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新型工业化与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
25274800000044

第44章 关于我国信息化及其信息产业政策要点综述与充分利用好信息产业政策(2)

必须不断加强认证体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电子签名法》。进一步加强电子认证和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建设,尤其要加强电子认证服务体系、境外证书核准、从业人员资格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大力推广电子认证的应用,对电子认证服务机构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科学的布局,鼓励市场竞争。推进电子认证服务的互通互认,制定相关标准与规范。积极探索电子认证服务的国际互认机制。

加强支付科学管理,引导支付创新,保障金融安全。控制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强化事后监督和非现场监控,加强反洗钱工作。进一步落实银行账户实名制。

必须严格监控大额支付,规范银联的收费行为,规范各种电子支付形式,加强对虚拟交易支付行为的监管,防范网络犯罪。开发支付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监控系统。加紧修订、完善和落实好《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

必须加快标准化建设速度。统一各类信息系统的技术标准,最大程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快实现与经济信息化相关的各项标准建设,并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

必须加快法律法规建设步伐。重点制定和落实好《电信法》、《互联网内容净化法》、《网络信息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法》。

逐步建立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和建立信息化人才统计制度,开展信息化人才需求调查,编制信息化人才规划,建立信息化人才分类指导目录,制定职业技能标准。逐步改革中小学教育体制和内容,加入信息素质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加大经济欠发达地区信息化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信息化通用语言的学习,培养面向世界的信息化人才。加强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培养多层次、实用型的信息化人才。引入市场机制,把企业、私人的信息化教育培训纳入到国家总体的信息化培训计划。

(四)加大力度抓好国家基础数据库建设

我国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必须继续建设和完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和宏观经济四大基础数据库,特别是要加强空间地理数据库和宏观经济数据库的开发建设,尽快投入商业运营与应用。扩展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的容量,把区域经济和行业经济的历史数据充分包括进来。建议尽快增加资源与环境数据库,这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建设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和谐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十分必要,也有利于中央政府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能力。

加强基础数据库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建立五大数据库之间的互联互通机制,并把其他四个基础数据库附加于空间地理基础数据之上,形成可视化的决策支持系统。五大数据库应该是对社会有偿开放的,使企业可以有偿利用基础数据库的信息进行商业开发活动。可以考虑先对国内企业开发,同时也可以设定不同的等级,在军队、政府部门、企业之间实行差别待遇。电子政务系统也应与五大系统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对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五)制定、完善和落实好关于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财税与金融政策

加快研究制定信息化的投融资政策,积极引导非国有资本参与我国的信息化建设。研究、制定适应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金融政策,完善相关的财税政策。培育和发展信息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融资,促进我国新型信息产业的发展。

加快信息化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明确界定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合理调整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建立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政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国家应加大投入,并鼓励电信部门、软硬件厂商、ISP对政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加强对政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管理。对政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立项、项目评估、基本设计、详细设计与编程到设备采购与招标、系统集成和验收的全过程,进行科学的管理。

出口退、免税是国家为激励信息行业相关企业扩大出口、增强信息产品及其服务竞争力而实行的一项鼓励性政策。出口退、免税必须及时、足额,在起到了扶持相关企业的作用之后,就应根据市场条件,通过退、免税额的调整,来引导企业的市场行为,从而规范市场。

(六)大力加强我国“三农”信息化综合服务体系建设

首先要加快推进“三电合一”建设。认真总结项目建设、运行管理、资源整合、服务机制的经验,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改进、创新。坚持“着眼于需求、着力于服务、着重于成效”的原则,把农民急需的农产品市场和科技信息传播到乡镇、村社、家户,努力提高“三电合一”平台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新农村的信息服务支持能力。进一步完善农业综合信息门户网站。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加强整合,形成合力,打造协同合作、上下联动的农业门户网站体系,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农业门户网站信息发布及其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和准确性,使之成为推进农业信息化的重要依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窗口。

其次要更加突出农业信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参照国际标准建立健全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通过全面覆盖的大信息网络,采取文字、语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交流手段,企业在组织生产时,可以对单个的农户进行统一、规范化的管理和指导,明确生产的技术指标;在生产过程中,企业还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实现全面实时的监控,确保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生长状况和产品数量达到预期的目标;于此同时,独立的生产农户也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及时反馈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及时得到准确的解决办法;在最终产品的采集、运输中,先进的信息手段也对市场的整体调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要开发、完善农业信息应用系统。开发完善农业和农村经济监测预警、市场监管、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三大应用信息系统。农业和农村经济监测预警主要建设农产品市场预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动植物疫病监测预警、农业资源环境监测和农村经营管理等信息系统。市场监管系统主要建设统一的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实行行政审批和市场监督管理的网络化。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应完善农村市场供求信息全国联播系统,建设完善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建立农业科技信息联合服务系统。通过整合中央与地方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院校、农技推广部门的农业科技信息,实现数据库群的协同信息服务。

(七)深化我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信息化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