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外国文学名著选读
25002300000036

第36章 第22条军规

[美]海勒

约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1923—)是美国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家。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区一个俄裔犹太人家庭。由于父亲过早去世,家境贫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美国空军的中尉飞行员,曾赴意大利作战。战争结束后复员,在纽约大学上学,1948年获文学学士学位。在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进修以后,他在美国一些大学讲过课,也担任过《时代》、《展望》等杂志的广告作家等。1961年发表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品、长篇小说《第22条军规》以后,成为专业作家。

他的重要作品除《第22条军规》(1961)外,还有长篇小说《出了毛病》(1974)、《像戈尔德一样好》(1979),剧本《我们轰炸纽黑文》(1968)等。

作品梗概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意大利附近地中海的皮亚诺萨岛上有一个美国空军基地。在这里的军人当中,几乎人人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不是想升官,就是想发财,没有一点军人的献身精神。司令官卡思卡特上校一心想当将军,拼命讨上级欢心,同时又对部下十分无情,任意增加飞行员的法定飞行次数,企图以部下的生命来换取自己升迁的机会。沙伊斯科普夫少尉也是野心勃勃,因为把士兵训练成机器一样的人有方,得到上司赏识,居然一路高升,当上了中将司令官。伙食管理员米洛善于做各种交易,能在任何事情中都看出生意经来,从中获取暴利,27岁就办起了国际性大公司,连敌对方德国的轰炸机都涂上了米洛公司的标记来为他装运货物。

上尉飞行轰炸手约塞连也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不过他倒是既不想升官,也不想发财,他只想摆脱现在的环境,从不安全感中解脱出来。但是,他却受到第22条军规的制约。虽然第22条军规并不存在,它不是白纸黑字写下来的条文,可是人人都相信它的存在,受它的控制,尤其是下级,即使再有理,也永远无法违抗上级的命令。根据第22条军规,飞行员飞满32架次后可以停止执行任务,可是上级可以不断命令你继续飞行,你不得违抗,因为根据第22条军规,下级必须服从上级的每一条命令。而且,第22条军规中所包含的悖论,叫你使出浑身解数也逃不出它的掌心。本来第22条军规规定,疯子可以停止飞行,可是它同时又规定,想要停止飞行必须本人提出申请。而能说清楚停飞理由的人肯定不是疯子,他还得继续飞行。约塞连被罩在这样一张网里惶惶不可终日,终于开小差逃离了他所在的空军基地。

作品节选

5.一级准尉怀特·哈尔福特

……

丹尼卡医生一声不吭地站了起来,驼着背——长年来,生活中的种种不公平,始终是沉重的负担,压弯了他的腰——把椅子挪到了帐篷外面。他实在是讨厌跟自己同帐篷的人聚在一块。

一级准尉怀特·哈尔福特以为他疯了。“真不晓得这家伙是怎么回事,”他说,颇有些责备的口气。“他是头蠢驴,就这么回事。假如他聪明的话,他就会抓过一把铁锹,动手挖掘。就在这顶帐篷里动手挖,就在我床底下。他马上就能挖到石油。那个士兵在美国用铁锹挖到了石油,这事难道他不知道?那家伙后来发生的事,难道他也从未耳闻?就是科罗拉多州那个拉皮条的卑鄙无耻的孬种,叫什么来着?”

“温特格林。”

“温特格林。”

“他很怕,”约塞连解释道。

“哦,没那回事。温特格林可是啥都不怕的。”一级准尉怀特·哈尔福特摇了摇头,对温特格林的钦佩之情溢于言表。“那个讨厌的小流氓,自命不凡的杂种,是谁都不怕的。”

“丹尼卡医生可是很害怕。他就是这么一回事。”

“他怕什么?”

“他怕你,”约塞连说,“他怕你会得肺炎死。”

“他怕,反倒是桩好事,”一级准尉怀特·哈尔福特说,结实的胸腔里发出一阵低沉的笑声。“一有机会,我也很乐意这么个死法。你等着瞧吧。”

一级准尉怀特·哈尔福特,来自俄克拉何马州的伊尼德,是个印第安人,克里克混血儿。哈尔福特肤色黝黑,长得倒是相当英俊:粗眉大眼、高高的颧骨、一头蓬乱的乌发。出于某些只有他自己知道的原因,他已经打定主意,要得了肺炎死去。他报复心极强,见到任何人都是怒目相待,对一切早已不抱丝毫幻想。他憎恨那些取名卡思卡特、科恩、布莱克和哈弗迈耶的外国人,希望他们全都滚回自己讨厌的祖先原来生活的地方。

“你是不会信的,约塞连,”他深思后说道,同时,故意提高了嗓门,引诱丹尼卡医生。“不过,先前这地方让人住着,确实感到挺舒畅,但后来,他们带来了该死的虔诚,把这儿搞成一团糟。”

一级准尉怀特·哈尔福特一心想报复白人。他差不多是个文盲,不识一字,也不会写字,却被委派担任布莱克上尉的助理情报官。

“我哪有条件读书认字?”一级准尉怀特·哈尔福特用假装寻衅的口吻问道,且又提高了嗓门,好让丹尼卡医生听见。“我们每到一处搭起帐篷,他们便钻一口油井。每次钻井,他们又总是找到石油。每次找到了石油,他们便逼迫我们收起帐篷,去别的地方。我们成了活的探矿杖。我们全家生来就跟石油矿有缘分。不久,世界上所有的石油公司都派了技术人员,处处跟踪我们。我们常年四处奔波。跟你说吧,抚养一个孩子,不知要费多大的劲。我想,我在一个地方住的时间,从未超过一个星期。”

他最早的记忆,是一位地质学家。

“每次我们家生了个小孩,”他接着说,“股票行情便上涨。不久,所有钻井工人便带上全部设备,随我们东奔西跑,谁都想捷足先登。一家家公司开始合并,以便削减为追踪我们而派出的人员。然而,跟在我们身后的人,数量一天天上升。我们一家人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我们歇腿,他们也歇腿;我们上路,他们也上路,随身还带了流动炊事车、推土机、井架和发电机。我们一家成了活财神,走到哪里,哪里便是一片繁荣。于是,我们开始接到一些一流旅馆的请柬,原因便是我们能使他们的生意兴盛。有些旅馆在请柬上提出了相当优厚的条件。但我们无法接受任何一家旅馆的邀请,因为我们是印第安人,而给我们发出邀请的那些一流旅馆,是不会接纳印第安人的。种族偏见,实在令人可怕,约塞连。确实很可怕。把体面忠诚的印第安人看做黑鬼、犹太佬、意大利人,或是西班牙人,这的确是件可怕的事。”一级准尉怀特·哈尔福特慢悠悠地点了点头,显得极有自信。

“后来,约塞连,终于出了事儿——也就是结局的开始。他们走到前面跟着我们转。他们会想法子猜测,接下来我们在哪里歇息,于是,趁我们还没赶到,他们便开始钻井,结果,我们就无法停下来歇息。我们刚想铺开毯子,他们就赶我们走。他们很信任我们。他们甚至等不及把我们赶走,就急不可耐地挖井钻油。我们给折腾得精疲力竭,即便是死,也毫不畏惧。一天早晨,我们发现四周给钻井工人团团围住,他们都等着我们朝他们各自的方向走去,然后把我们赶走。我们环顾四周,见到每一处山脊上都有一个钻井工人守候着,犹如印第安人随时准备发起进攻。我们的末日到来了。我们无法在原地停留,因为他们才把我们赶走。我们走投无路。最终,倒是军队救了我。正当紧要关头,战争爆发了。征兵局把我救了出来,又把我安全送到了科罗拉多州的洛厄里基地。我们全家只有我一个人活了下来。”

约塞连知道他是在撒谎,但没有打断他,因为一级准尉怀特·哈尔福特接着又说了下去。他说,此后他再也没有父母的任何消息。不过,他不怎么担心,因为他只是听他们说,他是他们的儿子。以前有不少事他们都没跟他说实话,那么,至于这件事,他们也完全可能是在说假话。他倒是很清楚自己一帮表堂兄弟的命运。他们曾分散了目标,往北走,因一时大意,竟闯入了加拿大境内。就在他们想法子返回时,美国移民局把他们挡在了边界上,不允许他们回国。他们回不了国,就因为他们是红种人。

这笑话实在是骇人听闻。丹尼卡医生没有笑。直到后来,约塞连执行一次飞行任务返回,又一次恳请丹尼卡医生准许他停飞——自然,他去见丹尼卡医生,实在是不抱任何希望的,这时,丹尼卡医生才窃笑了一下,但没一会儿,他便沉思起自己的种种棘手事来。其中就有与一级准尉怀特·哈尔福特之间的纠葛。那天整整一个上午,一级准尉怀特·哈尔福特一直向他挑战,要跟他角力,决一雌雄。此外,还有约塞连,这家伙竟当即拿定主意,要装疯卖傻。

“你是在浪费时间,”丹尼卡医生不得不跟他这么说。

“难道你就不能让一个疯子停飞?”

“哦,当然可以。再说,我必须那么做。有一条军规明文规定,我必须禁止任何一个疯子执行飞行任务。”

“那你为什么不让我停飞?我真是疯了。不信,你去问克莱文杰。”

“克莱文杰?克莱文杰在哪儿?你把克莱文杰找来,我来问他。”

“那你去问问其他什么人。他们会告诉你,我究竟疯到了什么程度。”

“他们一个个都是疯子。”

“那你干吗不让他们停飞?”

“他们干吗不来找我提这个要求?”

“因为他们都是疯子,原因就在这里。”

“他们当然都是疯子,”丹尼卡医生回答道。

“我刚跟你说过,他们一个个都是疯子,是不是?你总不至于让疯子来判定,你究竟是不是疯子,对不?”

约塞连极严肃地看着他,想用另一种方式试试。“奥尔是不是疯子?”

“他当然是疯子,”丹尼卡医生说。

“你能让他停飞吗?”

“当然可以。不过,先得由他自己来向我提这个要求。规定中有这一条。”

“那他干吗不来找你?”

“因为他是疯子,”丹尼卡医生说,“他好多次死里逃生,可还是一个劲地上天执行作战任务,他要不是疯子,那才怪呢。当然,我可以让奥尔停飞。但,他首先得自己来找我提这个要求。”

“难道他只要跟你提出要求,就可以停飞?”

“没错。让他来找我。”

“这样你就能让他停飞?”约塞连问。

“不能。这样我就不能让他停飞。”

“你是说这其中有个圈套?”

“那当然,”丹尼卡医生答道,“这就是第22条军规。凡是想逃脱作战任务的人,绝对不会是真正的疯子。”

这其中只有一个圈套,那便是第22条军规。军规规定,凡在面对迫在眉睫的、实实在在的危险时,对自身的安危所表现出的关切,是大脑的理性活动过程。奥尔是疯了,可以获准停止飞行。他必须做的事,就是提出要求,然而,一旦他提出要求,他便不再是疯子,必须继续执行飞行任务。如果奥尔继续执行飞行任务,他便是疯子,但假如他就此停止飞行,那说明他神志完全正常,然而,要是他神志正常,那么他就必须去执行飞行任务。假如他执行飞行任务,他便是疯子,所以就不必去飞行;但如果他不想去飞行,那么他就不是疯子,于是便不得不去。第22条军规这一条款,实在是再简洁不过,约塞连深受感动,于是,很肃然地吹了声口哨。

“这第22条军规,实在是个了不起的圈套,”他说。

“绝妙无比。”丹尼卡医生表示赞同。

约塞连很清楚,第22条军规用的是螺旋式的诡辩。其中各个组成部分,配合得相当完美。这种配合极是简洁精确——优雅得体却又令人惊异,与优秀的现代艺术相仿。但有时,约塞连又没什么把握,究竟自己是否通晓这第22条军规,就像他从来没有真正理解优秀的现代艺术一样,也如同他从来就不怎么相信奥尔在阿普尔比的眼睛里见到苍蝇一般。他听了奥尔说的话,竟信了阿普尔比的眼睛里有苍蝇。

“噢,他的眼睛里的确有苍蝇,”一次,约塞连和阿普尔比在军官俱乐部打架之后,奥尔深信不疑地对约塞连说,“或许连他自己还不知道。他之所以总不识事物的真面目,其原因也就在这里。”

“他怎么会不知道?”约塞连问。

“因为他眼睛里有了苍蝇,”奥尔异常耐心地解释道,“假如他眼睛里有苍蝇,他又怎么能看见自己眼睛里有苍蝇呢?”

……

“阿普尔比,你眼睛里有苍蝇,”约塞连好心地跟阿普尔比低语道。那天,他俩恰巧在降落伞室门口碰面,正准备去执行每周一次的飞往帕尔马的例行任务。

“什么?”阿普尔比迅速做出反应,约塞连竟会跟他说话,这实在很让他惊慌失措。

“你眼睛里有苍蝇。”约塞连重复说了一遍。“你自己看不见,原因很可能就在这里。”

阿普尔比一脸反感和困惑地离开了约塞连,独自生着闷气。直到后来,坐进吉普车,跟哈弗迈耶一同沿着长长的笔直的公路,驱车前往简令下达室,他这才把脸舒展了开来。大队作战处长丹比少校正焦躁不安地等候在简令下达室,准备给全体领队飞行员、轰炸员和领航员做飞行前的预先指示。阿普尔比说话时声音极低,以免司机和布莱克上尉听见,布莱克上尉闭着双眼,舒展了肢体,躺坐在吉普车前排座上。

“哈弗迈耶,”阿普尔比言语支吾地问道,“我眼睛里有flies吗?”

哈弗迈耶极是疑惑地眨了眨眼,问道:“Sties?”

“不,我是问你我眼睛里有没有苍蝇。”

哈弗迈耶又眨了眨眼。“苍蝇?”

“在我的眼睛里。”

“你一定是疯了,”哈弗迈耶说。

“不,我没疯。疯的是约塞连。你只要告诉我,我眼睛里到底有没有苍蝇。你快说,我是不会介意的。”

哈弗迈耶又往嘴里塞进一块花生薄脆糖,于是,凑近了过去,极仔细地看了看阿普尔比的眼睛。

“我没见到一只苍蝇,”他说。

阿普尔比深叹了一口气,如释重负。哈弗迈耶把一片片花生薄脆糖碎屑粘在嘴唇、下巴和面颊上。

“花生薄脆糖碎屑都粘到你脸上了,”阿普尔比提醒他说。

“与其让苍蝇钻进眼睛里,倒不如往脸上粘花生薄脆糖碎屑呢,”哈弗迈耶反击道。

……

他们驾驶的是B-25型暗绿色飞机,性能平稳可靠,装有两只方向舵,两只引擎,两片宽机翼。惟一的不足之处——就轰炸员约塞连所坐的位置来看,便是那条狭窄的爬行通道——把设在有机玻璃机头里的轰炸员舱内最近的应急离机口隔了开来。爬行通道是一个正方形长孔,狭小、冰凉,上面是飞行控制系统。像约塞连这样的彪形大汉,只有费了劲才能勉强挤身通过。有一个圆脸的矮胖领航员——长一对奸诈的小眼,身上揣一只与阿费相同的烟斗——也很难从这个孔过去。每当他们飞往目标——相距仅几分钟,约塞连便会把他逐出机头。紧接着是一段时间的紧张不安,默默地等待,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做不了,只有默默地等待。此时,下面的高射炮已瞄准了他们,假如可能,随时准备把他们彻底击落,坠入长眠之谷。

一旦飞机即将坠落,这条通道,对约塞连来说,就是通向机外的生命线,可约塞连竟诅咒它,对它恨之入骨,辱骂它是老天故意设置的一道障碍,是欲置他于死地的阴谋的一部分。按说,B-25型飞机还有地方可再开一个应急离机口,而且就在机头,但他们却没有一个应急离机口,替而代之的是这条通道,自那次在阿维尼翁上空执行任务时发生混乱以后,他便开始憎恨这条通道的每一英寸空间,因为它把他和降落伞——太是笨重,无法随身携带——之间的距离延长了若干秒钟;又使他取了降落伞后赶往应急离机口——设在立架式驾驶舱的后部和顶炮塔射击手(高高在上,因而遮没了脸面)两脚之间的地板上——的时间延宕得更长。约塞连一旦把阿费逐出机头,自己便极迫切地想坐到阿费的位置上;他还很想在应急离机口顶端的地板上,用自己乐意多带的防弹衣筑一个拱形掩体,然后蜷缩了身体躲在里面,降落伞早已用钩固定在相应的安全带上,一手紧紧握住红柄开伞索,一手死死抓牢应急开盖开关——一旦听到飞机遭击毁的可怕声响,打开开关,他便坠入空中,朝地面落下去。假如他必须得留在机头的话,他就想占据这个位置。他可不愿守在前面,像一条该死的金鱼,给死死地困在一只该死的动不了的金鱼缸里。原因是,一旦战火起,那该死的高射炮火便喷出一团团发恶臭的黑色浓烟,在他的四周上下急速地翻腾,恰似变幻无常、硕大无朋的邪魔,时而徐徐上升、噼啪作响,时而摇荡不定、砰然爆裂,震得飞机格格直响、上下颠簸、左右晃悠,又一个劲地往机内直穿进去,威胁着要在瞬息间将他们全都湮灭在一片火海之中。

阿费无论充当领航员,抑或承担别的什么职责,于约塞连全无益处。约塞连每回都是极没好气地把他逐出机头,这样,假若他俩突然要仓皇逃命,也就不会相互碍事。一旦让约塞连逐出机头,阿费就可以蜷缩在约塞连迫切地想躲身的那块地方,但他没那么做,却是直挺挺地立着,两只又粗又短的胳臂极适意地搁放在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座位的靠背上,一手端了烟斗,跟麦克沃特和当班的副驾驶员轻快地聊着天,同时又指出天空出现的有趣味的东西,让他俩瞧。可是,麦克沃特和副驾驶员实在太忙,没有丝毫的兴致。麦克沃特守在控制系统一侧,忙于执行约塞连尖声喊出的命令。约塞连让飞机侧滑进入轰炸航路,接着,又尖起嗓门,以极粗鲁的口吻满嘴脏话地给麦克沃特下命令——酷似亨格利·乔在黑夜里梦魇时叫出的痛苦的哀求声,要大伙儿迅速绕过炸弹爆炸溅起的一根根饿虎似的火柱,离开轰炸航路。混战中,阿费自始至终很沉静地抽着烟斗,透过麦克沃特一侧的窗户,满心好奇地在一旁观战,颇显得泰然自若,仿佛这场战争发生在千里之外,于他无丝毫的影响。阿费对联谊会活动一向是很热衷的,什么事都喜欢领个头,对校友联欢活动从来都是尽心尽力。他头脑极单纯,因此,无所畏惧。约塞连倒是极有头脑,所以就顾虑重重。遭炮火袭击时,约塞连并没有像胆小的耗子那样,擅自离弃岗位,急匆匆地从爬行过道逃出去。他之所以没这么做,惟一的原因就是他不愿把飞离目标区时采取的规避动作托付给别的什么人。这世上还没有别的什么人可以让他放心地委以如此的重任。而在他的熟人当中,没有哪一个人会像他那么胆小。约塞连是飞行大队最出色的规避动作能手,但这一点就连他自己也说不清究竟是什么原因。

规避动作,并没有一套固定的程序。要的便是恐惧。这种恐惧心理在约塞连身上算是发挥到了极点。较之奥尔或亨格利·乔,他的胆量要小得多,甚至比邓巴还要小。邓巴早已是听天由命,觉得自己总有一天非死不可。约塞连并没有那么悲观,每次执行任务,只要一扔完炸弹,他便疯狂逃命,一边对麦克沃特死命吼叫:“使劲!使劲!使劲!使劲!你这狗娘养的,快使劲!”而且对麦克沃特他一向是恨之入骨,好像他们在空中执行任务,遭陌生人的轰炸,全都是麦克沃特的过错。飞机上,除他俩之外,其他任何人都禁用对讲机,只有那次去阿维尼翁执行任务是个例外。当时,一片混乱,着实让人痛心,多布斯在半空中发了疯,哭得很伤心,一个劲地喊救命。

“救救他,救救他,”多布斯哭着说,“救救他,救救他。”

“救救谁?救救谁?”约塞连把耳机插头重新插入内部通话系统后,高声问道。这之前,多布斯抢过赫普尔手里的操纵杆,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响声,飞机突然俯冲下去,大伙儿全都给吓傻了,一个个呆若木鸡。约塞连的耳机插头由于剧震脱离了内部通话系统,他自己的头像是被什么东西死死粘贴在机舱的顶端,无法动弹。赫普尔又及时救了他们。他拼命夺回了多布斯手里的操纵杆,飞机几乎又是突然进入了平飞,重新飞回到他们刚刚逃脱的那一片猛烈的震耳欲聋的高射炮火之中。啊,上帝!啊,上帝!啊,上帝!约塞连默默地祈祷,他依旧头贴在机头的顶端,像是悬在空中,无法动弹。

“轰炸员,轰炸员,”约塞连通过对讲机问话时,多布斯哭着答道,“他没有回话,他没有回话。快救救轰炸员,快救救轰炸员。”

“我就是轰炸员,”约塞连叫喊着答道,“我就是轰炸员。我一切正常。我一切正常。”

“那就快救救他,快救救他,”多布斯哀求道。

这时,斯诺登正奄奄一息地躺在尾舱里。

(选自扬恝 程爱民 邹惠玲译:《第22条

军规》,译林出版社,1997年版)

作品赏析

这是美国黑色幽默文学中最有影响的一部代表作。它开创了自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黑色幽默文学流派的先河。

黑色幽默文学是西方后现代文学的重要一支。“黑色幽默”这一术语,早在20世纪20年代,法国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安德烈·布勒东就已经用过,他选编了一本《黑色幽默文集》。但是,用这一术语来指称这个流派,是40年以后的事。1965年,美国作家弗里德曼编了一本小说选集,取名《黑色幽默》,其中收集了品钦、海勒、纳博科夫等12名美国作家的小说片断,集中反映了这个新的流派的特点,于是这个流派就被人称为“黑色幽默”。幽默本来是风趣、逗乐、可笑的意思,而用“黑色”来修饰,就使这种幽默含有了苦涩、忧伤、悲哀的成分。黑色可以象征死亡、绝望、罪恶等。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和种种弊病、罪恶,本该引起人们的深恶痛绝,但是黑色幽默作家在痛恨之余,感到自己无能为力,只能一笑置之,然而这种笑是苦涩的笑,含有难以言表的深沉痛苦。说起幽默,这是美国文学艺术中的一个显著特色,而苦涩的幽默也不乏先例。欧·亨利的幽默会引出读者含泪的微笑,喜剧电影大师卓别林也往往使观众在笑声中流下同情的眼泪。但是,黑色幽默派的那种幽默中的痛苦和绝望已经达到了顶点,以至有的西方评论家把它称作“荒诞的幽默”、“变态的幽默”、“病态的幽默”或“大难临头的幽默”、“绞刑架下的幽默”等,说它是一种“把痛苦与欢笑、异想天开的事实与平静得不相称的反应、残忍与柔情并列在一起的喜剧”。

美国黑色幽默文学的兴起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人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创伤仍然记忆犹新,而当时超级大国间的争夺又使人们对新战争的威胁感到恐怖和不安,社会上吸毒、凶杀、种族歧视等罪行、暴行又增加了人们的不安情绪;二是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使人成为物质的奴隶,丧失了个性。国际间的紧张气氛和丧失自我的感觉使一些作家在现实面前难以找到出路,因此感到痛苦不堪,但又无可奈何,只得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

美国黑色幽默流派的主要哲学基础是以萨特等人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思潮。存在主义强调世界和人的存在是荒谬的,没有固定的价值和意义。这也构成了黑色幽默文学的基调。但是,存在主义同时又强调人要勇敢地去接受荒谬的生存条件,通过自由选择而获得有价值的本质,这就跟黑色幽默派的一般倾向不同。对黑色幽默作家来说,在荒谬的生存条件中,人能够进行自由选择的可能性非常有限,甚至是不存在的。他们更多的是要突现人的生存条件的荒谬,像法国的荒诞派戏剧一样,把荒诞作为充分表达复杂的人生体验的独特手法。

作为一部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第22条军规》有这样一些特点:

第一,富于怪诞的想象,用超越常情的细节、人物和场面来渲染主题思想,以荒诞的现象来表现普遍意义。小说中的第22条军规是极其富于想象的一种独创,它充满着怪诞的逻辑,似非而是的悖论。它不是白纸黑字写下来的条文,可是它无处不在。它有时候似乎给你一点希望,但是转眼之间却叫你更加绝望。它形成了关于一切人物和事件描述的核心,在这个核心周围,各种人物的登场,各种细节的展开,都很荒诞,很不符合常情,但是无不受到这个核心的怪诞逻辑的支配。约塞连对死亡的恐惧和因为怕死而形成的不安全感、多疑症,米洛在所谓“道德准则”下对“正当利润”的不择手段的追求,沙伊斯科普夫少尉对把活生生的士兵训练成服从指令的机器的疯狂热情,都是由荒诞的细节构成的,可是这些荒诞现象的背后却包含着深刻的普遍意义:在西方社会中,权力和金钱的勾结是支配一切的绝对权威,它是无形的,看不见的,没有一个法律文本或规章制度将它明文规定下来,但是人人明白它的存在,在它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威风之下,人人都在遵循它的逻辑办事,要是你稍稍流露一点反抗的意思,它的紧箍咒就会令你惶惶不可终日。作品中的第22条军规就像卡夫卡《审判》中的法庭一样,你要去找到它,确认它的存在,是很困难的,但是你只能迁就它,没有一点怀疑它的权利,甚至在这权威面前,你已经彻底认同,麻木得已经想不起来要怀疑一下它的存在了。由此我们可以窥见黑色幽默作品和现代派代表作家的内在联系之一斑。

第二,把幽默的风格建立在冷漠的、无可奈何的基调之上。作品中,无论是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还是细节的描绘,或是人物之间的对话,都充满幽默和风趣。例如,米洛做投机生意,套购了埃及的棉花却卖不出去,就来请约塞连帮他出主意,约塞连让他去行贿,设法使政府买下这些棉花。接下来就是一段关于米洛既要当****、又要立牌坊的幽默描述:

“行贿!”米洛勃然大怒,差点儿再次失去平衡,跌断了自己的脖子。“你真可耻!”他厉声呵斥道……“行贿犯法,这你是知道的。可是做生意赚钱是不犯法的,对吧?所以,对我来说,为赚点正当的利润而去贿赂某人,这不能算犯法,不是吗?不算,当然不算犯法!”

这段文字的幽默之处在于米洛对行贿表面上显示出深恶痛绝,但他话锋一转又认同行贿,这两者之间形成鲜明对照。米洛前后矛盾的态度,这一番前后矛盾的话,完全是客观描述下来的,前后之间没有加入任何过渡或解释之词,给人的感觉是,作者只是以冷漠的态度在做记录,似乎他对这样的厚颜无耻、这样的语出惊人、这样的强词夺理已经司空见惯,无可奈何。在米洛这样的人无处不在的世界里,你惟一能做的只是保持冷漠的态度。

第三,塑造了像约塞连那样非传统英雄式的主要人物形象群。他们性格怪僻,我行我素,变化莫测,没有一定格式,性格特点往往被推向极端,到了不合情理、超越常规的地步,因而算不得典型人物,例如,约塞连、米洛、卡思卡特上校、沙伊斯科普夫少尉等都不是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中所刻画的那种典型人物,但是,约塞连的贪生怕死,米洛的生意经,军官们的权力欲等等,都含有普遍意义。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不会见到那样夸张的人物,但是你在他们身上却可以看到西方社会中一种普遍的倾向,从而引起你的深思。

第四,结构上不像传统小说那样有完整、连贯的情节主线,常常把现实生活中的片断同荒诞的幻想情节拼凑在一起,有时候甚至东拉西扯,随意进行不合逻辑、不合情理的叙述,例如,约塞连的帐篷里居然躺着一个死人;奥尔的脑袋被一个妓女用高跟鞋的跟狠狠敲打,都砸出窟窿眼了,可奥尔还在傻笑。然而,这些看似松散零乱的情节和叙述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这就是要说明现实生活的多样性和无奇不有、变化莫测。这样做主要是要摆脱传统小说中作者强加给读者的那种逻辑,因为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传统小说中那种紧紧围绕情节主线的因果关系和逻辑发展,这只是一种虚构,所以,《第22条军规》是要用“反虚构”方法建立起一种同现实生活相吻合的内在逻辑。

(杨恒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