者拿出本人在参加葫芦岛市龙港区人大代表选举时的选民证和学生一起分享,讲述在选举时享受公民的民主权利的一种自豪感。学生在专心倾听过程中,如身临其境般体验到了公民的民主权利的神圣和自豪。

其次,在生命叙事的选择上要注意能够引起情感共鸣。每个个体的生命既有相通性,也有差异性。因为每个个体所经历的生命体验有所不同。所以在生命叙事法的选择上,教师要注意选择能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生命故事。根据大学生的阅历特点和思考问题的方式等,来引出生命故事。如在学习《培养职业精神》一节时,教师在运用生命叙事法时,分享自己或者周围人的创业艰辛、敬业精神等,学生由于阅历有限,可能很难体验到这种就业择业观和敬业精神。不如让学生自己从自身或者周围的人出发,来和大家一同分享,一同体验。或者启发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理想进行设想等,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体验效果更佳。

最后,在生命叙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在生命叙事中,有积极、正面的叙事,也有消极、负面的叙事。对同一事件,不同的学生也会产生出不同的体验。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将生命叙事向积极、正面、乐观的人生态度方面引导。如多分享成功的、勇敢的故事,少分享社会的黑暗面和消极悲观的故事。引导学生理性地分析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在分享中交流想法,共同成长。

(二)课外体验的主要方法

1.实践体验法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体的一种活动,是体验生成的基石。任何体验的发生最终都要统一于实践活动中去。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的实施方法也要走出课堂体验,走向实践体验。实践体验法是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参与者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操作,对社会中各事物获得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并与自身先前已有的道德认识形成交互,从而让体验者进行自主的道德践行,把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表现为道德行为以实现其道德水平的发展。这一过程是从实践到体验,再从体验到实践的过程,也是由行到知,再由知到行的过程。

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体验的具体方法有很多,其一,利用周末、节假日适当的兼职锻炼,如做家教,进入商场促销等等,这对于从未接触社会工作的大学生来讲是体验社会生存环境,体验人际关系的处理,感受辛勤劳动所得的报酬来之不易的重要途径。很多大学生入校时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的身边,离开自己熟悉的生长环境,兼职锻炼中大学生切身体验到的实践经历可能是大学生走向社会、认识社会的第一步。其二,利用好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各学校、专业会根据自己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或者见习,这是大学生获得切身体验的重要途径,比如山东师范大学会安排师范类的学生在大三时走进中学实习。亲身感受“师范”二字的分量,实习生在走进教室、走上课堂的时刻,在几十双眼睛的注目下,体验到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和辛苦,也体会到了作为一名老师所应该具备的素质有哪些。这些亲身所体验到的心得是“别人告知”所远不能及的。

实践体验法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在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实践目的要明确。社会实践作为一项教育活动,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如山东师范大学生科院组织大一学生去青岛崂山进行为期两周的考察学习活动。是为了让大学生通过亲自采集各类生物,增加对学科知识的认识,并培养大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以及培养大学生学会团队合作的精神。有了明确的目的,实践活动才能得到有效的指导和保障。第二,要保证每个人的安全。在实践体验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天气变化的影响、交通工具的安全性、学生的组织编队等,在实践活动前对每个环节进行周密的考虑,确保万无一失。另外,还要取得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实践活动目的地的相关责任人事先沟通好,得到对方的支持和配合。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总结。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之后,要让学生对整个体验活动进行总结,写成心得体会,升华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其理性认识的提高,并进行心得体会的交流。

2.榜样示范法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它是一种非常直观的、现实的价值引导。榜样示范法是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就整个社会而言,离不开榜样的力量,如“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劳动模范”的评选,就是在给整个社会立榜样。同样,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也离不开榜样的作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缺少新鲜的时代内涵,课本内容也不能完全与时俱进。因此,教育内容没有与学生实际情况联系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效。

榜样示范法可以通过两种情况来实现。一是邀请榜样现身说法,让学生直接与榜样面对面交流,通过榜样对自身经历和思想的传递,学生会在这种情景中体验榜样的力量。例如,山东师范大学每年都会邀请取得一定成绩的毕业生给大学生做报告,传递成功的经验,在学生中产生了比较好的反响。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教师间接介绍榜样,让学生在第三者的描述中体会到榜样的力量。相比之下,第一种榜样示范法所引发的体验会更加深刻,效果更好。

榜样示范体验法的关键是榜样的选择和确定。榜样的选择和确定应该分别从受教育者和榜样自身两方面来考虑。

从受教育者角度看,榜样的选取应做到有效性,是指受教育者对榜样的认同性和理解性、情感共鸣性以及体认性。第一,认同性和理解性,是指受教育者首先对榜样的所作所为发自内心的肯定和赞同,并且理解和接受榜样行为背后的精神支持。大学生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在诸多可供学习的榜样面前,具有一定选择与判断能力。比如关于舍己为人的长江大学学生舍身救人事件,有的学生就产生了疑问:用生命换取生命,值得吗?关于奉献精神的铁人王进喜,不怕辛苦、不怕危险,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更高的石油产量,是生命重要还是石油重要?为什么不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呢?第二,情感共鸣性,指受教育者在榜样的感召下,能够在情感上受到鼓舞和震撼,并产生一定的体验冲击,从而引起情感共鸣的情况。只有受教育者用感情去接纳榜样,去体验并融入到榜样的情感层面,才会主动将榜样行为及其内在的精神支持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取向。第三,体认性,学者夏利认为:是指受教育者在自己的行为中对榜样及其行为所内含的精神支持的体认程度,它反映了对榜样精神的践行度。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最终要通过其行为体现出来,只有当受教育者对榜样行为及精神实质有高度的体认性时,受教育者就会把这种精神实质通过实践表现出来,受教育者才会有好的、类似于榜样的行为,因此体认性的程度直接反映了榜样教育的效果。

从榜样自身的角度来看,榜样的确定和选择要具有典型性、真实性、可学性。第一,典型性,指榜样必须具有先进的、有代表性的、与时俱进的材料和事迹。第二,真实性,好的榜样应该在受教育者的生活世界中能找到其原型,如果远离了生活世界,受教育者会觉得难以置信或不切实际,榜样行为就难以被体认,道德的内化和外化也就无从谈起。教育者不能凭教育的需要凭空捏造一些榜样,这样不但起不到榜样的效果,反而让学生产生反感情绪。第三,可学性,从操作层面上来说,榜样示范法是为了能够让受教育者去学习榜样的精神,因此,榜样的选定应该具有可学性或者可操作性。教育者所选择的榜样及其行为和行为背后的精神支持要有典型性、真实性、时代性、可操作性,这样的榜样才是可供受教育者模仿或学习的。

3.生活体验法

陶行知认为生活就是教育,好生活是好教育,坏生活是坏教育,主张“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活是人存在的基本状态,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如爱心、诚信、自强等以及由此产生的责任感都是从生活中涌现出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为道德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发展的空间和得以实现的动力源泉。因此,学生的生活实际,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源泉。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并通过教师进行必要的价值引导,使学生与外部世界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引领学生选择健康、道德的生活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自己去选择,去过自己的生活。这样,才能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要使教学更具实效性和主动性,需要关注大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悟,引导大学生进行生活体验,把他们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并以此为主线,开发教学资源,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反思,从而促进大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这样,大学生就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浓厚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不再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宝典”,这样才能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的目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活体验法,不仅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贴近学生生活,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在学生现实生活中充分挖掘德育资源,让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潜移默化。其实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在陶行知看来,放眼社会,凡是生活场所都是教育之场所,工厂、农村、店铺、家庭、戏台、茶馆、军营、庙宇等等,无一不可成为课堂;陶行知曾拿鸟笼来比喻传统学校,指出这类学校既狭小又与社会生活隔绝,生活教育就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要把学校里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要把笼子里的小鸟放到天空中去,使它能任意翱翔。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充分利用生活体验法,例如关于“公民道德”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公民道德的具体内容:爱国守法、勤俭自强、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等。这些道德行为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大学生只要拥有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心灵,都会有自己的切身体会。

4.读书体验法

大学生因为人生阅历有限,体验往往不足,在直接体验缺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别人的描述来获得间接体验。然而课堂上老师和学生能给予的间接体验也是有限的,这就要求大学生通过多读书、读好书来丰富人生的情感体验。读书体验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成长需要,指导学生阅读一定的图书、资料,增加其阅历,使之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引起心灵的共振,达到认识与情感的统一。读书体验法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丰富的体验不是单靠一两本书的阅读就能实现的,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一种从读书中获取知识、获取体验的习惯。读书是大学生获得知识、丰富情感的重要途径,在信息发达的时代,大学生经常沉迷于网络的虚拟空间,而忽视读书的重要性;在读书的选择上,大学生也经常存在着一些困惑,很多学生反映在偌大的图书馆里不知道该读什么书,哪些该精读,哪些改泛读。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读书体验法时对学生加以指导,首先要选择一些寄寓着作者浓厚情感体验、形神俱佳并且对学生成长有帮助的作品供学生阅读;其次要注意引导学生饱含情感地阅读,而不是走马观花,在阅读中赋予书本意义,体验渗透在书本中作者的心理体验,唤醒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使之与作者交互感应,从而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

5.虚拟网络体验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虚拟空间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交流的第二空间。这种新的交流方式深刻地影响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乃至行为规范。我国大学生的虚拟交往主要是通过社交网络(SNS)进行的。据有关调查显示:有93.0%的大学生已经注册为人人网用户,100%的大学生是腾讯QQ用户,93%的大学生表示手机是自己进行社会活动的重要工具;57.6%的大学生打开电脑后的第一件事情是登录QQ、MSN等聊天工具或人人开心聚友等社交网站;在大学生的网络虚拟社交活动中,以分享、评论、发布状态、撰写日志等为主要目的,发泄生活中的压抑、交流思想情感等所占的比例最高,为33.6%。由此可见,网络虚拟交流已经成为大学生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在虚拟的情境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来自社会、家庭、学习、就业的各种压力,大学生可以毫无顾虑地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发泄自己的情绪。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与时俱进,运用网络虚拟的交往平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的虚拟社交活动进行积极引导,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建立QQ群、博客、论坛等平台,让学生把课上没有机会表达的或者没有勇气表达的真实情感通过虚拟网络发泄出来,在虚拟的交往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彼此开导,共同体验,实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八、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评价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合理的体验教学评价,是保障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保障体验式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方面,另外教学评价本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对体验式教学作出整体性的诊断,及时反馈信息,强化和监督体验式教学的实施,调节教学目标和节奏,推动体验式教学的合理开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学科的独特性,是一门强调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课程,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要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的特点和价值,不能简单等同于一般的教学评价,既要体现知识性,也要体现情感性。体验式教学也不同于其他的教学理念或方式,也有自身的特点,体验中学生所获得的不是抽象的语言和理论,而是一种情感、思维、图景。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的评价要吸取传统的评价方式中的有效成分,也要有所创新,使评价符合教学活动的目的和内容,这就要求我们确立一种“求同存异”的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原则跟其他知识性学科一样,通过知识性的纸笔测验,达到检测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的量,但是这种评价无法测出大学生道德意识和行为的实际状态。并且传统的评价方式追求“量化”,分数的高低只能证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能衡量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的评价是对传统课程评价的反思。体验式教学的评价在于诊断大学生的道德学习和道德行为的状态,提供道德发展状况的信息以及改进道德教育的实际历程,从而激发大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能力和道德智慧。所以在体验式教学的评价中,采取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不再是一味地追求客观性,更加强调主观性。即使采用客观的纸笔测验,在试题中也需带有强烈的主观成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的评价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应包括评价目的、评价标准、评价功能、评价方法等。

(一)评价目的

从评价目的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的评价目的可以从其本身的教学目标来看,前文已经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宏观目标是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得到提高,微观目标是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产生深刻的理解、养成良好的习惯。评价的目的应该是与教学的目的相一致的,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就是要监督教学目的的实现程度,保证教学的实效性。

(二)评价标准

从评价标准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评价的标准是用来检查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所达到的预期目标和取得的实际效果的一种客观尺度。用什么作为尺度来衡量是评价标准的制定问题。评价者设置评价标准不是随意的,必须根据主体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评价的最根本标准就是社会和大学生的根本需要。在坚持这个根本评价标准的同时,还应该围绕根本评价标准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评价标准是衡量体验教学的过程是否规范、体验是否有效的标准。在制定评价标准时要符合大学生的体验水平,取得体验者的认可,具有可行性。

(三)评价功能

从评价功能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的评价功能主要有导向功能、调节功能、规范功能和激励功能。导向功能是指通过评价,引导大学生朝着健康的体验发展、朝着社会、教师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调节功能是指通过评价的反馈结果,找出体验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在过程、方法上完善体验课程、增强体验的实效性。规范功能是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大学生提出方方面面的要求和标准,来规范其行为,其中包括对体验课程的规范,对体验教学的规范和对体验学习的规范。激励功能是体验式教学评价的最直接、最本质的功能,分为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正向激励是指教师通过肯定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进行鼓励和肯定,增加大学生体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正向激励对体验式教学的实施以及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有重要意义。负向激励是指通过对教学过程及学生学习过程的否定,指出缺点和不足,发现体验中存在的问题,使体验教学更完善。总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中,要有所侧重,充分发挥这几种功能的作用,促进体验式教学的课程建设,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评价方法

从评价方法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评价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它强调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即从不同的目标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行为领域)采用不同方法对大学生进行评价。体验式教学评价要求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准确,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纸笔测验法。纸笔测验法即我们常说的书面考试、笔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常用的评价方式。其优点是可以体现测评的相对公平,也为改进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反馈信息。但它主要是测出大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很难测验出大学生的真实思想品质。所以,在运用纸笔测验法时,要注意测验试题类型的多样化,避免单纯考查知识记忆的倾向,还要侧重测试学生的理解能力、品德态度、价值观等内容,在试卷中教师应尽量多出一些与大学生真实生活相似的情境问题和开放性问题,允许学生依照自己的体验和个性做出不同的回答,以反映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表达评价法。表达评价法是教师通过对大学生的语言、形态等表达方式,来测评他们实际发生的体验及产生的道德境界的一种评价方法。它的优越性在于不仅能够有效地测试出大学生已经发生的体验状况,而且可以诱发新的体验。表达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新的体验收获。表达评价法的评价对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中所发生的具体事件及言行,能够让大学生体验到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从人们的生活之中提取出来的并为生活服务的。表达评价法比纸笔测验法更加直观,能够让教师直接感受被测者的态度和想法。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采用自我评价、同学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这样能够让被测者客观地认识自己,也学会客观地认识他人。表达评价法的缺点是评价的具体标准难以确定,并且耗费的时间会比较长。

第三,档案袋评价法。档案袋评价也就是成长记录评价法,在台湾又称“卷宗评价法”,是将体验者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全部的、主要的表现,包括一次次的考试,每次的作业、笔记、作品和日常道德行为表现等,依体验者的方式或全体体验者共同的方式,放进个人的档案袋里,应加入体验者自评、体验者互评、引导者的感想及评语等,以展现体验者个人学习生活的历程及意义。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每一位同学建立成长档案袋,关心每一位同学,记录每一位学生的每一次体验和表现,这样能够激发大学生体验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在体验中反思。这种评价方法优点是更全面地测量出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不足是操作起来较为复杂。

第四,情景测试法。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德育情境,如一次关于诚信的考验、一次关于班集体荣誉的考察等,在学生不经意间来考查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通过自然的言行,真实地流露出自己的想法、道德、素质等内在的东西,这样的考查方式优点是更加真实,更加合乎实际。缺点是考察的角度具有局限性,不能全面的考查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利弊,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的评价应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多用心观察、关心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体验式教学的评价目的不是区分出好学生和差学生,而是让每位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快乐,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体验的快乐、成长的快乐。这才是体验式教学评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