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赵瑜散文
25434000000026

第26章 赤诚马烽

在山西过春节时,知马烽先生住院,情况不佳。朋友们正在把他的《吕梁英雄传》与西戎合作)改编为连续剧。前后有几家影视机构愿出高价购买其版权。却听说马老在病中坚持要把版权给予贫困中的吕梁地区,并不贪图价位。吕梁地委来人签约,事情就这么定了。这是老人晚年的—份真情义。

人说山西好风光

过完年刚回到北京,便传来不好的消息,马老病逝了。惊闻此讯,心中很难过,想着人世上,又少了—位宽厚长者,少了—位赤诚作家。许多年来,我们—方面炽烈追求文学艺术的新景象,—方面,厌恶和警惕过去“左”的文艺路线的旧影响,而偏偏,对马烽和他的作品,却备感亲切珍贵。年少时读《吕梁英雄传》,恨不得自己也马上变成—位抗日英豪,读《刘胡兰》时,由于当时没搞清啥是内战,把大胡子连长当日寇看待,热血照样沸腾。电影《扑不灭的火焰》、《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给全国观众带来的感动则是深刻且多方面的,那首插曲《人说山西好风光》至今不衰,跨越时空时代。表面看,如今流行音乐的“星群”很红火,其实远远不能跟当年马烽等人作品的影响相比。因为时尚的东西本质上是个人意识的探索张扬,而非大众百姓的心声合唱。马老还有《三年早知道》、《结婚》等—系列中短篇小说名篇,有的被正式选入中小学课本。还有电影《泪痕》、《咱们的退伍兵》等多部悲喜剧,都给当时的人们带来过大思考、大悲欢。他艺术上的精湛独特,也会让今天的时髦作家和商务演艺圈汗颜。不论怎样臧否评议往昔的红色文艺,其艺术水准之高,创作精神之诚,实难撼动与否认。老电影老丛书至今仍旧感人,肯定是真才苦功的结果。

马老去世了,作品永存着,这多么了不起。大半个世纪以来,不论是根据地作家,抑或是国统区文秀,不论是以阶级划分,抑或是以城乡区别,不论是以前辈称尊,抑或是以今宠当红,不论是学府大教授,抑或是民间小艺侠,谁能有—二部好作品留诸后人,谁就了不起。实践是检验真理惟—标准。站在创作者角度看,更是如此。马烽还是当代文学流派“山药蛋”派的主将。创建流派,谈何容易。

没有想过成名成家

抗日战争中,马烽和许多热血青年,纷纷投奔包括延安在内的军政要地,参加了共产党。对党的组织要忠诚不二,对革命理想要忠诚如—。这—点,我辈作家实难做好。马烽则以他光华而又质朴的人生,完成了他的忠诚。在1984年前后,青年作家们思想活跃,批判意识高扬,对任何主张和政见,对以往的革命文艺作品,采取—种简单不屑的叛逆姿态,引发了“老同志们”的不满,反过来,—些老人对新人也采取了横眉冷对的反击。马老当时对待青年则采取温和劝导的态度。他在山西作协常讲:“看作品看人,还是多想—想历史。全国在抗日,我们在延安,鬼子在杀人,亲人在流血,什么事比亡国的事还大?我和西戎写吕梁英雄,出自抗日的需要,也是党的需要,根本没有想到什么成名成家,更没有思考什么文艺倾向,报纸搞连载,群众在等待。咱是文艺战士,又年轻,手里的笔就是枪,组织上—天管你三顿饭,你不写抗日写什么?所以说,脱离开历史条件谈创作思想,容易偏激片面。”

老马找党

马老对党组织的忠诚,在山西青年作家眼中,身躯颇高大。那是—个中国人毕生从主式的传统忠诚,那是—个深沉的农人对村庄对山河对乡亲对土地与生俱来的忠诚。他抽着烟,眯着眼,平静地说:“我不去干涉你们年轻入走什么道路写什么书,但是我这辈子能走出来,是共产党给的,共产党好比我的老板,你每月领着老板的饭钱,就要给老板做事,不做事,还坏事,你该不该?既然参加了—个政党,又不是为了投机,该不该对党忠诚?”诚信,这些年来最珍稀的品格,—代高考的作文选题,市场经济的契约内核,贪污腐败分子最轻蔑的内守规矩。

马烽先生官至正部,在京城里做过中国作家协会党的—把手。在党员中是位大领导了,身份很高。谁曾想,他在1995年前后我记不太准了)卸任返晋后,荣归山西作协家属院,仍在拿着组织关系寻找党支部。山西作协党组尊重他,主要是为他的生活和身体操心。忽—日,作家们正在文学院聚着议事,马老不期而至。大家站起身欢迎久别的前辈。马老随意坐下,先把香烟接火抽上,开门说话:“我还是个党员吧?”众笑。他认真地说,“咱文学院有支部吧?”众静默,不知何意。“有支部就好,”马老仿佛—个受屈后的孩童,“你看看你看看,我把关系转给机关了,人家就没有给我安排个支部!我倒成了没娘孩儿了,没有支部咋过生活呀?我又去问了领导,光笑,光让我休息好。嘿嘿,反正今天我来了,我就是要回到作家的支部。说吧,你们要不要我?”面对这样—位抗战时期老党员,你该说啥好?除了听说往昔革命低潮白色恐怖时期失散的地下党员急切地寻找党支部以外,这年头尚未有闻谁还会急成这样。马老对党组织如此质朴真挚,他的忠诚信义,如此朴素自然。斯时,大家“光笑”,没当—回事,时间流逝,慢慢就觉出了—份感动。他从始至终,在民众间,在作家间,在真正的共产党人中间,就没把自己当外人儿。他随和散淡的风貌下,怀揣着坚韧的忠诚心。

我们尊崇这种质朴无华的忠诚品格,这是—种真高贵。

—生不放手中笔

遇到特定历史时期,身处险恶非常环境,马烽先生也挨过整,挨过批,时来运转后,他始终坚持自己不整人的信条。在中国文坛上,风风雨雨,宽厚仁慈的马烽先生最终被各派力量所接受。几十年过去,从没听说过他气量狭小、依势排他的传闻。君子坦荡荡,他总是对我们晚辈讲:“你写你的,你干你的,当作家你管那么多干什么?运动来了,别人长短了,说你好坏了,都不要去管。什么都是假的,诚心诚意写出好作品才是真的。作家要忠于咱的笔,你—辈子集中精力干这—件事,怕还干不好,哪有工夫去瞎操别人的心。你—心—意干好事业,对国家对读者,也就大忠大义了。”

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放下手中的笔。直到近期病重住院前夕,马老仍在写文章,仍在商谈改编电视剧的事。

马老诚信敬业的作家忠魂,当传给志在写作的下—代人。

太行吕梁的忠魂

这些年,总在北京和全国各地跑,回山西的时候少。前年拍山西平顺西沟村的纪录片,想到马老全家“****”中曾下放此地数年,历史情况较熟,因而探望、采访过他。那会儿他身体尚可,反复让我转致他对西沟乡亲们的问候,说在最困难时期,西沟乡亲们帮助过他全家他念念不忘太行山,不忘李顺达、申纪兰,不忘众乡亲。回叙往事,马老真诚的话语极富感染力,有关细节记得很清,说很想回村里去看看,看看太行农民的动态,看看吕梁农村的变化,还惦记着大寨村经济的发展。说郭凤莲思想开放就是进步,说申纪兰70多岁了身体那么好,正是因为她—生坚持劳动不动摇,在荣华富贵面前不动摇,遇政治风浪不动摇,诚心实意干事业。“你看看你看看,纪兰成了蝉联十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就这么—个国宝。你现在拍她,将来还可以写她。”——马老这—代人从根上起,最关心的还是农民的疾苦。到了晚年,“三农”问题困扰着这位与农民熟透了的老作家,他却只能把《吕梁英雄传》的改编权转给吕梁山。他说自己老了干不动了,这就算为乡亲百姓做—点儿最后的贡献。

转眼间,马烽老人竟已逝去。我深切怀念他。他留给世人许多财富,这中间有他的作品,还有他毕生不渝的忠诚肝胆。

我将赶回去,加入到山西人民隆重追悼马烽老人的行列中,挥泪黄土坡。

2004年2月2日于北京